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主要学习北美洲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展现了红河谷的美丽风光和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歌曲为2/4拍,共21小节,分为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18小节)描绘了红河谷的美丽景色;第二乐段(916小节)描述了人们在红河谷的欢乐生活;第三乐段(1721小节)为歌曲主题的再现,展现了人们对红河谷的热爱和依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加拿大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会演唱《红河谷》,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红河谷》,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红河谷》,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个别音的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乐谱架、歌词展板。

2. 学具:学生音乐课本、练习册、五线谱本、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红河谷》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2)分析歌曲结构,讲解歌曲的三个乐段及其主题。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教师学唱,重点练习歌曲中的难点音。

3. 歌曲处理:(1)教师讲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心歌唱,表达对红河谷的热爱。

(2)分组练习,互评互鉴,提高演唱水平。

4.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熟练演唱《红河谷》。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展示:(1)学生代表展示演唱成果,其他学生评委打分。

六、板书设计板书歌曲《红河谷》的结构,包括三个乐段及其主题,标注难点音和重点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熟练演唱《红河谷》,并尝试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2. 答案: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红河谷》,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一: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修订)】第一单元春之声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完整版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完整版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春之颂》第912页。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歌曲《春天里》,了解其创作背景,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 学习音乐基础知识:音程、和声及简单的曲式结构;3. 了解民族乐器二胡,欣赏二胡独奏《赛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春天里》的旋律和歌词,能正确演唱;2. 培养学生对音程、和声的辨识能力,了解简单的曲式结构;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程、和声的概念及辨识;2. 教学重点:歌曲《春天里》的演唱,二胡独奏《赛马》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二胡、多媒体设备;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春之颂》。

2. 学习歌曲《春天里》:(1)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共同提高;(4)全班齐唱,检查学习效果。

3. 音乐基础知识学习:(1)讲解音程、和声的概念,并通过例子让学生进行辨识;(2)分析歌曲《春天里》中的音程、和声;(3)学习简单的曲式结构,分析歌曲《春天里》的曲式结构。

4. 民族乐器二胡介绍:(1)展示二胡,讲解二胡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2)欣赏二胡独奏《赛马》,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3)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演奏二胡,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春天里2. 音乐基础知识:音程、和声、曲式结构3. 民族乐器:二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歌曲《春天里》的旋律和歌词,正确演唱;(2)分析歌曲《春天里》的音程、和声和曲式结构;(3)了解二胡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欣赏二胡独奏《赛马》。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乐曲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红旗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乐曲《红旗颂》简介:包括作者、创作背景、乐曲结构等。

2. 乐曲分析: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3. 演唱技巧: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4. 课堂实践: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展示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乐曲的结构特点。

2. 难点:掌握乐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乐曲分析:讲解乐曲的结构特点,分析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3. 演唱技巧讲解:讲解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技巧。

4. 课堂实践: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旗颂》的了解程度,包括创作背景、作者、乐曲结构等方面。

2. 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表现,包括演唱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以及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 准备《红旗颂》乐谱及相关资料。

3. 准备合唱所需的道具,如红旗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和演唱技巧。

2. 采用示范法,播放优秀演唱视频,让学生跟着学。

3. 采用实践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讲解乐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历史价值。

3. 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4. 讲解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5.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一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学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XX和XX.(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第一课时一、课题:渴望春天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并有豪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欣赏XXX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XXX。

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新课导入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1、倾听《渴想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感。

能用简约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留意,激发学生研究演唱的热情。

2、简单引见音乐大师——XXX的出生地、出生工夫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想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砚们早就充溢了猎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主动提出题目: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

学生讲话,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让学生主动表现出激烈的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XXX及其作品的猎奇。

3、师充满激情的讲述XXX晚期的故事: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XXX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XXX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章《多彩的民族音乐》,具体内容为《红河谷》。

《红河谷》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激昂的节奏展示了红河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

本节课将详细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相关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河谷》的旋律、节奏、歌词,能熟练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红河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复杂的节奏。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歌曲旋律、节奏、歌词,了解歌曲背后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红河风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红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红河谷》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

b. 学习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拍打节奏。

c. 学习歌词,逐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咬字、吐字清晰。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和旋律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小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b. 各小组展示练习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评价、交流。

5. 歌曲背后的民族音乐文化介绍:讲解红河地区的民族风俗、音乐特点,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c. 推荐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

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2. 内容:a. 歌曲旋律:高音部分、节奏特点b. 歌词:逐句教唱,注意咬字、吐字c. 民族音乐文化:红河地区民族风俗、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家长协助录制学生演唱《红河谷》的视频,至班级群。

b.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其他民族音乐作品,了解其背景和特点,下节课分享。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春期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2. 通过音乐表达青春期所带来的情感和体验。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2. 青春期对青少年的影响3. 音乐在青春期中的作用和表达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描绘青春期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思考。

