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制播网数据交互的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传输问题与解决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传输问题与解决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传输问题与解决广播电视传输业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各种传输问题。

随着高清、超高清等高质量内容的传输需求增加,传输速度、带宽以及传输质量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业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传输速度问题在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内容的传输速度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传输速度过慢会影响用户观看体验,尤其是在直播节目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因此,提高传输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方案:1.优化传输网络架构:对传输网络进行优化,采用光纤传输等高速传输技术,提高传输带宽和速度。

2.增加服务器节点:在关键地区增加服务器节点,减少数据传输的跨地区延迟,提高传输速度。

3.使用内容传输网络(CDN):通过将内容分布到全球各地的边缘节点,将用户请求定向到离其最近的服务器节点,以提高传输速度。

二、带宽问题广播电视传输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带宽不足。

带宽不足会导致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堵塞、卡顿等问题,影响用户的观看效果。

解决方案:1.优化带宽分配: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合理分配带宽资源,确保每个用户都能得到足够的带宽支持。

2.采用压缩技术:通过使用高效的视频压缩算法,减小传输内容的大小,从而减少带宽需求。

3.使用自适应码率技术:根据用户的网络环境和终端设备性能,动态调整视频的码率,以适应不同带宽条件下的传输需求。

三、传输质量问题广播电视传输业中,传输质量的问题会直接影响用户观看体验。

传输质量不佳会导致画面模糊、花屏等问题,降低用户的观赏性。

解决方案:1. 提高传输设备的性能:更新传输设备,采用高性能的编码解码器和传输设备,以提高传输质量。

2. 增强纠错机制:引入纠错编码技术,增加冗余信息,以提高传输容错能力,减少传输中的误码情况。

3. 实施质量监测与反馈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测系统,及时检测和反馈传输质量问题,以便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传输业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传输速度、带宽和传输质量等问题。

广播制播网数据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广播制播网数据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广播制播网数据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宋欣欣
【期刊名称】《电视技术》
【年(卷),期】2022(46)9
【摘要】以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广播制播网的建设为例,介绍一种以数据摆渡实现内外网之间数据安全交互的方案。

该方案通过非网络链路和专用私有协议建设制播内网与外网之间的数据交互平台,杜绝了从外网进入制播内网的各种网络攻击,防止内网敏感信息泄露,并通过禁止非广电业务数据的通过实现了交互数据的可控。

平台打破了内网“信息孤岛”,实现了内外网协同工作和全台业务资源的共享,能满足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制播网建设的需求。

【总页数】4页(P34-36)
【作者】宋欣欣
【作者单位】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31.1
【相关文献】
1.应急广播制播平台的技术实现
2.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网的设计与实现
3.从设计到实现电视台高清网络化节目制播体系新闻制播业务系统的存储架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
4.广播电台融合媒体云平台与音频制播网的融合技术实践
5.广播制播网集中监测系统的实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网络数据交互分析

