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18世纪文学概述
十八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时代⏹社会状况: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法国:工商业发展迅速;森严的等级制度导致了尖锐的矛盾;德国:封建割据状态,远远落后于英法。
⏹文化状况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更为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实质上,它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先声。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提出了更鲜明、更彻底、更完整和更富有战斗力的纲领,从而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准备了思想条件。
(一)启蒙运动的性质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表现;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具有全欧性的又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较之于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带有更强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催化剂。
(二)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准备,为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做理论准备。
最具号召力的两面大旗——自由和平等。
用政治自由(民主)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用平等博爱来反对贵族特权和封建奴役。
“理性”: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启蒙思想家把理性看作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确定真理的理智力量。
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以天赋人权为理论核心,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提倡教育和科学,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繁荣昌盛、人人幸福的“理性王国”。
这种“理性”属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范畴。
就其思想内涵来说,它从根本上不同于17世纪崇尚君主王权和封建伦理的理性主义。
⏹(四)启蒙运动的成就和局限1、成就启蒙主义者宣传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大发展,并为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思想文化成果(理性主义思想、宗教自由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天赋人权”思想),都是资产阶级给全人类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第一节 十八世纪文学

3、启蒙思想体系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放弃自己的自由, 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 于放弃自己的义务。一个人放弃了一切,是不可 能有任何东西作补偿的。这样一种放弃与人的本 性不相容,使自己的意志失去全部自由,就等于 使自己的行为失去全部道德价值。”
3、启蒙思想体系
伏尔泰也说:“一切享有多种天然能力的人,显 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 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中 国的皇帝,印度的大莫卧儿,土耳其的帕迪夏, 也不能向最下等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禁止 你上厕所,禁止你思想。’一切种类的一切动物 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18世纪法国哲学》)
斯泰恩
感伤小说
理查逊(1689—1761)英 国感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 其主要作品是《帕美拉》 (1741), 《克莱丽莎》 (1748)。
1、有道德有追求的人未必 获得幸福结局。 2、追求不以门第和财产为 标准的爱情,反映了时代的 进步。
理查逊
四、法国文学
1、阿兰· 勒内· 勒萨日 (1668-1747)
两个主题
一是借拉摩之口来揭露当时封建贵族统治的法国 社会的腐朽没落。 “喂!拉摩,巴黎有一万张豪华的餐桌,每一桌 安排15人到20人的席位,而所有这些席位中竟没 有一个是你的!……成千的小文人既没有才能又 没有成绩,成千的小姑娘没有任何美貌,成千无 聊的阴谋家都穿得很体面,而你将要赤身裸体! 难道你不会象别人那样谄媚吗?你不会象别人那 样说谎、发誓、作伪证、许诺,守信或食言以自 肥吗?”
两个主题
二是书中所表现的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在拉摩的身上,高傲与卑鄙、才智与愚笨、高尚 与渺小、正确与谬误这些明显对立、相互排斥的 矛盾因素却全都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马克思称它是“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也称 它是“辩证法的杰作”。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作为上个世纪文学主流的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本世纪仍占一定的地位,但在本世纪独领“风骚”的是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一、18世纪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产业革命。
2、启蒙运动:3、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4、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1、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宣传启蒙思想。
2、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3、平等地采用了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小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书写体、游记体、自白体等,以英国的长篇小说和法国的启蒙小说成就最为杰出,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
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4、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在哲理小说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同时影响了各种文体,使整个启蒙文学闪耀着富于理性精神的所谓“阿波罗风范”。
三、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一)英国文学: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文学。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宾逊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
正是鲁宾逊的这种精神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他是欧洲小说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笛福由于在英国文学发展中开辟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小说之父”的称号。
斯威夫特:他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特别对代表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和代表大资产阶级的辉格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丑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理查生:是一位长于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善于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动机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并把这种分析与社会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概述

