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测井矿场地球物理复习提纲
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点复习

1.地球物理测井,根据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三大类。
2.电法测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
3.标准测井是一种组合测井方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普通电阻率,井径三条曲线。
4.微电极测井,主要包括微梯度,微电位两条曲线,在曲线图上一般重叠绘制,根据该曲线的异常幅度及差值,可辅助划分渗透层(岩性)。
5.自然电位测井测量的是井孔中岩石的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的曲线。
6.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井孔中渗透性砂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作用带负电,泥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吸附作用带正电,所以,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上,以泥岩所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曲线上出现的自然电位负异常,代表渗透(砂)层。
7.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自然电位曲线主要用于划分(区分)渗透(砂)层。
8.自然电位曲线具有如下特点:1 )当地层、泥浆均匀,渗透性砂岩的上下围岩(泥岩)的岩性相同时,自然电位曲线对砂岩地层中心对称;2 )当渗透性砂岩地层较厚(大于四倍井径)时,可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3 )渗透性砂岩的自然电位,对泥岩基线而言,可向左或向右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
9.在砂泥岩剖面中,渗透性砂岩,如果其泥质含量增加,或渗透性变差,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减小。
10.普通电阻率测井包括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和微电极测井。
11.普通电阻率测井是根据岩石导电性的差别,测量地层的视电阻率。
用以研究井孔剖面的岩性、孔隙性、渗透性及含油性。
12.按导电机理的不同,可把岩石分为两大类:离子导电的岩石和电子导电的岩石。
13.沉积岩主要靠离子导电,其电阻率比较低。
虽然在沉积岩中造岩矿物的自由电子也可以传导电流,但相对于离子导电来说是次要的。
14.沉积岩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的导电能力。
15.当砂岩的孔隙中,不仅含水,而且含有油时,在连通的条件下,水处于颗粒表面,油处于孔隙的中央部位。
勘查地球物理复习提纲

物探考试题概要方向剩余密度:地质体与围岩密度之差;布格重力异常:在法耶异常基础上再加上中间层校正,即经过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布格改正(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的重力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0g g g g g g A -+++=中高地布δδδ∆视电阻率法:建立在地壳中各种岩矿石具有各种导电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差异有关的天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查明地下构造或者寻找有用矿产的目的。
其中中间梯度法效率最高。
正演、反演:由地下所对应的场源体特征确定物理场的空间分布特征,称为正演问题。
由物理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确定地下所对应的场源体特征,称为反演问题。
多解性:满足所给重力异常剖面的基底起伏的各种解释;引起相同异常的可能源的锥形区。
充电法:对地面上、坑道内或者钻孔中已经揭露的良导体直接充电,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应用:(1)圈定矿体的范围及倾向;(2)解决相邻两露头的矿体在深部是否相连的问题;(3)在已知矿体附近找盲矿体;(4)在追踪地下金属管线;电测深法:又名电阻率垂向测深。
是利用岩矿石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分析电性不同的岩层沿垂向分布情况的一种电阻率方法。
