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阅读题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带解析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带解析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智能薄膜,不知疲倦地“起舞”张利东①无论是天然高分子材料,还是以高分子为基础的合成材料,都是惰性的、无生命的。

一旦赋予这些高分子“生命”,它们就可以自发舞动、发电,甚至像劳动者一样工作起来。

这就是智能高分子材料——一种能感知外部刺激,作出判断并给予适当处理,且本身可执行的新型功能材料。

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张利东研究组,利用常见的琼脂糖高分子为原料,采用简单的物理杂合技术,成功制备出可以在潮湿纸面上快速翻滚的高分子薄膜。

③由于该薄膜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亲水基团,因此具有吸收水分子的特性。

当该薄膜“吸入”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子,可引发自身的膨胀形变;当薄膜“呼出”水分子,可快速恢复到原来形状。

这种“呼吸”循环赋予惰性高分子强劲的“生命”力,可以让它们不知疲倦地动起来。

④这种由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方式,与动物的肌肉组织的工作方式非常相似。

此种技术一旦成熟,通过大量类似材料堆叠成的可控“纤维束”,制造出能与机器人相媲美的“仿生人”便不再是神话。

⑤张利东研究组同时发现,智能高分子薄膜不但可以“呼吸”潮湿空气而动起来,也可以“呼吸”丙酮蒸汽让自己动起来。

花瓣形状的双层薄膜吸收丙酮分子后,“花瓣”翩翩起舞,犹如一朵在风中摇曳的萝卜花。

这是最新设计的聚偏氣乙烯和聚乙烯醇高分子双层膜的仿生形变。

⑥该双层膜对丙酮分子的刺激具有极其敏感的响应性,并且通过快速“呼吸”丙酮蒸气,可实现双层膜的长时间连续性定向形变,让惰性高分子不知疲倦地运动起来,可媲美自然界中复杂的运动方式。

⑦利用此种仿生运动设计的薄膜传感器,可长时间连续监测环境中丙酮浓度。

当环境中丙酮浓度过高时,传感器自发形变接通电路,电灯亮;当丙酮浓度逐渐降低时,传感器恢复到原来形状断开电路,电灯灭。

利用电灯的变化,可告知环境中丙酮蒸汽浓度的高低,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材料的应用潜质。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分).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蝉蜕(tuì)商酌(zuó)田圃(pǔ)转弯抹角(mò)B.勾当(gòu)瓦砾(lì)潜行(qián)坚持不懈(xiè)C.顷刻(qīng)晦暗(huì)发窘(jiǒng)随机应变(yìng)D.奔丧(sāng)脂粉(zhī)劫掠(luè)混为一谈(hùn)2.(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张校长意识到学校地理环境与水有缘,他因地治宜把“水”作为学校文化的主题.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C.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索质,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我校正在筹划建立一座大型体育馆.D.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泄千里.3.(2分).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开门大吉》节目开播了,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得津津有味.B.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C.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D.无论多么枯燥的材料,经他妙手回春,都会变得鲜活起来.4.(2分).选出对下列各个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修改:删掉“使”.B.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500﹣2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修改:将“降低”改为“减少”.C.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修改:删掉“不”.D.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修改:将“巩固”和“建立”互换位置.5.(2分).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他三部曲的第二部.B.《繁星》《春水》因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其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C.法国女作家复洛蒂?勃朗特因创作小说《简?爱》而跨入世界著名文学家之列.D.《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6.(2分).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铭”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B.《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曲牌名.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D.《河中石兽》选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7.(2分).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8.(2分).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①这是为什么呢?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关于“梦想”的主题阅读(“梦想”调查)年少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长大后,有的人仍在坚持,但还有许多人,或满足于现实的安稳,或受限于现实的平庸。

新的一年又来了,你小时候的梦想还在吗?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在春节期间进行了一项调查。

儿时的梦想都是关于什么的?调查显示,49.9%的受访者是想从事某职业,36.8%的受访者是想赚很多钱,23.2%的受访者是关于实现某个目标,11.7%的受访者想环游世界。

有多少人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调查中,75.8%的受访者表示并未实现。

至于没有实现梦想的原因,47.1%的受访者表示是生活现实所致,18.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没有毅力和决心,18.2%的受访者表示梦想本身太幼稚,还有人表示是父母家人阻拦。

