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6第六课百花园》word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百花园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百花园说课稿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百花园说课稿《百花园》说课标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教材。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百花园》。
接下来我将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围绕“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对本单元进行阐述。
一、说课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会发现,它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来丰富情感体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
这个课程总目标又是通过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表述的。
1、第一个层面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教育目标来说,它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第二个层面是“过程与方法”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
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大多是体现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许多目标就蕴含在学习过程中。
只有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进行模仿、积累,才会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
3、第三个层面是“知识与技能”上述目标又分为三个学段,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中,分别是1-2年级的第一学段、3-6年级第二学段和7-9年级第三学段。
(二)学段目标今天,我所说的教材就处于3-6年级第二学段,它的教学目标有: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及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其它音乐表现、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它的内容标准概括起来又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三)内容标准(1)感受与欣赏(2)表现(3)创造(4)音乐与相关文化(接下来我也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材阐述)二、说教材1、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册教材的编写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百花园》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百花园》第二课时
教案分析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百花园》第二课时教案分析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采花》
三、欣赏〈花之歌〉初听乐曲,听出乐器的音色和乐曲所描绘的意境。
设问:听到这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
么样的情景?
2.熟悉乐曲主题,听辨主题。
引导学生从调性色彩、节奏上区分三个不同的主题。
(1)用小乐器演奏主题1
(2)用“a”和“la”哼唱主题2、3,熟悉和感受
这三段主题的不同形象。
(3)教师弹奏任一主题,请学生听辨是哪个主题?复听乐曲,听出三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1)老师先出示三朵不同的花的卡片,请学生分别用三朵花代表三段音乐主题。
(2)再听乐曲,请一个同学将所听到的乐曲顺序用花摆放在黑板上。
再次聆听乐曲,将学生分成三个组,
每组为自己的花设计一个代表性动作,并随音乐进行用
动作表现出自己听到的音乐主题。
或者以主题1赏花,
主题2花开,主题3采花,边听音乐边即兴表演。
再一次完整聆听乐曲,静心感受和体会“花之赞歌”。
五、完成课后的练习题2和六、小结:百花园真美。
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七、板书设计。
第六课教材解析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百花园》教材解析无棣县教研室张幸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无棣县教研室的张幸,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本次我解析的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百花园》的内容。
单元主题《百花园》开门见山的给我们本单元的四个作品引出一条情景主线。
沿着这条主线,我们来看一下四首作品,分别选编了两首中国民歌做为学唱曲目——四川民歌《采花》,河南民歌《编花篮》,及两支欣赏曲:钢琴独奏曲《花之歌》和采用民歌为素材的管弦乐《对花》。
每个作品的标题中都有一个“花”,这四首作品汇聚了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风格,正像四簇姿态各异的花,通过各自的音乐特点散发出不同的香气,或淡雅清纯或欢腾热烈或轻盈跳荡或喜悦舒心。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音乐来赏花赞花,以花传情。
感受音乐与“自然”、与“生活”的人文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总体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百花的“花容、花姿、花香、花语,”体验音乐中描绘大自然百花之美的奇妙,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花》与《编花篮》,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能用打击乐器伴奏等表演形式参与演唱,背唱歌曲《采花》。
2、聆听钢琴独奏曲《花之歌》和管弦乐《对花》,通过设计欣赏中音乐的参与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所表达的“花语”和“花情”。
知识与技能:1、巩固掌握切分节奏的知识和演唱效果;感受方言与旋律音调的关系,树立明确的声音概念,并获得与花相关的生活知识。
2、加强学生对演奏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掌握理解音乐形象或情感的基本方法。
根据本课实际内容和相关联系,建议以下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重点学唱歌曲《编花篮》欣赏钢琴独奏曲《花之歌》。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采花》欣赏管弦乐曲《对花》。
作品分析:一、学唱曲目,河南民歌《编花篮》。
作品简介《编花篮》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