期,英国文学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深受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
启蒙主义强调理性、科学和知识,这些思想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科学精神。
其次,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也注重表现人性和情感。
许多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例如,罗伯特·彭斯的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就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深向往和赞美。
此外,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许多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了英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例如,约翰·克莱尔的《乡土风俗习惯》就是一部描写英国乡村生活习俗的作品,它让读者更加了解英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最后,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个时期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中,这些变化也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例如,狄更斯的《双城记》就通过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展现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时期的英国文学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节十八世纪文学概述

(二)英国
1、小说的兴起 从fiction到novel:个人的突显。 简· 奥斯汀的《诺桑觉寺》: “小姐,你在读什么呢?”“哦,只不过是 小说罢了,”那位年轻的女士答道,一边假装 毫不介意地把手的书放下,多少还有点不好意 思——“不过是塞西莉亚、卡米拉或比林达。” 或者简言之,不过是这样一些作品,它们展示 关于人性的最透彻的知识以及对人的复杂性的 最精妙的描绘;它们用最恰当的语言向世人传 达最生动活泼、恣肆汪洋的机智和幽默”。
3、约拿丹·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1667-1745):
《格列佛游记》
以幻想游记的形式深刻批判讽刺 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并表现 了作家的正面理想。
小人国 大人国
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先驱
4、简· 奥斯汀 Jane Austen (1775—1817)
《理智与情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 《爱玛》 Emma 《诺桑觉寺》 Northanger Abbey 《劝导》 Persuasion
(Henry Fielding,17071754)
英国18世纪的戏剧家和 杰出的小说家 代表作:《汤姆· 琼斯》 “滑稽散文史诗”
汤姆· 琼斯是一个弃儿,被乡绅奥维兹收养,深 得喜爱。他和另一个乡绅的女儿苏菲亚青梅竹 马一起长大。然而乡绅奥维兹的妹妹和退伍的 上尉卜利福结婚后生了一卜利福少爷。布利福 少爷为了得到奥维兹先生的财产权,处处诋毁 汤姆· 琼斯,使得他被赶出家门,开始流浪,后 来受到布利福的陷害入狱。最后,汤姆· 琼斯的 生世真相大白,他是奥维兹妹妹的私生子。而 奥维兹也认识到布利福的邪恶本性,将汤姆指 定为自己的继承人
外国文学史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一、启蒙运动:“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就其字面意义上讲,是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基督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
它不仅是一个新文化运动,而且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政治是封建制度罪恶的集中表现,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狄德罗)对准了这两个方面。
他们把宗教迷信看作科学与进步的死敌,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以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来否定基督教的神权和宗教偶象,他们还以“自然法则”和“天赋人权”的理论,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
他们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孟封建国家的政体、立法等都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自由与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两面大旗。
普遍幸福的王国。
“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理性王国”。
但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和资产阶级的平等。
总之,他们不过是把资产阶级自己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加以理想化,让它们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是把本阶级的理想说成是全人类的理想。
启蒙思想家的启蒙活动,一方面意味着启迪群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教育统治者。
因此,尽管他们都激烈地批判和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却往往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开明君子”、“天才”人物的身上,甚至亲身到封建朝廷中去做官。
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为了约束劳动人民的思想,有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
至于自然神论者更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
外国文学《十八世纪文学概述》

十八世纪文学介绍到此
四、启蒙文学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 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 动的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教材131页
代表作家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卢梭
伏尔泰
狄德罗
伏尔泰(1694—177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也 是具有全欧洲影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 诗人。 伏尔泰著述宏丰,政治、哲学、历史、 文学尤不涉足,著作全集有70卷之多。 他写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 括抒情 诗,讽刺诗、诗简、短歌、史诗、悲剧、 喜剧、哲理小说等。 代表作品:
伏尔泰:“即使上帝是没有的,也必须捏造一个。”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卢梭
启蒙运动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之父。 1749年第戎科学院的征文《科学与 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 俗》,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 首次提出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把 人类分为“文明人”和“原始 人”,断然否定了科学和艺术, 认为“人生来是善良和幸福的, 是文明腐蚀了他,毁了他最初的 幸福。” 提出“返回自然”的口 号。
三、启蒙运动的特点
启蒙运动不只是一场新文化运动,还是一场
气势宏大、扫荡陋习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想革命运动。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 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启蒙理论
反对封建迷信,宣扬唯物论。
以自然人和返归自然作为理论根据,反对封