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网络数据交互分析

作者简介:冯毓翔(1984—),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与管理,系统集成,项目管理㊂冯毓翔,杨㊀振(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㊀南京分公司,江苏㊀南京㊀210000)摘㊀要:广播电视应用软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提高广播电视制作传播质量㊁完善广播电视内容的重要手段㊂在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有必要做好相应的网络数据交互工作,这是确保应用软件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广播电视应用软件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㊂关键词: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网络交互;分析0㊀引言广播电视应用软件主要用于广播电视行业,一般会安装在智能电视节目接收终端,能实现相应的功能,为观众带来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自动化的广播电视体验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推广和普及,广播电视行业领域的应用软件也得到大范围应用,这些应用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有效提高了观众的使用体验,进而推动了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㊂为了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使用,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使用标准㊂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深远影响㊂为了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有必要借助广播电视应用软件来完善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㊂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对应用软件的科学应用,可以将广播电视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优质的电视内容㊂为了确保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使用质量,必须从广播电视自身实际出发,切实做好软件的设计㊁开发和应用,提高广播电视的整体运行效果㊂1㊀广播电视应用软件技术要求1.1㊀广播电视应用软件技术要求我国针对广播电视应用软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从而明确了应用软件的技术要求㊁安全能力㊁审核能力㊂针对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审核要求,要做到以下这些具体标准㊂(1)提交审核的广播电视应用软件要包含能够正常运行的URL,要能够支持服务URL 以及相应的隐私政策URL㊂(2)禁止广播电视应用软件为安装其他恶意软件提供支持,也不允许应用软件为分发软件提供支撑㊂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应用效果,避免在对外网络数据交互过程中对用户造成负面影响㊂如果一个广播电视应用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外提供正常的URL,那么软件自身就可以实现稳定运行㊂如果软件为分发软件或者恶意软件的安装提供了便利,那么就会造成软件自身的安全漏洞,很容易影响到软件的有效运行,容易产生二次打包等问题㊂1.2㊀广播电视应用软件测试方法为了确保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安全性有效性,有必要对应用软件的性能效果进行测试,要测试应用软件是否包含正常运行的URL,以及是否含有分发软件或者恶意软件的安装链接㊂(1)应用软件的开发者必须提交能够在相应软件中正常运行的URL,具体如支持服务的URL 以及相应的隐私政策的URL㊂(2)启动应用软件,并准确全面记录软件对外网络访问过程中的URL㊂(3)判断广播电视应用软件运行过程中对外网络访问过程中的URL 与开发者提供的清单是否一致㊂(4)判断应用软件在对外网络访问过程中的URL 与相关的恶意软件链接是否具有一致性㊂(5)判断广播电视应用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弹框提示安装恶意软件的行为㊂一个符合标准的应用软件在测试过程中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应用软件运行过程中访问的URL 与开发者提供的清单保持一致,应用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对外网络访问没有出现恶意链接,应用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不存在弹框提示安装恶意软件等行为㊂2㊀网络交互URL 分析方法2.1㊀字符级卷积神经网络分析可知,很多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使用高层面的单元,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文本或者语言进行建模㊂这种模型可以针对单词㊁短语㊁句子等进行分析,还可以针对语义和语法结构进行分析㊂部分研究人员提出,可以从字符层面对文本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抽象概念㊂在实践过程中,要针对数据做好预处理㊁建模㊁训练以及后续验证,确保其有效性和科学性㊂卷积神经网络得到广泛应用,在图像㊁文本和语音等方面均有良好应用㊂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网络数据交互,使用了对应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这种模型可以有效识别语音和图像,具有深度学习能力,还具有良好的人工智能学习系统㊂2.2㊀字符级CNN 网络交互URL 分析方法在广播电视应用软件测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判断广播电视应用软件运行过程中对外网络访问过程中的URL 与开发者提供的清单是否一致㊂分析发现,基于URL 自身的结构,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有三部分存在大量定制化的情况㊂另一方面,软件开发者提供的URL 清单一般都是格式接口的具体规范或者具体案例,嗅探报文可以对URL 进行解析,解析的结果可以保持格式上的一致性,但是其具体内容则往往会出现较大不同㊂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科学分类开发者提供的URL 与嗅探报文解析的URL,从而推动测试的顺利进行,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㊂一般情况下,可以引入字符级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这种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分辨正常URL 