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神曲风靡传播的思考初稿

合集下载

网络热歌创作灵感分享

网络热歌创作灵感分享

网络热歌创作灵感分享在当今时代,网络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一个热门歌曲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时,往往会引发无数创作者的灵感迸发,不断产生出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

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网络热歌创作灵感的心得体会和经验。

网络热歌的魅力网络热歌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共鸣,除了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音乐外,更重要的是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能够触动听众的内心深处。

网络热歌往往紧扣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引起了听众共鸣和共同关注。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使得网络热歌在短时间内走红,更激发了创作者们源源不断的灵感。

灵感的来源创作一首优秀的网络热歌,首先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生活是灵感的源泉,无论是自己的情感体验、身边朋友的故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歌曲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和事件也往往能够给创作者们带来灵感的火花。

通过对这些话题的敏感捕捉和创造性表达,创作者们能够打造出富有深度和共鸣力的音乐作品。

创作技巧在创作网络热歌时,除了灵感的来源外,技巧和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根据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来确定歌曲的风格和编曲。

其次,要注重歌词的质量,歌词是歌曲情感和主题的表达载体,要力求简洁明了、富有诗意。

此外,要注意旋律的设计和编曲的处理,使得整首歌曲更具听感和感染力。

最后,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勇于尝试新的创作风格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创作水平。

结语网络热歌创作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与听众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希望本文能够给正在创作网络热歌的朋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也期待更多优秀的网络热歌在未来诞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和感动。

神曲走红背后的大众文化思考

神曲走红背后的大众文化思考



神 曲 的特 点 是 什 么
在 韩 国 ,韩 语 和 英 语 混 合 的 歌 曲 渐 渐成 为一种 音 乐潮 流 , 《 江 南 s t y l e > > 的歌 词 里 韩 语 和 英 语 经 常 混 合 在 一 起 使 用 ,有 时 甚 至 在 一 行
歌词里 , 韩 语和英 语都存在 , 这 种
对 自 己所 在 的 阶 层 、 职 业 等 进 行 自嘲 。
二. 神 曲何 以走 红 1 .处 于 文态 。 如 果 仅 单 纯 传 播 本 土 文
化, 就 会产生 文化折 扣 , 外 国 受 众 不 好 接受 。 ” 3 .百搭 的 幽 默 感 适 用 于各 种 群 体 自嘲
这 份 勇 敢 的 自嘲 ,让 这 酋 《 江 南 S t y l e > > 获 得 了那 么 多 人 的认 和 共 呜 。一 时 之 间 , 从 联 合 困秘 书 长 到
美同大兵 , 从 印度到 法 罔 , 1 什界 人
1 . 病 毒 式 的 电 音 重 复 与 巧 妙 的 舞 蹈 设 计 神 曲虽 然 小 是 以 固定 的 音 乐 模 式 构 成 ,但 大 部 分 曲 子 都 是 采
这 种 怪 异 的 表 现 形 式 让 观 众 感 到 陌生 、 新鲜 , 进 而 产 生 好 奇 心 和兴 趣; 另一方面 , 怪 异 的 舞 步 也 容 易 引 起 观 众 的 跟 风 模 仿 ,使 观 众 可 以 自 由发 挥 ,充 分 参 与 再 创 作 过 程, 进 一 步 推 动 歌 曲 的流 行 。 2 . 国 际 化 的歌 词 和 文 化 背 景
产 业 追 求 经 济 效 益 文 化 工 业 是 法 克 稍 学 派 埘 晚 期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的人 众 文 化 的

神曲课题社会实践调查总论

神曲课题社会实践调查总论

神曲——流行音乐圈中的异类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时下,人们享受音乐方式的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对音乐听唱方式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音乐渠道借助互联网快速拓展,需要大量的网络作品。

为顺应潮流,一些音乐人甚至成名的歌手故意模仿网络歌曲的特点制作音乐,比如让作品听上去更加粗糙。

但最终能火的永远是凤毛麟角。

成功的网络歌曲大都具备两个特点:新和能够引发共鸣。

而为了找共鸣,网络歌曲大都充满流行词汇和元素。

与此同时,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网络“神曲”的概念正式诞生了。

“神曲”通常指的是一些歌词非常押韵,曲调能够配上任何舞蹈的歌曲,令人神情振奋,每次听都给人一种轰炸的感觉,有的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恶搞、模仿、Cosplay的神翻唱。

