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牛

合集下载

中国羚牛习性研究进展分析

中国羚牛习性研究进展分析
农 林 技 术
2 0 1 7 N O . 0 3 ( 上)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中国羚 牛 习性 研究进 展分析
丰 志全
( 高黎 贡山国 家级 自然保护 区贡 山管理局 ,云 南 怒 江 6 7 3 1 0 0 ) 摘 要:中国羚牛是 当前数 量较 大的羚牛 亚种 ,被 世界 自然保护联 盟组 织列为重点保护野 生动 物。本文就 中国羚牛 习 性研 究 的相 关 问题进行 简要分析 ,以便准确把 握 中国羚 牛的种群特 点以及行 为节律 等 ,基 于羚 牛的生 态习性提 出进
中国羚牛属于野生动物 中比较典型的高寒种类 ,大多栖息 于2 5 0 0 m以上 的高 山森林 和草甸 地带 中,而随着冬季气候环境 的变化 ,羚牛 又迁 移至2 5 0 0 m以下的针叶林多岩 区内,以更好 地适应生存环境。羚牛体型雄健 , 性 情较 为凶悍 , 数量稀少 , 大多生活在一定海拔的竹林 中,与熊猫相 似 ,被看作是 国宝 。 羚牛 大多栖 息于高 海拔 的高 山悬 崖地带 ,身上 有一层 厚密 的 被 毛 ,具有抵御严寒 的作用 ,能够适应高海拔 和严酷 的气候条 件 ,但羚 牛比较怕 热 ,尤其是在夏季气温接近3 o o c 时 ,羚牛 的 喘息明显加快 ,严重时可能达 到每分钟 1 0 0 次 以上 。在 冬天会 自发组成小规模 的种群 ,随着 时间的推移 ,到夏季时羚牛种群 已经 得到 明显 壮大 ,部分情况 下羚牛种群数量 可达到 1 0 0 头以
2 . 中国羚牛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年来 ,众 多科研人士在羚牛研究 领域对羚牛各亚种相继 开展 了许多研究 ,尤其是在对秦岭、四川两个亚种的研究工作 中得 到了长足进步 ,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及宝贵经验 。但是不 同地域对羚牛各亚种保护事业发展 不均衡 ,对指名亚种和不丹 亚种研究少 ,研究工作差距很 大 ,特别是高黎贡 山中北段羚牛 指名亚种 的研究非常滞后 ,各方面都存在很多空 白。为了对我 国羚牛进行科学保护 ,应当充分做好栖息地保护工作 ,结合羚

高黎贡山“神牛”

高黎贡山“神牛”

在高黎贡山中生活着一种动物,它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像山羊,两只角像角马,人们都叫它“六不像”,相传是殷商武成王黄飞虎的坐骑五色神牛的后代。

这种神奇的动物,其实叫鳥黎W f^^fB 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 1850)'又名扭角羚、米什米羚牛,隶属偶蹄目(Artiodaty)牛科(Bovidae),在贡山境内被称为秀贝(独龙语)、啊昂(傈燦语),与大熊猫、金丝猴一起被称为中国高山林、-H型中的三大珍稀动物,是 中国国家丨级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IUCN濒危等级(EN)和CITES附录I物种。

高黎贡羚牛体型粗壮,肩高100〜130厘米,尾 长15〜20厘米,成兽体重 250〜400千克,平均寿命 为12-15年。

雄性和雌性 均具较短的角,角呈扭曲 状,一般长约20厘米;其 毛色色泽也依老幼或性别 而不同。

它们以集群的形 式活动,集群类型包括家 群、混合群、社群、聚集群、公牛群和独牛。

独龙江流域 高黎贡羚牛最小群为3~5 头,最大群60多头,绝大 多数群的群体数量在10头 以下,在两性群中成年雌 性的数量最多,依次为成 年雄性、亚压成体和幼仔。