以及恶意应用下载URL㊂第22期2020年11月无线互联科技㊃软件透视No.22November,20202.3㊀字符级CNN网络交互URL分析方法实验验证本文以2018年开展的广播电视应用服务地址溯源分析为例,分析其中部分案例中的URL,这些案例来自相关广播电视主体的网络视听应用㊂在实践过程中,对其中6个分类进行分析,每个分类包含500条,因此整体URL为3000条㊂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的过程中,考虑到URL的长度一般较短,因此可以假设每个URL补齐以后其长度为600个字符㊂在使用过程中,考虑到URL的特征集会比较多,因此将滤波器数量提高到128个㊂应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其验证集准确率达到97.5%,测试集准确率达到96.5%,说明检测效果准确率较高,取得了满意的验证效果㊂3㊀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网络交互分析系统设计为了顺利实现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网络交互分析,需要根据广播电视应用软件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规律设计对应的网络交互分析系统,这个系统必须能够准确判别网络流量中正常URL和恶意URL的分类以及控制㊂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要能利用管理中心对相关任务进行分配㊁控制,还要分析相关的数据并将其汇总㊂系统的管理中心一般采用web界面,并利用通信协议实现相应的管理功能,比如对IP端口的登记㊁对网卡的设置㊁对系统运行的控制㊁对具体信息状态的上报等㊂每次测试任务完成以后,具体的URL解析结果会统一存储在管理中心的后台㊂然后使用对应的分析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㊂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分析模块一般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根据设置对导入的URL数据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存储在管理中心后台㊂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中心可以根据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正常URL或者恶意URL㊁具体应用软件信息㊁终端信息等,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大便利㊂针对安装在终端上的应用软件,具体的测试工具会对其网络数据进行嗅探,并将嗅探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URL㊂不仅如此,还会将其上报给管理中心,并接受管理中心的控制㊂这个设计有助于管理中心对URL的分类进行控制,方便相应的测试工作㊂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样本获取效率㊂针对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网络数据交互,如果在具体工具设计相应的分析组件,在实施具体分析前需要对得到的URL进行同步,而且每个工具需要对应的URL库㊂不仅如此, URL数据还需要在管理中心游走两次,导致其整体检测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㊂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时间延迟,提高实效性㊂检测过程中,需要在获取网络数据以后马上进行URL解析,两者要达到同步效果,这就对工具的进程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要达到良好的实时性㊂如果无法达到预期的实时性效果,就会导致针对URL数据的解析不全㊂卷积神经网络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在实践过程中,5分钟时间内需要完成2700个URL的检测,因此每秒钟需要完成300个URL的检测验证㊂基于此,将卷积神经网络处理放在管理中心,有助于减少工具的运行负荷,为提高检测实效性提供支撑㊂最后,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延展性㊂系统使用的TensorFlow经常更新换代,因此为了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必须保证系统能够适应多种版本㊂目前电脑的系统大多数都是WINDOWS,服务器则为Linux㊂因此将TensorFlow部署在管理中心也就是服务器端是较好的考虑㊂4㊀结语广播电视应用软件主要用于广播电视行业,一般会安装在智能电视节目接收终端,能实现相应的功能,为观众带来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自动化的广播电视体验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推广和普及,广播电视行业领域的应用软件也得到大范围应用,这些应用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有效提高了观众的使用体验,进而推动了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㊂为了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使用,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使用标准㊂广播电视应用软件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提高广播电视制作传播质量㊁完善广播电视内容的重要手段㊂在广播电视应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有必要做好相应的网络数据交互工作,这是确保应用软件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广播电视应用软件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㊂广播电视应用软件对于广播电视的整体传播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控制㊂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针对广播电视行业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软件,确保广播电视能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㊂在互联网得到有效普及的情况下,广播电视行业对应用软件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各种应用软件的科学应用,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完善更加丰富的观看体验,可以完善现有的广播电视体系,促进广播电视自身的健康发展㊂[参考文献][1]金丰,邵清.信号分解与融合神经网络的金融数据预测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20(6):1140-1146.[2]唐姊茜.多媒体网络视频监控前端数据动态集成仿真[J].计算机仿真,2020(4):155-158,465.[3]孔文喆.Web3D环境中视觉问答的自然人机交互的方法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4]李思辰,张仕霞,李子尧.企业网络环境下新型数据交互模式的计算机管理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4):162-164.[5]王勇,王松,张红英.基于B/S构架的网络结构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11):230-237.(编辑㊀王永超)Interactive analysis of network data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 applicationFeng Yuxiang,Yang Zhen(Nanjing Branch,Jiangsu Radio and Television Cable Information Network Co.,Ltd.,Nanjing210000,China) Abstract:Radio and television application software has been widely used,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and to improve the conten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In the process of us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application software,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of network data interaction,which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plays its positive role effectively.It is also the ke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application software.Key words:radio and television;application software;network interaction;analysis。

