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乳制品
3. 发酵乳制品

♦
~扩大菌种量的过程~ 扩大菌种量的过程~
二、 发酵剂的制备
♦ 整个制备过程要注意: 整个制备过程要注意:
♦无菌操作
第一节 发酵剂
♦ 三、 发酵剂的质量检验和贮藏 ♦ (一) 发酵剂的质量检验 发酵剂质量的好 坏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故在使用前应 对发酵剂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定。 ♦ 感官检查 ♦ 化学检查 ♦ 微生物检查 ♦ 发酵剂污染的检验 ♦ 发酵剂活力测定
(一) 发酵剂的质量检验
♦1、感官检查
♦ 观察发酵剂的质地、组织状态、色
泽、风味及乳清淅出等。良好的发 酵剂应凝固均匀细腻,组织致密而 富有弹性,乳清析出少,具有一定酸 味和芳香味,无异味,无气泡,无 变色现象。
(一) 发酵剂的质量检验
♦ 2、化学检查 ♦ 一般主要检查酸度和挥发酸。酸度
以90~110°T为宜。测定挥发酸时, 取发酵剂250g于蒸馏瓶中,用硫酸调 整pH至2.0,用水蒸汽蒸馏,收集最初 的1000 mL用0.1 M氢氧化钠滴定。
(一) 发酵剂的质量检验
♦ 5. 发酵剂活力测定 ♦ 发酵剂的活力是指该菌种的产酸能
力,即产酸力。活力的测定通常采 用下列两种方法: ♦ (1)酸度测定法 ♦ (2)刃天青(C12H17NO4)还原试验
5. 发酵剂活力测定
♦ (1) 酸度测定法 ♦ 在高压灭菌后的脱脂乳中加入3%的发酵
剂,置于37.8 ℃的恒温箱中培养3.5 h, 测定其乳酸度。当酸度达0.7 ℃以上认 为活力较好。 活力=〖SX(〗0.1 M NaOH溶液毫升数 ×0.009〖〗10×牛乳比重〖SX)〗
件下扩大培养的用于制做生产发酵剂的 乳酸菌纯培养物。生产单位或使用者购 买乳酸菌纯培养物后,用脱脂乳或其他 培养基将其溶解活化,接代培养来扩大 制备的发酵剂,并为生产发酵剂做基础。
发酵乳名词解释

发酵乳制品是指乳在发酵剂(特征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乳制品。
在保质期内产品中的特征菌大量存在,并能继续存活和具有活性。
简介
发酵乳就是乳和乳制品在特征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酸性凝乳状制品,该类产品在保质期内的特征菌必须大量存在,能继续存活且具有活性。
因此发酵乳是指在乳中添加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经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
功效与作用
1、改善肠内菌群:乳酸菌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嗜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于预防便秘,维持肠内菌正常平衡具有很好的作用。
2、保护肠道:发酵乳中的乳酸菌具有很强的β-乳糖酶活性,进而将乳糖转化成葡萄糖,从而能够预防下痢等肠道疾病,保护肠道正常工作。
3、降低胆固醇:因为乳酸菌能在肠黏膜上黏附。
所以能够减少肠道对于胆固醇的吸收,而乳酸菌可以将吸收的胆固醇变为胆酸盐从体内排出。
第六章_发酵乳制品

凝固型酸乳加工
(二) 质量控制
1.凝固不良或不凝固 2.乳清析出 3.风味不良
4.表面霉菌生长
1.凝固不良或不凝固
①乳②③④中原发加含料酵糖有乳温剂量抗度活质菌与 力量素时、间防腐剂,会抑制乳酸
菌凝质都•会酸成•了能加低发生固含会使 乳 酸 乳 很糖于酵长性量造乳凝酸好量剂乳,差降成酸固凝菌凝过活酸影;低酸菌性固的固大力菌响原;乳凝降性生。,发减正料掺凝乳低差长产酵弱常乳碱固能。繁生的或发掺中不力殖高最接酵水和好降,渗适种,,发。低也透温量从使酵,会压度太而乳所从使,与少导的产而酸抑时会致总的导乳制间造酸干酸致不,乳物,
4 接种
