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忐忑》爆红网络无歌词吟

合集下载

对网络神曲风靡传播的思考初稿

对网络神曲风靡传播的思考初稿

对网络神曲风靡传播的思考引言: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渐离不开网络,即可以实现信息的跨时间跨地域的交流,也可以实现信息的跨地域交流。

人们的思想也开始逐渐在一定程度上被网络上的各种言论所引导。

网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来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并参与期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一些自己觉得好玩儿的东西,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大众进行传播,也可以说是互相传播。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网络神曲也就应运而生了,它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网络传播的成功典范,也是网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逐渐开放的表现。

它颠覆了人们中规中矩的传统审美观,但却也被大众所接受着,从而进行着病毒式的传播。

神曲是一种另类的歌曲,但也是一种新的东西,是一种创新,逐渐被人们接受的歌曲形式。

这种歌曲形式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是它却不尽成熟,可持续性还不够,还不能保证这种形式能够被继续发展和发扬。

1.网络神曲是什么网络神曲,个人认为一般有如下特征:1、曲调有异于主流歌曲,多数曲调比较激昂或另类。

2、有一种想要发泄某种欲望的感觉。

典型代表有:鸟叔的《江南style》,音乐开场节奏非常鲜明轻快,整首曲子都奠定了一种欢快恶搞的基调。

再加之mv舞蹈动作整个给人一种如吃过兴奋剂一般。

3、歌手的声音趋向于嘶哑,有种粗犷的味道。

诸如鸟叔,凤凰传奇,筷子兄弟等都给人浑厚粗犷的感觉,独具自我特色。

4.大多通过网络传播,传播速度快,时效性也快,无国家界限。

5.曲调相对比较单一,哼唱起来朗朗上口。

老少皆宜,相当一部分被应用到了广场舞当中。

来自华龙网2014年1月30号的文章《2013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年度洗脑神曲大盘点》中提到:特别好听的、特别难听的、恶搞的、恶俗的……但凡是能引起听者不平常反应的,都有机会成为“神曲”。

例如龚琳娜的《忐忑》《法海你不懂爱》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筷子兄弟的《小苹果》鸟叔的《江南Style》等。

2.为什么会在网络世界火①网络本身传递信息具有无距离性,交互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忐忑地谈《忐忑》

忐忑地谈《忐忑》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上接第181页)充当翻译行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寻求一个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1]刘爱华.生态视角翻译研究考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3).[2]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中国翻译,2004(3).[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4]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者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9(2).[6]胡庚申.翻译生态vs自然生态:关联性、类似性、同构性[J].上海翻译,2010(4).[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责任编辑:丁艳]在2010年2月的北京新春音乐会上,一位样貌可谓是稍有几分逊色的歌手满脸涂彩,十分认真地演绎了一首无人能知无人能晓的神曲———《忐忑》,这首歌曲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用戏曲锣鼓经为唱词,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

演唱者丰富的表情,溜圆的眼球,时上时下的双手,展示了对这支曲子丰富的诠释,该曲在铿锵有力的一呵声中结束,颇有些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之感。

《忐忑》的问世,惊起了网友的轩然大波,无数网友摩拳擦掌竞相尝试,模仿者络绎不绝,追“奇”斗“怪”成为了时尚,包括王菲、陈奕迅等大牌歌手,都曾经挑战模仿,但因其难度太高,还未有人挑战成功。

而比天后王菲更有娱乐精神的杜汶泽则经过一番勤学苦练,通过一段自己传到网上的翻唱视频表达了对这首“神曲”的致敬。

他在表演过程中,先是把手指竖到鼻尖,努力地作出对眼的表情,然后努力地学着戏曲锣鼓经典手眼身法,后来因为实在坚持不住,以笑场作结。

《忐忑》之所以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乃至被评为“神曲”,绝不类似于“山歌教”那样的山寨货,更多地在于龚琳娜的表情:因为唱得过于投入,她的表情实在是太夸张了:时而惊讶、时而喜悦、时而沉思,由于表情变化过快,乃至于充满了喜感。

