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版七年级⾳乐下册全册教案⼈⾳版七年级⾳乐下册教案第⼀单元《难忘岁⽉》(⼆课时)第⼀课时《难忘岁⽉难忘旋律》第⼆课时《保卫黄河》第⼆单元《⾮洲的灵感》(⼆课时)第⼀课时《⾮洲的灵感》第⼆课时《咿唷嘞啦》第三单元《长江两岸》(⼆课时)第⼀课时《采茶舞曲》第⼆课时《江南丝⽵》第四单元《乐海泛⾈》(三课时)第⼀课时《乐海泛⾈·变奏曲1》第⼆课时《乐海泛⾈·变奏曲2》第三课时《摇篮曲》第五单元《轻歌曼舞》(⼆课时)第⼀课时《难忘今宵》与《蓝⾊探⼽》第⼆课时《轻歌曼舞》第六单元《春之声》(⼆课时)第⼀课时《春晓》第⼆课时《春天来了》、《春晓》第⼀单元《难忘岁⽉》(⼆课时)第⼀课时《难忘岁⽉难忘旋律》教材分析:《难忘岁⽉》是七年级第⼗四册第⼀单元学习内容。
本教材选了⼏⾸反映我党各个⾰命历史时期的歌曲。
这些歌曲和乐章歌颂了红军长征和⼋年抗战时期⾰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的业绩和⾰命精神。
使我们的学⽣从中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活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代伟⼈⽑主席的英明和伟⼤。
学⽣分析:《四渡⾚⽔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贵州后,四⾯临敌、处境⼗分危急。
是⽑主席⼒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兵,四渡⾚⽔,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命,奠定了⽑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
它是⾰命史诗《东⽅红》中的⼀⾸歌曲,学⽣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段来加深学⽣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
《游击队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游击队战⼠在⼋年抗战中⽣活、战⽃的情景。
“⽣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战争时期中国⼈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
从激起学⽣的兴趣出发,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不知不觉中达到“能够⽤轻快有⼒的声⾳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各种音乐形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 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歌唱与演奏1. 歌曲:《茉莉花》、《小河淌水》2. 乐曲:《梁祝》、《二泉映月》第二单元:音乐欣赏1. 古典音乐:《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2. 民族音乐:《赛马》、《掀起你的盖头来》第三单元:音乐与舞蹈1. 舞蹈:《花鼓舞》、《欢乐颂》2. 音乐剧选段:《音乐之声》、《猫》第四单元:音乐与影视1. 电影音乐:《狮子王》、《泰坦尼克号》2. 电视剧音乐:《红楼梦》、《西游记》第五单元:音乐与生活1. 生活中的音乐:婚礼、庆典、节日等活动中的音乐2. 音乐与健康:音乐疗法、健身操、瑜伽音乐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种音乐形式的特点与欣赏方法,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2. 难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音乐实践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等音乐活动。
3. 讲解法: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音乐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音乐知识、作品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安排第一单元:歌唱与演奏(2课时)1. 歌曲《茉莉花》、《小河淌水》(1课时)2. 乐曲《梁祝》、《二泉映月》(1课时)第二单元:音乐欣赏(3课时)1. 古典音乐《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1课时)2. 民族音乐《赛马》、《掀起你的盖头来》(1课时)3. 自由欣赏(1课时)第三单元:音乐与舞蹈(3课时)1. 舞蹈《花鼓舞》、《欢乐颂》(1课时)2. 音乐剧选段《音乐之声》、《猫》(1课时)3. 创作与表演(1课时)第四单元:音乐与影视(3课时)1. 电影音乐《狮子王》、《泰坦尼克号》(1课时)2. 电视剧音乐《红楼梦》、《西游记》(1课时)3. 影视音乐创作与欣赏(1课时)第五单元:音乐与生活(2课时)1. 生活中的音乐:婚礼、庆典、节日等活动中的音乐(1课时)2. 音乐与健康:音乐疗法、健身操、瑜伽音乐等(1课时)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2. 音频、视频资料:歌曲、乐曲、舞蹈、音乐剧等音乐作品3. 互联网资源:音乐网站、音乐APP等4.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等5. 舞蹈道具:花鼓、扇子等八、教学进度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3课时)3. 第三单元(3课时)4. 第四单元(3课时)5. 第五单元(2课时)1. 学生能了解并欣赏各种音乐形式,提高音乐素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人。
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 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
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
如:(第三乐句)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 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
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
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
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第一章:音乐与生活1.1 学习目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如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
1.3 教学活动:欣赏各种生活中的音乐实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音乐的基本元素2.1 学习目标: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2.2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2.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音乐元素的游戏,加深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第三章:节奏与拍子3.1 学习目标:了解各种拍子的特点,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拍子。
3.2 教学内容:讲解各种拍子的特点,并进行拍子练习。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拍子弹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第四章:音乐欣赏4.1 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音乐素养。
4.2 教学内容: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讨论。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分享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第五章:音乐创作5.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能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5.2 教学内容: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创作实践。
5.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展示并进行评价。
第六章:民族音乐6.1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音乐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6.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各民族的音乐特点,欣赏民族音乐作品。
6.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欣赏民族音乐,了解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第七章:世界音乐7.1 学习目标:了解世界各国的音乐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7.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各国的音乐特点,欣赏世界音乐作品。
7.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欣赏世界音乐,了解各国音乐文化。
第八章:音乐与情感8.1 学习目标: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8.2 教学内容:讲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并进行情感表达的练习。
8.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情感表达的练习,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九章:音乐与舞蹈9.1 学习目标: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能够配合音乐进行舞蹈创作。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x疆之春》《春晓》《春节序曲》,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时。
第一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堂教学效果。
