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策略及药学监护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

此类药更多的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如与磺酰脲类、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合用,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胀气,尤其在大剂量应用时,故应从小剂量用起。
近年来研究发现阿卡波糖有保护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免于发生糖尿病及推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其机制尚不清楚。
(四)噻唑烷二酮类
故此六类药抗高血糖的机制各不相同,第一、五类係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第六类用胰岛素本身来降低血糖,二、三、四类通过其他机制来控制高血糖。
二、新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
新发2型糖尿病若血糖不是很高,如空腹血糖在10 mmol/L、餐后血糖在14mmol/L以下,不伴明显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胰岛素释放,且体重正常或偏肥胖者宜先进行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2~3个月。如空腹血糖仍>7 mmol/L,餐后血糖>10 mmol/L或HbA1c>7.0%者应考虑加用降血糖药物。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Institute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
〔摘要〕现市场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繁多,有效的降糖药品仅为六大类。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针对病情,准确选择最适当的降糖药,并不失时机地及早联合用药。本文给处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医师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简要原则和方法。
3.α-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别于其他降糖药物,既不促胰岛素分泌,又非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而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减轻餐后高血糖,对各类其他药物均起互补作用,对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饮食成分者(如中国人)效果较佳。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病例背景
- 患者性别:男
- 年龄:60岁
- 诊断:Ⅱ型糖尿病
- 主要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 二甲双胍(Metformin):开始剂量500mg,每日2次,饭后服用。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递增剂量。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使用阿卡波糖(Acarbose),开始剂量25mg,每日3次,饭前服用。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递增剂量。
- 胰岛素:如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需要,可考虑加用胰岛素治疗。
饮食控制
- 限制糖分和高糖食物摄入。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谷类、水果等。
- 分餐进食,控制食物摄入量。
治疗效果与随访
患者在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的共同作用下,血糖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随访发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定期检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加强药物剂量和饮食调整。
总结
本病例中,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是关键。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以及饮食指导,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持续的随访和监测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调整至关重要。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将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以上是临床药师对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的病例分析和治疗方案的总结。
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

饲管 时要 随时 观察 患者 的表 情 ,重视 患者 的感受 ,与患 者紧 密配合
十分重 要 。
2 胃管巧 判 断
传 统 的 胃管检查 方 法是 用注 射器 抽 吸或 注入 气体 ,有 一 定的 弊
端。我科 采用 了胡玉梅 的检查 胃管在 胃内的方法 :患者 取半 卧位 新 或平 卧位 ,头偏 向一侧 ,用 汤匙或 吸管饮 温水或凉 开水 12 ,口腔 ~匙
阻力减少 ,胃管可顺利的通过此 弯曲 ,对鼻腔刺激小 、损伤小 。
14 为舌 癌 、咽癌 、食 管 癌 、气管 切开 等 患者 下 胃管时 ,要 密切 观 .
察患 者 的反应 ,除上述 方 法外 ,要重 视患 者 的表情 和肢 体语 言如 手 势 。患者 因长期 留置鼻 饲管 ,经 历过 多次 下管 ,有 一些 经验 我们 不 要 忽 视 。他 会 用 手 势暗 示 你 鼻饲 管 是 否 盘在 口腔 内 ,是否 进 入 食 管 ,是否 可 以继 续下管 ,是否需 要快 速置 入 鼻饲管 。 因此 , 留置 鼻
( 1红河州第三人 民医 院药学部 ,云南 个 /6 10 ;2 四川养麝研究所 ,四川 都 江堰 6 13 )  ̄ 600 18 0
