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要点分析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要点分析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要点分析发表时间:2014-07-14T09:03:19.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孟拓[导读] 颅内动脉瘤是目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仅排于脑血栓和脑出血之后。

孟拓(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 117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内显微手术关键点,研究颅内动脉瘤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效果以及术中配合情况,为今后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提供可靠性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40例动脉瘤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临床体征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成功夹闭动脉瘤,在随访期间(2-12个月),恢复良好35例,轻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

其中有1例在术后15天,动脉瘤再次发生破裂,手术重新夹闭后,12个月恢复良好。

结论:适宜的手术时机在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成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手术除可有效的避免动脉瘤再次出血外,还可以减轻由于脑脊液和凝血块而造成的血管痉挛,若手术时期过晚,则会增加手术难度,失去治疗机会。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要点分析【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197-02 颅内动脉瘤是目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仅排于脑血栓和脑出血之后[1],由于其病程比较隐匿,初期症状较轻,故常被患者或医务人员漏诊或错诊,但一旦发病,则致死、致残率非常高,据相关研究显示,第一次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后就有8%~32%的患者面临死亡,即使当时幸存,在随后的1-2年内也会发生再次出血,而导致死亡[2]。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目前也有很多报道证明此点[3-5],本文就笔者对来我院就诊的40为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后的经验总结,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来我院就诊的40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10-85岁之间,在所有患者中,有1例动脉瘤未发生破裂,其余39例经CT检查后,确认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第一次出血的患者有34例,其余4例为第二次出血,大部分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头部症状,如突然性的头疼眼花,或伴有呕吐恶心,甚者出现神经阵发性刺痛。

一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7例临床分析

一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7例临床分析

结 合 典 型 临床 症 状 、 体征及影像学检 查 , 颅 内 动 脉 瘤 一
般 不 难 诊 断 。M I A 的 诊 断要 点 在 于 首 先 明 确是 否 为 多发 动 脉瘤 , 其 次 是 明确 多 发 动 脉 瘤 的 位 置 、 大小 、 瘤体形态 、 瘤 颈 宽度 、 瘤 顶 指 向及 动 脉 瘤 与 出 血 的 关 系 等 。 对 MI A 的 诊 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 A) 仍是金标 准的检查手段 , 因 为 它 能 提 供 脑 血 管 的 全 部 信 息 。但 近 年 来 , 6 4排 螺 旋 C T 的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 本 组 7例 , 其 中 男 性 3例 , 女 性 4例 , 年 龄
3 7 ~6 6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均 4 5 . 2岁 。
问世 , 引 发 了 图像 载 体 与 阅 读 方 式 的变 革 , 对 传 统 的 血 管 造
影带 来 了极 大 的 挑 战 『 3 ] 。已 有 仅 根 据 C T A 结 果 进 行 手 术
杨华等[ 5 ] 以大 脑 镰 、 小脑镰 、 小脑幕为分隔 , 将颅腔分为左 、
右 大 脑半 球 , 左、 右 小脑 半球 和 天 幕 上 、 下, 并 以 此 为 基 础 进 行 MI A 的 区域 分 级 。 多 发 动 脉 瘤 占据 1 个 腔 隙 为 I级 , 占 据 2个 腔 隙 为 Ⅱ级 , 占 据 3个 腔 隙 为 Ⅲ级 , 占据 4个 腔 隙 为 Ⅳ级 , 同 时认 为 I 级 者 可行 显 微 外 科 夹 闭 或 血 管 内 治 疗 , Ⅱ 级 者 多 倾 向血 管 内治 疗 , Ⅲ级 者 最好 选 择 血 管 内 治疗 , Ⅳ 级 者首选血 管内治疗 , 也有 认为∞ I级 和 Ⅱ级 者 以 手 术 治 疗 为主 , Ⅲ级 和 Ⅳ 级 者 以 神 经 介 入 为 主 。争 议 之 二 是 选 择 一 期 手 术 还 是 二 期 手 术 进 行 治 疗 。姚 长 义 等 l 6 ] 主张 , 如 果 患 者全身状况允许及 动脉瘤 的位 置和形状 合适 , 行 一 期 手 术 治疗安全可行 、 效 果 良好 。许 百 男 等 _ 7 ] 认为, 如 果 一 次 开 颅 能较好显露所有动脉 瘤则 一期手术 , 如 果 多 发 动 脉 瘤 位 于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描述了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分析了可能的并发症并讨论了术后康复情况。

