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调神法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体会_王晓明

合集下载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3 . 2 儿科药物咨询分类的分析 儿童期间用药咨询分类所涉及药物 主要集 中在 抗感染药 物 、 消化 系统药物 和退 热 药物 , 占到咨询总例数 的 8 7 . 2 0 %。抗 感染 药物咨询 比例最大 , 占到咨询总 例数 的 3 8 . 7 2 %。可能是 由于儿童身体免疫力 相对成人较低 , 容易感染且 病情发展较快 , 需 用抗菌 药物及时控制 , 也与抗茵药物 的广泛使 用有着 直接 的联 系。而 消化 系统 药物和退 热药 物紧跟其后也跟儿童易患疾病有关 , 春 秋季腹泻 和感 冒发热是 婴幼儿和 儿童较 为常发 的两个病种 , 腹泻 和发热对 患儿身心都有很大程度 的伤害 , 因而咨询比例较高 1 J 。 3 . 3 药物咨询窗 口是儿童安全 、 合理用药 的保 障的平 台 针对儿童用药咨询内容 , 医院可 以做好药物宣传工作 。首先在药房 窗 口, 药 师对患 儿家属就相关事项 ( 用法用量 、 不良反应等 ) 交代清楚 , 发放 药物知识 宣传单 , 利用 药物 知识宣传栏等让患者在医院就诊时随时随地接受药物知识宣教 。开 展药物咨询 是提高 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途径 , 通过咨询窗 口¨ 3 J , 药师可为患者提供 周到 、 细致 的用药指 导 , 可 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药物 , 合理使用药 物, 提高l 临床合理用药水 平。要求药 师加强 自 身学 习, 以 适 应 医 院药 学 发 展 的需 要 。 参考文献 [ 1 ] 余秀华. 1 0 0 0例 儿 童 药 物 咨 询 分 析 [ J ] . 中 国社 区 医 师 , 2 01 0, l 2( 2 7 ): 1 0 .
其他
3讨 论 与 小 结
咨询 总例数 比例 ( %)
3 8 . 7 2 8 7 . 2 O 2 9 . 6 1

针刺结合疏筋通督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讲解

针刺结合疏筋通督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讲解

针刺结合疏筋通督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1.1.1 西医诊断依据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③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1.2 中医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相关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头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紧。

1.2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92例经西医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门诊患者中,男43例,女49例;年龄最小者为38岁、最大者为6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7年;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或CT、MRI检查显示与受害神经相对应的活动节段存在退行性征象,并排除脊髓内、神经丛、神经干病变的可能性。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疏筋通督推拿组和针刺结合常规推拿对照组,进行对比性研究。

经检验,两组资料各项数据统计,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方法取穴:风池、天柱、病变颈椎的夹脊穴、大椎、肩中俞、肩外俞、肩井、曲池、外关、后溪等穴。

使用华佗牌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进针后施以手法直至得气,得气后留针20 min。

2.2 疏筋通督推拿法病人取俯卧位,胸部垫枕(医者面对患者,站立于患者床头侧) ,或端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

2.2.1 放松手法医生采用滚法松解颈、肩、背部的肌肉,上、下往返操作2~3次。

然后医生一手扶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托住其颈枕部,对颈椎适当行拔伸牵引,间断操作5次,30 s/次。

2.2.2 疏筋手法医生以按揉法在风池、天柱、病变颈椎的夹脊穴、大椎、肩中俞、肩外俞、肩井、曲池、外关、后溪等穴上进行操作,每穴约1 min;然后沿颈椎夹脊穴进行弹拨,约3 min,以达疏筋效果。

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13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接受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特殊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在观察期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3.76%(28/64),对照组为36.67%(22/60),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针刺颈夹脊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effects of a combined regime of acupuncture on Neck-Jiaji and massag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and make a preliminary revelation of mechanisms treated by auricular-plaster and body acupuncture. Methods131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 comparison of following index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on Neck-Jiaji combined with massag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massage,clinical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special function examine and image indexes.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clinical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 Twenty-eight cases were clinical control with clinical control rate of 43.76%,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wenty-two cases were clinical control with clinical control rate of 36.67%;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rapeutic effect 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withacupuncture on Neck-Jiaji combined with massage are better than only with massage.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nerve type; Massage;Acupuncture;Acu-Jiaji神經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CSNRT)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伤科住院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以推拿治疗为主,辅以牵引、火罐、神灯、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C3~C7夹脊穴及风池、天柱穴。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标签:针灸;颈椎病;夹脊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低头伏案时间的延长,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益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现代人群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