2/4拍,歌词纯朴而活泼,蕴涵着浓浓的牡丹情结和深厚悠久的河南戏曲文化。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

第6课课题《百花园》学校枣臻小学设计者魏慧波教学目的1、能三人一组合作,分别用动作表现《花之歌》音乐的三个不同的主题。
2、能听辨出《对花》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色,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采花》伴奏,能与小组同学一起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并交流展示。
背唱歌曲《采花》4、在学唱歌曲《编花篮》中,感受方言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味道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一课时一、聆听《对花》1、点题、释题“对花”,启发学生把“对花”与“对歌”、“对唱”练习起来,了解“对花”这类歌曲的特点。
2、聆听乐曲第一部分“对花”,听出乐器音色上的“对花”。
(1)第一次聆听,设问:你能听出乐曲中哪两件乐器在“对花“吗?(2)第二次聆听,用动作模拟乐器“对花”。
(3)男女生对唱的形式哼唱主题,熟悉主题。
(4)播放河北民歌《对花》的演唱版本3、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不同行情绪的乐段,知道乐曲的结构。
4、简单介绍《炎黄风情》组曲及作者。
二、演唱《采花》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
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
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编花篮》《对花》教学设计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歌曲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歌曲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知识的掌握情况。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歌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歌曲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歌曲重点,强调歌曲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歌曲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a.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歌曲中的角色,进行演唱练习,增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b.实验:让学生尝试不同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以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c.游戏:设计音乐小游戏,如接龙、猜歌名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八、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歌曲《编花篮》和《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
②关键词:音准、节奏、演唱技巧、音乐鉴赏、音乐表现力。
③句:通过学习《编花篮》和《对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图案、颜色和字体,使板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第6课百花园-采花

采花教材分析:《采花》是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百花园”中的一首歌曲,是流传于四川的传统小调。
歌词用纯朴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年中每个月中盛开的代表性花卉,使人们从中得到生活乐趣和生产知识,富有趣味性。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采花》,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快、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四川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歌的基本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并启发学生用圆润而富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学会演唱歌曲《采花》并且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掌握好切分音的节奏。
教学过程:一、1.师生问好同学们好;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二、导入新课师:课件播放民歌片段《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都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些歌曲绝大部分都不知道作者是谁,也没有规范的曲谱,就这样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我们四川的民歌《采花》。
三、歌曲教学.初次聆听歌曲,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曲吧,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注意一下歌曲速度是怎样的?生:中速的.再次聆听歌曲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活跃的,欢乐的。
师:歌中唱了什么内容呢?可以跟着音乐小声的哼一哼生回答,师总结师: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花朵吧。
(观看图片,边欣赏边巩固歌词。
以小组的形式扮演不同的花朵,并朗诵有花朵的歌词).教唱歌曲(1)师:观看完这么美丽的花朵,下面请同学们来找一找乐谱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节奏型是什么?(师唱谱,学生找节奏型)生:出现最多的是切分节奏(2)练习切分节奏2< x I x x x I >< x x x |(3)师:同学们对切分节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为同学们的花朵创造生命,赋予这些花朵美丽而跳跃的旋律吧。
教师用钢琴教唱曲谱(反复教唱,注意音程跳度和节奏的把握)四、拓展1.分形式演唱歌曲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完整的学习了整首歌曲,下面我们来进行年女生对唱吧。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百花园》教学计划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黑体五号)(整篇文章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百花园》单元计划(黑体三号)学校:成都市建设路小学(仿宋小四)(“学校”中间注意空格)撰写人:万莹喆单元教学内容分析:(黑体小四)本课以“百花园”为情景主题,在众多赏花赞花、以花传情的中外音乐作品中,选取了两首中国民歌和两首中外器乐作品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百花的“花容、花姿、花香、花语”,体验音乐描绘大自然百花之美的奇妙。