它的歌词及曲调都非常通俗,它们流传于大街小巷,轰炸得人"听觉疲劳",让人每次听着都感到如有"神"助。

二、调查目的近几年,一首首神曲意外地走红。

盘点一下曾经走红过的神曲:《爱情买卖》、《忐忑》、《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等。

当大家还在感叹像《最炫民族风》这样的歌曲为何那么红的时候,鸟叔PSY的《江南style》火爆程度不得不让人惊叹,“小甜甜”布兰妮、张东健、李东赫等明星争相模仿,连普通人的婚礼上也要大秀一段骑马舞,还有各种风格的网友自拍MV版本在网络流传。

神曲为什么如此红甚至于受到社会大众的争相模仿?为什么这些所谓的神曲只是流传于一段时间就渐渐销声匿迹,被人遗忘?为此我们展开调查活动,此次活动分为现场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两部分:这次调查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另外包括10名社会人士,力求真实、明确反映目前神曲现状及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因社会人士与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并无差异,所以以下我们不做单独分析。

三、步骤与分工1、确定课题(小组讨论)2、搜集资料,设计问卷及访谈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参与)3、问卷发放(小组成员共同参与)4、访谈及记录5、整理问卷及访谈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小组成员共同参与)6、撰写报告7、PPT制作四、调查问卷(附1)五、分析与总结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每个调查者都或多或少的听过神曲,而且五成以上的受调查者都是通过网络视频接触到神曲的。

抖音神曲的现代性反思

抖音神曲的现代性反思
1.2 音乐社交 当今社交媒介的迅速发展,加强
了现代性与社交媒介之间的联系。从 本 质 上 而 言, 媚 俗 具 有 表 演 性, 大 众 在表演过程中希求获得他人的关注, 获 得 赞 许 和 积 极 评 价。 此 时, 他 人 的 反馈和评价仿若一面反光镜,对象是 谁已不再成为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大 众更为关心的是投入其中的情感,而 这种情感通常是庸俗的,需要华丽外 衣的适度包装。将庸俗无常的情感用 美丽动人、充满魅惑的语言加以包装, 便 形 成 了 所 谓 的 媚 俗 艺 术。 因 此, 媚 俗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社交型的互动艺 术, 媒 介 更 赋 予 其 巨 大 的 生 存 土 壤, 在社交化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媚俗 艺术的发展更是势不可挡。
抖音神曲的现代性反思
陈姝彤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抖音 APP 自上线以来,以其发展迅猛的势头获得广泛关注,更有抖音的所谓神曲火爆大街小巷,被打上流行 音乐标签,在网上掀起狂欢浪潮,但其作为流行音乐背后的本质内涵值得深思。这一场网络狂欢实质是消费主义的体现, 媚俗艺术的生产者们以受众的注意力经济为目标,打造出一种消费主义美学。本文将具体分析抖音神曲这一媚俗艺术的特征, 从受众、生产者及传播场域三方面具体分析抖音神曲走红背后的现代性因素。
正如本雅明将机械复制时代的音 乐作品定义为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 作 品, 抖 音 神 曲 自 问 世 以 来, 已 然 与 高雅音乐分道扬镳,携带媚俗艺术的 商 业 基 因, 以 通 俗 化、 媚 俗 化 的 艺 术 倾向与大众交好,受到大众广泛关注 和欢迎,但其对于大众的精神世界的 丰富和塑造并无益处。正如阿多诺在 《论流行音乐》中所区分的那样,在 机械复制时代,由于技术的便捷性和 现代政治的共同参与,严肃音乐与流 行音乐之间的界限已渐趋模糊,一切 艺术在市场的商业性冲击下早已面目 全非。 1 抖音神曲的特征

网络歌曲的流行与市场分析

网络歌曲的流行与市场分析

网络歌曲的流行与市场分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音乐产业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网络歌曲成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其成功将原本取决于唱片销售的音乐市场,转化为了流媒体音乐服务和数字下载。

同时,网络歌曲也成为了年轻人表达自我和塑造个性的一种方式,热门网络歌曲更是能够引领潮流和形塑一定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歌曲的特点、市场和趋势,较全面地探讨网络歌曲的流行和市场分析。

网络歌曲的特点网络歌曲是一种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传播和推广的音乐作品,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由性强。