中医推拿及针灸技术对颈椎病的治疗能够一定程度改善症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重在既要发挥针灸疗法特色,又要发扬推拿特长,使针推结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颈椎病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35~84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收治的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颈型颈椎病,颈后部疼痛酸胀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有压痛感;神经根型颈椎病,一侧颈肩出现反复发作的疼痛麻木,仰头、咳嗽时症状加重,手指麻木活动不灵,压头牵拉试验阳性;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头颈活动相关,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耳鸣、耳聋等,偏一侧严重者可出现猝倒,引颈旋转试验阳性;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多见心慌、胸闷、手足多汗、脊髓型颈椎病双侧下肢沉重、无力、麻木有踩棉花感,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混合型颈椎病,指同时出现2个以上症状者。

1.3方法针灸治疗:主穴:取颈外夹脊穴,风池,天柱。

风池穴针尖向着鼻尖,深约1~1.5寸,使患者有酸胀感向枕、头顶处出现较强的针感传导;天柱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整个后头部,不可向上斜刺;颈椎的夹脊穴使用由颈4~7椎棘突下缘旁开0.5同身寸处,两侧各4穴。

温阳通督灸法结合针刺治疗枕神经痛42例

温阳通督灸法结合针刺治疗枕神经痛42例
2 1 2 针 刺 治疗 ..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
全部患者均为 20 0 9年 8月 一2 1 年 6月在我科 就诊 的患 01 者 , 照就诊的先后顺序 , 按 采取查 随机数字表的方法 , 8 将 2例 患 者 随机分 为灸 法 针刺 组 ( 治疗 组 ) 2例 和针 刺组 ( 照组 )0 4 对 4 例 。两组 患 者 性 别 、 龄 、 程 等 资 料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年 病 差 ( 0 0 ) 具 有 可 比性 。见 表 1 P> .5 , 。 表 1 两组枕神 经痛 一般 资料 比较 ( s ± )
刺 治疗 。 12 诊 断 标 准 .
3 疗效分 析
3 1 观 察 指 标 . 疼 痛 观 察 : 用 视 觉 模 拟 评 分 法 ( i a A a geSae 采 Vs l n ou cl, u l V S J 使 用一条 游动标 尺 , A ) , 正面 是无 刻度 1 m长 的滑 道 , 0c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 龄在 1 岁 一 5岁 ; 同意并 ②年 8 6 ③ 坚持接受本法治疗者 ; ④治疗期 间未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
14 排 除 标 准 .
①不符 合 上述 诊 断标 准 者 ; 合 并有 寰枢 关 节旋 转半 脱 ② 位、 颅脑及颈脊髓肿瘤 、 颈椎结核者 ; ③合并有严重心血管 、 肝肾 和血液系统疾病者 ; ④有精神病者 或有严重 的认知缺损者 。
2 0 :02 00 1 2.
由表 3 可知 , 灸法针刺组 总有效率为 9 .2% , 76 针刺组 总有 效 率 为 7 .0% 。 经 两 样 本 秩 和 检 验 :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75 差 ( =一 .6 P< .1 , 明灸法针刺组 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 。 z 4 0 , 0O )说

《督脉配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督脉配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督脉配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颈枕部、头颞部或全头部的疼痛,常伴有颈部肌肉紧张、僵硬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督脉和夹脊穴与颈部的经络气血密切相关,因此,采用督脉配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观察督脉配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采用督脉配合夹脊穴的治疗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确定督脉和夹脊穴的位置,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以及艾灸的火候和时间。

每个疗程为XX次,每次治疗间隔XX天。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源性头痛症状改善情况、颈部肌肉紧张程度、生活质量等。

采用量表评分法进行评估,记录治疗前后的数据变化。

三、研究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XX例患者的颈源性头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XX%的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XX%的患者疼痛程度减轻。

