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一一、学情分析: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1、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

第二天晨起脉搏>前一天晨起脉搏,应适当减少运动负荷。
举例
某初三学生的靶心率范围约为155-180次/分 锻炼内容为:跑步3千米 跳绳 核心力量
跑步后即时心率130次/分,说明负荷不够,需要加大负荷量或是负荷强度,可以 加快跑步速度或跑步距离。 跳绳后即刻心率为183次/分,说明负荷过大。需要适当减少练习时间,或增加间 歇休息时间。 第二天,晨起脉搏<昨天脉搏,说明运动内容和负荷量安排合理。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带着问题去学习
怎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是什么? 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
01
学 习 目 02 标
03
初步了解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学会合理安排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与运动负荷的大小密切相关,通过 坚持进行适宜负荷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产生良好的 变化。
举例:运动强度分析表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项目 100米快速跑 400米慢跑 一场足球比赛 1分钟跳绳 一场篮球比赛
心率(次/分) 165 100 170 150 170
身体反应 累、气喘吁吁 微微出汗 酸、痛 正常 大汗淋漓
运动强度 大 小 大 中等 大
太极拳
100
轻松愉快
小
图片来源于搜狐公众平台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需要承 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逐渐下降,这一时期称为 工作阶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便会出现疲劳,但经过休息 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 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有个特 殊现象,即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 间内,技能的能量物质储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他原来的水平,这种 现象,叫作“超量恢复”。
《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部分

《体育与健康》理论部分第一章:你的身体健康(一)人体与运动提出问题:人体是如何运动的?解决问题: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关节)和肌肉组成。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以及其他各系统的配合下,能使身体在空间移动或使身体各部分相互位置发生变动。
骨骼骨骼肌:凡是用与行走或使身体各部位移动的肌肉。
运动系统(人体)肌肉平滑肌:通常都是其他系统的组成部分。
(如食管壁、胃壁等)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食物通过消化道。
心肌:是组成心脏的一种特殊肌肉,24小时都在收缩、舒张。
球窝关节:可以向各个方向旋转和转动。
(髋、肩)关节(骨连接)滑车关节:只能向前或向后转动。
(肘、指关节)微动关节(平面关节):只允许平面或往返的运动。
(脊椎骨间、腕骨间、脚也含有微动关节)骨骼:运动的动力。
收缩时,通过肌腱拉动相应的骨骼。
肌肉:运动的杠杆。
在肌肉的拉动下,围绕相应的关节转动。
关节:运动的枢纽。
骨骼就是以相应的关节为轴来转动的。
(二)体育与身体的形态提出问题:什么是身体形态?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解决问题:1、身体形态:就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
(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通常用克托莱指数评价身体形态的发展状况。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2、初中阶段身体形态发育特点:身高的增长:13岁前女生增长幅度大于男生,13岁后男生增长幅度大于女生;体重的增长:在11—12岁时,女生增长幅度大于男生,13岁后男生增长幅度大于女生;胸围的增长:在12—13岁时,女生增长幅度普遍大于男生,14岁后男生增长幅度普遍大于女生。
3、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身体形态的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但初中生的身体都处于快速发育期,可塑性较大,因此积极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形态的良好发育。
(1)适当锻炼,可使骺软骨细胞正常增殖,促进骨骼的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身体长高。
(2)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长高,还可以使肌肉发达有力。
运动负荷分析范文

运动负荷分析范文运动负荷分析是运动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运动负荷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训练负荷的合理性以及训练效果的评估,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析一个跳高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情况,以便更好地展示运动负荷分析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首先,对于跳高运动员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训练负荷主要包括运动强度、训练频率和运动时间。
通过监测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我们能够判断他们的训练是否过于激烈或过于轻松,进而调整训练计划。
运动强度的评估可以通过测量跳高运动员的心率、速度和力量等指标来完成。
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得出运动员的运动强度水平,进而进行训练负荷的评估。
其次,训练频率是指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次数。
合理的训练频率能够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但过高或者过低的训练频率都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监测运动员的训练频率,我们能够评估他们的训练计划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存在过度训练的情况。
在对跳高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分析时,我们需要计算他们每周的训练次数,并进行比较和评估。
最后,运动时间是指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时长。
合理的运动时间能够保证运动员获得足够的训练刺激,但过长的运动时间可能导致过度训练和身体疲劳。
通过监测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时间,我们能够掌握他们的训练情况,并判断训练时间的合理性。
运动时间的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每次训练的时长和每周训练的总时长来完成。
综上所述,运动负荷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运动强度、训练频率和运动时间等多个方面。
通过监测和评估运动负荷,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状态,调整训练计划,并提高训练效果。
在跳高项目中,运动负荷分析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负荷试验操作流程

