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整合【易记】一览表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之中国近代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用

2014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之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一.争取民族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英国的鸦片走私:①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③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他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中国的禁烟运动:①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②林则徐禁烟的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③对虎门销烟的评价: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经过:①爆发:1840年,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
③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
④1842年8月,英国军舰到南京下关,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经过:①1856年爆发;②1858年,攻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占领北京,年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但国内市场狭小,希望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②欧美列强持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合一览表(人教版,必修一):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 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2)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二次
革命
(1)袁 世凯加紧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杀害 宋教 仁,对外“善后大借款”
(2)武力镇压革命
1913年,革命党人举行起义
遭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失败
护国
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各阶级反对;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蔡锷组织护国军入川作战,袁世凯取消帝制
护国 运动成功
反对张勋复辟斗争
护法
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兵北伐
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 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 斗争
背景
经过
结 果
辛亥
革命
(1)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清政府为挽救专制统治实行 “预备立宪”
(3)革命党人积极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4)成立革命团体和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中国同盟会,民主革命蓬勃发展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很快取得胜利
(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清王朝覆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整合【易记】一览表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新人教版必修1

民
生
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
影
响
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
相
同
点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内容: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3)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4)影响: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
同
点
民
族
主要反对清政府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
权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整合【易记】一览表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新人教版必修1
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在我的新浪微博中,有个同学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李问问对@马延臣说:马老师,你好!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经过我的查询?发现“新三民主义”的提法并不官方。
——李问问”。
现在我把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资料做一下梳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
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随着时代的不同,三民主义的内容有新旧的区别。
一般来讲,我们把孙中山1924年重新解释前的三民主义称为旧三民主义。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反清斗争过程中,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三民主义。
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二、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面对中国人在西方列强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确立了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
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政治史纲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政治史纲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三民主义出现于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成立之后,它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1905年的《民报》中被概括为三民主义。
即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又名民族革命。
其主要内容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即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要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又名政治革命,主要任务是“创立民国”,也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又名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而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但旧三民主义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存在很多局限性。
首先,民族主义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就放走了中国最大的敌人。
这是因为当时的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为条件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另一方面革命派过度强调了对满族封建势力的清除而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的,结果就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期封建势力的反扑。
其次,民权主义归根结底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由此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
再次,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它也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由此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对于旧三民主义存在的这些不足,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新的解释:首先在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其次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而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再次,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生活现状。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有何区别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有何区别三民主义历来是⾼考历史的⼀个⼗分重要的考点,对于⼀部分考⽣来说,经常会弄混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知识点内容。
⼩编对此内容进⾏了梳理和总结,欢迎订阅。
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提出,是由于清政府统治⽇益腐败,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案先后失败的背景下⽽产⽣的。
资产阶级民主⾰命思想进⼀步传播,他们以西⽅资产阶级的天赋⼈权,⾃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本国的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命纲领,并⽤以指导了⾟亥⾰命的实践。
旧三民主义的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民要求民族独⽴、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命的发展,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但未能真正给中国社会指明出路。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的最⼤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民国。
这反映了中国⼈民要求民族独⽴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民国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主义:平均地权。
说明孙中⼭顾及了⼴⼤⼈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了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场上,反对没收地主⼟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地⾰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先⽣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个修正版本,孙中⼭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的思想的体现,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三⼤政策结合起来。
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号已表明对旧三民主义建⽴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
"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的⼝号,使它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能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持,与旧三民主义相⽐,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因此,孙中⼭的新三民主义⼜被中国共产党⼈成为"⾰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也成为第⼀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旧三民族主义和新三民的内容

旧三民族主义和新三民的内容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虽然这两个概念听上去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们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别担心,咱们会用最简单的语言,让这些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下面咱们就来捋一捋这两个“三民主义”到底有什么不同。
1. 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提出的。
这时候的中国正经历着一系列的风风雨雨,孙中山的目的就是要给国家找到一条明路。
1.1 民族主义首先是民族主义。
孙中山希望中国能够统一起来,摆脱列强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
这是他当时最关心的事情了,毕竟那个时候,列强们像苍蝇一样围绕中国,真是让人看了心烦。
1.2 民权主义接着是民权主义。
孙中山希望中国能够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让老百姓有话语权。
这就像是大家一起来开会,决定家里的大事小情,而不是让一个人说了算。
1.3 民生主义最后是民生主义。
这一部分的核心就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
孙中山想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不再为三餐发愁。
2.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是国民相关部门在孙中山去世后,由蒋介石等人继续推进的。
虽然它沿用了“旧三民主义”的名称,但实际上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2.1 民族主义的新内涵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除了继续强调中国的独立和统一之外,还加上了更强的反共色彩。
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国家的未来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2.2 民权主义的新发展在民权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主要强调集权的必要性,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相关部门的控制力。
相比于旧三民主义时期更倾向于广泛的民主,新三民主义更加注重政治稳定,集权被认为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
2.3 民生主义的新目标至于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在这方面也有了新动作。
他们不只是关注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开始注重经济的现代化,比如发展工业和基础设施。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现代化的进程,民生的改善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实际行动。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重点深化 探究命题 课时训练)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

第31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考点清单]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 社会状况: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阶级状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实践状况: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2.提出 ⎩⎪⎨⎪⎧ 年,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
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一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错误! 5.三民主义的实践⎩⎪⎨⎪⎧ 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
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它对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 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以捍卫民主共和制度。
特别强调 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三者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则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希望。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整体把握用“三旧”、“三新”、“三政策”记忆三民主义“三旧”即三民主义“三新”即新三民主义“三政策”即三大政策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错误!3.评价⎩⎪⎨⎪⎧ 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 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易混易错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
生
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
影
响
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相
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3)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4)影响: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
同
点
民
族
主要反对清政府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
权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