为使乳酸菌体从凝乳块中分散出来,应在接种前将发酵 剂进行充分搅拌,达到完全破坏凝乳的程度。接种量可按 培养时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发酵剂的产酸能力灵活处理。 一般接种量为2%~3%。制作酸乳常用的发酵剂为保加利 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混合菌种,其比例通常为1∶1。也 可用保加利亚乳杆菌与乳酸链球菌1:4搭配,由于菌种生 产单位不同,其杆菌与球菌的活力也不同,在使用时其搭 配比应灵活掌握;混合发酵剂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共生作用, 促进发酵。
四、酸乳的质量标准
酸牛乳的感官指标
项目
纯酸牛乳
调味酸牛乳、果料酸牛乳
呈均匀一致的乳 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
色泽
白色或微黄色
或调味乳、果料乳应有的
影响蛋白质水解活性的因素
四、发酵剂的制备
1.培养基的热处理 90~95℃ 30~45min
2.冷却以培至2养接.5种注基%温意:~度:脱3接%脂种的奶量接,、种或培量特和级
345. . .加 培 冷入养却2球适最脱 干 代发~菌接适脂物 。酵培130p和种剂养养在保奶质~hH杆和的时2温所持4粉制0菌培.间培℃5度有不按成。一养1养和阶变:再9般1温时%培段!为制的度间养都~3脱比为~,时必1率4脂22要间须03%,h奶达℃。的最到替。
第八章 发酵乳制品

教案首页授课顺序学时 6 日期20 年月日班级一、概念发酵乳:指以牛乳或含有同等无脂乳固体的其他乳(羊乳、马乳等)为原料,经乳酸菌(乳酵母)发酵而形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糊状或液状产品。
世界乳品协会(IDF)明确规定,乳固体含量8%以上,乳酸菌或乳酵母活菌数在1000万个/ml 以上,大肠菌群属阴性。
二、发酵乳的种类1 按产品的形状、风味及制法不同分为5类(1)天然酸奶(淡酸奶)(2)调味酸奶(3)果浆酸奶:圣诞酸奶和搅拌型酸奶2 根据产品的化学成分即根据脂肪和非脂乳固体含量,FAO和WHO标明可以根据脂肪含量分为3种(1)全脂酸奶 3.0%以上(2)半脱脂酸奶 1.5%~3.0%(3)脱脂酸奶0.5%以下3 根据发酵后再加工(1)冷冻酸奶(2)疗效酸奶(3)浓缩或干燥酸奶:浓缩酸奶总固形物约在24%(乐口托福);干燥酸奶含水量约为6%左右(酸乳粉)。
4 根据所用微生物种类和发酵作用(1)酸性发酵乳:酸奶(保加利亚);发酵酪乳(美国);嗜酸菌乳(德国);双歧杆菌乳(德国);保加利亚乳(保加利亚);冰岛酸乳(冰岛)。
(2)醇性发酵乳:牛乳酒(Kefir)—高加索;马乳酒(Koumiss)—中亚;蒙古乳酒—蒙古(3)酸性奶油:格拉德菲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4)浓缩发酵乳:乐口托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三、发酵乳对人体的健康作用1 酸奶的营养价值(1)糖类(2)蛋白质(3)脂肪2 对疾病的效果(1)对癌症的效果(2)对胃病的效果(3)对慢性便秘的治疗作用(4)对糖尿病的作用(5)对肝病的效果一、菌种1 基本菌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以及乳酸链球菌等。
2 追加菌种:根据目的不同可以追加不同的其他乳酸菌(1)提高酸奶的保健作用,追加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功能菌,增加这些菌在肠道的定殖能力。
(2)为了增加产品的营养和生理价值,可以添加能合成维生素的特殊菌,特别是合成B族的乳酸菌,如能合成VB12的谢氏丙酸杆菌,能合成B12和B2的明串珠菌,能合成烟酸、Vc、VB12的嗜酸乳杆菌等。
第5章-发酵乳制品生产技术

冷却方式有冷却室静止冷却和冷却隧道连续冷却两 种方式。
8.冷藏后熟
冷藏温度一般在2~7℃,最佳为5℃,冷藏的作用 除达到冷却一项中所列举的目的外,还有促进香味物 质产生,改善酸乳硬度的作用。
得更好,使酸奶成为一个稳定的凝固体。
预热、均质、杀菌和冷却都是在由预 热段、杀菌段、保持段、冷却段组成的 板式换热器和外接的均质机联合完成的。
(参见样图):预热、真空浓缩、均质、杀菌、 冷却的设备流程
1 平衡罐 2 片式热交换器 3 真空浓缩罐 4 均质机 5 保温管 图.发酵乳制品的一般预处理
常用的稳定剂有:
明胶
果胶
琼脂
变性淀粉