在颈部肌肉紧张程度上,大部分患者也有所缓解。

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上,大部分患者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3. 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督脉配合夹脊穴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督脉配合夹脊穴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夹脊穴则位于脊柱两侧,与颈部的经络气血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刺激督脉和夹脊穴,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源性头痛的症状。

此外,督脉配合夹脊穴的治疗方法还具有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

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68例

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68例

治疗效果
6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症状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43例;显效(症状减轻,颈及肢体功能改善)21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4例,总有效率94.1%。
典型病例
汪某,女,64岁,1990年4月2日初诊。患者诉颈项部不适4年余,左侧头颈痛发作4日,伴活动受限。压头及引颈试验阳性,X线片示颈5~7椎骨质增生,诊断为神经根性颈椎病。治疗:取颈3~7颈夹脊穴,配左侧风池,行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用艾条熏灸20min,再运针、留针10min后起针,每日治疗1次,10次后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马泉水(福建省连城县医院穴每穴都有从相应的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脉、静脉丛分布。脊椎椎体退行性病变往往影响局部神经和血管丛而表现出各种症状。针灸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寒止痛之功,能够促进神经根、椎动脉等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吸收,并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因而该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本疗法对伴有肌力下降及深反射异常的患者疗效相对较差,对知觉异常界限不清者疗效较好。提示患部感觉越灵敏越精细,其恢复也就越慢。对脊神经根受压产生的麻木和刺痛症状所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多数在2个疗程以上症状开始减轻。
本组大多数患者是在其它疗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的前提下选择针灸治疗的,而且基本上对每个坚持治疗的患者都有效。加之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故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
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68例
更新日期:2011-06-22 点击: 马泉水
笔者于1988年以来应用针灸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6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30~39岁20例,40~49岁20例,50~59岁12例,60岁以上16例;病程最短者4周,最长者30余年。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 关键 词】 针 灸 ;推 拿 ;颈椎 病
<O . 0 5 ) 。结 论 针 灸和推 拿治疗 都是祖 国医学 的治疗 方式之 一 ,具有活血 化 淤 、 舒 筋通 络的功 效 ,
两种 方 式结合 能够 更好 的提 升 疗效 , 改善 患者 的 临床 症 状 ,相较 于单一 采 用针 灸方 法治疗 更具 效果 ,值 得在 临床上 加 以推 广和 应 用 。
置直刺 ,患者 出现得气感 觉之后立刻 出针 ,不 留针 ,如果存 在多个
变位 置则 进行 多次 针刺 ,辅助 取穴 包括 :天宗 、肩 贞 、手三里 、手
在颈椎病 患者 出现肩 、臂部疼 痛或功能障碍 时采用 针灸治疗的效果 较 好口 一 ;而推拿按摩 的方式能够 起到舒 筋活络 、活血祛淤 的效果 ,推 拿治疗能够 有效纠正椎体移位 和消除肿胀 ,起到松 解粘连和肌 肉痉 挛 的作用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来使脊 髓恢复正常功 能。但是在治疗 时应 当注意力度 适当 ,动作柔和 ,切忌粗暴旋转 颈部 ,以免损伤脊柱及 脊 髓 。两种 方法相结合 ,推拿为 主能够松解 颈项部肌 肉缓解肌 肉痉 挛 现象 ,同时改变突 出物和 颈神经根 、脊髓之 间的相对关系 ,松解肌 肉 粘连 ,促进 颈部的血液 循环 ,改善基底部供 血 ,同时配合针灸 起到活 血化瘀 、舒筋活 络的效果 ] ,从 本文数据统 计我们可 以看出 ,以上 两 种方 式联 合应用 的效果 更为 显著 ,相较于 单纯采用针灸治疗 的效果更 佳 ,值得在 临床上 加以推 广和 应用。
2 5 例 ,观察组包 括男性 患者 1 3 例 和女性患者 1 2 例 ,年龄在2 9 ~ 6 1 岁之
间 ,平均年龄 ( 4 1 . 9 士1 2 . 4 )岁 ;对 照组包括男 性患者 l 4 例和女 性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神经的共同作用,大陵穴具有改善心脏供血的功
能。

曲泽穴最早见于5灵枢#本输6:/曲泽,在手肘内廉横纹陷中筋内侧动脉,是肘内曲处也0,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系喻水之归聚。

