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12)s~(-1)强中子发生器后分析系统调试结果
基于~9Be(d,xn)和~9Be(p,xn)反应加速器中子源中子学参数模拟研究

基于~9Be(d,xn)和~9Be(p,xn)反应加速器中子源中子学参数模拟研究基于~9Be(d,xn)和~9Be(p,xn)反应加速器中子源中子学参数模拟研究摘要:中子束是一种重要的射线源,在各种领域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模拟研究,探讨了基于~9Be(d,xn)和~9Be(p,xn)反应加速器中子源中子学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器能量、束流强度和束流质量是影响中子学参数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达到中子束优化的目的。
此外,本文还对中子束的传输和探测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以提高中子束的利用率和探测灵敏度。
关键词:中子源;~9Be(d,xn);~9Be(p,xn);中子学参数;模拟研究一、引言中子学是一门研究中子束的起源、传输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
中子束作为一种重要的射线源,在核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中子束可以进行中子散射、中子衍射、中子俘获等实验,从而揭示物质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目前,常用的中子源包括反应堆、加速器以及放射性同位素。
其中,加速器中子源通过加速粒子与目标物质发生核反应来产生中子束。
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9Be(d,xn)反应和~9Be(p,xn)反应具有较高的产中子截面,适合用于中子源的研究。
因此,本文将以~9Be(d,xn)和~9Be(p,xn)反应加速器中子源为基础,通过模拟研究,探讨中子学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方法。
二、模拟方法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中子学参数的模拟研究。
首先,建立了~9Be(d,xn)和~9Be(p,xn)反应加速器中子源的几何结构模型,并设置了加速器的能量、束流强度和束流质量等参数。
然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软件,模拟中子束的产生过程、传输过程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
最后,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得出中子学参数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通过模拟研究,我们发现加速器的能量对中子学参数有较大的影响。
中子的归一化处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子的归一化处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子是原子核中的一种粒子,它不带电荷,质量与质子相似。
中子在核反应、核裂变以及核聚变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子没有电荷,因此它在物质中的传输和相互作用方式与带电粒子有所不同。
在核能领域和物理研究中,对于中子的产生、检测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中子,我们需要对中子进行归一化处理。
中子的归一化处理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将中子的能量、方向和速度进行标准化和统一化,以便进行更精确的实验和研究。
归一化处理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也方便不同实验之间的比较和验证。
在中子的归一化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中子探测器的校准、中子源的标定、中子的速度和能量谱的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子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处理。
归一化处理的结果可以被应用于核能、辐射防护、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子的定义、特性和产生方法,以及中子的归一化处理方法。
通过对中子的归一化处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中子的特性,促进中子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我们还将分析中子归一化处理的意义和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展望中子研究的未来发展,并指出相关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对中子的归一化处理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并对中子研究感兴趣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简要介绍以下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 正文:本章将深入探讨中子的定义、特性、产生和检测方法,以及中子的归一化处理方法。
通过对中子这一重要粒子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2.1 中子的定义和特性: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中子的基本定义和核子组成。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中子的质量、电荷、自旋等基本特性,以及与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
2.2 中子的产生和检测方法:这一节将重点介绍中子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脉冲中子-中子(PNN)仪器故障分析及排除

脉冲中子-中子(PNN)仪器故障分析及排除唐秀梅;赵立安;李慧【摘要】针对脉冲中子-中子(PNN)仪器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一些故障,介绍了PNN各短节功能和相应电路的基本原理,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给出了相应故障的排除方法。
【期刊名称】《石油管材与仪器》【年(卷),期】2017(003)003【总页数】3页(P93-95)【关键词】脉冲中子-中子(PNN)电源脉冲信号通道中子发生器故障【作者】唐秀梅;赵立安;李慧【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测试公司,天津300280;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测试公司,天津300280;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测试公司,天津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17脉冲中子-中子(PNN)仪器是奥地利HOTWELL公司生产的可过油管脉冲中子测井仪,该仪器具有直径小、可过油管测井、双探测器等特点。
自2004年引进以来,通过对仪器的实际应用,在仪器维修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一些常见故障可以快速诊断并排除。
PNN井下仪器由通讯短节,自然伽马(GR)短节,探测器短节和中子发生器4个短节组成[1]。
PNN井下仪器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中子发生器短节按照一定周期向地层发射能量为14MeV的中子,探测器短节测量经地层慢化而又返回井眼内的热中子,根据计数率随时间的衰减,算出地层的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或寿命τ,来确定储层含油饱和度、识别岩性、计算孔隙度[2]。
PNN技术在大港油田使用已经15年,统计仪器故障主要有供电电流大、探头无计数、探头计数有干扰和发生器没产生中子四大类。
根据现场故障描述采用分段排除法判定问题短节,再对该短节进行仔细排查。
排查时坚持先简后繁,先电源后电路的原则。
在排除简单的容易出问题的部位和电源部分后,再进行分析,查找较复杂的不易出问题的部位。
2.1 电源故障分析及排除仪器的电源分为两部分:低压电源和高压电源。
1)低压电源整串PNN仪器的通讯短节、自然伽马短节(GR)和探测器短节三部分都有低压电源,如果低压电源出故障,则产生不了+65V、+12V低压,高压模块无法工作,没有高压,传感器就不会有信号产生;同时信号处理芯片也无法工作,信号得不到发送与处理,导致无任何通道信号、电流变小、电流增大等现象。
核物理分析答案终极版