原理:采用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供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从而得到观测点处视电阻率ρs 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高次导数:压制深部地质体的区域异常,突出了小而浅的地质体的局部异常。
划分多个相邻地质体的迭加异常优点:(1)不同形状地质体的重力异常导数具有不同的特征,这有助于对异常的解释和分类。
(2)重力异常的导数可以突出浅而小的地质体的异常特征而压制区域性深部地质因素的重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离不同深度和大小异常源引起的叠加异常。
且导数的次数越高,这种分辨能力就越强。
(3)重力高阶导数可以将几个互相靠近、埋藏深度相差不大的相邻地质体引起的叠加异常分离开来上下延拓:向上延拓:将观测平面上的实测异常值,换算到观测平面以上某一高度上的异常——称为向上延拓。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内容及复习提纲-2016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内容提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杰2016一、地球物理测井概论(Introduction to Well logging)1. 测井方法、测井技术的分类2. 储层的概念、储层评价参数3. 井眼环境、环境影响因素4. 钻井液侵入、径向电阻率剖面二、电法测井(Electrical Logging)1.普通电阻率测井(1)Archie 公式(2)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3)梯度电极系及电位电极系的概念、命名(4)基本测量原理公式、曲线特征(5)微电极测井及基本应用2.自然电位测井(1)自然电场产生原因:扩散、扩散-吸附、过滤(2)自然电位的基本原理公式、曲线特征(正、负异常)(3)自然电位曲线的基本应用:渗透层的划分、泥质含量、Rw、水淹层(4)标准测井的概念3.侧向测井(1)三侧向测井、七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对比(2)比较说明侧向测井的“恒流法”、“恒流法”和“恒流法”测量的差别和联系(2)基本测量原理公式、影响因素及校正(3)曲线基本特征、基本应用(正负差异、Sw的计算)(4)微球聚焦测井及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4.感应测井及其它(1)感应测井几何因子理论(表达式)、感应测井测量公式(2)感应测井的探测特性:分辨率和探测深度(3)复合线圈系应用的原因、基本应用(深、中、浅) (4)感应测井影响因素、传播效应及校正(5)软件聚焦与阵列感应测井(6)随钻电磁波测井的测量量三、声波测井(Acoustic Logging)0.声波测井基础(1)声波的分类、全波列声波(2)滑行波的概念、临界角(3)弹性参数、声学参数(4)硬地层、软地层、单极子、偶极子(5)声波测井的主要应用1.声波速度测井(1)声速和声速测井的影响因素(2)临界源距、补偿声波测井(3)声速测井的基本应用(Wyllie公式)、周波跳跃(4)声波全波列测井的特点及应用(5)偶极子声波测井2.声波幅度测井(1)套管井中的声波模式(2)一、二界面(3)水泥胶结测井、变密度测井原理及应用(4)超声成像测井四、核测井(Nuclear Logging)1.自然伽马测井(1)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及主要放射性元素(2)自然伽马测井原理及主要应用(3)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应用(4)自然伽马测井的API单位、去铀伽马(CGR)2.密度测井(1)伽马射线与地层的相互作用(2)密度测井核物理基础:体积密度与电子密度的关系(3)脊肋图、密度测井的石灰岩石刻度(4)地层密度和岩性密度测井的应用3.中子测井(1)中子与地层的相互作用(2)含氢指数概念、中子孔隙度测井(3)挖掘效应、中子测井的石灰岩刻度(4)热中子寿命测井、C/O测井和地层元素测井五、测井地层评价(Formation Evaluation from Well logs)1.岩性识别和储层划分(1)测井仪器系列选择;探测特性(分辨率、探测深度)(2)侧向与感应仪器的选择(深、中、浅)(3)9条曲线的主要特征(4)储层的划分、岩性识别的主要方法(5)泥质含量的求解方法2.流体识别与储层参数计算(1)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三孔隙度测井的响应方程(2)储层有效孔隙度的计算、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与估算(3)Archie公式的中各参数的求解(4)储层流体性质快速识别方法、依据(5)泥质岩石的饱和度模型。
地球物理测井总复习

1动平衡:在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过程中,正负离子的富集形成电场。