建暴君、反对封建特权,提出人权、自由、 平等的政治要求。 强调理性。“理性王国”
5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二)出现了新题材、新人物和新思想
不少作家的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平民 的日常生活(古典主义限制在古希腊罗马文学的范 围内) ; 把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市民和平民等)中人 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王公贵族、教皇教士则往往成 为嘲笑和批判的对象);
通过新的题材和新的人物宣扬了启蒙新思想,如唯 物论、无神论和自然神论思想,自由、平等、博爱 思想,“天赋人权”思想等。
“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
斯威夫特(1667—1745)
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对英国 殖民统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 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烈攻击英国的殖 民统治,号召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 至今仍被看作是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的 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一。 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作家。泰纳说: “斯威夫特是诙谐的发明者,莎士比亚 是诗的发明者”。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第二节 各国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始于英国资产阶级号召政治革命,终 于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思想领域里的革命,其中 心是法国。 作为上世纪文学主潮的法国式古典主义,在18 世纪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其宫廷贵族倾 向和泥古的清规戒律,本世纪并未产生出伟大 的作品。 欧洲启蒙文学起步于20年代的英国,一直延续 到18世纪末。由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情 况和文学传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过程 和特点。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一、启蒙运动及其思想武器
(一)启蒙运动的概念(Enlightenment)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8世纪又产生了一场全欧性的资产 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它主张用科学 和真理启迪人们于蒙昧之中,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 思想的传统观念,故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最早 产生在英国,接着影响到法、德、意、俄等国。启蒙运 动的使命是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作思想和舆 论上的动员。 “启蒙”(Enlighten)一词意为启迪、 照亮,在启蒙 运动中引申为用近代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精神照亮被 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和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 启蒙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运动,也是一场政治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二)
伏尔泰(1694-1778):法国 启蒙运动先驱、导师和精神 领袖。在世时始终是法国文 学界的泰斗。
第一本哲学名著《哲学书简》 (1734)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 动的真正开端。 名言:“这里是我的心脏, 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二)
著名的哲理小说有《查第格》 (1747)、《天真汉》(1764)、 《老实人》(1759,最脍炙人 口的代表作)等。 《老实人》中的名言:“工作 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不幸:烦 恼、纵欲和饥寒。”“种我们 的园地要紧。”这句名言构成 了伏尔泰全部哲理的真谛,也 反映了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 神。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二)
斯威夫特 (1667-1745):英国激 进民主派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 《格列佛游记》(1726)。这部寓 言小说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在游历 四个幻想国家(小人国、大人国、 飞岛国、贤马国)时所见的种种荒 谬现象的描写,对英国社会进行 全面的讽刺与批判。 《格列佛游记》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对 后世影响很大。
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被评论家称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 romanticism)。所谓“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情节上,它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主题思想 上,它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 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索, 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 怪诞和刺激。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 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
多种多样。
三、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英国启蒙文学是欧洲启蒙运动中最早产生的文
英 国 文 学
学。亚历山大〃蒲柏是英国文学中第一个启蒙 文学作家,但是他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却是古 典主义的。而现实主义小说是英国启蒙文学的 第一个潮头,且成就最高。
1、现实主义小说 3、哥特式小说 2、感伤主义文学 4、前浪漫主义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
概 念 解 析
反教会的、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为1789年资
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三)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 运动的中坚,“百科全书派”的 领袖。 他是戏剧理论家,提倡“一种介 乎喜剧和悲剧之间”的戏剧,即 市民悲剧。
著名的作品:《修女》(1760)、 《拉摩的侄儿》(1764)、《宿命 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73)。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三)
的分裂状态,所以德国的启蒙文学带有更为 浓厚的反国家分裂和渴望民族统一的特点。
启蒙运动时期 “狂飙突进”时
期
古典文学时期
席勒
歌德
哲理小说: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 小说。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 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 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 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启蒙戏剧:又称市民悲剧、严肃喜剧、正剧。由18 世纪启蒙作家狄德罗、博马舍和莱辛创立。启蒙戏 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 作用,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 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 舍《费加罗的婚姻》。