网络歌曲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因为它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上传和下载。

2.创新性强。

网络歌曲的制作和发布方式可以极其灵活,不受传统音乐制作流程的限制,艺人可以自主创新音乐风格和音乐内容,也可以选择合作、分享和变奏,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音乐世界。

3.紧密性强。

网络歌曲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社交关系和口碑传播,快速链接更大的受众,更容易紧密地与观众沟通并建立关系。

网络歌曲市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音乐的飞速发展,网络歌曲市场前景广阔,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竞争激烈。

其市场特征和趋势如下:1.音乐市场的数字化。

随着智能手机和数字音乐服务的快速发展,音乐市场由传统的唱片销售模式转向了数字化消费,流媒体音乐服务成为了数字音乐市场的主要收入来源。

2.消费行为的多元化。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收听和消费习惯进一步多元化和个性化,他们更倾向于听全年龄段陈述的CD之类的养听歌曲,从而演变成对流媒体音乐订阅服务的需求,因此,网络歌曲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订阅量、观看量和评论量的评估。

3.市场竞争的加剧。

在数字音乐的竞争市场中,大型音乐厂牌和独立音乐艺人对于获得市场份额和用户流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常见的策略包括多渠道宣传和营销、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和特殊领域、与社交网络艺人合作、音乐节活动和巡演等等。

网络歌曲趋势网络歌曲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个性化和品质化。

关于“网络歌曲与中学生音乐教育”的思考的开题报告

关于“网络歌曲与中学生音乐教育”的思考的开题报告

关于“网络歌曲与中学生音乐教育”的思考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歌曲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音乐形式,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中。

然而,网络歌曲是否有利于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否有可能成为音乐教育的一种形式,这个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讨论。

二、选题意义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形式,网络歌曲对中学生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助于拓展中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和艺术鉴赏力。

此外,在网络歌曲的制作和演唱过程中,中学生也可以获得更为细致的音乐培训和演唱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本文主要研究网络歌曲如何在中学生音乐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探讨如何开发和应用网络歌曲的优势。

具体来讲,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研究网络歌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探讨网络歌曲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2. 利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了解中学生对网络歌曲的喜好程度和对其在音乐教育中的认可度;3. 采访一些从事网络歌曲制作和演唱的专业人士,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制作技巧,以便在中学生音乐教育中进行借鉴和应用;4.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探讨如何在中学生音乐教育中合理地开发和应用网络歌曲,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具体方法。

四、预期结论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网络歌曲对中学生音乐教育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和艺术鉴赏力;2. 中学生对网络歌曲的喜好程度较高,并认可其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3. 通过采访专业人士和分析现有的成功案例,可以发现网络歌曲制作和演唱过程中的艺术技巧和音乐培训内容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4. 从实践上探讨如何在中学生音乐教育中合理开发和应用网络歌曲,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具体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网络歌曲的优势。

我看网络歌曲的喜与忧

我看网络歌曲的喜与忧

网络歌曲之我见——我看网络歌曲的喜与忧随着《老鼠爱大米》等一批歌曲在网上的走红,网络歌曲成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

然而,新事物的涌现总会带来一些难以揣测的后果。

网络歌曲在丰富着人们的音乐生活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

它作为一种新生的网络文化,仍在摸索中前进。

一、网络歌曲带来美妙“钱景”尽管互联网创造新财富的能力已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音乐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时所产生的美妙“钱景”还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1、彩铃下载带来丰厚收益。

曾被专业人士斥为“登不上台面”的“口水歌”《老鼠爱大米》创造了彩铃单月下载量600万次的纪录,其一个月600万元的收入相当于传统唱片70万张的销量。

这首由业余作者创作、业余歌手演唱并在网上发布的歌曲已经成为中国网络歌曲的代表作。

在其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热爱音乐的网民投身于网络歌曲创作。

近两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丁香花》、《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猪之歌》、《恋人絮语》等都是先在网上流行而后唱红全国的。

2、网络平台拉动唱片市场。

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突破1.2亿,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选择网络作为歌曲的首要发布平台,效果奇佳:《两只蝴蝶》的网络首发为华友世纪公司带来了200万元的收入;太和麦田携手太乐网首发2005年中国超女李宇春的《冬天快乐》付费下载超过50万次。