随后对近期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在结论部分指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取得良好疗效,展望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本研究对于完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术后康复,随访结果,疗效,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性疾病,其发生和破裂可能导致严重的脑血管意外,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开颅切除或介入治疗,但这些方法在手术创伤大、创面愈合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逐渐成为一种备受重视的治疗方式。

显微手术通过显微镜的应用,可在高放大率下清晰观察到血管结构,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减少对周围正常血管和神经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康复情况。

通过对患者的近期随访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还旨在展望显微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为临床实践和患者康复带来更好的效果。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手 术夹 闭及 介 入治 疗颅 内动脉 瘤 的适应 证和 疗 效 。方法 对 1 6 4例颅 内动脉 瘤 患者 ,分别 采取 手术 及介 入 治疗 ,对 两种 方法 的术后 并 发 症、 出院时格拉 斯 哥 量表 ( GO S ) 进行 评价 。结 果 手 术 组和介 入 组预后 良好率 分别 为 8 9 . 6 %和 8 9 . 7 % ;预 后不 良率 分别 为 8 . 8 %和7 . 7 %;病死率 分别 为 1 . 6 %和2 . 6 %,术后 并 发症 发生率 分别 为 3 1 . 2 %和 1 5 . 4 %。结 论 手术 及介 入对 颅 内动脉瘤 治疗 的 临床 效 果相
高 血压 脑 出血 是神经外科 常见的危 急并发症 ,就其治疗而 言 ,目
中国医疗 前 沿, 2 0 1 0 , 5 ( 1 9 ) : 5 1 — 5 2 .
颅 内动脉瘤 显微 手术和介入栓 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唐 涛 李彦钊 陈 铎 单 继东 宋守智
( 辽宁省鞍 山市长大 医院神经外科 ,辽宁 鞍 山 1 1 4 0 0 7 )
有效 清除颅 内血 肿 的同时 又不会 造成 过高 的颅 内压 力 ,可显 著 减少 并发症 的发 生 ,因此本 组患 者最 终在手 术 时间 以及所获 得 的围手 术
于对 照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 义 <0 . 0 5 ),详见表 3 。 表 3 两组 患者半 年 随访疗 效比 较 ( n ,%)
碎 穿刺 针行 微创血 肿 清除术 对高血 压脑 出血 患者 实施 治疗 ,不仅 大 大 减少 了手术 的创伤程 度 ,而且术 中可通 过C T 引导 立体定 并实 时监
2 . 3半 年随访 结果 比较 两组患 者经半年 随访 ,G O S 评分结果显示 仍是微创组 疗效显著 优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引言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出血或脑血管痉挛等严重后果。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优势。

一、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原理及技术特点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利用高倍显微镜下的细微操作,通过适当的颅骨开骨窗,插入显微外科手术器械,直接观察和处理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显微放大:利用高倍显微镜的放大功能,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动脉瘤的形态和周围血管神经结构,有利于准确识别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2. 微创操作:显微手术穿刺小,创伤轻,有利于保护脑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高精度:显微手术操作器械精细,可精确切除动脉瘤,保留周围血管神经结构,提高手术成功率。

4. 明确指向:显微手术通过引入导航系统、三维重建技术等辅助手段,提高手术定位的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

二、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1.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23例。

2. 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头部CT/MRI检查,DSA等辅助检查,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