第一章1、微观截面:△I=-σIN△x,σ为比例常数,称为微观截面,它与靶核的性质和中子的能量有关。
σ是表示平均一个给定能量的入射中子与一个靶核发生作用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
宏观截面:∑=Nσ,把∑称为宏观截面,宏观截面是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所有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
2、平均自由程:中子与原子核发生某种反应之前所穿行的平均距离。
3、中子密度:单位体积内的中子数,用n表示。
4、核反应率: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用R表示,便等于R=nv∑ 中子/m3•s,R叫做核反应率。
5、中子通量密度:等于该点的中子密度与相应中子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中子通量密度是该点沿空间各个反向的微分中子束强度之和。
中子注量率=中子通量密度。
它的大小反映堆芯内核反应率的大小,因此也反映出堆的功率水平。
6、俘获-裂变比:α=σr/σf,辐射俘获截面与裂变截面只比。
α与裂变同位素种类和中子能量有关。
7、有效裂变中子数:燃料核每吸收一个中子后平均放出的中子数,用η表示。
8、顺发中子:裂变反应时,99%以上的中子是在裂变瞬间(约10ˇ-14次方s)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顺发中子。
9、缓发中子:有小于1%的中子(对235U裂变,约有0.65%)是在裂变碎片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做缓发中子。
像87Br这种裂变碎片,在衰变过程中能够产生缓发中子,通常叫做缓发中子先驱核。
10、四因子公式:k∞=εpfη。
第二章1慢化能力:.只有当中子与核发生散射碰撞时,才有可能使中子的能量降低。
因此要求慢化剂应同时具有较大的宏观散射截面∑s和平均对数能降ξ。
通常把乘积ξ∑s叫做慢化剂的慢化能力。
2.慢化比:我们定义ξ∑s/∑a叫做慢化比。
从反应堆物理观点来看,它是表示慢化剂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好的慢化剂不近应具有较大的ξ∑s值,还应该具有较大的慢化比。
3.慢化剂的选择:除了要求有大的慢化能力外,从减少中子损失的角度显然还要求慢化剂应具有小的吸收截面。
中子发生器应用说明书

2、控制电路技术指标(表二) 项目 电源电压 电压方式 重量 规格 最大功率 .72kg 460460185mm 50W -10° C~50° C 不高于 70% (长宽高)
三、操作步骤
一套 ZFD-1 型中子发生器包括一套发生器筒(不锈钢筒)和一套控制机箱,以及七芯电缆和单芯 同轴电缆各一套, 说明书 1 份。 中子发生器及控制电路方框图如图 2 所示, 控制电路要求如表 3 所示。
六、运输和保存
6.1 在包装完好的情况下发生器可以采取任何运输方式运输,但需遵守相应运输方式的规定。 6.2 采用航空运输时,发生器应放置在保温密封仓中。 6.3 电源和控制系统在带有包装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任何符合具体运输规定的方式进行运输。 6.4 采用航空方式进行运输时,电源和控制系统应处于温暖的密封处所。 6.5 电源和控制系统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运输, 存放处所的空气温度应为 5-35℃, 15℃时的相 对湿度 55%为宜。
最大靶电流:250A
一、引言
中子管是一种小型加速器中子源,其工作原理是:由离子源产生的氘离子,经加速后打在靶上, 与靶中的氘或氚发生下面的核反应,放出 2.5MeV 或 14MeV 中子。
2
H+2H→3He+n
(2.5MeV)
H+3H→4He+n (14MeV) 中子管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产额、寿命和稳定性,影响这些性能指标关键因素包括气密性、耐压性 能、管内气压的稳定性、靶的性能、以及氘氚混合比和充氚方法等。
五、控制台使用注意事项
5.1 5.2 注意!在通电的情况下,控制机箱(含电源和控制系统,以下同)为发生器筒供电,此时 所有的工作必须由获准可以从事高压电源工作的人员进行。 会有中子产生。不正确的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发生器筒和控制台相距 25m 以上。
某三代堆初级中子源容器性能分析及设计优化改进