5备急千金方6中说:/心病,其色赤,心痛气短,手掌烦热,或啼笑哭詈,悲思愁虑,,冬刺曲泽,皆泻之0。

在本研究中曲泽穴并没有体现出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可能与所选病例缺血的性质有关,多数报道是用曲泽穴改善心肌的急性缺血,但是本研究观察的病例都是慢性心肌缺血。

在急性缺血期心脏的应激性较强,轻
微的针刺作用亦能改变心脏的供血功能。

通过大陵穴与曲泽穴针刺作用的对比,验证了/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0的经典论述。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
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J ]1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41
[2]郭元琦,陈丽仪1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脑梗塞恢复期60例临床
观察[J]1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521
[收稿日期]2008-04-18
[作者简介]王晓明(1981-),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2006年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

通督调神法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体会
王晓明1
,潘 玥1
指导:李 平
2
(1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1天津南开医院,天津300100)
[摘要]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颈椎骨质增生,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相应引起头、颈、肩、上肢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

李平教授以/通督脉、调元神0立论,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颈椎病;通督调神针法;针刺;颈夹脊穴
[中图分类号]R24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2008)12-0823-02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颈椎骨质增生,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颈动脉、交感神经等),相应引起头、颈、肩、上肢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

李平教授在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0针刺法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完善,提出了/通督调神0针法,通过通督脉调脑神、心神,达到形神协调,阴阳平衡,身心和谐。

以此针法为主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治疗方法111 取穴 主穴取神庭、百会、风池、完骨、天柱、C 3~C 7夹脊穴。

配穴取曲池、后溪。

随症配穴:头晕、头痛加头维、太阳;颈背疼痛加天柱、肩中俞、肩外俞;肩臂疼痛加肩髃、肩臑、臂臑;手指麻木加外关;胸闷心悸、恶心欲呕加内关。

11
2 刺法 采用0130mm @40mm 毫针,患者坐位或俯伏位,主穴风池向鼻尖斜刺018~112寸,完骨、天柱斜刺015~018寸,神庭、百会平刺015~018寸。

C 3~C 7颈夹脊沿脊柱方向以75b 左右的倾斜度刺入013~015寸。

配穴曲池直刺1~115寸,后溪直刺015~1寸。

进针至所需深度后均行小幅
度较快频率的提插捻转,使针刺得气。

留针20~
30m in,留针期间隔5~10min 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

日1次,12次为1疗程。

2 病案举例
女,50岁,2007年6月11日就诊。

主诉颈肩背部酸痛僵硬,双手手指麻木,并时有头晕头痛约半年。

曾服用中药及维生素B 1、消炎痛、芬必得等西药,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半月前加班后加重,半月来疼痛时轻时重,睡眠差。

查时见患者颈部转动受限,颈椎C 4~C 6处均有不同程度压痛,双侧手指感觉减弱,麻木。

X 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 4~C 5、C 5~C 6椎间隙变窄,C 3~C 6各椎体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诊断为颈椎病。

治疗取神庭、百会、C 3~C 7夹脊穴、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双侧曲池、后溪。

配太阳、外关、四神聪。

进针至所需深度后,均行小幅度较快频率的提插捻转,使患者局部有酸胀麻刺感,以能忍受为度。

留针20~30m in,留针期间隔5~10min 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

日1次,12次为1疗程。

治疗4d 头晕头痛消失,肩背部酸痛僵硬有所缓解,睡眠情况有较大改善。

治疗1疗程后颈背僵硬症状基本消失,2疗程后手指麻木症状消失。

停止治疗后随访3月未复发。

3 体会311 发病机制 颈椎病一方面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椎骨椎体边缘骨赘形成,椎间孔缩小,椎体移位
性损伤等骨质病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颈项部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痉挛粘连而引起。

李平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精神心理疾患以及慢性病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疾患都有其共同的发病机制,即神机逆乱,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导致全身气血不调、脏腑失衡。

颈椎病其病机标为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本为元神失和,气机不调。

312应用调神法,重视督脉作用督脉为/阳脉之海0、/总督诸阳0。

5素问#骨空6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其络循阴器,,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0可见督脉与脑和肾有着密切的关系。