与此同时,那些“一曲成名”的网络歌手也相继被传统唱片公司“收编”。

打着“网络歌手”旗号的唱片销量惊人,20万到50万的巨大销量让那些被传统唱片公司包装推出的知名歌手黯然失色。

目前,来自手机铃声、手机彩铃和手机音乐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传统唱片的发行收入,成为唱片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

二、“钱途”路上存在种种隐忧网络的出现,为大众参与创作和传播歌曲提供了机会,所以被称为“草根娱乐”。

但由于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翻唱、改唱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官司不断。

1、粗制滥造亟待改变。

歌曲传播途径的思考

歌曲传播途径的思考

歌曲传播途径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歌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传播歌曲,以及如何有效推广歌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歌曲能够表达深刻的内容,唤醒听众的情感,是一种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艺术形式。

歌曲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互联网、电台和电视等。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歌曲传播最主要的途径。

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歌曲传播到世界各地的用户,尤其是世界各国的网民,使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上获得音乐内容,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歌曲的传播效率。

另外,歌曲也可以通过电台、电视等传播手段进行传播,电台和电视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在电台和电视的广播中,可以播放让听众耳目一新的歌曲,而听众也可以在这些频道里获取大量的音乐内容,有效地提升歌曲的流行程度,增加知名度。

此外,歌曲的传播还可以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技术,比如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将歌曲宣传到更多的网民,移动互联网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分发歌曲,而虚拟现实也可以将歌曲的内容表现出来,使用户能够在虚拟世界里领略歌曲的魅力,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歌曲的传播效率。

此外,还应在歌曲传播过程中加强推广和宣传,以提高歌曲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

可以结合新技术,创建并发布广告,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歌曲;可以与有影响力的名人合作,担任活动引导;可以与媒体合作,启动涉及歌曲的话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开展活动,组织投票,创造热门话题,增加歌曲的关注度;可以在市场、酒吧等场所播放歌曲,促进歌曲的传播。

综上所述,歌曲的传播可以结合互联网、电台、电视等传播技术和广告宣传等活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以提高歌曲的传播效率,推广歌曲的流行,有效提升歌曲的受欢迎程度,提高歌曲的知名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网络神曲风靡传播的思考引言: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渐离不开网络,即可以实现信息的跨时间跨地域的交流,也可以实现信息的跨地域交流。

人们的思想也开始逐渐在一定程度上被网络上的各种言论所引导。

网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来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并参与期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一些自己觉得好玩儿的东西,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大众进行传播,也可以说是互相传播。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网络神曲也就应运而生了,它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网络传播的成功典范,也是网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逐渐开放的表现。

它颠覆了人们中规中矩的传统审美观,但却也被大众所接受着,从而进行着病毒式的传播。

神曲是一种另类的歌曲,但也是一种新的东西,是一种创新,逐渐被人们接受的歌曲形式。

这种歌曲形式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是它却不尽成熟,可持续性还不够,还不能保证这种形式能够被继续发展和发扬。

1.网络神曲是什么网络神曲,个人认为一般有如下特征:1、曲调有异于主流歌曲,多数曲调比较激昂或另类。

2、有一种想要发泄某种欲望的感觉。

典型代表有:鸟叔的《江南style》,音乐开场节奏非常鲜明轻快,整首曲子都奠定了一种欢快恶搞的基调。

再加之mv舞蹈动作整个给人一种如吃过兴奋剂一般。

3、歌手的声音趋向于嘶哑,有种粗犷的味道。

诸如鸟叔,凤凰传奇,筷子兄弟等都给人浑厚粗犷的感觉,独具自我特色。

4.大多通过网络传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也快,无国家界限。

5.曲调相对比较单一,哼唱起来朗朗上口。

老少皆宜,相当一部分被应用到了广场舞当中。

来自华龙网2014年1月30号的文章《2013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年度洗脑神曲大盘点》中提到:特别好听的、特别难听的、恶搞的、恶俗的……但凡是能引起听者不平常反应的,都有机会成为“神曲”。

例如龚琳娜的《忐忑》《法海你不懂爱》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筷子兄弟的《小苹果》鸟叔的《江南Style》等。

2.为什么会在网络世界火①网络本身传递信息具有无距离性,交互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张扬自己的个性,提出自己的主张,实现人与人的小障碍甚至是无障碍联系。