高黎贡羚牛活动范围 在1900米海拔以上,主要 栖息地范围在2700-3900 米的山顶苔藓矮林、温凉 性针叶林、寒温竹林及高 山草甸等植被带中。

冬季 常迁移至2500米以下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地区。

高黎贡羚牛偏好具有竹林 的针叶林生境,同时硝塘 及附近区域也是羚牛活动 的重要场所。

在食性方面,高黎贡 羚牛具有广泛的食草性,主要以植物的新幼枝、芽、树皮、青草、籽实和竹叶 等为食。

受食物的可获得 性影响,不同季节的食物 种类和食谱宽度不同。

据 观察,独龙江流域的高黎 贡羚牛取食32科58种植 物97个部位,主要食物为 马蓝(叶、茎)、牛尾蒿(叶、茎)等。

拍羚牛有点难

拍羚牛有点难

发现 了在 对面半 山腰_ - R羚 牛在 V _ 仔 , 生仔 体 重 1 初 O公斤 左右 , 出生不久 即可 随父母 一起 活 过 。 豺
晒太 阳。
近 几 年 , 了拍 摄 羚 牛 , 先 后 去 了秦 岭 的 佛 坪 、 为 我 太 白、 宁陕 等地 , 拍羚 牛的艰 辛不 易和 危险 。 深感
年代 初 , 着 人们 环境 保护 意识 的 觉醒 , 随 国家 陆续 在秦 岭 建 好 相机趴 在大 石头后 面静静地 观察 着它们 的~举 ~动。 只 一 起 了几处 保护 区 , 牛 的情 况才 有 了转机 , 们才 可 以在秦 母 牛慢慢 地往我 们埋伏 的方 向来 了。 羚 人
T II, O_ _ 4_薅 2 1 O 5 R ̄ % 00 V 3 N J
图片左起 : 一羚牛家族正通过 山岗斜坡走向森林 ; 美丽 的大秦岭
只能 啃 树皮 。 们 走在 路 上 , 上 有 泥土 , 到 树枝 难 免会 析 判 断 出它的 出入 路线 , 我 脚 碰 隐藏 在 出入 口的地 方 , 守株待 兔地 发 出响 声。 牛 的嗅觉 也很 灵敏 , 羚 听见 响声 , 到人 的气味 闻
我们 两人 没敢 动 , 没敢 出 声 , 也 只是 静静 地看 着野 猪惊
等 我 正 不 同的家族 汇聚 成大群 。 时公羚 牛问 为获得交 配常 发生激 惶 失 措 的奔 跑 。 野猪 跑远 了 , 们继 续 爬 山寻 牛 。 当我 这 准 小熊 接 烈 的 争 斗 , 重 者 可 角 斗 致 死 , 牛 孕 期 8 一 9个 月 , 胎 们 上气 不接 下 气地 爬上 一个 山顶 , 备休 息一 下 时 , 严 母 一 一
找好 目标 , 们 就地休 息 了一会 儿 朝 目标赶过 去 。 我 虽说

羚牛 冷知识

羚牛 冷知识

羚牛冷知识
【最新版】
目录
1.羚牛的概述
2.羚牛的分布和生态环境
3.羚牛的生活习性
4.羚牛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5.羚牛的冷知识
正文
羚牛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哺乳动物,属于羚羊科。

它们的体型粗壮,四肢粗短,肌肉发达,是非常强壮的动物。

羚牛的角呈弯曲状,有些种类的羚牛角甚至可以长达 1 米左右,它们的角不仅是攻击敌人的武器,也是羚牛在社会地位中的象征。

羚牛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我国的云南、贵州等地。

它们喜欢生活在森林、草原和沼泽等地,尤其是那些地形复杂、有水源的地方。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的破坏,羚牛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地缩小,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羚牛是一种群居动物,通常一群羚牛会有一头成年雄性羚牛领导。

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草、树叶、果实等。

在觅食时,羚牛会发出低沉的叫声,以通知同伴有危险。

在面对敌人时,羚牛会用强壮的角对抗敌人,保护自己和群体。

尽管羚牛看起来强壮,但它们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人类的猎杀、栖息地的破坏和疾病的传播等。