随着自然电场的增大,离子的扩散速度降低。
当自然电场的电动势增大到使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相同时,电荷的富集作用停止,离子的扩散作用仍进行,此为动平衡。
2泥岩基线:大段泥岩岩性稳定,在SP曲线上显示为一条电位基本不变的直线。
3静自然电位:自然电位的总电动势,即自然电流回路断路时的电压SSP。
4电极系:四个电极中的三个形成的一个相对位置不变的体系。
5视电阻率:井眼中实际测量的、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反映地层电阻率相对大小的电阻率。
6理想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距离趋于无穷大的电位电机系。
7有效厚度: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出工业性油气流的油气层实际厚度。
8线圈系:感应测井中用来探测地层电导率的探测器。
9岩石声阻抗:岩石的声速与其密度的乘积。
10声耦合率:两种介质声阻抗之比。
11声波时差:声波通过单位距离所需的时间。
12滑行(纵)波:折射波以该区域的纵波速度沿界面向前滑行传播的波。
13临界角:折射角为直角时对应的入射角。
14源距:由发射探头到第一接收探头的距离。
(单发单收)15间距:两个接收探头间的距离。
(单发单收)16周波跳跃:在含气疏松的地层,由于声波能量的严重衰减致使首波只能触发第一接收探头而不能触发第二接收探头,第二接收探头被后续波触发,在时差曲线上出现急剧偏转或特别大的时差值。
(+裂缝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盐岩扩径严重+泥浆气侵)17衰变常数:表征衰变速度的常数,即单位时间内每个核发生衰变的概率。
18放射性涨落:在放射性源强度和测量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对放射性强度进行重复多次测量,每次记录的数值不相同,但总在某一数值附近上下变化。
原因:放射性元素的各个原子核的衰变彼此是独立的,衰变的次序是偶然的。
19零源距(中子测井):不同含氢量具有相同的热中子密度时的源距。
20含氢指数:单位体积该种物质的氢核数与同体积淡水氢核数的比值。
中国石油大学2024年研究生自命题大纲 871 地球物理测井

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地球物理测井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一、考试要求:
1.考试采用笔试;
2.考查本科阶段所学测井方法与技术的相关内容;
3.了解测井技术在地质、石油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应用。
二、考试内容:
1.电法测井
(1)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及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2)测井曲线特征、影响因素、适用条件及基本应用
(3)阿尔奇公式
2.声波测井
(1)井内声波的发射、传播及接收
(2)声波速度测井、声波全波列测井与声波幅度测井的基本原理
(3)测井曲线特征、影响因素及基本应用
3.核测井
(1)伽马射线、中子与地层介质的相互作用
(2)自然伽马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密度与岩性密度测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中子孔隙度测井、C/O能谱测井、中子寿命测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测井资料综合应用
(1)储集层的划分
(2)储层基本参数概念及计算
(3)储层流体性质识别
三、参考书目
1.《矿场地球物理》,丁次乾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洪有密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点复习

1.地球物理测井,根据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三大类。
2.电法测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
3.标准测井是一种组合测井方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普通电阻率,井径三条曲线。
4.微电极测井,主要包括微梯度,微电位两条曲线,在曲线图上一般重叠绘制,根据该曲线的异常幅度及差值,可辅助划分渗透层(岩性)。
5.自然电位测井测量的是井孔中岩石的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的曲线。
