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

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

2023-11-07•污水处理概述•污水处理技术•再生水回用概述•再生水回用技术•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的未来趋势目•案例分析录01污水处理概述污水的来源与分类污水的来源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雨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商业和公共场所的厕所、洗涤池和厨房等;工业废水来自制造业、化工、纺织等行业;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畜禽养殖等;雨污水则来自降雨径流和初期雨水。

污水的分类根据污水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污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雨污水。

此外,根据污水的处理方式和用途,还可以将污水分为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和农村污水等。

污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漂浮物,如垃圾、树枝等。

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通过物理方法,如沉淀、过滤等,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采用生物方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如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等,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更高的水质标准。

污水处理的目的与意义污水处理的目的污水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水质得到净化,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

同时,污水处理还有助于防止水体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污水处理的意义污水处理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污水处理可以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水体,防止水体恶化,保护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其次,污水处理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污水处理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02污水处理技术吸附处理利用活性炭、树脂等物质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

离心分离利用离心力将悬浮物和液体分离。

筛网过滤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有机颗粒。

格栅处理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沉砂处理去除无机颗粒,如泥沙、碎石等。

调节pH值,去除酸性或碱性物质。

中和处理利用化学消毒剂杀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改造优化方案

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改造优化方案

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改造优化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厂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是将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到水体中,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对水环境造成为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如何将工厂污水处理中的水回用,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意义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意义在于节约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目前,许多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如果能够将工厂污水处理后的水回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水源的开采,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技术方案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厂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可以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

在生物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生物反应器,如MBR(膜生物反应器)和SBR(顺序批处理反应器),以提高处理效果。

此外,利用生物处理技术还可以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回收利用,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特殊的膜材料对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溶解物和微生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有效地去除,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回用水。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微滤和纳滤等。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场景。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高能量的氧化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的技术。

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光氧化和过氧化氢氧化等。

这些技术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的物质,达到高效处理的效果。

高级氧化技术在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地提高回用水的质量。

三、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挑战与对策1. 技术成本高目前,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技术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研究1. 引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污水处理不仅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资源,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因此,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2.1 传统生物处理技术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依靠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等。

这些技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然而,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存在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投资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2.2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光氧化、臭氧氧化、高级氧化还原等。

这些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等优点,但还存在技术成熟度低、投资成本高等问题。

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3.1 中水回用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后,产生的中水可以通过中水回用技术再利用。

中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灌溉用水再利用、景观用水再利用、工业用水再利用等。

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和深度净化,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将污水变为可供其他用途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2 膜技术膜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主要包括超滤、微滤、逆渗透等。

通过膜的分离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截留,从而实现水体的再生利用。

膜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但还存在膜污染、膜寿命等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4.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4.1 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