为了保护羚牛,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设立保护区、限制猎杀等。

关于羚牛,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比如,羚牛的角并不是骨质的,
而是由角质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的角可以每年生长出新的角。

另外,羚牛在面对强敌时,有时会将自己陷入泥潭,让身体被泥浆覆盖,以此来保护自己。

这些冷知识揭示了羚牛的生活智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北美麝牛又称什么

北美麝牛又称什么

北美麝牛又称什么
名称:牛羚别名:扭角羚、羚牛
自从1850年首次采集到牛羚标本以来牛羚是属于羊亚科还是牛亚科科学家一直争论未休现在大家趋向于划归麝牛亚科。

这亚科仅有两种一是亚洲的牛羚一是北美洲的麝牛。

和牛羚一样麝牛也是一种介于牛羊之间的古老动物。

而且据加拿大和中国学者的研究证实北美麝牛的祖先就在中国。

牛羚和麝牛原来同时生活在中国中部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一部分牛羚向南迁移;另一部分麝牛向东迁移经西伯利亚越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

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之中分化变异形成两个种但在染色体、肾脏、肝脏、生殖系统、肋骨、外形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追问:
不准确
回答:才疏学浅了楼主指点一下吧!。

秦岭有哪四种宝

秦岭有哪四种宝

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羚牛秦岭大熊猫陕西秦岭里的大熊猫,属于大熊猫秦岭亚种,是大熊猫的重要种群,具有独特的分布格局和种群进化史。

它与四川大熊猫以及其它山系大熊猫有显著差异,头骨较小,头更圆,牙齿较大,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

形态上的差异使它看上去更憨态可掬,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秦岭大熊猫的栖息地涉及陕西省佛坪、洋县、太白、周至、宁陕、留坝、城固、宁强、凤县9县21个乡镇,尤以洋县、佛坪、太白和周至四县交界处的兴隆岭地区为核心,局域种群的数量最大。

据调查显示,目前秦岭大熊猫仅有三百多只,极其珍贵。

在白忠德教授撰写的《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一书中,更是提及“人类的喜爱,让它享受到其他动物无法企及的尊严和荣耀”。

书中描写的野外纪实更是加深了我们对大熊猫的了解。

秦岭朱鹮稀世珍禽朱鹮,又称朱鹭(通名)、红鹤、朱脸鹮鹭(北名),被誉为“东方瑰宝”“东方宝石”“吉祥之鸟”。

朱鹮嘴长约17厘米,尖端微向下弯曲,脸裸呈红色,枕部有数十根柳叶状的羽毛延伸,形成羽冠,通体白色,两翅与腹部及尾渲染着美丽的朱红色泽,腿与爪亦为朱红色,喜欢结伴成群翱翔。

其特有的秀雅体态和起落时翩翩起舞的轻盈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倾慕,留下了“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等诗句。

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鹮列为“国际保护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

我国境内曾有14个省份有过关于朱鹮的记录,但20世纪60-70年代各地均未遇见,一度以为已在野外绝灭,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世界上仅存的野生朱鹮种群,并于1983年建立了保护观察站。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朱鹮拥有量近2000只。