调整到改进 4 型为最优,同时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接触剂量率达到 6. 6 μSv / h,远低于行业标准中
25 μSv / h 的要求。
1. 3 技术性能指标
在含硼聚乙烯屏蔽厚度达到 16. 8 cm 同时,
增加 5 cm 铅,对 γ 射线额外加以屏蔽。 可以把接
触剂量率降低 6. 6 μSv / h,相当于原厂的 0. 53%。
5. 00
10. 00
类型
原厂
含硼聚乙烯( cm)
0. 80
高密聚乙烯( cm)
42. 25
42. 25
42. 25
42. 25
123. 2
65. 8
35. 2
4. 6
3. 4
4. 77%
0. 53%
铅( cm)
5. 00
增加含硼聚乙烯尺寸( cm)
接触剂量率( μSv / h)
与原厂相比降幅
中子
伽马
大幅降低了屏蔽容器外部辐射水平,满足行业标
准。 可有效控制运输和安装转运期间的辐射剂
10. 80
244. 9
22. 51%
20. 80
20
54. 8
16. 80
42. 25
21
3. 2
量,降低了安全风险。 于此同时,考虑到含硼聚乙
烯和铅的材料价格并不高,并且体积没有大幅增
大的情况下,成本非常有限。 本次设计改进一定
规定 “ 为了容易运输和装卸,运输
求更高,也存在 KRT 设备的异常报警或联动风
某三代改进型压水堆的初级中子源使用的是
随着三代技术国产化的推进,造价昂贵的初
499—2004)
[3]
三组中子源棒,每颗出厂含量为 1 387 μg,在启动
我国核事故后果评价_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状况_要求和建议_施仲齐

-
所
一
·自主开发
·简单 高斯
特点 模式
-
代
浙 江
场内(秦 山 场外(浙江 核电基地) 省核管委)
中国辐射
防护研究
-
院 +北大
·自主开发
·诊断风场
·拉 格朗 日
-
弥散
·预期剂量
江 苏
场内(田湾 场外(江 苏 核电站)[ 8] 省应急办)
-
-
-
-
香港[6] 香 港 天文 台
-
-
国 家 场外(国 家应 急办)
式 , 虽然也通过了核安全审管部门的审评 , 但从 今天看技术水平较低 , 现已基本不再使用 。
广东省核管办组织开发的场外后果评价系
统和秦山地区核事故环境后果评价软件系统 , 可作为第二 代的代表 。以 商用地理信 息系统 (GIS)为平台 , 开发了风场预报模式 , 大气弥散 采用三维蒙特卡罗(简称蒙卡)粒子模式 , 剂量 模块包括有预期剂量 、可防止剂量的计算 。 这 两套软件系统是在 1997 ~ 2001 年期间开发的 , 已经投入使用 , 用户较为满意[ 1 ~ 4] 。
-
-
现状 在用
开发单位
清华 +南 京大学
-
清 华 +大 气物理所 +北大
已不用
清 华 +北 大
-
清华 +北 大
-
中国 辐 射 防护 研 究 院 +北大
-
-
-
中国 原子能
-
香 港 天文 台
科学 研究院 等
·RODOS 本 ·自主开发 ·自主开发 同场内(秦 ·自主开发
地化
·野 外大 气 ·结 合秦 山 山核电)基 ·结合 田湾
强流中子发生器运行期间氚污染调查

强流中子发生器运行期间氚污染调查
王齐祖
【期刊名称】《辐射防护》
【年(卷),期】1991(11)1
【摘要】本文报道了14MeV 强流(3.3×10^(12)n/s)中子发生器运行期间空气中氚浓度的调查结果。
各采样点空气中的氚浓度分别为:手套箱,8.9MBq/m^3;发生器大厅走道,6.6kBq/m^3;氘操作室,4.1kBq/m^3;尾气排放口,9.7×10~7Bq/m^3;发生器大厅外,98Bq/m^3。
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器运行期间工作场所和居民区空气中的氚浓度有所增加,但均未超过国家防护标准中对工作人员和对公众的导出空气浓度(DAC)。
【总页数】4页(P68-71)
【关键词】中子发生器;氚;污染
【作者】王齐祖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91.08
【相关文献】
1.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吴宜灿研究团队建成强流中子源装置并产生十二次方氘氚聚变中子 [J],
2.HINEG强流氘氚中子发生器方案设计分析 [J], 宋逢泉;马瑞刚;刘超;陈立华;曾勤;
黄青华;蒋渭生;吴宜灿;FDS团队;崔保群;宋钢;马鹰俊;祝庆军;周立鹏;廖燕飞;唐兵;王文
3.强流氘氚中子发生器HIENG氚靶系统研制成功 [J],
4.强流中子发生器除氚净化装置的研制 [J], 王齐祖;杨宏秀;马忠乾
5.中科院强流中子源成功产生氘氚聚变中子 [J], NY.0107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