术中采用高倍显微镜下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进行切除,术后进行头部CT/MRI检查,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3. 结果经过显微手术治疗,123例患者中110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切除动脉瘤完整,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3例患者中,1例出现手术后脑血管痉挛,及时采取了药物和介入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随访观察半年以上,所有患者无复发和新发动脉瘤的情况发生。

可以看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4. 讨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术中操作视野清晰、创伤小、切除效果确切、术后康复迅速等方面。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其中,显微手术治疗因其可直观观察病灶、彻底切除病灶等优点,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观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本研究采用纵向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5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显微手术治疗组32例,对照组23例。

显微手术治疗组全部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治疗方案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状况等。

结果显示,显微手术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8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显微手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显微手术治疗组生存状况优于对照组,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96.9%、84.4%,对照组分别为82.6%、65.2%、3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生存状况优良等优点,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

但与显微手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较为便捷、风险较小,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此外,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持续时间较短,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延长研究时间,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34例体会

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34例体会
病 人对 健 康 知 识 是 我 掌 握 。 24 多 形 式 的 教 育 :定期 开 展 集 体 讨 论座 谈 会 活 动 , .3 . 每
利用家庭支持 以及朋友、同事单位等其他社会支持系统 , 使其 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 2 重视健康指导,普及卫 生知识 ,培养 自我护理能力 : . 4 鼓励老年患者积 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 良生活方式, 如


著 ・
21 0 0年 7 月第 1 卷第 1 9 4期
C ia a hC r hn Hel ae t
污纳垢之处 )难 以启齿,害怕别人知道 ,产生不 良情绪 。
2 提高老年痔瘘患者 自理能力措施 21 建立 良好 的护患关系 :提 高护士对老年患者 自我 护 . 理需求的认识 ,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采用通俗易懂 的语言, 鼓励患者积极 治疗和预防疾病,并提供相应 的指导,帮助病人 充分认识 自理 能力 的重要性 。 22 减 轻负担,尽可能考虑到患者 的经济承受能力 ,与 . 医生沟通探讨 , 选择适宜 的治疗方案 ,以避免经济负担过重而 致病人产 生不 良情 绪,影 响康复和生活质量。 23 建立 良好 的社会支持 系统 :对 于住 院的老年 患者来 _

4 手术前动 眼神经麻痹 患者 ,术后 3个月恢复。1 手术后 出现右侧动眼神经不全麻 痹,2个月后恢复 。2例病人 出 例 例 1结合 多种检 查手段 ,提 高动脉 瘤的检 出率。2手术时机 的选择一旦确诊就应尽 . .
现偏 瘫,2 例病人 出现 下肢单瘫。随访 2个 月一4 ,未发现新 出现 的 S H。按 照格拉 斯哥预后平分 ( 一年 A GOS )。V级 2 5例 。 I V级 3 ,I 级 1 ,无死亡病例 。结论 例 I I 例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研究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的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手术效果来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观察表明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展望未来,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关键词】显微手术、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观察、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处理、并发症处理、临床治疗效果、优势、临床病例分析、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动脉壁的异常薄弱或病变引起,其中颅内动脉瘤则是指发生在颅内动脉分支处的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破裂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显微手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需要颅骨开颅,对周围正常脑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而显微手术则通过微创技术,可以更精细地处理动脉瘤,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伤害。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逐渐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观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处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并进一步探讨显微手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2 目的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常常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目前,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临床病例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处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策略和指导,进一步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按良好,轻残,重残和死亡分为4级。

以出院时的情况为准,本组90例中,良好75例,轻残7例,重残5例,死亡3例。

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目的在于微侵袭、低损伤,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显微手术;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动眼神经麻痹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

本文对近年来手术治疗的90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0例,男70例,女20例,年龄27~72岁,病程1~31 d。

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脑膜刺激征。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5例,动眼神经麻痹41例,肢体偏瘫15例。

术前Hunt Hess分级Ⅰ级19例,Ⅱ级64例,Ⅲ级2例,Ⅳ级5例。

本组90例患者均行CT扫描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基底池及鞍上池出血65例,纵裂出血10例,脑内血肿15例;其中67例行急诊3D CTA检查确诊,10例行MRA检查确诊,13例先行3D CTA检查可疑后,再行DSA检查而确诊。