智能化系统能够通过自主控制、数据传输和处理等手段,提高处理效率和运维管理水平。

4.2 多元化的处理工艺组合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将越来越多元化,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处理工艺。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方案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方案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方案第1章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意义 (3)1.3 技术方案总体目标 (4)第2章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4)2.1 污水来源与特性 (4)2.2 污水处理技术分类 (4)2.3 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5)第3章污水预处理技术 (5)3.1 筛滤技术 (5)3.1.1 技术原理 (5)3.1.2 筛滤设备 (5)3.1.3 影响因素 (6)3.2 沉淀技术 (6)3.2.1 技术原理 (6)3.2.2 沉淀设备 (6)3.2.3 影响因素 (6)3.3 气浮技术 (6)3.3.1 技术原理 (6)3.3.2 气浮设备 (6)3.3.3 影响因素 (6)第4章物理处理技术 (7)4.1 混凝沉淀技术 (7)4.1.1 技术原理 (7)4.1.2 技术特点 (7)4.1.3 应用案例 (7)4.2 超滤技术 (7)4.2.1 技术原理 (7)4.2.2 技术特点 (7)4.2.3 应用案例 (7)4.3 反渗透技术 (7)4.3.1 技术原理 (7)4.3.2 技术特点 (7)4.3.3 应用案例 (8)第5章化学处理技术 (8)5.1 化学氧化技术 (8)5.1.1 氯气氧化 (8)5.1.2 臭氧氧化 (8)5.1.3 Fenton氧化 (8)5.2 化学絮凝技术 (8)5.2.1 铁盐絮凝 (8)5.2.3 有机高分子絮凝 (8)5.3 电渗析技术 (9)5.3.1 膜材料 (9)5.3.2 应用实例 (9)5.3.3 技术优化 (9)第6章生物处理技术 (9)6.1 活性污泥法 (9)6.1.1 概述 (9)6.1.2 基本原理 (9)6.1.3 工艺流程 (9)6.1.4 技术特点 (9)6.2 生物膜法 (10)6.2.1 概述 (10)6.2.2 基本原理 (10)6.2.3 工艺流程 (10)6.2.4 技术特点 (10)6.3 厌氧处理技术 (10)6.3.1 概述 (10)6.3.2 基本原理 (10)6.3.3 工艺流程 (10)6.3.4 技术特点 (10)第7章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10)7.1 污泥浓缩技术 (11)7.1.1 机械浓缩技术 (11)7.1.2 气浮浓缩技术 (11)7.2 污泥消化技术 (11)7.2.1 好氧消化技术 (11)7.2.2 厌氧消化技术 (11)7.3 污泥干化与焚烧技术 (11)7.3.1 污泥干化技术 (11)7.3.1.1 热风干化技术 (11)7.3.1.2 传导干化技术 (11)7.3.2 污泥焚烧技术 (12)7.3.2.1 流化床焚烧技术 (12)7.3.2.2 回转窑焚烧技术 (12)第8章资源回用技术 (12)8.1 污水回用技术 (12)8.1.1 膜分离技术 (12)8.1.2 生物处理技术 (12)8.1.3 化学氧化技术 (12)8.1.4 深度处理技术 (12)8.2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12)8.2.1 污泥堆肥化 (13)8.2.3 污泥建材利用 (13)8.3 污水处理过程中能源回收技术 (13)8.3.1 污水中的有机物能源回收 (13)8.3.2 污水中的热能回收 (13)8.3.3 污泥中的能源回收 (13)8.3.4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13)第9章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3)9.1 设计原则与依据 (13)9.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14)9.3 主要处理设施设计 (14)第10章污水处理工程运行与管理 (15)10.1 运行管理策略 (15)10.1.1 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的基本原则 (15)10.1.2 运行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5)10.1.3 制定运行计划与调度方案 (15)10.1.4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15)10.2 检测与监控技术 (15)10.2.1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检测 (15)10.2.2 在线监测系统的配置与运行 (15)10.2.3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15)10.2.4 检测与监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5)10.3 污水处理设施优化与改造方案 (15)10.3.1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评估 (15)10.3.2 污水处理设施的优化措施 (15)10.3.3 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技术路线 (15)10.3.4 改造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15)10.3.5 持续改进与技术创新策略 (15)第1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保问题日益凸显。

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

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

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高效低耗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能耗和物耗,是未来污水 处理的重要方向。
资源回收利用
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资源 化利用,如灌溉、工业冷 却水等,是实现污水零排 放的重要途径。
智能化与自动化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 进技术,实现污水处理过 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 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解决方案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企业参与污 水处理和资源回收项目,通过PPP模 式、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投资成本。
政策与法规挑战与解决方案
政策法规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难以规范和 引导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
VS
解决方案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责任 和义务,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02 污水处理流程
污水收集
污水来源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
收集方式
分流制、合流制。
管道建设
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防渗性,减少污水泄漏。
预处理
去除大颗粒杂质
01
通过格栅、沉淀等方法去除。
调节水质
02
均衡水质、水量,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除臭、除油
03
采用生物、化学等方法去除。
生化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泥资源化利用
总结词
污泥资源化利用是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和产品的过程,有助于减少污泥的处理压力和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详细描述
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土地利用、焚烧发电、制砖、生产肥料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污泥转化为肥料、建 筑材料、能源等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04 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我国石化企业规范《水务管理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污水处理与回用》(终审稿)

我国石化企业规范《水务管理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污水处理与回用》(终审稿)

