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 遗传信息的表达
考点9 遗传信息的表达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9 遗传信息的表达一、选择题1.(2011·广东高考)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解析】选B、C。
A项,突变是不定向的。
B项,抗生素的滥用相当于对细菌进行了自然选择,导致了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在该细菌中逐代积累;C项,超强耐药性NDM-1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由此推测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项,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
2.(2011·海南高考)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C.血浆中的氧和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D.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解析】选C。
A项,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元素之一,因此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B项,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法转录形成mRNA;C项,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是主动运输,Na+进出细胞是主动运输;D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突变造成的。
3.(2011·海南高考)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
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解析】选D。
A、B项,野生型大肠杆菌不需要添加氨基酸甲就可以生长,说明野生型大肠杆可以合成氨基酸甲或者不需要氨基酸甲参与细胞代谢;C项,突变株需要人工添加氨基酸甲,说明该突变株可能无法合成氨基酸甲,即无形成氨基酸甲所需的酶;D项,酶的功能可能丧失,但只要控制酶合成的基因能指导酶的合成,就可产生氨基酸甲,因此该突变株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并非由于酶的功能丧失造成的。
高考生物高分突破第二部分专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第6讲

第6讲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考试要求] 1.DNA分子的复制(b/b)。
2.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c/c)。
3.DNA 的功能(a/a)。
4.DNA与RNA的异同(b/b)。
5.转录、翻译的概念和过程(b/b)。
6.遗传密码(b/b)。
7.中心法则(b/b)。
8.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b)。
9.基因的概念(b/b)。
考点1DNA复制方式的探究1.最初时科学家对于DNA的复制方式有三种假设: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如图甲。
为了探究DNA复制的方式,1958年,科学家设计了DNA 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先将大肠杆菌放入以15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使其DNA都被同位素15N标记,然后将上述大肠杆菌转至以14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每隔20 min(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收集并提取不同世代大肠杆菌的DNA,做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结果如图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图乙世代1的DNA离心结果,可以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B.若DNA进行全保留复制,则世代1的DNA离心结果与图乙世代2的DNA离心结果相同C.若DNA进行弥散复制,每一世代的DNA超速离心后,均出现在离心管的同一位置,但位置逐代上移D.根据图乙的离心结果,可推测世代4的DNA离心结果是1/16中带、15/16轻带解析通过图乙世代1的DNA离心结果,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可能是半保留复制,也可能是弥散复制,A错误;若DNA进行全保留复制,则世代1的DNA 离心结果应该是1/2重带、1/2轻带,与图乙世代2的DNA离心结果不相同,B 错误;若DNA进行弥散复制,每一世代的DN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超速离心后,应出现在离心管的同一位置,但每一世代的DNA相对分子质量逐代变小,离心后位置逐代上移接近轻带,但不会达到轻带位置,C正确;根据图乙的离心结果,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世代4的DNA离心结果是1/8中带、7/8轻带。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基础知识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生物的繁殖、进化以及种群变化等方面。
八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遗传基础概念遗传基因是指父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物质。
它包括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方面。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拥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遗传物质DNA是基因的载体,它以特定的方式存储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嘧啶)组成,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内各种基因的特征。
第二部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第一个定律是合子分离定律,也被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
它指出,每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分离成为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然后与另一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下一代。
第二个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它指出,不同的基因对在遗传中是独立的,它们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不受其他基因对的影响。
第三个定律是显性和隐性基因定律。
显性基因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相同。
第三部分: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内部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核苷酸插入/缺失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内部的功能。
染色体结构突变则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造成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倒位、重复或移位等。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第四部分:遗传工程和克隆技术遗传工程是通过常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插入、基因切除和基因修复等。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1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 8 专题五 基因表达相关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 (12)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RNA 的组成及种类1.RNA 的基本单位及组成①磷酸 ②核糖 ③碱基:A 、U 、G 、C ④核糖核苷酸 2.RNA 的种类及功能 mRNA tRNA rRNA 名称 信使RNA 转运RNA 核糖体RNA 结构 单链单链,呈三叶草形单链功能传递遗传信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识别密码子,运载氨基酸参与构成核糖体[典例1]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 功能的是( ) 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B.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参与核糖体的组成解析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A 错误、B 正确;少数酶的化学本质为RNA ,C 正确;rRNA 参与核糖体的组成,D 正确。
