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党史考点:从井冈山到遵义(1928-1935)
政治考研背诵知识点

政治考研背诵知识点在政治复习过程中,要背诵哪些知识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政治考研背诵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政治考研背诵知识点(一)一、基本信息:1929年12月下旬,中国红四军古田镇召开。
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阐明)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乏一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二、相关拓展考点1、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内容:①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②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③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④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2、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内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周29年提出)、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2017考研政治冲刺必背:中国近现代史大事纪年表

2017考研政治冲刺必背:中国近现代史大事纪年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侵华),旧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抗击帝国主义入侵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开放五个沿海口岸通商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产生于帝国主义在华工厂,与他国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时间早于资产阶级1844年美国和法国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后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0年清宣宗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即位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自封天王,建立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征战至长江中下游流域,最终定都天京(江苏南京),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1856年太平天国爆发“天京事变”,农民运动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对英赔款白银400万两,对法赔款白银200万两1859年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这是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对英赔款白银850万两,对法赔款白银820万两,俄国以“居中调停”为名分三次侵占中国土地150多万平方公里1861年清文宗咸丰皇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同治皇帝即位1861年辛酉政变,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宫廷政变,抓捕顾命八大臣,夺得最高权力1861年总理衙门(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该机构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国家翻译部门)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在清恭亲王和地方汉族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下,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和经济技术1875年清穆宗同治皇帝驾崩,光绪皇帝即位1883-1885年中法战争,战后中法签订《中法新约》,中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开放中国大西南门户:广西、云南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考研政治近代史年历事件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寄希望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随后失望,同年11月,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其哥哥孙眉是檀香山的富商。
1895年孙中山策划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
1901年辛丑条约,慈禧清政府完全听命于外国侵略者,1901年4月,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建立新军,1903年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必须武装推翻清政府,1904年,很多革命团体形成,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日本东京,同盟会成立,《民报》为机关报,三民主义,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发动的第一次起义。
1905年-1907年,改良派和革命派论战。
1911年5月,皇族内阁的成立,立宪派也很不满。
此时,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同时,清政府派出的留学生成长为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1911年4月广州起义,黄兴领导敢死队120余人,史称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保路风潮,四川赵尔丰制造成都血案,广大群众反对清政府借铁路收归国有之名出卖国家利益给帝国主义和劫掠商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湖北新军和共进会、文学社,成立湖北军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南京,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告友邦书》承认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没有满足农民的利益。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袁世凯逼迫退位,封建帝制覆灭。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法典。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912年---1928年奉系军阀垮台,北洋军阀统治16年。
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尊孔复古,反攻倒算。
1913年宋教仁被刺。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中华革命党,人数很少,影响不大。
2024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24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4考研政治核心考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部分选择题考点1.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从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提出和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3.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借用“实事求是”命题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基本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
4.1939年、1940年之交,《〈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一起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
5.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6.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7.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总结和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8.1949年3月,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0.1953年《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指出在处理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存在的任何问题上,有两条原则是必须绝对遵守的,就是自愿和互利的原则。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1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5遵义会议毛泽东代表性文章

从1927年八七会议到1935遵义会议毛泽东代表性文章(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及相关著作总结1.萌芽期: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2.开始形成期:土地革命战争前期(1927—1935年),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主要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注意: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国革命道路初步探索的三篇著作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走向成熟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结束(1935—1945年),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主要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实践论》(1937年)《矛盾论》(1937年)《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论持久战》(1938年)《〈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反对党八股》(1942年)《论联合政府》(1945年)注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阐述,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
4.继续发展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1946—1976年),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著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主要著作:《论十大关系》(195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二)毛泽东主要著作命题点总结1.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高频知识点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高频知识点·中共党史(2)中共党史研究起来,资料庞杂;而在考研政治中,若想学好理解好史纲和毛中特部分考点知识,就需要从党史入手,对中共党史的历史脉络有充分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把握历史事件的逻辑性和了解中共成长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基础上,做好题拿高分。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当地农民举行湘南起义后,向井冈山转移,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
在实行土地革命的地方,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中国共产党坚决地领导贫苦农民向着封建土地制度猛烈开火,使广大农民迅速分清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支援红军进行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古田会议明确提出了要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经过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懂得,农村根据地已成为积蓄和锻炼人民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基地。
在各根据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国民党军队“围剿”的重点是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
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原则,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1932年夏,国民党当局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立刻调集重兵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周恩来、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考研政治-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及其意义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 年 9 月 13 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 10 月 10 日公布施行。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 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 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 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山林、水利、芦 苇地、果园、池塘、荒地等可分土地按标准分配;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矿山、 大牧场、大荒地、湖泊归政府管理。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 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 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这个大纲在分配土地时,允许中农保有高于贫农的土 地量,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土地。既适应了农民的愿望,巩固了后方,又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提供了经验。
经过土改运动,大约在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一亿多 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解 放区生产的发展,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广大农民普遍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 线的热潮,并且积极参加民兵、出民工,支援前线。解放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 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及其意义
第一次 抗日战争时期(1941 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
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
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 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考研政治史纲必背考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考研政治史纲必背考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考点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对峙局面。
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
(2)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提示:中国仍是一个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革命的性质也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
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考点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提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党史考点:从井冈山到遵义
(1928-1935)
中共党史研究起来,资料庞杂;而在考研政治中,若想学好理解好史纲和毛中特部分考点知识,就需要从党史入手,对中共党史的历史脉络有充分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把握历史事件的逻辑性和了解中共成长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基础上,做好题拿高分。
上一系列里,小编给大家介绍了1921年中共建党至1927开辟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接下来,跟大家分享的是2015考研政治中的中共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遵义会议召开间的重大史实,请考生务必留心理解记忆。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当地农民举行湘南起义后,向井冈山转移,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
在实行土地革命的地方,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中国共产党坚决地领导贫苦农民向着封建土地制度猛烈开火,使广大农民迅速分清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支援红军进行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古田会议明确提出了要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经过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懂得,农村根据地已成为积蓄和锻炼人民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基地。
在各根据地不断发展的情况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国民党军队“围剿”的重点是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
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原则,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1932年夏,国民党当局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立刻调集重兵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周恩来、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
这次全会不顾敌强我弱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利形势,宣称中国革命进入到“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阶段,把“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推向顶点。
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中央书记处,博古仍为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旬,长征开始。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
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以上为党史第二系列,可以看作中共从井冈山到遵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下一系列将为考生罗列和分享中共从遵义到延安的历史发展脉络。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