6.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井孔中渗透性砂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作用带负电,泥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吸附作用带正电,所以,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上,以泥岩所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曲线上出现的自然电位负异常,代表渗透(砂)层。
7.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自然电位曲线主要用于划分(区分)渗透(砂)层。
8.自然电位曲线具有如下特点:1 )当地层、泥浆均匀,渗透性砂岩的上下围岩(泥岩)的岩性相同时,自然电位曲线对砂岩地层中心对称;2 )当渗透性砂岩地层较厚(大于四倍井径)时,可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3 )渗透性砂岩的自然电位,对泥岩基线而言,可向左或向右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
9.在砂泥岩剖面中,渗透性砂岩,如果其泥质含量增加,或渗透性变差,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减小。
10.普通电阻率测井包括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和微电极测井。
11.普通电阻率测井是根据岩石导电性的差别,测量地层的视电阻率。
用以研究井孔剖面的岩性、孔隙性、渗透性及含油性。
12.按导电机理的不同,可把岩石分为两大类:离子导电的岩石和电子导电的岩石。
13.沉积岩主要靠离子导电,其电阻率比较低。
虽然在沉积岩中造岩矿物的自由电子也可以传导电流,但相对于离子导电来说是次要的。
14.沉积岩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的导电能力。
15.当砂岩的孔隙中,不仅含水,而且含有油时,在连通的条件下,水处于颗粒表面,油处于孔隙的中央部位。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重点

第二章重力勘探重点第一节重力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1、重力场、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关系2、重力的单位 SI制和CGS制换算3、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变化规律4、重力异常的实质5、产生重力异常的条件第二~五节岩矿石密度、重力仪、野外工作与资料整理1、岩矿石的密度特征、影响岩矿石密度的因素2、重力仪的平衡方程、角灵敏度3、影响重力仪精度的因素与消除措施4、确定重力测量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5、野外重力观测资料整理6、布格重力异常第六~七节正反演1、重力勘探正演、反演与反问题的多解性2、球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3、水平圆柱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并与球体重力异常作比较4、台阶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和剖面特征5、计算几何参数与物性参数的特征点法6、密度界面反演方法第八节转换处理,应用1、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说明它们的相对性2、划分区域与局部重力场的方法与原理3、重力异常的解析延拓,向上与向下延拓的作用4、重力高次导数法,重力高次导数作用第三章磁法勘探重点1.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图示之。
2.地磁场的构成。
3.解释名词:正常地磁场,磁异常。
4.世界地磁图分析:(1)垂直强度(2)水平强度(3)等倾线(4)等偏线等的特征。
5.解释名词: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6.解释名词:地磁场的“西向漂移”7.太阳静日变化特征,它对磁法勘探作用8.解释名词:磁暴和地磁脉动9.总磁场强度异常ΔT,ΔT的物理意义及ΔT与Za、Xa、Ya三个分量的关系。
10.解释名词:感应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总磁化强度,它们之间的关系。
11.岩矿石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解释名词:热剩磁,它在磁法勘探中有什么意义13.质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
14.解释名词:有效磁化强度、有效磁化倾角,写出与总磁化强度、倾角、偏角的关系并画图示之。