颈椎病其标在脊椎,其本在于肾,肾主骨之功能的失调,从而导致颈椎、腰椎、类风湿关节炎等骨质方面的病变,且颈椎病患者大部分有头痛头晕等与脑相关的症状。

而督脉联络着脑与肾。

督脉之阳气的丰与损关系着脑与肾功能正常与否。

所以治疗与脑肾有着密切关系的颈椎病,不可忽视从督脉论治。

针刺调神5内经6中已有丰富的记载,如5灵枢#本神6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0;5灵枢#官能6曰:/用针之要,无忘其神0。

石学敏院士对/神0的生理、病理及诊治加以概括:神之所在)))脑为元神之府;神之所主)))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神之所病)))百病始生皆本于神;神之所治)))凡刺之法必先调神[1]。

李平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理论上心主神志,但脑为神始。

立/通督调神0法,通过通督脉调脑神、心神,达到形神协调,阴阳平衡,身心和谐。

调神的腧穴主要取自心经、心包经、督脉和脑府周围。

治疗颈椎病针对其元神失和,神不导气的基本病机,以选用督脉可以调神的腧穴为主。

调理已乱之元神,使之居其位,司其职,畅其用。

针刺风池、完骨、天柱使颈项、脑府气血运行通畅,清窍、筋脉得养,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位,有熄风定眩的功效,故头晕、目眩、颈项强痛不适诸症得到改善。

从现代医学看,针刺风池、天柱穴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反射性血管扩张,促进该区血管网重建及恢复血管壁弹性,组织代谢旺盛,使脑组织供血得到改善[2]。

313注重应用夹脊穴针刺夹脊穴可通经活络,舒筋活血,改善局部微循环,对调节神经、血管的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针刺夹脊穴不仅可使针刺效应直接作用于颈部患处,还可通过神经走行配合局部配穴治疗肩、臂及手指等相应部位的疾患[3]。

314灵活应用特定穴后溪,可以治疗头项强痛,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输主体重节痛0,用其可以条达全身气机而止痛。

且后溪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可通调督脉,使经脉顺畅气机调达。

以达到配合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涛,韩景献1/醒脑开窍0针法特色刍议[J]1中医药学报,
2003,31(4):71
[2]赵永华1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J]1实用医
技杂志,2006,13(16):961
[3]马慧臻1针灸治疗颈椎病[J]1四川中医,2007,25(10):821
#短篇报道#
大青连翘汤治疗带状疱疹23例
[中图分类号]R2751952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2008)12-0824-01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

自2006年5月以来,笔者运用大青连翘汤治疗带状疱疹23例,效果满意。

1一般资料本组共23例,女13例,男10例;年龄40~60岁。

诊断标准:成簇水疱,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及有明显的神经痛。

2治疗方法自拟大青连翘汤治疗。

处方:大青叶9g,连翘、金银花、茯苓皮、马齿苋各15g,薏苡仁20g,丹参、贯众、柴胡、黄芩、延胡索各10g,甘草6g。

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疗效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的皮疹出现,神经痛缓解;有效:皮疹消退,无新的皮疹出现,但遗留神经痛症状;无效:皮疹未消退,皮疹程度与初诊相同,或仍有皮疹新发。

4治疗结果本组23例,治疗后痊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7%。

5体会本病好发于春秋两季,多见老年人、青年人及体质虚弱者。

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串疮等,将本病分干湿两型。

其病因病机多因肝气郁滞,久而化火妄动,流窜肌肤,灼热痛重而发病;或因脾虚湿滞,温热内蕴,外溢皮肤,水聚肌腠而水疱垒垒似珠;以及气血瘀滞,阻滞经脉,经络之气不宣而隐痛或刺痛不已。

根据本病多发于肝胆经脉循行部位。

治疗宜清热祛湿,凉血通络。

根据这一治则自拟大青连翘汤治疗。

方中大青叶、黄芩、贯众、金银花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薏苡仁、茯苓皮、马齿苋清热祛湿,加快疱疹干枯结痂,促使皮疹恢复;丹参、柴胡、延胡索理气通络止痛,可改善神经功能,防治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症状。

因此,诸药合用,取得较好疗效。

(河北省无极县医院052460甄玉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