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资料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23年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上海市2023年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美满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B.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

3.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A.曹禺——《雷雨》——周冲B.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C.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D.施耐庵——《水浒传》——冷子兴4.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建功抗争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轻生死重然诺持金戈破巨浪第三组:立木取信闻鸡起舞军民抗倭尾生抱柱破釜沉舟击楫中流A.①借代②夸张③排比 B.①比喻②夸张③排比C.①借代②比喻③反复 D.①比喻②借代③反复二、古诗文阅读(一)名篇名句默写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陋室铭》中,刘禹锡将自己的“陋室”与“,”相比,表现了他高尚的情操。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已,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3)___________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4)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详细解释教师版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详细解释教师版

全国一般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毕第1—6题。

(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汽车旳构造,并且可以让某些试验愈加便捷。

举行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索应当邀请谁参与、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种模型。

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一样,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

科学家旳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此类模型旳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

地图与理论模型旳类比有助于我们理解理论模型旳特点。

我们先来做一种练习。

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旳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旳右边画有一种箭头。

请问:箭头指示旳东西足什么?④人们一般会回答:箭头指示旳是一幢建筑。

假如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旳,并且主线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

没错,你旳怀疑是对旳旳,但这个把戏旳背后却是最为关键旳问题。

⑤对旳旳答案是,箭头指示旳是一种矩形图框。

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旳东西。

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由于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旳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达一幢建筑物。

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示旳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自身。

⑥这个练习旳目旳是指出地图与其所示旳对象不是一码事。

当然,这只是一种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旳一种矩形图框和现实中旳一幢建筑。

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旳口袋,却不也许把一种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

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旳差异却轻易被人忽视,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懂得地图和它所示旳对象是不一样旳,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旳联络。

那么,地图是怎样与一种特定空间发生联络旳呢?⑧第一,地图与它所示旳对象在构造上具有特定相似性。

就地图而言,构造旳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旳。

例如,地图中旳线条旳空间关系,与地图所示旳街道旳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

高考真题——语文(上海卷)Word版 含答案

高考真题——语文(上海卷)Word版 含答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一)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

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最新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资料

最新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资料

2017 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茂林修竹(2)遥岑远目;水龙吟(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按要求选择。

(5 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 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答案】C(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的祖先那种伴有鸣鸣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答案】A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坚守常识呢?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所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2023-2023 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留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局部,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全部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留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卷总分值 150 分。

一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

(18 分)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制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表达了人类艺术最根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亮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

不同的花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

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把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行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普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宠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

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

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

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抱负要渗入其中,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

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抱负世界,在于为生活制造惊奇的形象。

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受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忱。

完整word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文档

完整word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文档

2021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按要求填空。

〔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茂林修竹〔2〕遥岑远目;水龙吟〔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适宜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答案】C〔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的祖先那种伴有鸣鸣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答案】A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坚守常识呢?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拟。

因为平时所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判断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2020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①,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②不忍登高临远,,。

(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2分)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

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A.②③①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

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

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

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

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试卷概述
本次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包含阅读理解、写作、语法等各个模块,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以下是试卷的具体内容和答案。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一
1. 答案:A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D
阅读理解二
1. 答案:C
2. 答案:A
3. 答案:B
4. 答案:D
写作
请根据以下提示完成作文。

题目: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在大城
市中,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增加公交车和地铁数量,提高运营效率,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 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量,改善空
气质量;
3. 完善交通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道路布局,提高交通管理的
科学性和效率;
4.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

语法
请根据句子情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 答案:A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D
以上就是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以正确答案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_________________,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常识和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呢?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作“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判断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情况培养起来的。

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

常识并非没有道理。

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

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

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

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

爹妈个子大,子女个子也大,这是正常情况。

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

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

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缺一块,这当然是常情。

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察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试验所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

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们提供良好的解释。

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

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

从何处找到道理?从常识。

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

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⑥理论所依据的道理来自常识,但是,理论解释不同于常识解释。

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

“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小儿说太阳早上比中午近,因为看东西近大远小,一个小儿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更近,因为发热体近热远冷,连孔子也“不能决”。

这个故事,妙就妙在找到一个焦点,让常识中的两个道理狭路相逢。

而理论专为整体解释而生。

所谓整体解释,就是同一个道理既解释了正常现象,也解释了反常现象。

理论家为了提供整体解释,必须把包含在常识中的种种道理组织成系统。

他必然格外重视其中的某些道理,把它们上升为原理,通过种种延伸和变形,从中再得出更多的定理。

理论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原理的数目,二是用推理把原理和定理联系起来。

理论家的思考并不古怪,但他会用我们都能明白的思考和推理引出让我们大吃一惊的结论。

⑦可见,理论和常识无所谓谁更正确,只是理论用整体的道理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把我们对世界的识见带到更深或更高的层面。

3.第①段画线的词语“冤家碰头”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对第④段画线问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两个反问句表明了理论对异常的事情很有解释力。

B.这两句话以困惑的语气表现作者对天狗食月的疑问。

C.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对天狗食月这一解释的思考。

D.这两个问句展现了理论家们研究月食现象时的思路。

5.第⑥段提出“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的观点,并用“两小儿辩日”一例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3分)6.下列对“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3分)A.爱因斯坦认为理论解释比常识解释更系统。

B.在理论中,原理是比定理更为基础的道理。

C.能用来解释反常现象的一组道理就是理论。

D.理论解释优于常识解释,因为前者有推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⑦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

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衣兜里,担心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冻坏它,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缝了一个小口袋。

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画图纸,鉴定矿石,常常忘了吃饭,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⑧现在,北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边,放在你的脖子下。

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

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⑨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这深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往竹丛里走。

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

你的妻子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

⑩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⑪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⑫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⑬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

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有删改)8.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④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

(4分)9.“黄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4分)10.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分)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4分)(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2.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含蓄委婉 B.雄起瑰丽 C.高亢豪放 D.明快俊逸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

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②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

大亮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徒步而归。

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迁安州刺史,又令徇广州。

行次九江,会辅公祏反,遣兵围猷州,大亮击破之。

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③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①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