秦岭金丝猴金丝猴,又名金线猴、仰鼻猴、蓝面猴、狮子鼻猴。

其长相奇特,嘴部突出,鼻孔朝天,红颈蓝面,全身披着细密柔软的金色长毛,“金丝猴”美名就因其金光闪烁的毛色得来,秦岭当地居民又称其为“灵性兽”或“孝兽”“仁兽”。

光头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与变化

光头山地区羚牛种群分布与变化
以完成东西扩散交替活动 , 穿越 草甸 、 松花竹、 冷杉林地边缘地带 , 避开日晒。红 路线从海 拔 1 0 — 4 0 上迁 , 移速 以东区域 , 60 20m 迁 度较慢 , 逐渐上迁 至中高山地带。7~ 月 完成扩散数量较少 , 9 占到 5 9 %以上羚 岭路 以西 区域羚牛 活动频 繁率明 显大于红 岭路 %。 0
梯子沟 、 甘沟 、 麦秸垛 、 亮 区域 已成 为羚牛 一年四季 活动 的主要路线 和区 月 拔 1 0 ~2 0 m 中山地 带。 70 3 0 当寒冬来 临 , 以西的鹿角河 、 易 粪便 、 取食痕迹 等 。 崖 、 平沟等区域 内。而西 平沟 、 西 光头山 、 域 , 见到羚牛等动 物实体 、 又按原来的路线 回迁到海 拔 2 0 3 0~2 0 70
种 群密度已达到 71 . / 。分布 . ~7 4头 k m2
密 度明显 高于 《 濒危物种羚牛保护 与解濒
技术 》 调查 时保护 区羚牛密度 1 2 . . —1 2 1 2
头 , m2 k 。
调查结果显示 ,羚牛活动主要集中分 领进行活动
月亮崖、 梯子沟脑 、 十八盘 、 平沟脑 、 西 鹿 薄食。栖息时哨牛一般 麦秸垛 、
螨 伤 — 舻

光 头 山地 区羚 牛 种 群 分 布 与 变化
杨 芳
牛 背梁 自然保护区 以羚牛 及其栖 息地
王 西峰
为主要保护对 象 , 保护 区西部的 光头山地
区 是 羚 牛 主 要 的 栖 息 地 ,0 7年 9月 20

2 0 年 1 月该 保护区开展 了光头 山地 08 2
区羚牛野外调查研究 工作。
调 查采用样线 与样方相 结合 的方法 。
从连续 1 4个月 2 6次的调 查观 察结 果来 看 ,在 6条样 线上 共 见到 羚牛 实体 ”8 只 。观 察到擦 痕 4 处 ,新 鲜粪 便 6 堆 0 1

羚牛专项调查培训操作手册

羚牛专项调查培训操作手册

羚牛专项调查培训操作手册第一部分羚牛的概述1.1 羚牛的生态习性与特征羚牛,学名藏羚羊,属于偶蹄目牛科的一种野生动物。

它们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高原草地上,是一种典型的高寒草原动物。

羚牛体型瘦小,身高在0.6-0.8米左右,体长1.0-1.4米,体重约在25-40公斤之间。

羚牛主要以高山草原上的青草为食,是典型的素食性动物,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保护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

1.2 羚牛的保护状况由于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和相关政策的保护,羚牛目前的数量有所恢复,但仍然处于濒危状态。

羚牛的数量与保护区域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有责任通过专项调查来了解羚牛的生存和繁衍情况。

1.3 羚牛的特殊性及其调查的意义羚牛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行为习性,对其进行专项调查有助于了解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和分布范围的扩大。

第二部分羚牛专项调查培训规范2.1 调查对象及范围羚牛专项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中国西南地区的羚牛种群,调查范围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羚牛分布地的重点调查区域。

2.2 培训对象及要求培训对象主要包括从事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生态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工作人员。

培训要求具备一定的生态学、动物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具备较强的户外和调查能力。

2.3 培训内容及方法(1)羚牛生态与生理特性的了解通过讲座、文献阅读和视频资料等方式,使培训对象对羚牛的生态环境、行为习性、生活习惯和繁殖特性有所了解,为实地调查提供基础知识。

(2)专项调查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授课老师将重点介绍羚牛专项调查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包括野外调查的注意事项、数据记录的方法、使用调查工具的技巧等,为学员提供专业的调查技能。

2.4 培训后的实地调查培训结束后,将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实习,深化学员对羚牛的了解和掌握调查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名:羚牛

中文别名:扭角羚、牛羚

羚牛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动物,
共有四个亚种。其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在牙齿、角、蹄子等
更接近羊,可以说是超大型的野羊。