15.球体磁场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它与球体重力场特征不同点。
16.水平圆柱体ΔT磁异常的剖面曲线。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提纲

《地球物理勘探》复习提纲1、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定义P12、影响电阻率的因素P93、★温纳装置---要求推导式(1-5)即装置系数K P174、图1-20 折射定律P205、★图1-22 非均匀介质电流密度变化(两种情况:>和<)画出电流线P216、地电断面的概念P217、视电阻率概念、表达式和装置系数K的表达式、单位;影响视电阻率大小的因素?视电阻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即视电阻率的基本形式(表达式1-8)P238、勘探深度、可靠相对异常、可靠异常的概念、异常因素P259、★6种装置形式----笔记波阻抗和反射系数R的概念---笔记10、电法勘探外业测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点)P26-2711、电剖面法概念P2712、电测深法概念P4513、★图1-65和图1-68(G、D、A、K、Q、H型曲线)P47-4814、自然电场法、过滤电场、氧化还原电场概念P66-6715、充电法概念及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P7216、激发极化现象P77 极化率概念P7817、薄膜极化概念P8118、高密度电阻率法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它具备哪些特点?P86 视电阻率参数(表达式---3个)P8819、★概念电法勘探P7;地震勘探P108 各向异性介质P11020、★惠更斯-菲涅尔原理P110;费马原理P111;视速度原理P112;斯奈尔定律P11321、几何扩散P114;频谱P115 概念22、地震勘探仪器包括哪三部分?P11623、时距曲线、直达波概念P12224、★反射波时距曲线推导考上倾方向即式(2-41)的推导,推导过程看教材。
P125-12625、★观测系统、道间距、偏移距、排列长度(排列)、最大炮检距概念P13126、CDP道集(共深度点道集、共反射点道集)概念P13727、动校正:叠加前将全部CDP集合的记录变换成零偏移距的记录,这种处理叫做动校正,或叫做正常时差校正(NMO)。
静校正P15328、重力勘探概念P208 剩余密度与剩余质量概念P211 重力异常的实质(在P212第一段“由此可见,……”)29、布格重力异常概念----笔记30、★物探方法的特点(尤其是多解性)P266 简述综合应用物探方法应注意的问题--------4点P26731、复印材料P171 瞬变电磁法(TEM)的概念(要求答到基本原理)复印材料P187 无线电波透视法(坑透法)的概念32、★习题课上笔记---标注(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面波)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自然电位测井1基本概念泥浆:钻井时,在井内流动的一种介质。
泥浆滤液:在一定压差下,进入到井壁地层孔隙内的泥浆 。
地层水:地层孔隙内的水。
溶液的矿化度:溶液含盐的浓度。
溶质重量与溶液重量之比。
ppm(百万分之一) 离子扩散: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溶液接触时,在渗透压的作用下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穿过渗透性隔膜迁移到低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2.扩散电动势的原因:(1)泥浆、地层水矿化度不同;(2)井壁地层具有渗透性;(3)正、负离子迁移速率不同。
(氯离子大于钠离子)3.扩散吸附电动势的原因:(1)泥浆和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 (2)井壁地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3)地层颗粒对不同极性的离子具有不同的吸附性。
4.SP 曲线的特征 (1)泥岩基线:均质、巨厚泥岩的SP 曲线。
(2)最大静自然电位SSP :均质、巨厚完全含水纯砂岩的SP 值与泥岩基线值的差。
(3)比例尺:极性、大小。
(4)异常:渗透层SP 值相对泥岩SP 值的大小。
负异常:渗透层的SP 值小于泥岩SP 值(淡水泥浆)。
正异常:渗透层的SP 值大于泥岩SP 值(盐水泥浆)。
(5)异常幅度与地层厚度关系:A 厚层曲线关于地层中部对称;半幅点与地层层面重合;地层中部数值最接近实际值。
B 地层厚度减小,地层中部测井值减小;半幅点所定厚度大于地层实际厚度。
5.SP 曲线的影响因素(1)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矿化度的比值地层水和泥浆滤液含盐浓度的差异,是产生扩散电动势、扩散吸附电动势的基本原因。
(2)岩性。