4.脱气、预热、均质、杀菌、冷却
4.1脱气: 添加奶粉的标准化方法必须在随后进行脱气处 理,以减少牛奶中的空气。
脱气的目的: 改善均质机的工作条件 减少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沉淀物 提高酸奶的粘稠性和稳定性 去除挥发性的异味
4.2均质:防止奶油上浮,并保持乳脂肪均匀 分布,改善酸奶的稳定性和稠度,获得良好的 质感。
直投式:乳酸菌纯培养物 继代式:母发酵剂 中间发酵剂 生产发酵剂
3、按使用菌种分
传统的菌种:保加利亚杆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嗜热链球菌(Lactobacillus bugaricus)1比1或者1比2的混合菌种。
益生菌:
4、酸奶中添加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能促进人体健康且能在人体肠 道内繁殖的一类微生物。在酸奶中使用的有:
2.砂糖、葡萄糖和甜味剂
第二节发酵乳制品PPT课件

4.菌种的选择:
菌种的选择对发酵剂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应根据 生产目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菌种。选择发酵剂应从以 下几方面考虑:
产酸能力和后酸化作用 滋气味和芳香味的产生 粘性物质的产生 蛋白质的水解性
5. 发酵剂的制备
菌种的复活及保存 母发酵剂的调制
生产发酵剂的制备
6. 发酵剂的质量要求a
2.发酵剂的种类
按发酵剂制备过程分类
(1)乳酸菌纯培养物
一级菌种,一般多接种在脱脂乳、乳清、肉汁或其他培养基 中,或者用冷冻升华法制成的冻干菌苗。
即一级菌种的扩大再培养,它是生产发酵剂的基础。 生产发酵剂即母发酵剂的扩大培养,是用于实际生产的发酵 剂。
(2)母发酵剂
(3)生产发酵剂
按使用发酵剂的目的分类
部分脱脂 脱脂 ≤ ≥ ≥
蛋白质含量 非脂乳固体
(三)酸乳的生产工艺
原 料 乳 预 处 理
标 准 化 配 料 均 质 杀 菌 冷 却 加 发 酵 剂
凝固型 酸奶
后 熟
冷 却
在发 发酵室 内发酵
罐装 零售 容器
搅拌型 酸奶
后 熟
罐装
搅 拌
添加 果料
冷 却
在 发酵罐 中发酵
(四)原辅料要求及预处理方法 1.原料乳的质量要求
2.酸乳的分类
按成品的组织状态分类 凝固型酸奶(Set yoghurt) 搅拌型酸奶(Stirred yoghurt) 乳酸菌饮料(Drinking yoghurt)
按成品的口味分类
①天然纯酸乳(Natural yoghurt) ②加糖酸乳(Sweeten yoghurt)
③调味酸乳(Flavored yoghurt)
发酵乳制品名词解释

发酵乳制品名词解释
1. 发酵乳:经过发酵加工的牛奶或豆奶制品,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和对人体有益
的营养成分。
2. 酸奶:一种在牛奶发酵过程中加入乳酸菌制成的酸性发酵乳制品,口感酸甜、醇厚,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3. 希腊酸奶:一种口感浓郁、质地细腻、蛋白质含量高的酸奶,制作过程中需
要将乳液过滤,去除多余水分,使其更加浓缩。
4. 酸奶起司:一种富含乳酸菌,采用独特发酵方法制作而成的发酵乳制品,常
用于制作沙拉和面包等食品。
5. 开胃酸奶:一种口感清爽、润滑、益生菌含量高的酸奶,有助于增强食欲和
促进肠道健康。
6. 酸奶果酱:将新鲜水果与酸奶混合制成的果酱,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
的口感,是健康美味的早餐选择。
7. 酸奶沙拉酱:将酸奶、橄榄油、柠檬汁等原料混合,制成的低卡路里、健康
美味的沙拉调味酱。
发酵乳制品酸奶生产工艺知识

蛋白质,%≥
2.9
2.3
非脂乳固体,% ≥
8.1
6.5
酸度,° T ≥
70.0
酸奶的营养保健作用
v 酸奶营养作用:1.碳水化合物易消化;2.蛋白质易 于消化吸收;3.胆固醇与脂肪的代谢优于牛乳。
v 酸奶对肠道内菌群的平衡作用:1.抑制有害菌群生长 繁殖;2.使有益菌群占优;3.恢复肠内菌群平衡。