羚牛还是一种古老的动物,《汉书》称羚牛为猫牛。具有较
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羚牛角也是珍贵的药材,性寒,可入药,
能平肝气,清热镇惊解毒,亦可治内热、头痛、眩晕、狂躁等疾
羚牛每年7—8月进入 交配季节,这时雄牛的
性情变得格外凶猛,为
了争夺雌牛,强壮雄牛
间互相展开殊死的角斗,
失败者退居群后,胜利
者才得以与雌性交配。 羚牛的孕期约9个月,一 般在翌年3—5月产仔, 每胎一头。平均寿命为 12-15年。

羚牛是一种高山动物,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山悬崖地带。由低至高依次生
长着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灌丛,
海拔愈高条件愈酷,气候也愈冷。可是羚牛并不在乎,林下生长的灌木、幼
树、嫩草及一些高大乔木的树皮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它们白天隐匿于竹林、
灌丛中休息,黄昏和夜间出来觅食。上下往来于群山之中,纵横于悬崖峭壁
慌失措、四处逃窜,可以立刻爬上高处,或者就地卧倒一动不动, 羚牛就不会伤害到人。

羚牛生活在海拔2,000-4,500米的竹林中,其在中国的分布地区与大熊猫
相似,数量稀少,因此也被视为“国宝”。而在不丹羚牛则被视为国兽。它
们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一般在白天活动。冬天组成小规模的种群,
夏天时种群数量可扩充到100头以上,年长的公羚牛则基本为独居。
羚牛集群性强,每群约20—30头,也有50头左右的群体,冬季 还会出现数量更多的集群。它们的天敌是豺。7—8月发情交配, 次年3—4月产仔。羚牛行进时的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牛分 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队伍的中间是母牛和幼牛。群牛不会 主动攻击人,危险性要低很多。 但独牛的性情跟生活在群体中
的羚牛则大不一样。夏天一般是羚牛的发情期,为了争夺配偶,
羚牛群中的公牛会展开决斗,通过“暴力手段”确定等级序位,
失败者往往会“愤”而离群出走,成为独牛。一些羚牛由于从群
体中走散,而不得不独自“流浪”。这些看似忧郁的“独行客”, 往往性情暴躁,极易伤人。 所以,在遇到独来独往的羚牛时,
要特别小心,及时避让,以防遇到危险。 碰到羚牛时,不能惊

大型食草动物。外形似牛,机体结实又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故称羚牛。辨识 方法:全身毛色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雄性 和雌性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 尖向内。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 2米以上。成年雄性体重200—300千克,尾较短,吻鼻部高而弯起,似羊。肩 高于臀,角粗而弯向两侧。其毛色色泽依老幼而不同。遍体白色或黄白色,老 年个体为金黄色,背中不具脊纹。吻鼻部和四肢为黑色。幼体通体为灰棕色。
羚牛的肩高为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公斤,雌性250公斤,最重 的羚牛甚至可达1000公斤。雄性和雌性都长有较短的角,一般长约20厘米。
羚牛并不是牛,它居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是世界上公认 的珍贵动物之一,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它体形粗壮如牛,长2.1 米,约重300公斤,活象一头小水牛,而头小尾短,又象羚羊,它叫声似羊, 但性情粗暴又如牛,故名羚牛。它生有一对似牛的角,角从头部长出后突然翻 转向外侧伸出,然后折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又称扭角羚。
之间,如履平地。它们身上长有一身厚密的被毛,能抵御严寒,不怕寒冷,
可是怕热,夏季气温接近30℃时,每分钟气即达100次以上。
– 羚牛生性憨厚,不设防,很容易被人类捕杀或掉入 人们诱捕它们的陷阱,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 羚牛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我国已经把羚牛列入 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它列为世界濒 危保护动物,载入特别保护的“红皮书”。我国已 经建立了两个羚牛的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措施落 实,目前羚牛的数量不断上升,目前有约1300头 金毛羚牛栖息在中国的西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