网上直播互动解决方案

网上直播互动解决方案
(5)直播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直播内容进行分类,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6)主播培训与认证:对主播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一定的直播技能和素质,并进行实名认证;
(7)用户行为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户行为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保障直播环境的健康和谐。
3.合规性保障
(1)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直播内容进行实时审核,确保内容的合法合规性;
3.合规性管理
-法律法规遵守: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直播内容进行监管。
-用户行为规范:建立健全用户行为规范,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主播认证:实施实名认证制度,加强主播身份审核。
四、实施方案
1.技术研发
-系统开发:组织专业团队,采用敏捷开发模式,快速构建直播互动平台。
-互动优化:持续优化互动引擎,降低延迟,提升互动体验。
二、目标设定
1.构建稳定、高效的直播互动系统,提升用户体验。
2.确保直播内容健康、合法,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3.提高平台运营效率,促进直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方案设计
1.技术平台构建
-直播系统:采用云原生架构,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弹性扩展。
-互动引擎:基于实时音视频通信技术,实现低延迟、高并发的互动体验。
网上直播互动解决方案
第1篇
网上直播互动解决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互动形式,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为满足广大用户在直播过程中的互动需求,本方案将围绕网上直播互动展开,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
二、目标定位
1.提高用户在网络直播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4.正式运营
-合规审查:在正式运营前,进行全面的合规性审查,确保平台合法合规。

广播电视制播网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实践

广播电视制播网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实践

广播电视制播网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实践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6期【摘要】广播电视制播网系统以硬盘播出系统为核心,以总控系统为通道,把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制作系统、媒资系统、演播室、手语系统及新媒体系统等连接为一个整体,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

【关键词】制播网;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网闸1. 背景朝阳广播电视台自2009年以来,对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演播室、手语系统及新媒体系统进行了逐步的改造,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建成了以硬盘播出系统为核心的集播出、制作、媒资、演播室、手语系统和新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广播电视制播网系统。

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广播电视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互相联动,相得益彰。

2. 设计思路广播电视制播网系统以硬盘播出系统为核心,以总控系统为通道,把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制作系统、媒资系统、演播室、手语系统及新媒体系统等连接为一个整体,以数字格式信号作为全台的标准信号,系统兼容高清和标清。

制播网系统设计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广播网、电视网、广播电视制作、播出、媒资、演播室、手语、及新媒体等系统互通互联为一网,资源共享共用。

(2)设计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关键设备一主一备。

(3)经济性兼具实用性。

(4)兼容高清和标清。

3. 制播网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系统方案整个制播网系统将硬盘播出、广播电视总控、非编制作、媒资、演播室、新媒体及手语系统互联为一个整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广播电视制播网系统互联互通拓扑图如图1所示:制播网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方案分述如下。

3.1 广播系统与电视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2010年两台合并后,对广播与电视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变得非常迫切,既要保证两个网络的安全与速度,又要实现两个网络的文稿及素材资源共享共用。

通过多方考察,我们引入了广播电视专用网闸实现广播网与电视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广播节目播出服务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

广播节目播出服务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

广播节目播出服务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进行决策和提高效率。

广播节目播出服务作为媒体行业的一部分,也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决策,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和提供优质的节目。

1. 数据收集和分析广播节目播出服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听众收听习惯、节目收视率、观众的互动反馈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收集并存储起来,形成大数据的基础。

随后,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获取有关观众喜好、收听偏好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追踪和分析观众的互动行为,了解观众对不同节目的反应和意见,为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2. 节目调整和推荐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广播节目播出服务可以进行相关的节目调整和优化。

例如,通过分析观众的收听习惯和数据预测模型,可以预测观众对不同类型节目的偏好,从而合理安排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内容。

同时,还可以运用推荐算法,根据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和历史收听数据,为观众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节目。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观众的满意度和粘性,也能够增加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和市场竞争力。

