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8版高考物理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课件: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网络构建
规律方法速记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性”
(1)条件性:基本公式和推论的适用条件必须是物体做匀变 速直线运动。 (2)矢量性:基本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矢量式。 (3)可逆性:由于物体运动条件的不同,解题时可进行逆向 转换。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题的一般思路
首先要设定正方向
审题,分析 → 有效信息 ―→ 的公式解答
3.运动图象“五个”对应关系 (1)斜率与加速度或速度对应。 (2)纵截距与初速度或初始位置对应。 (3)横截距对应速度或位移为零的时刻。 (4)交点对应速度或位置相同。 (5)拐点对应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高考物理总复习 1.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情境2 ETC通道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53习题改编]ETC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简称, 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1= 12 m/s的速度朝收费站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距收费站中心
线前d=10 m处正好匀减速至v2=4 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 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
拓展点 两类特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类型1——刹车类问题 汽车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 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的时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 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
例5 [2022·山西四校联考]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
√ ×
√ √
√ √
【教材拓展】 2.[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44T4改编]航空母舰的战斗力主要依靠舰载机, 假设航空母舰静止在海面上,舰载机在航母跑道上从静止开始以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求第4 s末时舰载机的速度大小; (2)求前4 s内舰载机的位移大小; (3)若舰载机需要达到50 m/s的速度才可升空,舰载机开始时获得30 m/s的初速度,求航母跑道的最短长度.
速运动10 m 加速运动后匀速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 停20 s,再加速
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 m/s2 加速度大小已知
[模型建构] (1)过ETC通道时经历三个运动阶段:
(2)过人工收费通道经历两个运动阶段:
情境3 “酒驾” [2022·湖北襄阳高三联考]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公 共交通安全.将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到前方危险开 始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将反应 时间和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 动距离.科学研究发现,反应时间和感知制动距 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 正常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 动的v t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求: (1)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s; (2)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 加的距离Δs.
浙江鸭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1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课件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见于 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场 景,理解其规律和应用 问题解析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 物体质量成反比。
基础概念
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位移
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可正可负。
时间
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加速度的定义
2
物体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量。
3
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4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是否 运动,以及运动方向和状态的变化。
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力与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的应用,让你从容应对高考。
物体的力学观点
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引起物体的状态变化,如运动状态、 形变、热效应等。
力的基本量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符号是N。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 合成作用力为0。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随时间 变化成一定比例关系,位移则呈现二 次比例关系。
加速度与速度、位移的关系
加速度是速度和时间的商,也是位移 和时间的二次商。
运动图解
速度-时间图
位移-时间图
通过速度-时间图可以构建和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位移-时间图可以解析物体的位置、方向、速
如匀速、加速、减速等。
度、加速度等信息。
运动规律的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问题解析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问题,解析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等情况。
总结
1 力学观点
掌握牛顿三定律是理解 力的作用效果和力学问 题的关键。
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图像(解析版).pdf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温习热点题型与提分秘籍专题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图像题型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题型解码】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v -t 关系、x -t 关系、x -v 关系)原则上可以解决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因为那些导出公式是由它们推导出来的,在不能准确判断用哪些公式时可选用基本公式.(2)未知量较多时,可以对同一起点的不同过程列运动学方程.(3)运动学公式中所含x 、v 、a 等物理量是矢量,应用公式时要先选定正方向,明确已知量的正负,再由结果的正负判断未知量的方向.【典例分析1】(2019·安徽蚌埠高三二模)图中ae 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110 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 段的时间为t ,则通过ce 段的时间为( )A .t B.t 2C .(2-)t D .(2+) t22【参考参考答案】 C【名师解析】 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通过bc 段、ce 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x ab =at 2,x ac =a (t +t 1)2,x ae =a (t +t 1+t 2)2,解得:t 2=(2-)t ,故C 正确,A 、B 、D 错误。
1212122【典例分析2】(2019·全国卷Ⅰ,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 2。
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H 4H 4t 2t 1A.1<<2 B.2<<3t 2t 1t 2t 1C.3<<4 D.4<<5t 2t 1t 2t 1【参考参考答案】 C【名师解析】 本题应用逆向思维求解,即运动员的竖直上抛运动可等同于从一定高度处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所以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 2=,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 1=-,因此有==2+H 42×H 4g H 42H g 2×34Hg t 2t 112-3,即3<<4,选项C 正确。
高考物理(人教)总复习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法四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 AC =v0+2 v=v20.又 v20=2axAC,v2B=2axBC,xBC=x4AC.由以上三式解 得 vB=v20.可以看成 vB 正好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 B 点 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 tBC=t.