不得不说的《忐忑》

不得不说的《忐忑》

不得不说的《忐忑》作者:来源:《视野》2011年第07期歌手:龚琳娜专辑:《神曲》推荐:媒体人王隽神曲年年都有,2010年的尾巴和2011年的前奏如果只评一首,那简直一定是《忐忑》了。

去年还在各大综艺节目上都有人翻唱的《爱情买卖》,在龚琳娜的一阵忙得要死的飞眼中,瞬间就被秒杀了。

神曲之所以为神曲,就是它红得莫名其妙,红起来又让你觉得非它莫属,相见恨晚。

你昨天还不认识龚琳娜,就因为王菲转了一贴说:《忐忑》激起了翻唱欲,想在演唱会上试试表演“飞眼”。

虽然天后觉得眼珠子掉出来也飞不出龚姐姐的样儿来,龚琳娜还是在人民潮水般的热情下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微博话题TOP10,这是一个赤裸裸的当红信号啊。

什么“表情帝”、“辣妈点点”……翻唱视频加速了《忐忑》的走红。

一向爱嚼网络剩饭的电视台迅速跟进了,龚琳娜赶上了热闹的跨年演唱会,最灵敏也最有“能耐”的湖南卫视拿下了龚琳娜。

她的力量有多大?据说,在她出现的那三分钟,原先还拿着遥控器换来换去的观众们,都纷纷从江苏、安徽、浙江、央视1234、东方等频道转台去看神仙姐姐现场《忐忑》了。

《忐忑》为什么会红呢?它神的,是太与众不同。

在时下的口水歌之外,RAP因为歌词受限而无趣,民谣和小清新老听也不给力。

因“与众不同”而红的歌儿中,有一些低俗的,比如先前流传过一阵的少数民族男女对唱山歌,还有农村慢摇的《爱情买卖》,又或者是充满一代人记忆的《老男孩》……在这些红过的歌儿中,《忐忑》有两点是无法匹敌的:巨大的陌生感、新鲜感,从未听过这样的;非常难唱。

这首歌不是一般人能唱下来的,龚琳娜本身的民歌技巧在90年代末的音乐学院学生中是首屈一指的。

挖点八卦,她曾两次参加青歌赛,都被别的女歌手找关系“踢”了出去,就是因为技巧太好,有她在,其他人得奖无望。

等了两年,终于没有关系户了,她得奖了,同一届得奖的人,现在不晓得在哪个团里混,转行了也不知道,因为完全没出现在任何晚会中。

龚琳娜很清楚她不算是晚会导演会喜欢的那种女歌手,你看当年唱《山路十八弯》的李琼,喊完那一嗓子,还有作品吗?晚会导演们喜欢的,是诸如宋祖英、张燕、汤灿等外形姣好,婷婷袅袅大裙子往那儿一站的——领导也喜欢这种。

网络歌曲歌词文学性成因思索

网络歌曲歌词文学性成因思索

网络歌曲歌词文学性成因思索网络歌曲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网络歌曲的具体诞生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是起始于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在那以后,网络歌曲就如雨后春笋版涌现出来,如早些时间的《丁香花》、《猪之歌》、《老鼠爱大米》,最近一段时间的《爱情买卖》、《甩葱歌》等。

这些歌曲不仅在网络世界流行,也在城市和乡村流行。

一些网络歌曲为什么会这样红?对此已有人从传播学、文艺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1-3]。

笔者认为,一首歌曲的歌词好不好,吸不吸引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这首歌的被接受程度和流传程度。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首歌的歌词是否具有文学性是其能否广泛流传的重要决定因素。

百度百科将网络歌曲定义为:借助mp3、flash 等制作技术,以图像、文字和声音来演绎,以互联网为媒介载体进行传播,可供人在线收听和点击下载的,具有不同于传统歌曲特点的、互动的新的音乐艺术形式。