【 要 】 目的 探 讨 临床 药 师如何 为 糖尿 病 患者提 供 药 学监护 。 方法 -床 药师应 利 用药 学知 识 并结合 药 学监护 实践 ,对糖 尿病 惠者 进行 用 摘 临 药指 导。结 果 临床 药 师提供 药学监 护可提 高糖尿 病 患者 用药 的依从 性 ,更好 地 发挥 药物疗 效 ,增 强惠 者对 治疗 的信 心 。结论 临床 药学监 护 对糖尿 病 患者 进行 合理 用药和控 制血 糖 具有 重要 意 义 ,同时也 体现 了临床 药师 的价值 。
2型糖尿病论文:2型糖尿病药学干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

2型糖尿病论文:2型糖尿病药学干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中文摘要】评价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及用药偏差等指标的影响,并评价住院期间的药学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影响,以此考察药学干预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药学路径,将药学服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针对住院患者的药学服务,第二阶段为针对出院患者的药学随访。
规定临床药师的工作方案与具体药学服务方法,根据住院患者的不同阶段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形成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的药学服务程序,作为对于临床路径有益的、必要的互补,为药学路径在全国的推广提供可参照的模板。
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药学随访计划,进行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可作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参考。
设计一项随机、对照实验,对于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化药学服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随机分至药学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实验考察的主要指标设为病人的用药依从性,次要指标包括: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ADE)、病人满意度和病人用药偏差。
在患者出院1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考察病人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ADE发生率、复诊(或再入院)率、满意度、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期间药学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增高(P<0.05);可预防的和全部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病人对于一般医疗过程的满意度和用药指导过程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1);病人的用药偏差显著降低(P<0.001)。
2.与对照组相比,出院后药学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增高(P<0.05);全部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可预防的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偏差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有显著差异(P<O.05);复诊(或再入院)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满意度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
糖尿病患者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

黑龙江医药HeilongjiangMedicineJoumalVoL22No.62009・863・糖尿病患者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邝旭霞.余澄清。
陈冰冰广东开平市中心医院药荆科摘要目的:促进我院在糖尿病患者中用药咨询以及药学监护的开展。
方法:通过查阅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咨询情况、内容,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的内容和开展的必要性。
分析在我院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论:用药咨询的开展和药学监护的实施是发达国家药学服务的新趋势,也是新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我院有必要在糖尿病患者中试点性的开展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
中图分类号:IL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82(2009J06—863—02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在亚洲是常见病,发病率为城市成人人口的5%一10%,WHO估计亚洲有大约五千万的DM人。
亚洲人群中的DM发生呈上升趋势,DM并发症也会相应增加,最终会成为主要的卫生及经济问题。
药学监护(PharmacGutiealCarePC)也称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学者Hepler和Strand提出,美国药师协会对药学监护的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负责的与药学有关的保健,目的是得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确定结果…。
针对糖尿病这个群体。
药师在岗位实践中开展了用药咨询和药学监护,并且根据糖尿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解决了他们用药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使其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用药,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1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咨询内容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使药师跳出调剂、供药、管药的圈子,走向临床,面向病人,直接为病人服务。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全方位的综合干预。