随地层泥质含量的增加,SP 曲线异常幅度降低。
(3)地层温度(4)地层水、泥浆滤液中含盐性质 :地层水及泥浆滤液所含不同离子的离子价及迁移速率不同,对 有一定影响。
(5)地层电阻率。
地层电阻率增大,SP 异常值减小。
(6)地层厚度。
地层厚度减小,SP 异常值减小。
(7)井径扩大和侵入的影响:井径扩大SP 异常值减小。
泥浆侵入深度增加,SP 异常值减小。
6.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1)划分渗透层:在砂泥岩剖面,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以均质泥岩段的SP 曲线为d da K K 与m wda da C C K E lg =|-|sp sp SSP U U =含水纯砂岩泥岩基线基线,出现异常层段为渗透层。
(2)确定地层泥质含量泥质:地层中细粉砂和湿粘土的混合物叫泥质。
泥质含量:泥质体积占地层体积的百分比。
(3)判断水淹层 水淹层:含有注入水的油层。
(4)确定地层水电阻率思考题1、SP 测井应用范围。
2、砂泥岩剖面SP 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3、地层厚度对半幅点的位置和地层界面的关系的影响?4、应用SP 曲线计算地层泥质含量所注意的问题。
5、已知含水纯砂岩地层的SP 值为-125毫伏,泥岩层的SP 值为40毫伏,含水泥质砂岩地层的SP 值为-65毫伏。
求含水泥质砂岩的泥质含量。
(GCUR=2.0)第二章 普通电阻率测井1电阻率:描述介质导电能力的物理量。
单位:欧姆米。
2影响地层水电阻率的因素(1)地层水电阻率与其所含盐类有关;(2)地层水电阻率与其矿化度有关,溶液电阻率随溶液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
(3)地层水电阻率与温度有关,溶液电阻率随溶液温度增加而减小。
一般随地层水矿化度和地层温度的升高,地层电阻率减小。
3. 岩石电阻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实验发现完全含水岩石的电阻率与孔隙水电阻率的比值与岩性、孔隙度有关。
二者比值定义为地层因素F 。
4. 岩石电阻率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电阻率增大指数---岩石电阻率与其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之比。
电阻率增大指数随岩石含油饱和度增大而增大。
测井应用中,地层因素和电阻率增大指数两个关系式统称为阿尔奇公式。
是分析地层含油性质的主要公式。
可以用于:确定孔隙流体性质和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和视地层水电阻率5. 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 均匀介质电阻率的测量 :电场中某点电位: 介质电阻率:m w a R R F φ==00(1)t n o R b I R S ==-14RI U C rπ=⋅+IU r R π4=非均匀介质中的电阻率测井(1)明确符号代表的含义:泥浆(Rm);泥饼(Rmc);冲洗带(Rxo);过渡带;原状地层(Rt);(2)钻开的渗透性地层剖面从井轴向地层方向分为5部分:钻井液;泥饼;冲洗带;侵入带(此处也可以写过渡带);原状地层冲洗带:泥浆滤液(可动流体),残余地层流体(不可动流体)。
侵入带:泥浆滤液+地层流体(可动流体),残余地层流体(不可动流体),原状地层:地层流体(可动流体+不可动流体)总之,相同地层深度下,冲洗带、侵入带、原状地层的地层岩性、孔隙度相同,孔隙流体性质不同。
电极系:由供电电极(A,B)、测量电极(M,N)按一定规律组成的测量系统(1)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距离。
电极距(L):不成对电极间的距离。
记录点:不成对电极的中点。
(2)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间的距离。
顶部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位于电极系上方;底部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位于电极系下方。
电极距(L):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中点的距离。
记录点:成对电极的中点。
(3)电极系的探测范围:以供电电极为中心,以某一半径作一球面,球面内的介质对测量结果的贡献为50%时,此半径定义为电极系的探测深度。
电位电极系的探测深度=2L 梯度电极系的探测深度=1.4L(4)梯度电极系理论曲线的特点 :1)非对称曲线A 顶部梯度电极系的视电阻率在高阻层顶部出现极大值,在高阻层底部(距界面一个电极距)出现极小值。
B 底部梯度电极系的视电阻率在高阻层底部出现极大值,在高阻层顶部(距界面一个电极距)出现极小值。
2)厚地层(参考仪器电极距),地层中部的测量值接近地层电阻率;3)随地层厚度减小,围岩电阻率的影响增大,测量结果偏离实际值。
地层越薄,围岩影响越大。