网络歌曲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网友的原创、改唱和翻唱。

这里主要讨论网友原创和改唱的。

这两类歌曲和翻唱歌曲相比,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歌词的原创性,翻唱的歌曲就歌词而言没有作出什么改变。

本文所要分析的重点是网络歌曲的歌词,从歌词的文学性角度对网络歌曲的流行性作出解释。

一、网络歌曲歌词是一种文学作品著名的布拉格派语言学家雅各布森说过:“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亦即能使某一著作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

”[4]33在形式主义者看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作品,能和非文学作品区分开来,靠的就是这种“文学性”。

因此可以说“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一个作品要是没有“文学性”就不能称其为文学作品。

网络歌曲的歌词无疑可以被看成一种文学作品。

我国古代的词就是用于吟唱的,就是歌词。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与音乐相互脱离开来,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案头文学[5]。

中国古代可以用于吟唱和音乐有关的文学作品还包括诗。

19356822_老锣:站在《忐忑》背后的人不忐忑

19356822_老锣:站在《忐忑》背后的人不忐忑

People 人物People 人物他是精通多种乐器的德国音乐家,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西方和中国传统民乐,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音乐语汇,一首《忐忑》令他的名字广为人知。

老锣:站在《忐忑》背后的人不忐忑为耳朵腾出一个精致的空间文|刘晗2010年的北京新春音乐会,歌手龚琳娜演唱的一首名为《忐忑》的歌曲震惊四座,这首“咿咿呀呀”没有明确歌词,旋律变幻莫测的音乐在笙、笛、提琴、扬琴等多种民乐的伴奏下,融合了戏曲的腔调,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演唱者随着高频率、快节奏表现出戏剧化的表情,时而荒诞夸张,时而神秘莫测,整个表演突破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民乐“仪表堂堂”的一贯印象。

出乎意料的是,这段现场演出的视频被网友大量转发,一时间,挑战这段高难度歌曲的模仿翻唱者纷至沓来,催生出了一批“网红”,作为原唱的龚琳娜就这样被大众知晓,也正是由此契机,《忐忑》的创作者也是龚琳娜先生的老锣,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而且在这之后,只要龚琳娜出场,老锣或是在台上伴奏,或是在台下全程观摩,甘当绿叶。

艺术界“夫唱妇随”的例子有不少,但老锣为何如此与众不同,一路走来成为中国跨界艺术的先锋?这对神仙伴侣便在音乐上达成联盟,他们有着对音乐不约而同的态度:“不假唱、不媚俗、不忐忑”。

他们所创作出的作品之所以被屡屡冠以“神曲”之名,正是源于他们追求本真音乐和纯粹艺术的初衷,所以称之为“神交之曲”。

作为龚琳娜的制作人,老锣是站在《忐忑》背后的人,然而在新民乐的接受度上,他却从未有过忐忑不安,即便这首歌在刚推出时反应平平,他也有着足够的耐心,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经典艺术绝非急于求成,中国的音乐和传统文化中有着深邃的宝藏等待挖掘,精彩的创作加上完美的演绎缺一不可,只等待合适的时机,便可以一触即发,《忐忑》即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机会,将二十多年积攒的能量全然释放。

“神曲”诞生前奏:发掘和重塑一个音乐天才 在德国这个颇具浪漫主义气质的国度,诞生出了数不清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在音乐领域就有巴赫、贝多芬、理查德·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瓦格纳、舒曼等等一大批如雷贯耳的名字,可见艺术早已融入到城市的脉搏之中。

阐述当红网络歌曲《忐忑》

阐述当红网络歌曲《忐忑》

阐述当红网络歌曲《忐忑》龚琳娜于1975年生于贵阳。

16岁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培养了韩红、吴碧霞、雷佳等众多优秀歌唱家的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

在邹文琴老师的精心栽培与自己的努力之下,她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声音。

龚琳娜1999年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

现为中央民族乐团独唱演员。

自1996年起,龚琳娜就在民歌乐坛上创下了不朽的佳绩,她的许多歌曲如《好花红》、《斑竹泪》、《孔雀飞来》等在民歌乐坛都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人应该是去年的8、9月才认识龚琳娜的,因为那首流唱至今的网络红歌《忐忑》。