1.2 动脉瘤部位和大小后交通动脉瘤55例,前交通动脉瘤20例,大脑中动脉瘤15例。

动脉瘤大小:10~15 mm 45例,15~25 mm 35例,>25 mm 7例,3例为宽颈动脉瘤。

1.3 手术方法均采用翼点入路,在气管插管全麻控制血压下进行。

在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池放出脑脊液。

然后继续解剖视交叉池;颈动脉池;终板池等。

充分释放脑脊液,让脑组织回缩。

解剖出载瘤动脉及动脉瘤。

由于瘤周的血管解剖复杂,因此找到动脉瘤后必须仔细解剖周围的血管、神经,在瘤颈暴露清晰的情况下予以夹闭。

2 结果
按良好(出院时除动眼神经瘫未恢复外没有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能自理),轻残(生活能自理但遗留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重残(生活不能自理)和死亡分为4级。

以出院时情况为准,良好75例,轻残7例,重残5例,死亡3例。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颅内出血急性期者,虽然出血和脑水肿增加了手术暴露的难度,但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术前常规行腰大池引流,术中过度通气或用甘露醇,多能使颅压下降,再配合充分解剖脑池放出脑脊液,可顺利暴露动脉瘤。

对Hunt Hess 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尽可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 d内手术,此类患者尽早手术可避免再破裂;Ⅲ~Ⅳ级的患者在入院后在数小时或1~3 d内病情明显好转者,应及时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3 d后特别是1~2周后仍无改善者,预后不良,不易选择手术[1]。

3.2 手术处理显微外科手术目的在于微侵袭、低损伤。

采取翼点入路,能得
到一个短而直的视线。

同时磨平蝶骨嵴,术中依次锐性解剖外侧裂池;视交叉池;颈内动脉池;终板池等。

充分释放脑脊液;回缩脑组织,更好地暴露术野。

避免过分牵拉脑组织而引起动脉瘤破裂和脑组织的牵拉伤,造成术后脑水肿;仔细分离暴露整个动脉瘤颈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术中采取逆行分离的方法暴露动脉瘤,即载瘤动脉近端远端动脉瘤颈部。

松解了蛛网膜条索对脑组织的牵拉,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又可放置临时动脉瘤夹阻断血流。

3.3 术中动脉瘤破裂及处理为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麻醉诱导期保持血压平稳,分离和夹闭时控制性低血压是防止和处理破裂的主要措施;对于伴有颅内血肿的动脉瘤不要急于清除,否则会造成动脉瘤破裂,对于血肿较大者可部分清除;在暴露瘤颈之前应分离出近端的颈内动脉,已备临时阻断之用,临时阻断时间勿过长(10 min以内);术中常规准备两套吸引器,遇到大出血时可从容应对,一个吸除积血,一个寻找出血部位,找到出血部位后,可用棉片放于破口处,以免负压加大破口,严禁以各种方法盲目压迫破口,使血液流向脑底深处的脑池加重脑损伤。

3.4 脑血管痉挛的防治脑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而引起术后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生。

术前常规腰穿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术中分离载瘤动脉时尽量减少对其的干扰;手术时,尽可能清除脑池内积血。

动脉瘤夹闭后用尼莫同注射液冲洗术腔和脑池或用罂粟碱棉片贴敷载瘤血管[2]。

本组无一例因脑血管痉挛而发生严重并发症。

3.5 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是后交通动脉瘤常见的临床表现,受压时间越长,其功能越难以恢复。

对于由后交通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极为重要[3]。

总之,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显微外科手术目的在于微侵袭、低损伤,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Ragonivic Z, Pavilicevic G. Intraoperative rupture of cerebral a neurysms and use of temporary arterial occlusion. V ojnosanit Pregl,2002,59(2):125.
[2]张世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60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2):910.
[3]刘相轸.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12):5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