说明文阅读训练3篇含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说明文阅读训练三篇

壳虫的抑制, , 美国的艾菊又从“ 母老虎” 变成
了 人人喜爱的“ 新嫁娘”它们既生长于美国 , 当 给人以观赏和药用, 地, 又不再对其他植物 造成侵害。1988 年, 艾菊在美国西部地区的 及盖减少了60%- 90%, 而且许多适应当地需 要的植物, 如饲料草, 也恢复了生长。 ⑦艾菊“ 远嫁” 的故事蕴涵的机理广泛存
杀了当 地不少牲畜 ( 因为艾菊含有毗咯烷生 物碱, 这也是它可以做药用的原理之一。 1976 年的空中 拍摄中发现,艾菊覆盖了美国西部 地区1.2 万平方公里) ,美国人感到了恐慌。 如果不控制艾菊,当地的其他植物可能就会
没命 了 — 想不到 当初看起 来那么漂亮的
国 后受到的真菌和病毒感染比在欧洲减少了
东日 本铁道公司在上野、 东北、 长野新干 线沿线和太平洋沿岸、 本海岸 62 处设有地 日 震计, 地震计从检测到的初期震动纵波来预 则震动横波的大小。如果根据纵波预测出横 波摇晃强度加速度在 120 伽以上,新干线列 车供电会 自 动停止, 并紧急刹车。 早期地震监测系统之所以在过去的地震
4.用‘” / , 划分出本文的结构层次。
2.艾菊“ 到美国后为什么又成了“ 嫁” 母
老虎” ?
3.这“ 母老虎” 的艾菊为什么又变成了人 人喜爱的“ 新嫁娘” ?
震。即时地震信息系统可根据先期到达地面 的纵波预测横波的大小和强度, 及时发出警 报, 提醒人们采取措施。据推测, 如果东海大 地震在海域发生,纵波和横波到达陆地的时 间差为40- 50 秒,若能迅速捕捉到纵波, 即 可在主震发生30 秒的时间, 铁路可停止列车 运行, 建筑公司可停止高空作业。
「】 宁 _ 以地 2〔f 扫净 所交 )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班级姓名【考点概要】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要考点】1.填空、简答成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并成为亮点。
2.强调语言品析。
说明文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洁、此外,在对文艺性的说明文考查中,涉及到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设问、排比、对偶、拟人等。
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其目的不在于抒发感情,而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解题方法指导】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步:粗读文章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
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明确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对文章有个初步的理解与认识,这将为下一步做题打好基础。
第二步:精读文章是指在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
具体要求:1.明确说明中心: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理清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重点讲解——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核舟记》全文;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E 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核舟记》第2段。
注意问题: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动物类说明文阅读题

动物类说明文阅读题篇一:《动物的眼睛》阅读理解及答案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
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 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一类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 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 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 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
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
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
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
但如果蝴蝶不飞, 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
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
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
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
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共3篇)

篇一: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一)低温世界的奇迹⑴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
零下194℃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
若把梨子在液态空气里浸过,它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发出荧光。
在零下100℃到零下200℃时,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梆梆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变成了“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技术。
在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使用低温下液氮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这种低温粉碎方法用于粉碎肉类,可做到骨、皮、肉一次性干净利索地分离。
⑵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
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
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
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氮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氮是高压缩状态,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扩大700至800倍,随即气化后的氮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
1.低温的作用有哪些?(3分)3.低温打捞和常规打捞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4.文章第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二)超导磁浮列车①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进动力的列车。
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高速之外,还具有无噪音、无震动、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
目前正研究开发的超导磁浮列车的时速以达到500公里的目标,更新颖的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将用高温超导材料,列车的时速可望高达700公里。
②如果把超导磁浮列车的实用化算作100的话,目前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对阶段,预计在2010年可望实现实用化,而下一代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则将在2030年左右投入运行。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共6篇)