v 酸奶对身体健康作用:1.抑制腐败产物及有毒物质 的产生;2.防止有害气体的产生;3.防止外来病原菌 的感染;4.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v ④原料乳的异臭:牛体臭、氧化臭味、过度热处 理或添加了风味不良的炼乳或乳粉等。
(4)表面有霉菌生长
v 酸乳贮藏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时,往往在表 面出现有霉菌。
v 黑斑点易被察觉,而白色霉菌则不易被注意 。这种酸乳被人误食后,轻者有腹胀感觉, 重者引起腹痛下泻。
v 因此要严格保证卫生条件并根据市场情况控 制好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
v 酸奶对疾病的疗效作用:1.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效果 ;2.减小胃消化负担、减少胃内产气,促进胃酸产生 ;3.可解除硬性便秘;4.抑制肠内腐败菌增殖,减轻 肝脏的负担,促进肝脏细胞活力恢复;5. 营养三要素 平衡,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二 酸奶的加工
(一) 发酵剂概念与的制备
1、发酵剂的概念 v 发酵剂:指生产发酵乳制品时所用的特定的微生
v 共生作用:发酵初期,嗜热链球菌利用热处理时 变性的乳清蛋白大量生长繁殖,产生乳酸,消耗 O2而产生CO2,同时,随着乳酸含量的增加,而 抑制嗜热链球菌自身的生长,但低氧条件却促进 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繁殖。
4 酸奶的加工工艺 4.1 加工工艺流程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用于乳酸菌发酵的发酵剂有四个阶段,分别如下。 1. 乳酸菌纯培养物(商业菌株) 主要接种在脱脂乳、乳清、 肉汤等培养基中使其繁殖。现多用升华法制成冷冻干燥粉末或 浓缩冷冻干燥来保存菌种,供生产单位使用。 2. 母发酵剂 生产单位或使用者购买乳酸菌纯培养物后,用 脱脂乳或其它培养基将其溶解活化,接代培养来扩大制备的发 酵剂,并为生产发酵剂做基础。 3. 中间发酵剂 为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母发酵剂的量还不 足以满足生产工作发酵剂的要求,因此还需要经1~2步逐级扩 大培养过程,这个中间过程的发酵剂为中间发酵剂。 4.生产发酵剂(工作发酵剂)直接用于生产的发酵剂。应在 密闭容器内或易于清洗的不锈钢内进行生产发酵剂的制备。
一、菌种
1 基本菌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以及乳酸链球菌等。 2 追加菌种:根据目的不同可以追加不同的其他乳酸菌 (1)提高酸奶的保健作用,追加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功能菌,增加这 些菌在肠道的定殖能力。 (2)为了增加产品的营养和生理价值,可以添加能合成维生素的特殊菌, 特别是合成B族的乳酸菌,如能合成VB12的谢氏丙酸杆菌,能合成B12和B2 的明串珠菌,能合成烟酸、Vc、VB12的嗜酸乳杆菌等。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 △ 0 0 0 △ △ 0 △ △ 0 0 △ △ △
注:0―各菌种的通性;△―部分菌株的性质
总的原则:
(1)产酸能力 (2)产生芳香物质能力 (3)产粘特性
(4)菌株间的共生与颉抗作用
二、发酵剂的概念和种类
发酵剂(starter)是指生产酸乳制品、乳酸菌 制剂、干酪以及奶油等所用的特定微生物培养物。 在生产酸乳制品之前,必须根据生产需要预先制 备各种发酵剂。发酵剂的优劣与产品质量的好坏 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微生物发酵,乳制品的 特性如酸度、风味、香气、组织状态等均得到改 变,同时其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性能也得以改善。
四、发酵剂的制备
⒈ 制备发酵剂所需条件