ICS 13.060.99Z 50 Q/SH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H 0628.4—2015水务管理技术要求第 4部分:污水处理与回用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water treatment services—Part 4: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system(送审讨论稿)(本稿完成日期:2015-4)2015 - XX - XX 发布2015 - XX - XX 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2)4 人员与运行管理 (3)4.1 人员 (3)4.2 运行管理 (4)5 工艺技术 (4)5.1 工艺简介 (4)5.2 预处理 (5)5.3 二级处理 (5)5.4 深度处理 (7)5.5 污泥处理与处置 (10)5.6 异味治理 (10)5.7 工艺技术管理 (11)6 设备设施 (12)6.1 一般要求 (12)6.2 动设备 (12)6.3 静设备 (13)6.4 特种设备 (14)6.5 建(构)筑物 (14)6.6 电仪设备 (14)7 质量管理 (14)7.1 监测分析 (14)7.2 水质 (14)7.3 水处理剂 (15)8 HSE 要求 (15)8.1 一般要求 (15)8.2 隐患管理 (16)8.3 应急管理 (16)8.4 典型风险管理 (16)9 技术经济指标 (17)9.1 污水处理单位电耗 (17)9.2 外排污水达标率 (17)9.3 污水处理单位现金操作费用 (17)9.4 仪表完好率 (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Q/SH 0628《水务管理技术要求》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新鲜水;――第2部分循环水;――第3部分化学水;――第4部分污水处理与回用。

本部分为第4部分。

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废水处理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水回用技术愈发重要。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围绕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展开讨论。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让其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从而达到为环境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

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

其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指对污水进行物理处理,以达到消除或分离杂质、硬质颗体、大分子物质、悬浮物等的目的。

该处理方式通常利用物理化学法进行,主要的处理方式包括:•筛选:将水中的悬浮固体通过筛网等分离。

•沉淀:采用人工引流或自然池入渠,使污泥沉淀。

•浮选:利用气泡将浮于污水中的固体或不溶性物质升到表面,之后再通过除去方法处理。

•滤过:将污水通过滤材进行过滤。

•吸附:功能与滤材相近,但吸附是将杂质吸附在滤材上。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针对的是水中的离子、游离氯、氨氮、汞、铜等有害物质,利用化学作用使之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者通过沉淀、吸附、过滤等方式删减其浓度。

它主要依赖于化学物质的使用,常用的化学处理方式包括:•调节pH值:通过添加化学物质调节污水中的pH值,达到使之处于最优的酸碱度条件。

•混凝剂:用于使污水中的杂质或微粒聚集成团,便于沉淀和分离。

•沉淀剂:添加后可以使污水中的杂质快速沉淀,目的是将污泥形成紧密絮凝物。

•活性炭吸附: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在活性炭上,达到去除的目的。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变成无机物质,或者使之特定的物质培育出来,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它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取之不尽、动之不竭的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通常分为生化和生物膜两种形式:•生化: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质降解,由于生物降解的速度较慢,所以设备体积较大。

煤化工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煤化工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煤化工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煤化工产业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

然而,在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氨氮、有机物、重金属等,对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本文将介绍煤化工废水处理与回用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导则,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背景及现状煤化工废水是一种复杂的工业废水,具有高浓度、难降解等特点。

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难以彻底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而且处理后的水质仍然达不到排放标准。

同时,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煤化工废水的回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外对于煤化工废水处理与回用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处理难度大:煤化工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导致处理难度较大。

此外,某些有害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或转化为其他物质,给处理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2. 成本较高:煤化工废水处理的设备投资和维护费用较高,加上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使得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不进行废水处理或者简单处理后就排放。

3. 技术瓶颈:现有的废水处理技术和回用技术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针对复杂性和难降解的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

4. 管理不足:部分企业对煤化工废水处理和回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导致废水处理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二次污染等问题。

三、技术导则1. 优化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煤化工废水,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和主处理工艺,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新型处理技术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废水。