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思 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的参加了《百科全书》 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革 命主张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德国启蒙主义文学(一)
莱辛(1729-1781):德国民族文 学的真正奠基人,启蒙主义文学 的伟大代表。 《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 (重要美学著作) 《汉堡剧评》(戏剧理论著作, 论述如何建立德国市民戏剧) 《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德国第一部市民悲剧)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启蒙主义文学是指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以启
概 念 解 析
蒙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它继承和发 展了人文主义文学的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 极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表现资产阶 级变革社会制度的要求,为资产阶级夺取政 权做最后的舆论准备。
启蒙主义作家在作品中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四)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 运动中的激进派,最富有民主 倾向的活动家和作家。
思想理论著作:《论人类不平 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 《社会契约论》(1762) 主要文学成就:感伤小说《新 爱洛伊丝》(1761)、教育小说 《爱弥儿》(1762)和自传《忏 悔录》(1770)。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一)
笛福(1660-1731):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现代新闻报道之父。1719年发表的《鲁滨逊漂流 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其他作品 《辛格顿船长》(1720) 《摩尔〃弗兰德斯》(1722) 《杰克上校》(1722) 《罗克姗娜》(1724)
哥特式小说
“哥特”一词最早指居住在8世纪 中后期,“哥特”一词进入文学 领域,成为一种新型小说体裁的 名称。1764年,一副标题为“一 个哥特故事”(A Gothic Story) 的中篇小说《奥特朗图堡》问世。 《奥特朗图堡》因它的副标题和 诞生地而成为“哥特式”小说的 开山之作。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四)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主
要记述了贵族姑娘朱莉和她的
家庭教师普乐之间凄婉动人的
爱情故事。小说赞美了出自自 然人性的爱情,批判了世俗、 等级、偏见对美好人性的扼杀。 勃兰兑斯称这部小说是浪漫主 义小说的先导。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五)
博马舍(1732-1799 ):18世纪后期最重要的喜剧 家,大力宣传“市民悲剧”,他的戏剧代表了18 世纪法国戏剧的最高成就。《塞维勒的理发师》 (1775)、《费加罗的婚姻》(1792)、《有罪的母 亲》被称为“费加罗三部曲”。 《费加罗的婚姻》讲述的是费 加罗与苏珊娜为了维护自己的 真挚爱情与尊严,在伙伴们的 帮助下机智地同伯爵进斗争的 故事。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
理查逊(1689~1761):英国小说家。 书信体小说《帕米拉》(1740~1741) 开感伤主义小说的先河,在文学史 上被称作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 《克拉丽莎》(1747~1748)是最长 的一部英国小说,也是最优秀的悲 惨小说之一。 《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1753)也 是用书信体写成的爱情小说。
前浪漫主义
布莱克的诗歌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重 热情、重想象,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作品 有《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彭斯的诗歌歌颂大自然和纯真的 爱情,反对专制压迫和民族压迫, 向往自由、民主、平等,其感情 热烈而真挚,具有苏格兰民歌的 特色。代表作《苏格兰方言诗 集》。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一)
“启蒙”一词原意为“照亮”和“照耀”。
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 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 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 “启蒙”之称。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适
产 生 条 件
应资产阶级顺
应历史要求,
彻底推翻封建
制度的需要。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
《百科全书》与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1751-1766)的全称是“各门科学、艺
术和技艺的据理性制定的词典”,其宗旨是阐明从 古至今人类思想发展的过程和各种科学的分类,反 对旧的传统思想,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提倡 科学技术,振兴工业,按照理性主义改造人类社会。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
《鲁滨逊漂流记》
书名:约克郡水手鲁滨逊〃克鲁索的生平及奇异可 惊的历险(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of York, Mariner)
副标题:因海难全部船员死去,只剩鲁滨逊一人, 被抛在荒岛上,独自在靠近奥里诺科河入海口不远 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并附有他 最后奇异地为海盗所救的记载。本书由鲁滨逊本人 亲自撰写。
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高尚感情, 最典型的艺术形式是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首先,内容上的反教权反王权。
基 本 特 征
其次,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再次,人物的中下层化和取材的日常生活化。 第四,以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美学原则。 最后,创造和运用新的文学体裁,小说形式
《鲁滨逊漂流记》
1704年,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
题 材 来 源
在一次航海中与船长发生冲突,船长将其遗 弃在距智利海岸约五百海里的一个荒岛上, 船长只给他留下一磅火药,火药用完之后, 他就得徒手捕捉野生动物充饥。他过了4年 零4个月茹毛饮血的生活之后,终于被著名 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所救。
《鲁滨逊漂流记》
提供了理论根据。
一、历史文化背景——启蒙运动
从表面上看,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
实 质 与 内 容
学,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就其精神实质而言, 它是构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 启蒙主义是在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 体系,包括哲学、政治、宗教、社会等各方面 的思想内容。 “理性”:启蒙主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 核心。启蒙思想家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 度的不合理,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 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 国家——“理性王国”。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 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也是法国 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