(5)电位电极系理论曲线的特点1)、电位电极系曲线---对称曲线。
2)、视电阻率曲线在地层中部取得极值。
当h>L(电极距)时,随地层厚度增加,地层中部的Ra 接近于地层的真电阻率。
3)、在地层界面处,出现一个小平台,平台中点对应地层界面。
(5)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因素1)井的影响:井内介质与地层导电性相差越大,影响越大。
一般情况Rm>5Rw。
井眼半径越大,测量电阻率越小。
2)围岩--层厚影响当围岩电阻率与地层电阻率不同时,随地层厚度的减小,围岩电阻率对视电阻率的贡献增加。
(P35所记)3)侵入影响把泥浆滤液取代地层原始流体的现象称为泥浆侵入。
含有泥浆的区域称为侵入带。
4)高阻邻层的屏蔽影响原因:供电电极产生的直流电场为发散场;井剖面地层为薄互层;层间地层的导电性相差很大;记录点的电流密度偏大或偏小。
5)、地层倾角的影响A、随地层倾角增加,曲线极大值向地层中心移动,使曲线趋近对称形;B、曲线极大值随地层倾角增加而减小,曲线变平缓;C、当倾角大于60度时,梯度曲线的基本特点已不存在。
6)电极系的影响6.岩层的视电阻率读数:厚层:当地层厚度大于4倍井径时, 用地层中部视电阻率几何平均值代表岩层的电阻率。
中等厚度的地层:取值时应避开地层上、下界面一个电极距。
取所剩部分的算术平均值。
由于薄视层电阻率受围岩电阻率影响很大,只取其极值来表示高阻薄层电阻率。
7.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1)划分岩性:不同岩性地层的电阻率不同,可以由视电阻率曲线划分不同岩性的地层。
(2)确定地层的真电阻率Rt(3)求地层孔隙度、地层水电阻率及含油饱和度(4)确定孔隙流体性质: 比较电极距不同的电极系测量曲线,可确定地层的侵入特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确定孔隙流体性质。
(5)地层对比:思考题:1、渗透层侵入带与原状地层的异同点。
2、影响地层水电阻率的因素;地层电阻率与地层水电阻率的关系。
3、写出下列电极系名称、电极距、探测范围及记录点位置。
A3.75M0.5N;B0.5A2.25M ;A0.5M2.25N;B2.25A0.5M4、梯度电阻率及电位电阻率曲线特点。
5、普通电阻率测井产生高阻邻层屏蔽的原因。
6、地层对比所遵循的原则。
7、微电极系曲线特征及应用。
第3章侧向测井1.电极距L:两个屏蔽电极与主电极间缝隙中点之间距离。
记录点O:主电极中点。
2.三侧向电极系测量条件(1)恒流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主电极电流Io恒定。
(2)屏蔽电流与主电极电流极性相同。
(3)主电极与两个屏蔽电极电位相等。
测量过程中,由于地层电阻率的变化,通过调节屏蔽电极电流大小以满足测量条件。
3.深、浅三侧向曲线特点(1)当上、下围岩的电阻率相同时,三侧向测井曲线关于地层中心对称。
(2)地层中部测量值最能反映地层实际值。
(3)测量值受井内流体电阻率的影响小。
4.深、浅三侧向曲线应用(1)影响因素及其校正:井眼(井眼尺寸、井内介质的电阻率);围岩—层厚(围岩电阻率与地层电阻率的关系、地层厚度);泥浆侵入(侵入特征、侵入半径)。
校正顺序:井眼----围岩—层厚-----泥浆侵入。
最终由测量电阻率Ra得到地层电阻率Rt。
(2)数据读取方法:取地层中部的视电阻率值或取地层中部的几何平均值。
深三侧向视电阻率主要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
浅三侧向视电阻率曲线主要反映侵入带电阻率。
(3)A、划分岩性剖面由于电极距较小,三侧向测井曲线的纵向分层能力强,适于划分薄层。
B、判断油水层将深、浅三侧向曲线重叠绘制,在渗透层出现幅度差。
当Rmf>Rw(淡水泥浆):油气层(泥浆低侵)水层(泥浆高侵)5.双侧向测井电极系有9个电极组成:屏蔽电极电流极性与主电极电流极性相同。
双侧向测井测量条件:(1)恒流测量(主电流Io不变)。
(2)屏蔽电流与主电流同极性。
大小随测量介质电阻率而变化。
(3)柱状屏蔽电极电位和环状屏蔽电极电位的比值为常数(a)。
(4)两对监督电极的电位差为零。
6.深、浅双侧向曲线特点(1)当上、下围岩的电阻率相同时,三侧向测井曲线关于地层中心对称。
(2)地层中部测量值最能反映地层实际值。
曲线半幅点对应地层界面。
(3)随地层厚度减小,围岩电阻率对视电阻率影响增加。
7.深、浅双侧向曲线应用(1)影响因素及其校正:井眼(井眼尺寸、井内介质的电阻率);围岩—层厚(围岩电阻率与地层电阻率的关系、地层厚度);泥浆侵入(侵入特征、侵入半径)。
校正顺序:井眼----围岩—层厚-----泥浆侵入。
双侧向测井得到的电阻率是地层视电阻率。
其中包含仪器周围介质的影响。
因此,为了得到地层电阻率,需要对影响地层视电阻率的因素作校正。
最终由测量电阻率Ra得到地层电阻率Rt。
(2)数据读取方法:取地层中部的视电阻率值或取地层中部的几何平均值。
深双侧向视电阻率主要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
浅双侧向视电阻率曲线主要反映侵入带电阻率。
深、浅双侧向测井测量值也是地层视电阻率,与地层电阻率有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