第二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x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x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结合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流行音乐1.1 摇滚乐1.2 爵士乐1.3 电子音乐2. 第五章:我国民族音乐2.1 汉族音乐2.2 少数民族音乐3. 第六章:世界音乐3.1 欧洲音乐3.2 非洲音乐3.3 亚洲音乐三、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
2.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第四章流行音乐(1.1 摇滚乐)2. 第二周:第四章流行音乐(1.2 爵士乐)3. 第三周:第四章流行音乐(1.3 电子音乐)4. 第四周:第五章我国民族音乐(2.1 汉族音乐)5. 第五周:第五章我国民族音乐(2.2 少数民族音乐)六、教学内容1. 第七章:音乐与生活7.1 音乐与情感7.2 音乐与自然7.3 音乐与社会2. 第八章:音乐基础知识8.1 音阶与调式8.2 节奏与拍子8.3 音符与记谱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音乐与生活、情感、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2.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阶、调式、节奏、拍子、音符和记谱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与生活、情感、自然和社会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六周:第七章音乐与生活(7.1 音乐与情感)2. 第七周:第七章音乐与生活(7.2 音乐与自然)3. 第八周:第七章音乐与生活(7.3 音乐与社会)4. 第九周:第八章音乐基础知识(8.1 音阶与调式)5. 第十周:第八章音乐基础知识(8.2 节奏与拍子)十、教学内容1. 第九章:音乐欣赏与评价9.1 音乐作品的欣赏9.2 音乐作品的评价2. 第十章:音乐创作与实践10.1 音乐创作的原理与方法10.2 音乐实践的活动与指导十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音乐与舞蹈11.1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11.2 舞蹈音乐的特征与创作11.3 舞蹈音乐的欣赏与评价2. 第十二章:音乐与戏剧12.1 音乐与戏剧的关系12.2 戏剧音乐的特征与创作12.3 戏剧音乐的欣赏与评价十二、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舞蹈、戏剧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走近古典音乐1.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 学习:了解小提琴的历史和基本演奏方法第二单元:民间音乐1. 欣赏:《茉莉花》2. 学习:了解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第三单元:流行音乐1. 欣赏:《平凡之路》2. 学习:了解流行音乐的特点和演唱方法第四单元:电影音乐1.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2. 学习:了解电影音乐的作用和特点第五单元:摇滚音乐1. 欣赏:《突然好想你》2. 学习:了解摇滚音乐的历史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聆听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各种音乐风格。
3. 实践法:分组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评估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音乐技能: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
4. 团队协作精神: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2课时第二单元:2课时第三单元:2课时第四单元:2课时第五单元:2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2. 音响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等3. 互联网资源:相关音乐作品、音乐知识讲解视频等4. 乐器:小提琴、吉他、钢琴等5. 教学道具:图片、卡片等七、教学环境2. 座位排列:圆形或方形桌椅,便于学生互相交流3. 教学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等4. 音响设备:保证音质清晰,音量适中八、教学纪律1. 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2. 保持课堂安静,认真听讲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尊重他人意见4.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教师管理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注意安全4.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 注重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十、教学反思1. 定期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程度2.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提高教学质量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教学内容4. 加强自身音乐素养,提高教学水平5. 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音乐成长重点解析1. 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通过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的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的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的教案设计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亲密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亲密联络,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妙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妙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挑选上,既从学生的承受才能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风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浸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读”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展“配乐诗朗读”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拟好的导入作用,可以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根本要素:《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跃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非常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
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
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
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
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
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
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
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内容: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欣赏1.《新疆之春》(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
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
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
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二)学吹竖笛《春游》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
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
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
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红旗飘飘一、编写意图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
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
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
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
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
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
《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
《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
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
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唱歌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