2.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和回用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现有技术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促进国内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资源情况与节水措施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全国 水资源总量约28000×108m3,人均2281 m3;世界 人均6918 m3)。 目前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正常年份城市缺水60 亿m3。预计2010年,总用水量达7300×108 m3, 总供水可达(6200~6500) ×108 m3,缺水约 1000×108 m3; 2030年需水达10000×108 m3, 缺水(3000~4000)×108 m3。 节水措施 加强水资源管理、节水与治污工作,研 制与开发适合国情的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依治理程度的要求
一级处理:主要是预处理,用机械方法或简单的化学方法,使废 水中的悬浮态或胶体态物质沉淀,并初步中和酸碱度。 二级处理:将一级处理后的出水再进行生物化学处理,一般可除 去90%左右的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90 ~ 95%的固体悬浮物以 及80 ~ 95% BOD,能明显改善水质,甚至可达到出水排放标准。 三级(或深度)处理:将二级处理后的水再用物理化学方法等去除 可溶性无机物、不能分解的有机物、病毒、病菌、磷、氮及其它 杂质,以达到地面水或生活用水标准。污泥处理即对污水处理过 程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 污水处理单元操作与工艺流程: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厌氧 或好氧生物反应器、混凝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分步工艺技术 称为单元操作。要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需将各种处理方法或单 元技术结合使用。 污水回用方式: 林业灌溉、农业灌溉、景观用水、湿地用水、 工业冷却用水及工艺用水、城市生活杂用水、饮用水及锅炉给水 等。
3.2 膜技术应用 3.2.1 膜的种类与性能
膜分离技术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 透(RO)、渗析(D)、电渗析(ED)、气体渗透(GP)和渗透气化(PV) 等
3.2.2 膜组件
膜装置的核心元件是膜组件,目前有管式、中空纤维式、板框式、 卷式四种
3.2.3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3.2.4 需研究内容
0
治理程度 回用方式) 1 2 3 )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水资源分布与人囗、土地分布的极不平衡。 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囗增长过快,需水量超出可供水源。 天然存在的劣质水体,以及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污染水体 所占水资源比例过高,造成“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大量抽取地下蓄水层中的水。 城市公路等使地球表面的硬壳化、全球气候变暖、大量 砍伐森林、大规模水库水的蒸发使淡水资源减少等原因, 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已严重缺水,人类面临。
MBR工艺流程
7 3 3 6
2
2
1 1 5 4 6 5 8 4
1.空气 2.生化反应器 3.生化反应器进水 4.污泥排出5.生化反应器出水 6.膜分离 器 7.膜分离器浓水返回生化反应器 8.膜分离器淡水出水 图3 膜生物反应器(分体式)
1.空气 2.生化反应器 3.生化反应器进水 4.污泥排出 5.膜分离器 6.膜分离器淡水出水 图4 膜生物反应器(一体式)
1.2 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污水中的污染物 有机物质、酸碱及无机盐、有 毒物质三大类,如有毒的合成有机物(多环苯烃 类化合物、多氯联苯、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 增塑剂)、重金属、氰化物、酚类、放射性物质、 油类物质、悬浮性物质、带色的污染物、微生物、 热污染等。 各种污染物进入水体带来水体污染,危害农牧渔 业及人类健康,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及景观,并带来 其它方面的危害。
2.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概况
2.3.1 发展过程 2.3.2采用工艺与技术 20世纪60-70年代,氧化沟和SBR工艺为我国城市污水 处理厂主导性工艺 80年代末、90年代初,曝气生物 滤池和一级强化工艺、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2.3.3 污水处理率与投资估算 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机电产品:如水泵、风机等)占了 大约15-30%的份额,建筑业占35-45%的份额;这两者 之和占总投资的60%以上,自控和仪表和技术服务所占 的比例在8-15%左右,相对产值较高;运行管理费用约 占投资的10%。
1.1污水的种类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与渗流、自然界中其它被污染水。
工业废水及其来源
废水种类 重金属废水 放射性废水 含铬废水 含氰废水 含油废水 含酚废水 硝基苯类废水 有机废水 含砷废水 酸性废水 碱性废水
废水来源 采矿、冶炼、金属处理、电镀、电池、特种玻璃及化工等工业 铀、钍、镭矿的开采加工、核动力站运转、医院同位素试验室等 采矿冶炼、电镀、制革、颜料、催化剂等
工业电镀、提取金银、选矿、煤气洗涤、焦化、金属清洗、有机玻璃等