有21.6%的受访者表示还在努力中。

调查显示,46.5%的受访者表示仍会为儿时的梦想努力,40.8%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要实现梦想,47.7%的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热爱和坚持,31.3%的受访者认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最重要,14.6%的受访者表示应该多积累、少空谈,13.8%的受访者表示要有同道中人。

调查中,83.1%的受访者表示,不能等以后有空了再去实现梦想,追梦要趁早。

总的来说,55.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新的一年会更好,6.2%的受访者认为会更精,19.1%的受访者觉得不会有变化。

(选自《济宁晚报》)(培育梦想)施一公,中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三合一院士”。

他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了“剪接体”结构,成为最震动世界的突破之一;在抑制肿瘤因子和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研究方面,也具有让世界震惊的研究成果。

但是,他当年的生物学成绩非常不好,遗传学和细胞学的实验与课程,在班上都是中下等成绩。

当他1989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时,他的兴奋点是从政和经商,而对学术并无兴趣。

作文鲜素材 :“2020诺贝尔奖成为高考作文热门考点”(附:适用范围及素材导写)

作文鲜素材 :“2020诺贝尔奖成为高考作文热门考点”(附:适用范围及素材导写)

作文鲜素材:“当2020诺贝尔奖成为高考作文热门考点”(附:适用范围及素材导写)随着10月9日,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诺贝尔奖又成为了时事热点,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素材。

今天就手把手教你最新的诺贝尔奖人物素材怎么写,希望大家的时事热点话题都写得开心、写得出色!「1」诺贝尔文学奖[美] 露易丝·格丽克“毋庸置疑的诗意声音具备朴素的美,让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1968年,露易丝·格丽克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随笔集,遍获各种诗歌奖项,包括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

她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

她曾说,作家的根本体验是无助,创作不是一路高歌、得心应手,更不是单纯的个性倾泻,大多数作家的时间消耗于种种折磨之中,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被一个念头召唤。

对于格丽克而言,这个最初的念头可能是通过控制饮食来建设一个可信的自我。

而这种念头,最终让她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

幸运的是,她后来参加了莎拉·劳伦斯学院的诗歌课和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的诗歌研讨班。

而心理分析同时促进了她的诗歌写作,二者一起,帮助她最终战胜了心理障碍。

适用范围:伟大与痛苦,自我审视与自我治愈素材导写:“每个伟大的诗人必定有过极其痛苦而残酷的人生”,曾患神经性厌食症的格丽克,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而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爱、死亡、生命、毁灭”这样的根本问题。

在格丽克的经历和作品中,我们看到她在自我审视中进行诗歌创作,又在诗歌创作中得以自我治愈。

「2」诺贝尔化学奖[法] 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美] 詹妮弗·杜德纳“这个基因编辑工具拥有巨大能量,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它不仅引发了基础科学领域的变革,也产生了很多创新性的成果,并将带来具有独创性的新治疗方法。

实用类文本诺贝尔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诺贝尔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材料二: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

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

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

2019中考语文科目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三:议论文阅读

2019中考语文科目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三:议论文阅读

2019中考语文科目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三:议论文阅读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白剑峰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

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注重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

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

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

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绝大部分人根本无意于得奖。

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

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

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

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

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

一些人过度注重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度注重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

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茵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基础训练(解析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0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B.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获奖者的羡慕之情。

D.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答案】C【详解】C项错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崇高的敬意。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诺贝尔(nuò)颁发(bān)逝世(shì)卓有成效(zhuó)B.渗透(cān)授奖(shóu)巨款(kuǎn)即日(jí)C.瑞典(ruì)挪威(nuó)疗法(liáo)仪式(yí)D.遗嘱(zhǔ)拨款(bō)贡献(gòng)荷兰(hé)【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

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

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

B项改为:渗透(shèn))【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

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B.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C.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D.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

A项,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项,引号应改为小括号;D项,句尾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阅读题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1-4题。

(12分)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
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
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
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

当我们回望历届诺
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
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

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
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
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例如,201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

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
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

201X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
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
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

在诺贝
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

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
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

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

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

对于中国科学
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

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
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

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

因而,他
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

此种短期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