篇一: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一)赵州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用横线画出本段说明的中心句。
2、文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赵州桥哪些方面的特点?3.“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4、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5、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句话中的“当时可算”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在原文用//给文段分三层,并概括层意。
(二)“空中恶魔”:酸雨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训练3篇含答案芯片国产化任重道远①2019年5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一纸禁令闹得满城风雨。
禁令中包括停止供货,终止进行中的订单等多种措施。
一时之间,“芯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②芯片是怎么被造出来的?为什么我们造芯片难度那么大?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芯片的工作原理说起。
③众所周知,只要是电子产品,就离不开芯片。
芯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芯片,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央处理器(CPU),就是带有计算功能的芯片;另一种就是存储芯片,比如电脑里的闪存(F lash),是一种能储存信息的芯片。
④这两种芯片,本质上都是载有集成电路的硅片。
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在一片硅片上,按照设计刻出一些凹槽,在凹槽里填充一些介质,从而使硅面上形成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让这片硅成了复杂的电路,得以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芯片放大图上有那么多弯曲、平行的凸起和纹路。
⑤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可要命。
芯片的诞生分三个步骤,分别是设计、制作和封装,难度依次减弱。
现在全球芯片设计基本集中在美国,制作集中在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中国大陆大部分承担的是封装工作,也就是把芯片装到板上拿出去卖。
可以说,在芯片的电路设计这个领域,中国的竞争力远不如美国和韩国。
⑥设计难,制作也不简单。
我们来看具体过程。
首先,需要提取纯硅,就是把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沙子)还原成硅单质,把硅打成硅锭切片,就得到了硅片——这相当于芯片的地基。
这个步骤简单,我们的技术做得很不错。
⑦有了硅片后,就要在上面涂上一层胶,名为“光刻胶”。
这是一种感光胶状物,当用紫外线加透镜去照射某一个部位,胶面会发生变化,之后利用化学原理进行腐蚀,光照过的部分就会被腐蚀掉,留下凹槽。
此时,往凹槽里添加硼、磷等介质,就会出现一个半导体或者电容。
以此类推,我们再涂一层胶,再照,再腐蚀,再掺入……不断重复,像搭房子一样搭出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的核心部分。
⑧然而,以上说的只是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还会涉及波长等问题。
光刻最主要的器械就是光刻机,这项技术长期被荷兰、日本、德国垄断,一台机器要花七八亿元人民币,而且他们只优先提供给中国台湾、韩国等地的大客户。
中国大陆也有自己的光刻机,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还很大。
⑨现在看来,中国要真正做出自己的芯片,顶层设计和光刻技术是两大难题。
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以中国的科研实力和技术积累,突破这两个难关只是时间问题。
(1)根据文章,请你分析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请你概括芯片国产化道路中,我们中国需要面对什么困难。
(3)请简要分析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析,⑤⑥⑦三个自然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中国人的人伦礼俗①中国很早就进入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特点是人固定在土地上。
因此,世代生长于斯的农民,非常强调伦理秩序,强调上下尊卑。
所以,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伦特性体现得非常充分。
这与西方的宗教性节日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在春节,以礼俗形式体现的就有_________礼、_________礼、_______ __礼和_________礼,都特别强调家庭、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文化联系。
②辞年礼的起点是腊八。
从腊八开始,大家就准备过年了。
腊八之后,人们都要扫尘,就是为了在过年迎神祭祀的时候有一个清洁的环境。
除了扫尘之外,还有一个净化仪式,那就是年前要沐浴、剃头。
如果说扫尘是一个居所空间的净化的话,沐浴和剃头则是个体的一个清洁仪式。
这个年俗特别强调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用一种新的形态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③再看团年礼。
团年礼就是在辞旧迎新的过程中所举办的家庭团聚仪式。
团年礼是过年的中心部分,其中重要的节点是祭祀祖先与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一年中最具象征性的一顿饭食,其中有一些菜是不能少的,如鱼、肉丸、红枣等,取年年有余、团圆、喜庆等吉兆。
在传统中国,无论如何,年夜饭都应该是在家里吃,因为家里有祖先的牌位,我们是跟祖先共同享用这顿团圆饭,并且请先人先享用。
我们今天很多人主张年夜饭要到饭店去吃,这其实是在城市化、商业化的浸染过程中,受到商家的误导。
这其实是文化礼俗的一个重要损失,是不正常的。
④团年礼中还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长辈给小辈分发压岁钱。
压岁钱的意义是长辈通过给小辈以钱物的方式,表达家人的关爱,冀望给孩子一种力量,让他们能够平安度过年关。
这是一种祝福,是一种伦理的关怀和精神的鼓励。
但是现在很多人将发压岁钱看成是种负担,因为价码越来越高,人情越来越重,这其实大大偏离了压岁钱礼俗的本意。
⑤在传统年节礼俗里,还有守岁礼,即全家人彻夜围炉团座给老人祈寿。
宋朝时,“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我们今天是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等到零点,然后放鞭炮。
这是因时而异的新变化。
今天的春晚让四海华人能够聚在一起,实际上它是延续了中国非常古老的传统,就是让海内外华人共享这一特殊时刻,让华夏子孙在春节共同体验我们的文化传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⑥熬过了旧年,迎来了新年,这个时候大家要互相庆贺,所以又有拜年礼。
拜年礼不仅仅是老百姓之间的庆贺方式,而是社会各个阶层一起共享的文化仪式。
这种文化仪式让我们获得社会整体的文化感觉。
新年到来之后,这样一种对天地、祖先、亲人、乡邻、朋友、同事之间的贺拜仪式,也是一种建构礼俗关系的仪式行为,是在新的时间中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关系的再确认。
(1)请根据全文内容补全第①段的空缺。
比如在春节,以礼俗形式体现的就有_________礼、_________礼、_________礼和_________礼,都特别强调家庭、社会以及个人之间的文化联系。
(2)就全文而言,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3)有人认为中西方节日最后都可归结于饮食文化。
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理解。
(4)不同的传统节日,有不同的传统习俗。
你还知道中国有些什么传统节日,该节日有什么习俗?请举一例。
丝路“糖史”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
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
“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
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
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
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
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xūn)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
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
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
“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
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
《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
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技术进一步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东南亚“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意为“中国的”。
“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选文主体部分以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
(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3)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4)第⑦段画线句中“主要”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5)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答案解析【答案】1(1)引出说明对象;作为例子,说明了芯片的重要性;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顶层电路设计难度大。
②芯片核心即集成电路在制作时很复杂。
③光刻技术要求水平高,还会涉及波长等问题。
(3)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复杂的集成电路搭成”说成“像搭房子一样”,形象地说明了芯片制作过程的复杂性。
(4)不能。
第⑤段总说芯片诞生的步骤:设计、制作和封装,然后重点介绍设计。
第⑥⑦段依次介绍了从芯片地基到芯片核心的制作原理。
三个段落间既具有总分关系,又有逻辑顺序,所以不能调换。
【答案】2(1)辞年团年守岁拜年(2)①作诠释:如“团年礼就是在辞旧迎新的过程中所举办的家庭团聚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