一首歌曲能够在这个人群中被津津乐道,那么也可以在那个人群中被炒的火热。

同样,它能够在这个国家走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另一个国家走红,网络本身的交互性和多样性使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地球村,在这个看似虚拟的村落里,人们可以自由的进行交流分享,网络的开放性在某一方面也可以表现为对不同文化的收纳度,可以相对自由的放进去我们喜欢的任何东西,只要不触及敏感话题。

神曲的出现,再次掀起了这个村落的又一次狂欢,并逐渐波及至网络线下,即我们的现实生活,广场舞就是典型代表。

网络本身的包容性在这里指的是对不同信息和言论的容纳度,它不似传统媒体需要考虑舆论引导,怎样由职业媒体从业者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在网络上,对于神曲的舆论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是一个相对涣散的领域。

它也有底线,但底线远比传统媒体开放和与时俱进。

这样一种环境正是神曲最好的集聚地,也将是创新事物最多的藏纳地。

正如:虾米人艰不拆人鱼线等特殊网络词语的创造,因为网络所具有的这些特性,所以他们诞生了,人们根据网络上很火的一些事件从而创造出这些新东西,若是没有网络的传播恐怕很难让它在人与人之间被运用起来。

②切合网民心理。

正如2012年“屌丝”一词在网络上出现并随之走红时,大部分网友自称屌丝,大学生自称屌丝,工薪阶层也自称屌丝,这是一种自我嘲讽的心态,也是一种对所谓的“高富帅”的羡慕嫉妒恨心理。

而《江南Style》所反应的生活状态恰恰迎合了网民的这种心理。

其次,网民选择接受信息的时候并不会过多的去考虑自己所接受的信息是不是具有社会价值或者现实意义,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当然也使得他们需要一些只是单纯有趣好玩儿的东西来进行心理放松。

神曲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好玩儿的东西,包括或听得懂或听不懂的有趣歌词,搞怪的表演。

其次,网民喜欢猎奇,喜欢吐槽。

在网络上,新鲜事物的更新速度以每秒几千条甚至几万条的速度在变化着,人的大脑被不断的冲击着,我认为新鲜事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趣的可供人们娱乐的新近发生的事情,另一种是纯粹的没有任何娱乐点和有趣点的新闻事实。

后者人们有必要了解和知晓,要不然就很容易被“脱轨”,而前者却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不是因为事件本身多么重大,而是因为它所带的有趣值非常高,这就是网友的猎奇心理。

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江南style》3个月的点击率超过2.5亿次,打破吉尼斯记录这样的好成绩。

而《忐忑》《爱情买卖》《最炫民族风》等的点击量也均超过百万。

在一篇来自新华网的文章中说道:《最炫民族风》的爆红实际上反应的是当下青年一代的实际社会心理状态,即以恶搞,反讽的方式,将低俗神圣化,或者将神圣低俗化。

这种新的,不迷信权威,不崇尚权威的社会风气让人欣喜。

同时,社会各个阶层也对这种戏谑,恶搞的方式更加宽容。

这本身就说明了社会的进步。

它们红遍大江南北,并非因为这首歌的歌词有多好,多么发人深思,而是因为它们轻松愉快的编曲正是网民喜欢的菜。

③歌曲本身创新是灵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现代音乐—强化的意识载体》中讲到:现代音乐流派复杂纷繁,风格殊异,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美学特征。

它是保守与激进,唯理性与随意性,宣泄性与模糊性,表现性与象征性,客观性与主观性,探索性与极端性的集合。

“反叛性”是创新意识的核心,是20世纪现代音乐的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当然也存在着丰富的音乐类型,民间,文人,宗教,宫廷等等。

各种音乐都有其独特创新之处,是它们足以在那个社会环境下存在并发展下去的根本,当代神曲当然也不例外,它不是另类,而是一种新的夸张的歌曲形式,是21世纪的新产物,它和其他音乐一样,同样以创新致胜。

由湖南卫视李湘主持的《背后的故事》第20120513期对龚琳娜的采访当中,我们不难看出,龚琳娜的声乐基础相当雄厚,五岁开始登台演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邹文琴教授学习民族音乐,2000年获得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民族唱法专业组银奖,被誉为“灵魂歌者和真正的歌唱家”,换作其他人,不一定能够将忐忑表现的如此出色。