解析:选 AB.根据 x=12at2,得 t= 2ax,Oa、Ob、Oc、Od 的
距离之比为 1∶2∶3∶4,所以质点由 O 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
为 1∶ 2∶ 3∶2,故 A 正确.根据 v2=2ax,v= 2ax,Oa、
Ob、Oc、Od 的距离之比为 1∶2∶3∶4,所以质点通过各点的
速率之比 va∶vb∶vc∶vd=1∶ 2∶ 3∶2,故 B 正确.初速度 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3.(2018·湖南石门一中模拟)2016 年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 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设有一辆汽车在能见度较 低的雾霾天气里以 54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 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故障车,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 0.6 s,刹 车后汽车匀减速前进,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 5 m/s2,最后停 在故障车前 1.5 m 处,避免了一场事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发现故障车后,汽车经过 3 s 停下 B.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7.5 m/ C.司机发现故障车时,汽车与故障车的距离为 33 m D.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11 m/s
解析:选 AB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x= v0t+12at2,题中给出的关系式为:x=6t-t2,比较可得:v0= 6 m/s;a=-2 m/s2.0~4 s 内的位移:x=(6×4-4×4) m=8 m, 故 A 正确.物体经过 3 s 速度减小到零,前三秒:x= v ×t=62 × 3 m=9 m,第四秒:x=12×2×12 m=1 m,故 4 s 内经过的 路程为:10 m,故 B 正确.0~4 s 内的平均速度: v =ΔΔxt =84 m/s =2 m/s,故 C 正确.物体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不 变, 3 s 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故 D 错误.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面攻略

不变的运动.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
(1)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0+at
.
1 2
(2)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at .
2
庆威物理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
2
2
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v -v0 =2ax
v=v0+at
.
推导
−0
1
−0 2
1 2
x v 0t+ at = 0 + 2 ( )
太过瘾了,还有其他方法吗?且往下看
庆威物理
方法七:推论法
【例题2】有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所
发生的位移分别为10 m和16 m,时间间隔为2 s,求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
[解析]
Δs
由 Δs=aT 可得 a= 2 =1.5 m/s2.
T
2
庆威物理
方法八:极值法
【例题3】两个光滑斜面,高度和斜面的总长度都相等,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小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
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
因为
1
3
xCB : X BA x AC : x AC 1 : 3
4
4
而通过xBA的时间为 t,所以通过xBC的时间tBC=t
庆威物理
方法四:时间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
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 1m / s 2
,
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正确答案:C】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章2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考向 4 比例法 4.(多选)(2019·丽水月考)北京时间 3 月 22 日,2015 年世界女 子冰壶世锦赛在日本札幌进行了最终的决赛,上届冠军瑞士队 以 5 比 3 战胜加拿大队卫冕成功.一冰壶以速度 v 垂直进入三 个相等宽度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在刚要离开第三 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 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A.v1∶v2∶v3=3∶2∶1 B.v1∶v2∶v3= 3∶ 2∶1 C.t1∶t2∶t3=1∶ 2∶ 3 D.t1∶t2∶t3=( 3- 2)∶( 2-1)∶1
法六:图象法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出 v-t 图象, 如图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 等于对应边平方比,得SS△ △ABODCC=CCOD22,且SS△ △ABODCC= 41,OD=t,OC=t+tBC. 所以41=(t+t2BtCBC)2,解得 tBC=t. [答案] t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四步骤”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知识提炼】
常用方法
规律特点
v=v0+at,x=v0t+12at2,v2-v20=2ax
一般公式法 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式,一般以 v0 方向 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
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
常用方法
平均速度法
中间时刻 速度法 比例法
规律特点 -v =x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v =12(v0+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v2t=-v =12(v0+v),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 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求解
解析:法一:基本公式法 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 t0 内的加速度为 a,则甲在第二段 时间间隔 t0 内的加速度为 2a,乙在第一段时间间隔 t0 内的加速 度为 2a,在第二段时间间隔 t0 内的加速度为 a.由速度公式可得: 汽车甲在时刻 t0 和时刻 2t0 的速度分别为 v 甲 1=at0,v 甲 2=v 甲 1+(2a)t0=3at0, 汽车乙在时刻 t0 和时刻 2t0 的速度分别为 v 乙 1=2at0,v 乙 2=v 乙 1+at0=3at0.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物理《选考总复习》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D.铁锤和羽毛同时落地,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但不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 重力加速度g
解析
3
4
4.(2015· 浙江 9 月选考样题· 4)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高为 h 处自由下落,开始 h 的3用时为 t,则( )
√
A.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 3t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 6gt
h 1 2 解析 由3=2gt 1 则 h=2gt′2 得 t′= 3t. 落地速度 v=gt′= 3gt.
