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中段测试讲评

合集下载

东台市联谊学校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

东台市联谊学校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东台市联谊学校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 年 级 历 史 试 卷分值:25分 命题人:东台创新学校 姜辉霞 校对人:姜辉霞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5=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隋朝李春主持建造的? ( ) A .长城 B.泸定桥 C.卢沟桥 D.赵州桥2.关于大运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②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③隋亡后大运河没有什么价值④以长安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的“人”指的是 ( ) A. 魏征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姚崇4.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集聚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原盛世 D.康乾盛世5.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

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 ) A.严刑酷打,实行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6.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 A.《金刚经》 B.《水经注》 C.《圣经》 D.《诗经》7.下列关于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B.东京夜市上,夏季还有冷饮C.北宋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D.“瓦子”是兼营娱乐和商业的场所8.“苏湖熟,天下足”表明了两宋时哪个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 A.太湖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号(密 封 线 内 请 勿 答 题)………………………………………………密………………………………封…………………………线…………………………………………9.中国古代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的发明是()A.地动仪B.竹木简C.罗盘针D.突火枪10.张择端是北宋现实主义画家,他的《清明上河图》画面包括市郊村野、汴河船运、都市街景三部分,反映了下列哪一城市当时的繁荣景象()A.长安B.临安C.大都D.开封11.“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再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A.隋朝B.唐朝C. 元朝D.宋朝12.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

2007-2008学年下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

2007-2008学年下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

灵宝市2008—2009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题号 一 二 总分21 22 23 24 25 26 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这句话是指 A 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B 唐朝南北交通发达C 唐朝时水利兴旺D 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的作用 2、下列不属于隋文帝在位时期的功绩的是A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B 开通隋朝大运河C 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D 重新统一全国 3.李世民被人们称为“明君”,他的贤明体现在 ①戒奢从简 ②虚心纳谏 ③招贤用能 ④开创科举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4.下列能够准确形容武则天统治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5.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6、唐太宗曾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中的“人”是指A 房玄龄B 杜如晦C 魏征D 姚崇7.两宋时期,民族并立,战争不断,因此中原汉族政权内部出现了主战派与主降派。

下面人物中属于主战派的是①寇准 ②秦桧 ③赵构 ④岳飞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8.关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宋与辽通过签订和约,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得分 评卷人B.北宋时,西夏向北宋称臣,并给北宋岁币。

C.金建立后先后灭掉辽和北宋。

D. 南宋与金通过签订和约,形成了对峙局面。

9、宋史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意思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10. 13世纪早期成书的《诸蕃志》记载:当时和中国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中国商人泛海去贸易的也有20多个国家。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2011-2012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我校于5月10日下午进行了历史科目的期中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为历史七年级下册1~11课。

本套试卷比较简单,难度不大,90﹪以上是基础题,都是课本上讲过的内容;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自由发挥的题不多,且相对较简单,学生一般都能答出。

二、得分情况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共二十五个小题,每小题两分,共50分;本大题得满分的没有,大部分学生得分都在30~40分范围内,因为一部分容易混淆的选择题学生往往会选错。

第二卷,非选择题,第一大题填空题,共10分;此题考察的是书上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对确切时间,朝代,人物等记忆不清,所以得满分的人较少。

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套试卷的主观题都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同时紧扣课本知识点,没有偏题、难题,学生答题过程中感觉难度并不大。

本次试卷中,选择题24、25,问答题28题,考察内容为12课内容,为超纲题。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可以看出,考察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考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去拓展课外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三、教学建议该试卷从题型、题量、到内容结构都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基本相符,试题注重考查全省全面发展的能力,具有时代性,知识覆盖面广,题材新颖。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中考考纲,关注近年来中考题型脉络走向,依托教材,夯实基础,注重以后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灵活性。

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的重复构建。

在日常学习中应将此定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

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归纳一些专题,并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再者,适当加强平时的训练,提升做题能力,加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的指导。

逐步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doc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doc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评价等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相应栏内。