⑴ 培养基的选择 选用脱脂乳或还原乳(全乳固体含量 10%~12%)。将原料乳加入专用的发酵剂灭菌三角瓶中。 在调制生产发酵剂时,为使菌种的生活环境不致急剧改变, 发酵剂的培养基最好与成品乳的原料相同,即成品用的原料 如果是脱脂乳时,生产发酵剂的培养基最好也用脱脂乳,如 成品的原料是全乳,则生产发酵剂也用全乳。
⑵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需杀菌以消灭杂菌和破坏阻碍乳酸 菌发酵的物质。常采用121℃高压灭菌15~20min或100℃、 30min进行连续3d的间歇灭菌,然后迅速冷却至发酵剂最适 生长温度。
⑶ 菌种的选择 由于生产酸乳的品种及加工方法等不同,在使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菌种时,要注意对菌种发育的最适温度、 耐热性、产酸及产香能力等做综合性选择,必须考虑菌种间 的共生作用,使之在生长繁殖中相互得益。 ⑷ 接种量 随培养基数量、菌的种类和活力、培养时间和温度 等而异。一般按脱脂乳的1%~3%较合适,工作发酵剂接种 量多用1%~5%。 ⑸ 培养时间和温度 通常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活力、产酸 力、产香程度和凝结状态。 ⑹ 发酵剂的冷却与保存 发酵剂以适当的培养达到所需的要 求时,应迅速冷却并存放于0~5℃冷藏库中。发酵剂冷却速 度因其数量而异。发酵剂在保存中其活力随保存温度、培养 基的pH等而变化。
三、使用发酵剂的目的
⒈ 乳酸发酵 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使牛乳中的乳糖转变成乳酸,同时分 解柠檬酸而生成微量的乙酸,使牛乳的pH值降低,产生凝固和形成酸味, 防止杂菌污染。 ⒉ 产生风味 在产生风味方面起重要代谢作用的是柠檬酸的分解,与此 有关的微生物以明串珠菌属为主,并包括一部分链球菌和杆菌。这些细 菌分解柠檬酸生成丁二酮、3-羟基丙酮、丁二醇等化合物和微量的挥发 酸、酒精、乙醛等。其中以丁二酮对风味的影响最大。 ⒊ 蛋白分解 发酵剂的蛋白质分解作用随菌种而异,通常随着乳酸发酵 的进行,促进了酶的作用,增加了蛋白质的分解。由于酪蛋白的分解而 生成的胨和氨基酸是干酪成熟后的主要风味物质。 4. 产生抗菌素 乳酸链球菌和乳油链球菌中的个别菌株,能产生乳酸链 球菌素(Nisin)和乳油链球菌素(Diplococcin),可防止杂菌和酪酸 菌的污染。
⒉ 发酵剂的制备过程 ⑴ 菌种的活化及保存 通常购买或取来的菌种纯培养物都装 在试管或安瓿中,由于保存寄送等影响,活力减弱,需进行 反复接种,以恢复其活力。 菌种若是粉剂,首先应用灭菌脱脂乳将其溶解,而后用灭菌 铂耳或吸管吸取少量的液体接种于预先已灭菌的培养基中, 置于恒温箱或培养箱中培养。待凝固后再取出1%~3%的培 养物接种于灭菌培养基中,反复活化数次。待乳酸菌充分活 化后,即可调制母发酵剂。以上操作均需在无菌室内进行。
(3)细菌检查 用常规的方法测定总菌数和活菌数,必要时选 择适当的培养基测定乳酸菌等特定的菌群。同时要进行杂菌总 数及大肠杆菌群的测定。 (4)发酵剂的活力测定 发酵剂的活力是指该菌种的产酸能 力,可利用乳酸菌的繁殖而产生酸和色素还原等现象来评定。 活力测定的方法必须简单而迅速。常采用的方法有酸度测定方 法和刃天青(C12H17NO4)还原实验。 ① 酸度测定方法 在高压灭菌的脱脂乳中加入3%的发酵剂, 置于37.8℃的温箱中培养3.5h,测定其酸度。酸度达0.7%则认 为活力较好,并以酸度的数值(此时为0.7)来表示。 ②刃天青还原实验 在9mL脱脂乳中加入1mL发酵剂和0.05%刃 天青溶液1mL,在36.7℃的温箱中培养35min以上,如完全褪色 则表示活力良好。
2. 干燥发酵剂 另一种保存酸乳发酵剂的方法是干燥法,有如下方法: ①真空干燥;
②喷雾干燥(现在这些方法已经淘汰)
发酵剂活力与接种量 活力 接种量 生产管理 <0.40 — 更换发酵 剂 0.40~0.60 — 发酵超过 5h易污染 >0.60 5.5% 可投入生 产 0.65~0.75 4.0%~5.5 % 增大接种 量 0.80~0.95 2.5%~3.5 % 最佳活力
四、发酵剂的保存方法
1. 液态发酵剂
二、发酵乳的种类 1 按产品的形状、风味及制法不同分为5类
(1)天然酸奶(淡酸奶)
(2)调味酸奶 (3)果浆酸奶:圣诞酸奶和搅拌型酸奶 2 根据产品的化学成分 即根据脂肪和非脂乳固体含量,FAO和WHO标明可 以根据脂肪含量分为3种 (1)全脂酸奶 (2)半脱脂酸奶 3.0%以上 1.5%~3.0%