炼油、机械厂、选矿厂及食品厂等 焦化、炼油、化工、煤气、染料、木材防腐、塑料、合成树脂等 染料工业、炸药生产等 化工、酿造、食品、造纸等 制药、农药、化工、化肥、采矿、冶炼、涂料、玻璃等 化工、矿山、金属酸洗、电镀、钢铁等 制碱、造纸、印染、化纤、制革、化工、炼油等
a 膜应用工艺设计 b膜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 c 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设计计算与优化
膜技术的作用原理和功能
膜 MF UF NF 膜功能 推动力 作用机理 膜孔径 透过物质 被截留物质膜机理
RO
D ED
去除微粒子;压力差;筛分;>0.1~5.0 um; 水、溶剂、溶解物;悬浮物、细菌类、较大颗粒。 去除溶液中的胶体及各类大分子;压力差;筛分;0.01~0.1 um; 水、微小粒子;蛋白质、酶、细菌、病毒、乳酸、较大颗粒、胶体。 去除溶液中的多价盐类及低分子物质;压力差;筛分,扩散; 0.001~0.01 um;水、较微小粒子、溶质;离子无机盐、糖类、 氨基酸、BOD、COD、离子型无机物。 去除溶液中盐类及低分子物质;压力差;扩散、不相容; 0.0001~0.001 um;水、非常微小粒子、溶质; 粒子无机盐、糖类、氨基酸、BOD、COD、离子型无机物。 去除溶液中的胶体及各类大分子;浓度差;扩散;水、溶质离子; 蛋白质、酶、细菌、胶体、离子型无机物。 去除溶液中的离子;电位差;离子交换;水、溶质离子;无机及有机 带电颗粒。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南大傲拓科技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及计算机模拟的研究
概述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中国水资源情况与节水措施 1 污水种类、污水中污染物危害及污水回用标准 1.1污水的种类 1.2 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1.3 污水水质指标项目 1.4 污水回用标准 2 污水处理技术与回用方式 2.1 污水处理技术与回用方式分类 (作用原理 2.2 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回用方式 2.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概况 (处理工艺 2.4 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方法 3 研究方向 3.1 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 3.2 膜技术应用 (作用原理 MBR工艺 ) 3.3 计算机模拟
3.1 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以除磷脱氮为重 点的强化二级生物处理技术并增加三级处 理流程,包括多种类型的过滤技术和现代 消毒技术。 采用当代高新技术如微滤膜过滤、反渗透、 膜生物反应器等。 处理后的再生水达到市政杂用、生活杂用、 园林绿化、生态景观、工业冷却、回注地 下水、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等多种用途要求。
物化处理工艺(适用优质杂排水)
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工艺
(适用溶解性有机物低和LAS较低的杂排水)
当利用含有生活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宜采 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利用污水处理站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应选用物化 或与生化处理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a)物化法深度处理 (b) 物化与生化结合的深度处理
1.3 污水水质指标项目
(1)物理指标: 色度、气味、电导率、温度等。 (2)化学指标: PH值、碱度、固体物质(SS)、总氮(TN)、总磷 (TN)、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动植物油脂、石油类、表面活 性剂、酚、农药及农用化学药品、金属与重金属[镍(Ni)、锰 (Mn)、铅(Pb)、铬(Cr)、镉(Cd)、锌(Zn)、铜(Cn)、铁(Fe)、汞 (Hg)等]等。 (3)生物化学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 氧量(TCD)、总有机碳(TOC) (4)毒理学指标: 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包括氟化物、有毒重金属、 酚、汞、砷、硒等和各类致癌、致畸、致基因实变的有机污染物 等。 (5)细菌学指标: 大肠杆菌、细菌总数、寄生虫卵、余氯等。 (6)其它指标: 工农业生产与生活中对水质有要求的其它指标。
2.1 污水处理技术与回用方式分类
根据作用原理
物理法: 利用物理过程分离或回收污水中的悬浮性物质,不 改变污染物质 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常用的有沉降与气浮、隔截与过滤、离心分 离与蒸发浓缩 化学法: 利用化学反应分离污(废)水中的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等。如化 学沉淀与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 物理化学法: 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如传质过程)来分离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 如吸附法、萃取法、电解法、汽提法、吹脱法、膜分离法等。 生物化学法: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污(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如 好氧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池法、生物膜法、天然生物治理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