)1.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2.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考试强调以什么作为最主要的选官标准?A.门第高低B,相貌俊丑C.才能大小D,财产多少3.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记载称这段时期为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康乾盛世D.文景之治4.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之间矗立的崇圣寺千寻塔,是古代汉族与哪一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A.吐蕃B. WWC.回纥D.南诏A.李商隐、杜甫 李白、杜甫 李商隐、杜牧 李白、杜牧 A,筒车 翻车 楼车 D.水排 A.汉代 唐代 宋代明代 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请问A.草市 瓦舍C.榷D.集贸市场 A.诗B.词C.散文D.小说D.煤炭5.唐代文学家韩愈用“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称赞唐代的两位大诗 人,文中的“李杜”指的是 6. 在农耕社会中,水利灌溉技术的发展保障了农业产量的不断提高,以下灌溉工具出现于唐代且由水力驱动的是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9.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10, 宋朝文学中成就最高的是11. 两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A.黑龙江流域B.辽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12.明清时期,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不包括A.丝绸B.瓷器C.茶叶7.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A . B. C . D.13•元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的新的民族是A.蒙古B.藏族C.回族D.满族14.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初一年级综合1 历史座号题号第一卷第二卷总分一二三四五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生活在隋唐时期的人所能感受到的这个时期的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繁荣与开放B.倒退与闭塞C.贫穷与黑暗D.愚昧与排外2、《西游记》的故事取材于(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C.郑和七次下西洋D张骞两次出使西域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朝鲜B.印度C.日本D.印度尼西亚4、中国历史上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北宋与辽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辽D.南宋与西夏5、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开始于( )A.唐朝B.北宋C。

南宋D.元朝6、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是北宋时期的( )A.王安石B.岳飞C.毕升D.沈括7、我国的指南针、火药及火药武器是由__________传到欧洲的( )A.波斯人B.阿拉伯人C.印度人D.郑和下西洋时8、棉布逐渐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是在( )A.清朝B.元朝C.唐朝D.宋朝9、元代黄道婆的主要贡献是在( )A.元杂剧B.印刷事业C.棉纺织业D.医学10、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1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A.苏轼B.李清照c.苏洵D.辛弃疾12、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A.苏轼B.李清照C.关汉卿D.辛弃疾13、为加强皇权,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朱元璋废除了A.科举制B.丞相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14、明朝时,以监视、侦缉官民言行为主要职责的机构是A.六部B.厂卫机构C。

军机处D尚书省15、清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A.增设军机处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C.废丞相D.采用三省六部制16、清朝统治者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主要是通过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提倡言论自由D.大兴文字狱17、明朝时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和C.元昊D.郑成功18、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的是下列哪一个国家A.日本B.荷兰C.美国D.葡萄牙19、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始于( )A.唐朝B.清朝C.元朝D.明朝20、18t登纪中期,清朝平定了同部贵族的叛乱。

2008及2009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与评分标准

2008及2009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与评分标准

2008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I闭卷部分(共40分答题时间20分钟)(一)古代区域文明的发源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共12分)某校网站上登载了关于“古代区域文明”的知识竞赛题。

1.根据提示内容,完成表格填写。

2.下列图片中的文物分别属于三个不同古代文明的成果。

对照《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图,图一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图二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图三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

(用字母表示)3、认识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于-------()A .史学家的研究论文和专著 B.考古发掘所得的实物材料C.影视艺术反映的视频材料 C.实地探访所得的口述材料(二)屈辱、抗争、探索——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

(共18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近代中国历史,分三个主题出一期板报。

第一个主题可以概括为“欲哭无泪,太悲惨了,看不尽的惨案,满目献血”。

1、19世纪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如两次、中法战争、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2、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的内容总是包括:割地——沙俄里哪个条约成为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列强;赔款——勒索赔款数额最大的是《条约》;开埠——最早在条约中提出开放通商口岸要求的是国;……中国主权遭到践踏。

第二个主题可以概括为“热血沸腾,太壮观了,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

”3、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近代中国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

请说出两位你最尊敬的民族英雄名字:、。

第三个主题可以概括为“发人深省,太深沉了,全民族的精华,都在上下探索。

”4、社会各阶层为摆脱民族危机前赴后继。

百折不回。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官僚阶层进行了寻求自强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

然而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

(三)名人隽语,镌刻下历史的足迹,激荡这后人的心灵。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历史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历史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历史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初一年级综合1 历史座号第1卷(选择题共计60分)本题得分2分,共60分)1、在中国历史上。

分裂和统一的局面常交替出现。

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是( )A.唐朝B.北周C.隋朝D.东晋2、中国古代史上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伟大工程是( )A.都江堰B.隋朝大运河C.郑国渠D.万里长城3、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决,国力不断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开元盛世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B.认识到重视人才的重要C.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5、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c.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6、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读书人可以凭借才学参与政权。