而《最炫民族风》的编曲是来自国际大师级别的人物张超的创意。

歌曲元素包括广东舞狮的鼓,戈吉他背景的拉丁舞曲,在整首MV中,中国元素、民族元素也频繁显现,脸谱、皮影戏、民间剪纸、龙舟、年画等等,把民族风表现到淋漓尽致。

而《爱情买卖》的唱法则是源自弗拉明高山族的民歌,戏曲说唱,唢呐等。

3.网络神曲所体现的传播学原理①消除了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根据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中讲到传播隔阂和传播障碍的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指的是个人,群体,组织,世代,文化之间的隔阂,误解或曲解。

障碍和隔阂的消除大部分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人们都不同文化的认同感的加强,排异思想的淡化。

正是因为这点,“另类”的文化才得以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信息的传播一直困扰着人们,古有烽火戏诸侯典故,讲的是周幽王为博得宠妃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无数次点燃用来传递信息的烽火台,导致周幽王失信于众臣的历史悲剧。

信息的传递非常重要,但在那个时代,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却相当的匮乏。

还有信鸽传递,驿站传书等方式,但效率都很低并且操作复杂,可变因素非常多。

信息传播不流畅不稳定。

然而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E-mail,博客,网站论坛等媒介,这便使得信息的传递显得非常快捷方便。

通过网络,我们实现了各种文化的跨地域传播与交流。

传播方式与传播工具的解决大大提升了传播效率。

这才能使得一首小小的神曲也能实现全球范围的传播。

2014年5月22日,百度#小苹果吧#成立,吧主名为细菌元夕,截止现在,贴吧关注数为10236,帖子数34670.大部分是网友自制视频。

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果粉”聚集地。

这里的人们不分地区,不分种族,不分语言,他们思想前卫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热爱创新。

②子弹理论:《传播学教程》第十一章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讲到早期的“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挡的强大力量。

传播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像子弹击中身体一样,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能左右人们的态度意见,甚至支配他们的行为。

神曲的传播媒介主要是通过网络。

而网络又是众多媒介中传播速度最快波及范围最广的一种,所以神曲的迅速走红,网络的力量功不可没。

《小苹果》的发行时间是在2014年5月,如果把6月6日#小苹果#登上新浪微博热门搜索话题榜第一名作为《小苹果》走红的标志的话,那么这首歌曲走红的时间仅仅用了1个月时间,而那些经典歌曲,例如:王菲,陈奕迅所演出的《因为爱情》这首歌真正走红是在2012年1月22日,王菲,陈奕迅在春晚舞台上的合唱。

从发行到走红,《因为爱情》用了将近1年的时间。

当然,这只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但从个别现象我们仍然可以透视某些整体趋势。

两种类型的歌曲都是通过电视或网络在传播,而真正将网络的传播效应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是神曲,可以说是网络造就了神曲,是神曲成功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4年6月4日,优酷网站被网友上传的自制《小苹果》疯狂占领,随即,《小苹果》横扫QQ,网易,360,酷狗等各大音乐网站,排名一直稳居高位。

《渤海早报》2014年7月10日的新闻中提到《小苹果》发布一个月点击率已超过5000万。

这样的传播是可怕的,就如子弹般快且准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③舆论传播:《传播学教程》第十一章第三节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讲到舆论传播就是社会公众对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做出的反应。

形成具有一致性和强烈性的社会意识,以及发挥社会作用的社会过程。

大众对神曲的态度就是舆论的效果。

人们通过简单的判断将其归为神曲,认为它好听也好雷人也好,不同的态度最终汇集形成了一条神曲独有的舆论线,并不断的被传播扩散。

2010年,龚琳娜所演唱的《忐忑》也同样被网友归为神曲一类。

其怪异的曲调听不懂的歌词都让人为之折服,其大胆的歌曲形式自然引来了网友们褒贬不一的评价。

一名名叫“乔巴的爸爸”的网友这样评论《忐忑》,“忐忑此等神曲岂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领会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里面包含了戏曲,民歌还有西洋唱法,是一种艺术探索”。

相反,一名叫“Jkdxy”的网友这样说道:“我觉得这就是扯淡,建议听听jzaa歌手的即兴演出(cast),看看人家是怎么样运用人声,不是不唱歌乱哼哼就能当乐器,你要说这是原生态之类的,她又唱的太俗了,远没有呼麦(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

“双声”指一个人在演唱时能同时发出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那种声音给人带来的震撼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