C.x1∶x2=1∶4,v1∶v2=1∶ 2
解析
1 2 由 x=2at 知 x1∶x2=12∶(22-12)=1∶3.
由 v2=2ax 得 v1∶v2=1∶ 2.
解析
命题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
例2
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4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
离地面的高度h1=6.8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 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t1=0.2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不计空气阻力.求:
1
2
3
4
5
6
3.(多选)以36 km/h的速度行驶的列车从坡顶开始匀加速下坡,在坡路上 的加速度等于0.2 m/s2.经过30 s到达坡底,则( A.到达坡底的速度为42 m/s )
√
B.到达坡底的速度为16 m/s C.坡的长度为500 m D.坡的长度为390 m
√
1
2
3
4
5
6
4.已知杭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在此地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
,即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空气阻力 3.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这是由于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考点二 2
-9-
解题技法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分析流程图
受力情况 v0、vt、x、t
F 合=ma
加速度 a
运动学公式
运动情况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好运动草图和受力分析 图,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 (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 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 (4)求合力F合。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 行讨论。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二
-5-
当堂练1 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 前方15 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 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运动的v-t图如图所示,则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关闭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知道,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
(1)a1=
1
������
x1=2vt1=2×4.2×40 m=84 m
(2)游船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 1 1
=
4.2-0 40
m/s2=0.105 m/s2
a2=
������
������ 3
=
4.2-0.2 720 -640
m/s2=0.05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ma2=8 000×0.05 N=400 N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二
-2-
运动图象问题 【典题1】[2016浙江“7+2+3”全真模拟(二),2]在一次空军演习的 任务中,某士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无初速度跳下,下落4 s速 度达到30 m/s时打开降落伞,开始做减速直线运动,在下落14 s后以 速度4 m/s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0×4 2
m=60 m,即该士兵
是在下落 60 m 时打开降落伞的,故 A 错误;4~14 s 内,若士兵做匀减 30+4 速直线运动,则该士兵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的高度为 H=10×
2
m=170 m,根据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该士兵实 际位移小于H,即该士兵跳伞时的高度小于170 m+60 m=230 m,故B、 C错误,D正确。 总结提炼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 (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考点二 2
-7-
(1)求游船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1及位移大小x1; (2)若游船和游客总质量m=8 000 kg,求游船匀减速运动过程中所 受合力的大小F; (3)求游船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0.105 m/s2,84 m (2)400 N (3)3.86 m/s 解析:由题意作出v-t图象如图
-6-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解决动力学问题 【典题2】(2017年4月浙江选考,19)游船从码头沿直线行驶到湖 对岸,小明对过程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如下表:
运动过程 匀加速运动 匀速运动 匀减速运动
运动时间 0~40 s 40~640 s 640~720 s
运动状态 初速度 v0=0;末速度 v=4.2 m/s v=4.2 m/s 靠岸时的速度 v1=0.2 m/s
A.该士兵是在下落80 m时打开降落伞的 B.该士兵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的高度等于170 m C.该士兵打开降落伞时离地面的高度大于170 m D.该士兵跳伞时的高度一定小于230 m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二
-3-
答案:D
解析:由 0~4 s 图象的“面积”可得,位移 x1=
2 所以汽车在减速阶段的位移 x1=v ×t= 5 m, x2=x-x1=10 m,由运动学公式 A.20 m/s B.6 m/s2
2 2 C。 v2= 2axm/s m/s2, 故选 C.5 m/s 2,得出a=5 D.4 C
关闭
解析
答案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考点二 2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考点二 2
-10-
当堂练2 (2016年4月浙江选考,19)如图是上海中心大厦,小明乘坐大厦快 速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19层观光平台仅用时55 s。若电梯先以加速 度a1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18 m/s,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 最后以加速度a2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到达观光平台。假定观光平台 高度为549 m,g取10 m/s2。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考点二 2
-8-
(3)匀加速运动过程位移x1=84 m, 匀速运动过程位移x2=vt2=4.2×(640-40) m=2 520 m
匀减速运动过程位移 x3=
(������ +������1 ) 2
×t3=176 m
总位移x=x1+x2+x3=(84+2 520+176)m=2 780 m 行驶总时间为t=720 s ������ 所以整个过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大小������ = ≈3.86 m/s。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二
-4-
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
x-t 图象 轴 线 斜率 面积 纵截距 特殊点 横轴为时间 t,纵轴为 位移 x 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 线运动 表示速度 无实际意义 表示初位置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 变轴为速度 v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表示加速度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位移 表示初速度 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 种运动,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专题一
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考点考点二 2
-11-
(1)若电梯经过20 s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求加速度a1及加速阶段 上升高度h; (2)在(1)问中的匀加速上升过程中,若小明的质量为60 kg,求小明 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3)求电梯匀速运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