这一制度的创立是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元朝时期D.宋朝时期7、唐朝发明的农具有( )①筒车②翻车③耧车④曲辕犁A.①②B.⑧④.C.①③D.①④8、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你能见到或能够亲自参与的活动有( )①有饮茶的习惯②参加科举考试③喜欢骑马出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9、唐朝时采取的民族政策是( )A.开明政策B.高压政策C.闭关政策D.专制政策10、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关系反映的是( )A.唐与突厥的关系B.唐与匈奴的关系C.唐与吐蕃的关系D。

唐与南昭的关系11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的高僧( )A.阿倍仲麻吕B.玄奘C.鉴真D.魏征12、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13、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14、我国四大发明中属于隋唐时期出现的是( )A.造纸术、火药B.印刷术、火药c。

2008--2009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初一历史试卷与试题

2008--2009学年度烟台市招远第二学期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初一历史试卷与试题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书记载:此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líng yǔ,监狱)常空,马牛布野, 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rěn,庄稼成熟),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 于路。” 材料二 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 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各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什么统治局面?(2分) (2)结合所学说一说这种统治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3分)[5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贞观之治;材料二,开元盛世。(2分) (2)①统治者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实行仁政;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负担;③以身作则,提倡 节俭;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答出三点即可,3分)
A B C D
7.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是[2分]-----正确答案(D)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8.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反映的是唐朝的[2分]-----正确答案(C) A 三省六部制 B 租庸调制 C 科举制 D 州县制
[2分]-----正确答案(A)
24. 宋朝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2分]-----正确答案(B) A 按察使 B 市舶司 C 遣唐使 D 节度使
25.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行政区域是在[2分]-----正确答案(D)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26. 下图是唐朝农民改进的生产和灌溉工具,其名称分别是 曲辕犁 、 筒车 。
起止点
运河走向
( )至余杭 呈弯曲状
( )至杭州
项目 名称
开凿者 开凿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 1.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 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 些人物不包括( )
古代史上的分裂与统一
三次大分裂
春秋战国
三国----南北朝
四次大一统
秦朝(嬴政) 西晋(司马炎)
隋朝(杨坚)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元朝(忽必烈)
• 2.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
南宋
• 7.明朝时的著名航海家郑和是回族人,
回族开始形述正确的是 ()
•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的制造方便 •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铁钱携带不方便 •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 9.北宋时,居住在汴京的人生活中能做 到的有( )
• 题2.(13分) • 课本P80 • (1)张择端(1分), • 《清明上河图》(2分) • (2)当时称:东京;今天称:开封。 • (3)(课本P63)牛车、驴车、轿、船 • (4)(第11课)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
建筑技术、民俗风情。
• (5)(课本P77)《资治通鉴》(2分) 司马光(1分)
• 15.在西方,火炮、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 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 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 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
一是(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干扰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17.马可·波罗说:“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 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 的“此城”是指( )
• B图,课本P72毕升。
• (1)唐
• (2)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3)先进性表现为既经济,又省时 (书)
• (4)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5)活字印刷术(1分) • 意义:(2分) • 活字印刷术,用黏土作原料,可以反
复使用,环保;
• 雕版印刷术用木料作原料,消耗木材。
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
这里借指( )
• A.契丹的统治者 • B.辽的统治者 • C.女真的统治者 • D.党项的统治者
• 4.有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 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指把杭州作汴 州。”诗的主要目的是( )
• 答案:D.讽刺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
• 6.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何时( )
• ①用煤做原料 ?√ • ②住在去与商业区分开 ×,是唐朝 • ③到“瓦子”去娱√乐 • ④在“东市”“西市”进行商业活×动,
是唐朝
• 11.张择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 史上的不朽作品,主要是当时具备了哪一 历史条件?
• A.绘画题材广泛 • B.画家技巧成熟 • C.商品经济繁荣 • D.人民生活的需要
• 1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 特点是( )
• A.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 元朝没有分裂 • B.封建社会的发展逐步走向衰落× 是清朝
• C.我国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 发展
• D.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发展时期×是唐朝
二、读图题
• 题1.(12分)
• A图,课本P34《金刚经》。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D C C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D A C A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D A C B B C B B
三、材料分析题
• 第11课(书本P64)
• (1)春节(元旦),元宵节,中秋节
• (2)春节(元旦)。
四、讨论会
•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 (2)小王“贞观之治”
汉朝: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唐太宗→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盛世 • (3)北宋 • (4)忽必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