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控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正确、有效的用药咨询就显得尤为重要。
病例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初步诊断
1.糖尿病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高血压病3级 4.缺血性脑血管病 5.白内障 6.青光眼 7.支气管哮喘 8.肾功能不全
初始治疗方案
药物作用
药物名称
剂量及间隔 给药途径
降糖治疗 诺和灵30R注射液
(12u早餐前0.5h;10u晚餐前0.5h)
降压治疗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螺内酯片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替米沙坦片 芦黄参花胶囊
➢ 用药后SCr值上升>30%,甚至>50%,即为异常。它主要见于肾缺血时, 在出球小动脉扩张的基础上,从入球小动脉灌入的血流再减少,导致肾 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SCr异常升高。应及时停药,积极提高肾脏灌注, 若能纠正,SCr下降至用药前水平,可以再用ACEI或ARB,若不能纠 正,则不能再用这类药。
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蛋白尿
心肾终点事件
治疗靶点
治疗靶点
最终目标
• 降低血压
• 控制蛋白尿
• 降低心肾终点事件
美国高血压协会(ASH)推荐:
1.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重点应同时包括降低血压和控制蛋白尿
2.所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应给予ACEI或ARB起始治疗
3. ACEI或ARB应在治疗一个月内加至达标所需最大剂量
第二点:发热及呕吐
• 患者仍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有发热,体温最高37.7℃,追问其 原因,可能与开窗着凉有关,考虑患者有多年支气管哮喘病史。
入院后痰培养结 果回报:
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粉针3g,q12h
药学监护:监测体温及血象变化,同时注意建议监测肾功能变化。
• 入院后第15日,患者血糖控制尚可,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无其他 不适主诉,出院。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策略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策略
概述
本文提出了2024年中国二型糖尿病的防治策略,旨在减少二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标
1. 降低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2. 提高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3. 加强二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4. 优化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策略一:公众教育
1. 加强对公众的二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认知水平。
2. 促进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的生活方式,减少肥胖和不良生活惯。
策略二:早期筛查和诊断
1. 推广二型糖尿病的早期筛查,提高发现率。
2. 建立完善的二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流程。
策略三:患者管理
1. 加强对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提供定期随访和监测服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策略四:治疗方案优化
1. 推广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精准治疗。
2. 加强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
结论
通过实施以上策略,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策略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2型糖尿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案例

2型糖尿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案例一、案例背景知识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并发症疾病本身、治疗药物等,往往会导致血糖升高或降低,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本案例就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实例,探讨该类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
二、案例基本情况患者,女性,67岁。
BMI:23.7kg/m2。
入院时间:2011年3月30日,出院时间:2011年4月11日。
现病史:患者诊断“2型糖尿病”9年,当时给予“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血糖控制尚可,20天后患者自行停药。
4年前开始给予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未监测。
1年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少量白痰、憋气,就诊呼吸科门诊,诊断“肺间质纤维化”,给予硫唑嘌呤0.1g,每日1次,醋酸泼尼松40mg,每日1次治疗,遵医嘱激素逐渐减量,目前使用剂量为12.5mg。
近1周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发热。
近期餐后血糖波动于13~23mmol/L,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