2. 讲解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青春期的认知。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身边可能发生的青春期问题,并记录下来。

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补充或疑问。

5. 引入音乐:播放一首表达青春期情感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情绪和能量。

6. 音乐欣赏分析:与学生一起分析选定音乐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涵。

7.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自己的青春期体验和情感进行分享和交流,鼓励他们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8.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探索音乐在青春期中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1. 青春期相关图片2. 表达青春期情感的音乐3. 小组讨论记录表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检查学生完成的小组讨论记录表。

3. 分析学生在音乐欣赏分析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青春期概念的理解程度。

六、拓展活动1. 邀请音乐专家或青少年心理专家到课堂上进行讲座和互动。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举办一个音乐分享会。

3. 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表达青春期情感的歌曲或编写一篇相关的音乐评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音乐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并充分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体验。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情感表达,提供更多的创作和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欣赏和表达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十七小节至结束(结尾):领唱加伴唱的形式、口令的声音,使人联想到火热的军营生活,感受到战士们自豪的情感。(拍手学唱、卡准节奏、唱高音时用假声)
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现问题及时解决。(唱到高音时,请同学们用假声来唱,保护嗓子。)
6、学唱第二段歌词:同学们观察比较第二段歌词与第一段的词谱搭配,比较异同直接跟琴演唱第二段歌词
(六)拓展:歌曲的体裁类型有:颂歌,进行曲、劳动歌曲、抒情歌曲、舞蹈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等,您知道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类不?(进行曲 队列行进当中演唱的歌曲)您还知道哪些进行曲?由学生自由发言
(七)编创体验
1、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也可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歌曲,来表达对歌曲情绪的理解。
师:这样的场面真的很雄壮,大家觉得做背景的歌曲够雄壮吧,想不想学唱啊?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唱这首广泛流传的军旅歌曲《一二三四歌》。
(板书课题)
(二)发声练习:
1、1=C 1 2 3 ︱ 3 4 5 ︱ 5 4 3 2 ︱ 1-‖
Mi yi ya mi yi ya ya a a a a
2、12 32 ︱ 12 32 ︱ 1- ‖
7、结尾处的处理演唱:分两声部 女声领唱加男生伴唱的形式
()感情升华
师:在学唱过程中,您们瞧到了解放军具有( )样的雄心?( )样的胸怀?生回答后。
师:让我们体会着“钢枪交给我,二话没说为祖国”的雄心,“三山五岳任我走,四海为家苦为乐”的胸怀,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醒学生用慷慨激昂的情绪,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饱满有力的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演唱军旅生涯的歌曲,感受战士们自豪乐观的情绪,学习解放军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了解进行曲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2、对这首歌曲进行编创活动。




第一学时(总第1学时)教案
(一)导入新课:播放建国六十周年国庆阅兵的视频片断,以《一二三四歌》做背景音乐。 师:瞧见这样的场面,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2、小组排练。
3、小组表演。
4、其她小组互评。
5、教师评价。
个人备课与课堂生成




4、学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先说每段情绪,进而有感情朗诵歌词,然后跟琴学唱) 1)、前八小节:铿锵有力的节奏与简洁明朗的旋律,表现解放军战士鉴定、勇敢、坚强性格。(注意句末的四分休止)
2)、九——十六小节:先密后疏的节奏旋律,类似于说唱类的风格,唱起来令人想到战士行军途中说快板书的情景,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有弹性)
Mi ma mi ma mi
(三)整体感受歌曲意境:大家先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要求边听边打拍子。进一步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击拍方式为歌曲伴奏。示范拍手、拍腿结合的方式。第三遍要求学生跟着歌曲做律动。最后再加上小军鼓为歌曲伴奏。
(四)学唱体验
1、作曲家介绍:臧云飞(生年不详) 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新世界中学七年级音乐课程教案
课题
一二三四歌
主备课人
张嫚璘
上课人
张嫚璘
时间
第一周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1、知识与技能:能用饱满有力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并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并积极的参与歌曲的编创活动,进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侧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的情绪。
2、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您能边听着歌曲边想想部队里的生活就是怎样的不?还有歌唱家就是怀着怎样的情绪用什么样声音去演唱的?
完整播放歌曲录音。(后鼓励学生踊跃举手发言,适时提出表扬。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她想象中的军旅生活就是什么样的。)
歌曲情绪:慷慨激昂饱满、坚定有力、豪迈、积极向上。
3、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第一段歌词),同学们可以从节奏、旋律、演唱形式等方面来分析一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思考一下每部分所表现的情绪就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后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