答案 A【归纳总结】 RNA 和DNA 的区别比较项目DNARNA化学组成基本组成元素 均只含有C 、H 、O 、N 、P 五种元素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碱基A、G、C、T A、G、C、U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无机酸磷酸磷酸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通常呈单链结构【归纳】DNA与RNA的判定方法(1)根据五碳糖种类判定:若核酸分子中含核糖,一定为RNA;含脱氧核糖,一定为DNA。
(2)根据含氮碱基判定:含T的核酸一定是DNA;含U的核酸一定是RNA。
生物初中二年级生物遗传基础

生物初中二年级生物遗传基础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性状在后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遗传基础是很重要的,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生物遗传基础的知识。
一、遗传基本概念遗传是生物内部信息的传递过程,它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性状。
遗传物质在生物细胞中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主要由DNA分子组成。
遗传物质通过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传递来决定生物的性状。
二、基因与基因型基因是决定生物个体性状的遗传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可以存在于两个互为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分为等位基因。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它所携带的基因的组合形成了其基因型,基因型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
三、显性与隐性基因可以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在个体表现中能够显示其特征,而隐性基因则在个体表现中被掩盖。
显性基因常用大写字母表示,而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四、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研究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他发现了“性状在基因中以隐性和显性的方式存在,并且在杂交后的第二代表现出来”的规律。
这条规律被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2. 随机分离规律随机分离规律是指在杂合个体的生殖过程中,两个相同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会随机地分离和组合。
这一规律解释了为什么在杂合子代中,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约为3:1。
3. 自由组合规律自由组合规律是指在杂合个体配子的结合过程中,来自父母的基因随机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基因组合。
这一规律解释了为什么在杂合子代中,不同基因间的组合是独立的。
五、遗传的应用遗传的研究对于人类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上,通过遗传学的知识可以选育出高产、抗病的农作物品种;在医学上,遗传疾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通过对遗传病的了解,可以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在警示健康上,个体差异可以通过遗传学进行分析。
六、患者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遗传基础对于初中二年级生物学的学习和了解,我们进行了一次患者调查。
基因表达一轮复习 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有一种绿色发光的水母生活在的太平洋西 部,这种水母的细胞核DNA分子上有一片段—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 了水母绿色 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及转基因 猪,在紫外线 照射下,也能像水母那样发光。
请问上述实例中涉及到哪些知识点? 转基因技术、DNA自我复制和基因的表达
回归课本(P65-66)DNA的功能
A.图中1为亮氨酸 B.图中结构2从右向左移动 C.该过程中没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D.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基质中
3. (2018·浙江选考,25) 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 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 (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 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起始密码相结合 B .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 翻译
讨论:
1.如何利用少量的 mRNA 迅速合成大量的荧光蛋白?
多聚核糖体,一个mRNA分子上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2.若水母的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到原核生物体内,其遗传 信息的表达情况与在真核生物体内有什么区别?
@《创新设 计》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的判断方法(二看法)
考点一
考点二
翻译:深挖教材,探究提升
RNA的结构与功能
核糖核苷酸
蛋白质
氨基酸
密码子
核糖体
遗传物质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 计》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图示
1.转录过程
RNA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创新设 计》
RNA
考点一
考点二
3.转知录能的必课备本示意图分析
高三生物- 遗传的分子基础讲解

3.基因表达过程中重要的数量关系
基因中的碱基数∶mRNA中的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 。
问题1: mRNA上的碱基数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吗?
问题2: 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是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
酸数目的6倍吗?
4.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的不同 (1)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 同时进行,发生在细胞 质中。 (2)真核生物:先 转录 ,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后__翻__译___,发生在 细胞质 中。
四.基因的表达
1.辨析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
(1)遗传信息:基因中 碱基 的排列顺序。 (2)密码子: mRNA 中3个相邻碱基。 (3)反密码子: tRNA 一端与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 碱基。
问题: 一个tRNA只含有3个碱基吗? tRNA中有氢键吗?