在这之前我就对龚琳娜有所了解,因此当她这首歌还没走红的时候我就已经先听为快了。

因为流行、通俗与网络歌曲,更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很多优秀民歌,优秀民歌演员都被忽略了,至少我身边的朋友校园里的同学是这样,对于民歌对于民族歌手他们知道的寥寥无几,第一次知道龚琳娜是因为看了电视剧《血色浪漫》,发现插曲《走西口》特别催人泪下,那种辽远高亢并带有凄凉的声音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陕北的山那头。

于是便开始搜寻一些有关她的资料,然后开始借鉴她的那种自然纯朴的演唱方法。

大家将龚琳娜于这首无歌词的《忐忑》称为“神人神曲”。

龚琳娜一收一缩的嘴型、滴溜溜转的眼神,她那种夸张又带动全身舞动的台风,网友们形容是“学一万遍都学不会的”。

而歌词中“那个呆,那个呆,那个刀”、“啊啊奥爱,阿塞帝,阿塞刀,阿塞大哥带个刀”更是被网友形象地称为“乱码”。

在听似毫无意义的“咿呀”中,将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虽然没人能听得懂她到底唱的是什么?歌词有何寓意?但是喜欢这首歌与在网上模仿这首歌的人数,都快敢上当年wonder girls 的《nobody》了,网上的点击量如今已迅速攀升到10万次以上,这段是有3分45秒的视频被各大门户网站争相挂在首页。

一位中国民歌演员唱出的带有一定民歌韵味以及技巧的歌可以受到如此的追捧,我认为是罕见的。

甚至这首歌带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有人说这首歌的张力与干净利落可以发泄心情,据报道有人清早起来必唱这首“神曲”,唱完身心舒畅,一天的心情很爽朗愉快,工作起来也得劲。

唱神曲《忐忑》来减压

唱神曲《忐忑》来减压

唱神曲《忐忑》来减压
晨露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11(019)005
【摘要】“啊袄哎,啊塞梨啊塞刀,啊塞大个的个刀,啊塞梨,啊塞大个刀啊哦……”这不是一串乱码,而是被网友称为“神曲”的《忐忑》音译歌词。

旅德歌唱家龚琳娜演唱《忐忑》,唱法不属于哪一派,声音分不出南北调,风格没成定式,完全没有套路,却成了大众争相模仿的对象。

【总页数】1页(P35-35)
【作者】晨露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1
【相关文献】
1.论龚琳娜的声乐演唱风格及内驱力--以“神曲”《忐忑》为例 [J], 马鹏强;郎启

2.从“神曲”《忐忑》谈声乐的形式美--兼及学院派民歌的一些问题 [J], 吴洪远
3.神曲《忐忑》的走红绝不是文化的堕落 [J], 郎启训;王一川
4.笔落云霄赏神曲,墨溅天际论《忐忑》——由“神曲”《忐忑》引发的美学思考[J], 冯娣
5.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一朵奇葩——“神曲”《忐忑》 [J], 吴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家释疑反复听《忐忑》后大脑为何自动回放

专家释疑反复听《忐忑》后大脑为何自动回放

专家释疑反复听《忐忑》后大脑为何自动回放
《忐忑》火了之后,不少网友纷纷惊叹,听完这首“神曲”,两三天的时间里,脑海里还盘旋着这样的歌声,怎么也消除不了。

有网友说,这种现象叫“耳虫”,这个词把爬进脑中的音乐形象地比喻成一只虫。

难道听歌也会长“耳朵虫”,真的是“此曲只应天上有,凡人不可随便听”?这到底是强迫症还是幻听?在我们身上怎么会出现如此奇异的情况?狂听两个小时,音乐自动在脑子里单曲循环“啊啊奥,啊啊奥爱,阿塞帝,阿塞刀,阿塞大哥带个刀……”这不是一串乱码,而是被网友称为“神曲”的《忐忑》音译歌词。