(3)为了改善产品的风味,可添加双乙酰乳链球菌或明串珠菌,属于产香 菌。
(4)为了改善产品的硬度,可添加能产生粘性物质的乳链球菌变种。 (5)为增强对生长阻碍物质(特别是青霉素)的抗性,可添加乳酸片球菌。
发酵剂常用的菌种及其特性 发酵剂用菌种 属 菌种名称 嗜热链球菌 (Str thermophilus) . 乳酸链球菌 (Str lactis) . 产酶链球菌 乳 酸 球 菌 (Str zymogenes) . 乳脂链球菌 (Str cremoris) . 丁二酮乳酸链球菌 (Str diacetilactis) . 粪链球菌 (Str f acecalis) . 液化链球菌 明 串 珠 菌 (Str liquef aciers) . 柠檬明串珠菌 (Leu. citrovorum) 戊糖明串珠菌 (Leu. dextranicum) 嗜酸乳杆菌 乳 酸 杆 菌 (L. acidophilus) 嗜热乳杆菌 (L. thermophilus) 保加利亚乳杆菌 (L. bulgaricus) 干酪乳杆菌 (L. lasei) 乳酸乳杆菌 (L. lacits) 乳酸 发酵 产生 丁二酮 产气 特性 蛋白 分解 脂肪 分解 丙酸 分解 产生 抗生素
可在两种不同的生长培养基中以液态形式保存 发酵剂。第一种为不含抗生素的复原脱脂乳(10~ 12g· -1的非脂乳固体)。这种乳在121℃下高压灭 100g 菌10~ 15min后,取样在30℃下培养7d以检查其灭 菌程度。接种(1或2m1· 100m1-1)后,将这种乳在 30℃下培养16~18h,或在42℃下,培养3~4h。培 养结束后,凝固的发酵剂必须立即冷却。这样就可 以在普通冷藏温度(例如10℃以下)下保存7d。
第九章 发酵乳制品
本章重点:
乳酸菌发酵剂的制作与鉴定技术; 酸牛乳制造的基本原理与生产工艺; 乳酸菌制剂的生产工艺
讲授时数:8学时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发酵乳:指以牛乳或含有同等无脂乳固体的其他乳 (羊乳、马乳等)为原料,经乳酸菌(乳酵母)发 酵而形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糊状或液状产品。世界 乳品协会(IDF)明确规定,乳固体含量8%以上, 乳酸菌或乳酵母活菌数在1000万个/ml以上,大肠菌 群属阴性。
纯培养物作维持活力保存时,需保存在0~5℃冰箱中,每隔 1~2周移植一次,但长期移植过程中,可能会有杂菌的污染, 造成菌种退化。因此,还应进行不定期的纯化处理,以除去 污染菌和提高活力。在正式应用于生产时,应按上述方法反 复活化。
⑵ 母发酵剂的制备 取脱脂乳量1%~3%充分活化的菌种,接 种于盛有灭菌脱脂乳的容器中,混匀后,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 养。凝固后再移入灭菌脱脂乳中,如此反复三次,使乳酸菌保 持一定活力,然后再制备生产发酵剂。一般以脱脂乳100~ 300mL,装入三角瓶中,以121℃下15min高压灭菌,并迅速冷 却至40℃左右进行接种。 ⑶ 生产发酵剂(工作发酵剂)的制备 生产发酵剂是取实际生 产量的3%~4%脱脂乳,装入经灭菌的容器中,以90℃15~ 30min杀菌,并冷却,按1%~5%的量接种,充分混匀后,置 于恒温箱中培养。待达到所需酸度时即可取出置于冷藏库中。 生产发酵剂的培养基最好与成品的原料相同,以使菌种的生活 环境不致急剧改变而影响菌种的活力。
⒊ 发酵剂的质量检验 发酵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因此在使用前 必须对发酵剂进行质量检验。乳酸菌发酵剂的质量必须符 合下列各项要求: (1)感官指标 ① 凝块需有适当的硬度,均匀细腻,组织 均匀富有弹性,表面无变色、龟裂、无气泡,乳清析出少。 ② 需具有一定的芳香味和酸味,不得有腐败味、苦味、饲 料味和酵母味等异味。③ 凝块完全粉碎后,质地均匀,细 腻滑润,略带粘性,不含块状物。④ 接种后在规定时间内 产生凝固,无延长现象。活力测定(酸度、感官、挥发酸、 滋味)符合规定指标。 (2)化学性质检查 关于这方面的检查方法很多,最主要 的为测定酸度和挥发酸。酸度以90~110oT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