患者自发病以来有头晕、乏力、多汗,有四肢麻木、双下肢踏棉花感。
患者目前饮食、睡眠可,夜尿每日2~3次。
为调整血糖和全面评价并发症入院。
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BMI:23.7kg/m2。
双肺叩诊呈清音,右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双下肢轻度水肿。
其余无异常。
辅助检查:随机指尖血糖(2011-03-29)14.0mmol/L。
既往史:15岁时患“结缔组织病”;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210/110mmHg,目前使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62.5mg,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每日1次,血压控制于110~130/70~80mmHg;19年前行“乳腺癌”切除术;10年前患脑梗死。
家族史:父患有肺癌;3兄1姐均患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史:否认。
入院诊断:①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②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③陈旧性脑梗死;④肺间质纤维化;⑤肺部感染;⑥乳腺癌术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院后 第 5天 , 即降糖 方案调 整后第 2天, 查 空腹血糖 6 . 5
2 主要用药策略及药学监护 m m o l / L ; 早餐后 2 h 9 . 7 mm o l / L ; 午餐前血糖 6 . 8 mm o l / L ; 午餐后 入 院后 给予低盐 、 低脂 糖尿病饮 食 , 戒酒 , 完善各 项慢性并 2 h 1 0 . 4 m mo l / L ; 晚餐前 血糖 6 . 9 mm o l / L ; 晚餐后 2 h l 0 . 5 m mo l / L ; 发 症 的筛查 , 进 一 步评估 血糖 , 调 整 降糖方 案治疗 。患 者使用 凌晨 3 点7 . 2 mm o l / L , 用药后餐后血糖好转 , 尚未 达到理想 目标 。 口服降糖 药物 9年 , 近2 个 月 出现 乏力 , 体重下 降 , 考虑与血糖 给予加用餐前阿卡波糖片 5 0 mg 。
【 关键词 】 2 型糖尿病 ; 降糖药物 ; 用药 策略; 药 学监护
2型糖 尿病 ( T 2 D M)占糖尿 病 患者 9 0 % 以上 , 2型糖 尿 病 控制 不佳有 关 。经与 医师协商 , 将 降糖 方案改 为 : 二 甲双胍片
中一部分 患者 以胰岛素抵 抗为 主, 患者 多肥胖 , 因胰 岛素抵抗 , 0 . 5 g , 口服 , 每 日3次 , 精蛋 白锌胰 岛素 1 6 U睡前 皮下注 射 , 首 胰 岛素敏感性下 降, 血 中胰 岛素增 高以补偿 其胰岛素抵抗 , 但相 次 注射 , 密切 观察 患者 有无胰 岛素 局部 或全身 过敏反 应 , 并注 对患者 的高血糖 而言 , 胰 岛素 分泌仍相对 不足 。此 类患者早 期 意 区别低 血糖与全身过敏反应 的区别 。 症状不 明显 , 仅有轻 度乏力 、 口渴 , 常在 明确诊断之 前就可发 生 入 院后第 2天继用入 院时降糖方案 , 查空腹血糖 8 . 2 m mo l / L ; h 1 2 . 4 mm o l / L ; 午餐前血糖 7 . 9 m mo l / L ; 午餐后 2 h 1 3 . 8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 发症 。饮食治疗和 口服 降糖 药多可有效控制 早餐后 2 血糖 。另 一部分 患者 以胰 岛素分 泌缺陷为 主, 临床上需要 补充 mm o 1 ] L ; 晚餐 前 血 糖 7 . 5 m mo 1 ] L ; 晚餐 后 2 h 1 5 . 4 m m o ] / L ; 凌晨 3
确诊为 2型糖尿病 。给予服用二 甲双胍 片 0 . 5 g , 每 日3次 , 格列
入 院后第 4天 , 鉴于患者入 院后餐后 2 h血糖仍 偏高 , 向临
吡嗪片 2 . 5 mg , 每 日3 次, 降糖 治疗 。患者用药不规律 , 没有严格 床医师提 出用药建议 , 在原 降糖方案基 础上给予 口服阿卡 波糖 控制糖尿 病饮食 , 运 动不规律 , 未 定期监测血糖 。近 2个月 出现 片 5 0 m g 餐前 服用 , 以降低餐后血糖 。用药指导 : 嘱咐患者阿卡 全 身乏力 并有体 重下 降约 8斤余 , 测 空腹血 糖 1 5 m m o 1 ] L , 糖化 波糖 的最佳服用方式为餐前 即刻整 片吞服或 与前 几 口食 物一起
咀嚼服用 , 若 出现低 血糖 反应 , 应用葡萄糖 纠正而不能采用普通 血红蛋 白 1 l %, 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 患者 既往史无 特殊 , 饮酒, 每天 约 1 5 0 mL , 否认 药物 、 食物 食 用糖 。用 药的最初 半年应经 常进行肝功 能测定 , 因 阿卡 波糖 会 引起无 症状肝酶升高 】 。 过敏史 , 无糖尿病 、 高血压病家族史 。
表1 : 在院期 间具体 用药情 况
J o u r na l o f Chi n a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Dr ug Vo 1 . 1 3 No . 1 1
.
医院药学 .
1
4 7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例 2型糖尿病患者 的用药策 略及药学监护
尹 德 华 ( 连 云 港 市赣 榆 区人 民 医 院 , 江 苏连 云 港 2 2 2 1 0 0 )
【 摘要 】 目的 通 过临床药师参与 1 例2 型糖尿患者的用药选择及药学监护 , 探讨药师在 临床 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针对具体病例 , 协助 医师 为 患者 选择合理 的用药方 案; 向患者提 出合理 的健康教 育方案及具体 的药学监 护措 施。结果 患者血糖控制平稳 出院。结论 药师参与临床药学服 务, 可使用 药更为合理规范 。
外源性胰 岛素 。以下就 1 例 2型糖 尿病患者 降糖 药物联合治 点 8 . 7 mm o 1 ] L ; 无低血糖发生 , 此 时餐后 2 h 血糖仍较高 。 疗的选择策略分析 。 入 院后第 3天继用人 院时降糖方案 , 查空腹血糖 7 . 1 m mo l / L ; 早餐后 2 h 1 3 . 6 mm o l / L ; 午餐前血糖 6 . 5 m mo 1 ] L ; 午餐后 2 h 1 2 . 3 1 病例摘 要 患者 , 男, 5 6岁 , 因发现血糖高 9年 , 乏力伴体重下 降 2月入 mm o l / L : 晚餐前血糖 5 . 8 m mo l / L; 晚餐后 2 h 1 1 . 7 mm o l / L ; 凌晨 3 院 。患者于 9年前体检发现空腹 血糖 1 4m m o l / L , 尿糖 ( +++) , 点 7 . 5 m mo l / L ; 无低血 糖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