截至记者发稿前,在优酷视频网站上,该神曲的视频点击率已经达到了760余万次,这只是其中一个视频而已,另外一个版本的神曲,点击率达到了80余万次。

旅德歌唱家龚琳娜演唱的这段视频被各大门户网站竞相挂在首页。

龚琳娜在舞台上全情投入地演唱,完全陶醉在音乐中。

她的唱法不属于哪一派,她的声音分不出是南方北方,她的风格没有什么定论,她的新音乐作品既不洋也不土,更没有套路。

不按常理出牌的往往容易胜利,所以,龚琳娜和她的神曲《忐忑》红了。

歌红了,人红了,网友却纠结了。

“晚上怎么也睡不着,感觉脑子里总是有‘啊啊奥’的声音,第二天才好。

”王锋(化名)那一晚看了《忐忑》视频五遍,本来是想学会这首歌曲的,却没有想到,摘下耳机后,发现歌没有学会,脑子倒是先糊涂了,“音乐以及视频的画面始终在脑海里闪回,让人很是兴奋,根本睡不着觉。

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不是一两个网友是这样的。

说给周围的朋友听,朋友都说,这样的歌都能听五遍,只能服了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曲”《发憷》爆红网络无歌词吟
唱大胆创新《发憷》的演唱者龚琳娜与作曲者老锣。

侨报记者邱晨摄侨报记者邱晨1月23日洛杉矶报道:上周末,“神曲”《发憷》的“父母”龚琳娜和老锣到洛杉矶来拍外景,谈起《发憷》爆红网络的事他们连连说真是没想到。

可他们从民乐歌曲爆红的现象想到是,他们打通了民乐与年轻人之间的隔阂。

龚琳娜在洛杉矶的录制现场演唱完《发憷》后,许多听得心潮澎湃的观众马上凑上去诉说自己练习演唱《发憷》的艰难。

观众们佩服她的大胆创新——她没有歌词的吟唱及夸张的表情,却能将担心的心理像戏剧一样呈现出来。

在演唱技巧上《发憷》很难,可有很多人都在知难而进地学唱。

龚琳娜解释这种现象时说,这是因为《发憷》的新鲜感,它“很给力”。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的龚琳娜与许多民乐歌手一样曾唱过许多晚会歌曲,大家都是一样的甜甜的表情,美丽的笑容和甜蜜的歌声。

可在龚琳娜眼里,生活不仅是喜悦的,也有其野性的一面,豪放的一面,因此才有了她的《发憷》,也正是由于《发憷》与以往民乐歌曲的例外,才在网上爆红,被人奉为神曲。

如果说,龚琳娜是《发憷》之母,那么创作这首歌曲的老锣(RobertZollitsch)即是它的生父。

老锣是德国作曲家,他与龚琳娜是夫妻,他们在德国有个小乐队,演出自己认为是最佳的中国民乐。

《发憷》在网络上爆红,也是老锣从未想到的事。

他说,《发憷》在网上很火,“对我们来说是很无意的。

我们没想到它会在网上火起来,因为网络上现在都是年轻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喜欢这首歌,可年轻人基本上是不听民乐歌曲的。


“我不担心网民对《发憷》的热情下降,《发憷》仅是我们所走的路中的一段路程,我和龚琳娜用《发憷》开了一扇门,如果这扇门不仅是我们两个人的,而是有更多的人会通过这扇门往前走,这应该是件很好的事。

”老锣解释说。

龚琳娜接着老锣的话说,《发憷》这首歌像敲门砖,它突然打开了民族音乐和90后的隔阂,从它诞生时起,喜欢严俊音乐的和喜欢流行音乐的都喜欢它,听众中既有音乐专家又有老人和小孩。

一首无歌词的歌如此吸引听众实属稀罕,龚琳娜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精神上需要更多的满足,而从实践而言,歌迷们也更需要技巧挑战上有难度更高的歌曲来模仿与传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