运动负荷试验操作流程
患者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适当的皮肤准备,放电极部位应先剃毛并用乙醇纱布洗涤擦拭,在皮肤干后并用细沙纸或粗布擦一下,再贴上特制电极。
遵医嘱平卧于检查床,配合医生描记卧位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卧位血压,再取立位,并描记立位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立位血压。
遵医嘱按照确定的运动方案进行试验。
运动方案可以是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或蹬车运动试验。
如果是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患者可先在平板仪跑台上以一定速度做适应性步行,随着平板机的速度和坡度逐渐增加,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期间配合医生定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
如果是蹬车运动试验,患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先做适应性运动,随后按照医生设置的初始阻力值开始蹬车,随着蹬车阻力逐级增加做蹬车运动,并配合医生记录观察心电图。
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电信息变化及监测血压变化。
如病人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急救,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救治。
运动实验结束后,对病人的心电信息及血压变化进行仔细全面的分析,客观写出诊断报告,必要时请会诊,双签字,核对无误后签发。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PPT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1
“刺激-反应-适应”
是生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人体具有对外界刺激发生反 应哦能力,并逐渐对这种刺 激产生反应。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2
短跑施加于人身上 的刺激叫什么?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3
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4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
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 理刺激。刺激的大小决定了运动效果的好坏。 运动负荷过大,容易影响我们今后几天的运 动安排,甚至导致运动损伤(刚才的短跑测 试后反应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运动负 荷过小我们很难产生身体反应,锻炼效果就 进行缓慢。所以,只有适合自身的适宜刺激 才是最有效的运动负荷,这种刺激能够让我 们人体发生适中的反应,并能逐渐适应。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8
(二)、心率的测定方法
测试心率的方法: 1、安静状态下:30秒计时测试乘以2 2、运动心率:10秒计时测试乘以6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9
(三)、心率的心理意义:
1、运动时,心率会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运动结束后,心率会随之降低。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功能得到了 提高,他么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心率比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低,而且运动结束 后,心率恢复至安静水平的时间也比较短。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请每位同学填写一份 晨脉测定表(一周),来 监测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谢谢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Bye Bye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总结: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 二、利用心率检测运动负荷(重点)
(1)心率的概念及测定部位 (2)心率的测定方法 (3)心率的心理意义 (4)如何运用心率检测运动负荷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1. 心率监测:使用心率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并根据特定的心率区间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可以使用卡尔沃氏公式计算出最大心率,并根据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确定不同程度的运动强度。
2. 累计距离:累积跑步、步行、骑车等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一定的距离和时间单位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在跑步中,可以根据每公里的时间来计算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3. 主观感受:体育和健康专家认为,个体主观感受是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使用自我评估量表,如Borg RPE(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量表,让个体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评估运动强度。
4. 加速计:加速计可以测量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并通过计算出每个时间段中的加速度和变化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使用手环或运动手表采集运动数据,评估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简便方法并不是精确的,因为它们无法较好地考虑个体的生理特征和运动史等因素,而运动的负荷也受伤害、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使用多个方法结合起来评估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掌握大多数的运动技能,也形成运动的习惯,但是,还不了解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的对运动重要作用,不能合理的的安排运动负荷,做不到科学有效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运动负荷的意义。
2、能够了解运动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的关系。
3、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自己的运动负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运动负荷的意义。
2、难点:会根据心率调节调节自己的运动负荷。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4分钟)1、体育能增进健康,有些人认为,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能增进健康,不需刻苦努力,不跟跟自己过不去,有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一定要刻苦训练的越狠越好。
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2、学生举手回答。
3、老师总结,讲解运动过程中的超量恢复,导入新课。
(二)提问讲解(4分钟)1、老师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量。
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讲解运动负荷相关概念。
(三)运动负荷运量,运动强度,运动负荷的关系(10)1、组织形式:全班分组讨论,分组发言,教师总结。
2、教师宣布讨论时间,和纪律要求。
3、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讨论。
4、学生分组发言5、在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归纳。
(四)运动强度的测量方法—心率。
1、教师提问,什么是心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心率和脉搏。
3、心率对人体的意义。
4、学生自己计算自己的最大心率。
(五)测定心率。
(7分钟)1、活动形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2、学生自测腕动脉,劲动脉脉搏、颞动脉脉搏。
(六)学习怎么用心率监测自己的运动负荷。
1、教师讲解靶心率的概念。
2、学生计算出自己的靶心率。
(七)教师总结。
1、数理知识。
2、本课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负荷的大小可利用心率、血压、血乳 酸等生理生化指标来度量,其中心率是操作 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指标。
(一)、心率的概念及测定部位
(二)、心率的测定方法
(三)、心率的心理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如何运用心率检测运动 负荷
A、症状
1、头沉 2、头疼 3、全身懒倦 4、身体某处无力 5、肩酸 6、呼吸困难、气短 7、腿无力 8、唾液少、口干 9、打哈欠 10、出冷汗
(一)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1、负荷量(完成运动的负荷总量) 2、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所做的 功,即功率P。
当运动负荷施加于我们身上时,我 们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总结:
B、精神症状
1、头脑不清醒、头昏眼花 2、思想不集中、厌倦思考 3、不爱动、不爱说话 4、针扎似得疼痛 5、困倦 6、精神涣散 7、对事情不积极 8、记忆力减退 9、做事没信心、多处出错 10、对事情放不下心、操心
C、神经感觉的症状
1、眼睛疲劳、眼冒金星、眼 无神 2、眼发涩、眼发干 3、动作不灵活、出错误 4、脚跟发软 5、味觉改变、嗅觉厌腻 6、晕眩 7、眼皮和其他肌肉跳动 8、听觉迟钝、耳鸣 9、手脚发颤 10、不能安静下来
是生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人体具有对外界刺激发生反 应哦能力,并逐渐对这种刺 激产生反应。
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 理刺激。刺激的大小决定了运动效果的好坏。 运动负荷过大,容易影响我们今后几天的运 动安排,甚至导致运动损伤(刚才的短跑测 试后反应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运动负 荷过小我们很难产生身体反应,锻炼效果就 进行缓慢。所以,只有适合自身的适宜刺激 才是最有效的运动负荷,这种刺激能够让我 们人体发生适中的反应,并能逐渐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