2.密码子、tRNA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密码子共64种,3种为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4.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例1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
侵染,裂解后释放的噬菌体中( A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考点二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本考点多结合新信息、新情境或相关图解考查遗传 分子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各种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
专题9 遗传的分子基础
结 构 与 功 能 观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考点一 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考点二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问题1: 若离心时间过短或转速过慢, 对这两组实验中
高考生物考点--基因的结构、表达

mRNA
(2)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非编码区: 含调控转录的序列
(包括RNA聚合酶
一个 基因 结合位点) 内含子:能转录,但不 编码蛋白质 非编码序列
编码区 (不连续) 外显子:转录后编码蛋白质 编码序列
(2)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非编码区 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下游
外显子 (能编码蛋白质 的序列)
内含子 (不能编码蛋白质 的序列)
(1)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非编码区 编码区 非编码区
与RNA聚合酶 结合位点
RNA聚合酶是一种蛋白质, 能识别并与调控序列中 的结合位点结合,能催 化DNA转录为RNA。
(1)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与RNA聚合酶 结合位点
A G G T C A C G T C G T C C A G T G C A G C RN核孔穿出,移到细胞质的核糖体 上
2、翻译
概念:是指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 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 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模板:mRNA 原料: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氨基酸运载工具: tRNA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U U=A C≡G G≡C 酶: 合成酶等 能量: ATP
(2)RNA的结构和种类
碱基: A、G、C、U 基本单位: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核糖
磷酸
信使RNA ——直链状,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 酸的3个 (mRNA) 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转运RNA ——―三叶草”形,一端有“反密码子”, 另一 (tRNA) 端有识别特定氨基酸的“氨基酸臂” 核糖体RNA(rRNA)——与蛋白质构成核糖体
有多个基因
细胞
3、基因的结构
(1)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上游处:含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9 遗传信息的表达一、选择题1.(2011·广东高考)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解析】选B、C。
A项,突变是不定向的。
B项,抗生素的滥用相当于对细菌进行了自然选择,导致了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在该细菌中逐代积累;C项,超强耐药性NDM-1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由此推测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项,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
2.(2011·海南高考)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C.血浆中的氧和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D.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解析】选C。
A项,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元素之一,因此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B项,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法转录形成mRNA;C项,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是主动运输,Na+进出细胞是主动运输;D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突变造成的。
3.(2011·海南高考)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
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解析】选D。
A、B项,野生型大肠杆菌不需要添加氨基酸甲就可以生长,说明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或者不需要氨基酸甲参与细胞代谢;C项,突变株需要人工添加氨基酸甲,说明该突变株可能无法合成氨基酸甲,即无法合成形成氨基酸甲所需的酶;D项,酶的功能可能丧失,但只要控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能指导酶的合成,就可产生氨基酸甲,因此该突变株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并非由于酶的功能丧失造成的。
4.(2011·江苏高考)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解析】选C。
A项,转录时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
B项,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转录的起始部位,识别转录终止信号,促使聚合反应的停止。
C项,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D项,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有利于稳定遗传。
5.(2011·天津高考)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
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B.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C.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解析】选B。
A项,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升高,此时类似S不表达、R表达的情况,结果是诱导肿瘤生芽;B项,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后,因肿瘤组织细胞中已经整合了T-DNA,其内基因继续表达,肿瘤依然生长与分化;C 项,因肿瘤组织细胞中已经整合了T-DNA,R、S基因可以表达产生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所以肿瘤组织可以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D项,T-DNA含有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与生长素合成酶基因,这些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
二、非选择题6.(2011·广东高考)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
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
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细胞。
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_、____和。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
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原因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频率的知识。
(1)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应选择蚊子的受精卵为受体细胞,如转基因成功,那么S基因就能够表达,所以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S基因、由S基因转录的mRNA、S蛋白。
(2)AABB与aabb交配所得F1的基因型全为AaBb,所以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50%,由于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所以F2存活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和aabb,其中AABB 1/16,AABb 1/8,AaBB 1/8,AaBb 1/4,aabb 1/16,由此可以推测出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60%。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S基因表达的S蛋白会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所以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减少。
答案:(1)受精卵 S基因由S基因转录的mRNA S蛋白(2)50% 60%(3)减少 S基因表达的S蛋白会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7. (2011·新课标全国卷)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
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 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 (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 进行第二次免疫,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上述免疫属于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合成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的过程。
(1)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核糖体将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链,内质网对合成的肽链进行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转运并分泌到细胞外;人体细胞中所有的体细胞都是通过受精卵有丝分裂获得的,因此胰岛细胞中也含有蛋白A基因。
(2)体液免疫中,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或者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杀灭抗原;当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的量大而且迅速。
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 浆记忆特异性8. (2011·浙江高考)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Ⅰ1的基因型是。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
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
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 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为终止密码子。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及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内容。
(1)从系谱图知Ⅱ3与Ⅱ4生了Ⅲ5,所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与Ⅱ2生出乙病患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应携带乙病应的致病基因,又由题干知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无甲病和乙病,可表示为B_X D X-,因Ⅱ2为bb,则Ⅰ1基因型是BbX D X d或BbX D X D。
(2)由题干知Ⅲ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所以Ⅲ2为X D X d, 男性为X d Y,所以遗传图解表示如下:(3)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启动转录;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 全长有4 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对应167×3=501个碱基,说明转录出来的RNA需要经过加工才能翻译;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即合成一个瘦素蛋白分子需4秒钟,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需400秒钟,远远大于1分钟,说明有多个核糖体同时连在一条mRNA上进行翻译;基因中GCT突变成ACT,则对应mRNA中CGA 变为UGA,UGA为终止密码子。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bX D X d或BbX D X D (2)(3)RNA聚合酶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UGA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