本课以体验“花之美”的核心话题组织了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从不同审美角度来指向人们对花这一美好事物的赞美。
(正文:宋体小四)1.《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
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师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
2.《花之歌》整首乐曲以质朴优美的旋律、简洁平稳的节奏以及淡雅清纯的钢琴音乐,营造了幽静、温馨的气氛,使人们仿佛问道沁人心肺的芳香,见到艳丽多姿的花容。
(教学内容分析的阐述,先总说整个单元主题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再分说每个教学内容分析)3.管弦乐《对花》,“对花”是中国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
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智力、传授知识、娱乐游戏。
它的演唱形式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也有伴以锣鼓边舞边歌。
4.《编花篮》是河南民歌的音乐素材,表现女孩们编花篮和上山采牡丹的爱美、愉快心情。
歌曲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与前一首四川民歌《采花》,以及德国钢琴曲《花之歌》,管弦乐《对花》中采用的其他地方民歌形成了一个风格上的对比和文化视野拓展。
5.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教材中已经出示了常用音的指法及方法,《嘎达梅林》主要是复习高音的吹奏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变化音♭7的学习通过演奏《樱花》和《苏武牧羊》来完成。
单元教学目标:1.学唱合唱歌曲《采花》,能用弹性的声音演唱,在歌唱和视唱练习中认识和掌握弱起小节知识,能为歌曲划分乐句。
2.聆听钢琴曲《花之歌》所表现的各种姿态的花,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
音乐教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百花园》

二:聆听对花
1.师:你们听,我们过去感受下他们的感受氛围。(播放截送A)
师:因为人们被歌声吸引住了,一旦开始演出了,马上安静下来。你们仔细听听,歌唱的部分是一个人在唱还是两个人在对唱。(播放截送主旋律)生:2人
师:你们听听这个声音,浑厚圆润,富有田园气息,它是由双簧管演奏出来的,双簧管怎么演奏?再听听这个声音,轻松轻巧,它是由长笛和其它的乐器一起合奏出来的演奏出来的,长笛怎么演奏?生:略
“教学规范达标”专用备课用笺
课题
第六课 《百花园》
授课日期
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有表情的表演唱歌曲《采花》。
2、了解中国民歌的特征、体裁及内容。
3、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对花旋律,并演绎,聆听完整的《对花》,熟悉并了解该管弦乐作品的结构,激发学生能对唱形式的曲目感兴趣。
2、学唱《采花》
(1)教师示范唱歌曲第一二段,学生聆听,想一想:歌曲中一共用了哪几个音?歌唱了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跟琴哼唱歌曲,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句?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起始音有什么关系?这种创作手法的名称是什么?
(3)跟老师学唱歌谱,注意唱准四度大跳。
(4)填词慢速演唱歌曲,注意节奏要准确吐字要清晰。
二、新授
1、民歌
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相传去至今。民歌即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每一地域,每个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别人们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白花给人们得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得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得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得赞诵性,学习“牡丹”得崇高品格。
教学内容:
聆听《牡丹之歌》《花之歌》表演《盘红军》《编花篮》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地方民歌风格,进行曲调创编活动。
2、聆听音乐,即兴创编舞蹈。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二、学习歌曲1、老师范唱,思考: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2、复听,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得节奏型拍出来。
3、老师简介歌曲。
4、学生边划拍边学唱歌谱。
5、跟老师得伴奏哼唱歌谱。
6、分角色唱,要求注意唱出民歌风格。
7、按节奏读歌词。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更能唱出民歌得风格。
10、完整演唱。
三、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表扬以最简单得废品自制有效果得打击乐器参与表演得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盼红军〉〉二、欣赏〈〈花之歌〉〉1、初听,让学生细细乐曲得旋律。
2、复听,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得顺序记录下来。
3、再次欣赏,听辨每段主奏乐器得名称。
4、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5、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三、小结:百花园真美。
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得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四、欣赏〈〈牡丹之歌〉〉1、导入: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得样子吗?(老师出示牡丹图)2、初听男声独唱。
3、介绍这首歌得背景和含义。
4、复听,阅读歌词。
5、你从歌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完成曲调创编活动1、从所给得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得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不必说调式)2、启发学生用重复、模仿得方法来创编乐句。
3、展示、评价。
4、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师:同学们中有没有老家在河南得?能说一、两句河南方言吗?
二、学唱歌曲1、聆听范唱,设问:这两段歌词各唱了什么?
2、复听,找出最有特点得几个音。
3、老师简介歌曲
4、学生学唱歌谱。
5、按节奏读歌词。
6、跟音乐哼唱歌曲。
7、自由讨论如何能唱得更好听。
8、完整演唱。
三、表演歌曲。
六、布置作业:将收集到得以花为题材得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