3. 广告投放策略优化广播节目播出服务通常会有广告投放环节,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可以帮助优化广告投放策略。

通过分析广告受众的特征和消费偏好,可以精确地选择适合的广告内容和形式,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广告效果评估结果,了解广告的受众覆盖率和投放效果,从而进行优化和调整。

这有助于提高广告主的满意度和投资回报率,并为广播节目播出服务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4. 内容创新和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还可以推动广播节目播出服务的内容创新和个性化服务。

通过分析观众的收听偏好和互动反馈,可以了解观众对现有节目的评价和期望,进而推出更符合观众口味的新节目。

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挖掘出潜在的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广播节目服务提供创新的方向和思路。

广播电视制播网络边界数据交换安全及效率

广播电视制播网络边界数据交换安全及效率

广播电视制播网络边界数据交换安全及效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观看视频信息等内容,是极为容易的事情。

但由于网络技术的便捷性,内容信息的广泛性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对此,传统媒体行业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则应认识到网络媒体技术的重要价值,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网络传播媒体信息方式的改革中,以推动传统媒体行业的进步。

本文对广播电视制播网络边界数据交换安全及效率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数据交换传统广播媒体行业加入到网络媒体资源传播方式中,不仅能够扩大媒体信息的传播范围,同时也能够提高媒体信息的传播效率,这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言,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但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等,网络安全问题同样应该得到有关传统媒体机构的高度关注,例如,媒体信息资源若在网络中发生丢失、被盗等现象,则会损害有关单位的利益。

对此,传统媒体机构在制播网络边界数据交换时,应确保制播的安全,进而提高制播效率,以能够使传统媒体机构稳定发展。

1.广播电台制播网络边界数据交换现状传统业务模式中制播与外部网络没有直接的网络连接,各类数据通过P2P卡或者蓝光等介质承载在上下载工作站导入导出,在工作站上进行数据传送,这样的数据交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化制播业务发展需求。

同时制播系统边界业务类型复杂,包括媒资检索浏览,节目生产管理信息交换等新增业务的发展,对于网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业务需要携带介质到上载工作站操作,影响节目制作的时效性;移动存储设备在网络环境中使用,工作站杀毒软件只能离线更新,则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是保证广播电视正常应用的前提,只有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的应用,才能保证广播电视系统安全运行。

当前流行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病毒防护技术,数字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

2.广播电台制播网络边界数据交换需求一般情况下,制播业务系统主要分为制作系统、媒资系统、收录系统三大系统。

网络广播解决方案

网络广播解决方案

网络广播解决方案
《网络广播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广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的重要渠道之一。

但是,由于网络广播平台众多,内容繁杂,用户需要面对信息过载和选择困难的问题。

此外,网络广播还存在着版权保护、信号接收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推进网络广播技术和服务的发展,提升用户体验,需要引入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网络广播解决方案需要从内容丰富多元的角度出发,推动内容创新和生产,提供用户更丰富多样的选择。

同时,要加强版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保内容创作者的创作权益。

此外,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改善用户体验,提升信号接收质量,让用户能够更便利地收听网络广播。

其次,网络广播解决方案还需要加强平台建设和服务提升。

通过引入智能推荐、个性化定制等技术手段,提供用户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同时,还可以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将用户带入更丰富的听觉世界,增加用户参与感和沉浸感。

此外,网络广播解决方案还需加强合作和开放分享。

不同网络广播平台之间可以进行内容共享、技术互助,共同推进网络广播产业的发展。

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各方也应当加强合作,推动网络广播产业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网络广播解决方案需要从内容、技术、服务等多方
面入手,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

只有这样,网络广播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广播制播网数据交互的解决方案
制播网是数字化广播的骨干,因此对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极高。

目前,大多数制播网为确保安全,跟“外界”完全的物理隔离。

然而,完全的物理隔离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所有站点均不允许使用诸如U盘、移动硬盘等外接设备与制播网进行对接,杜绝了整个系统被外界病毒感染侵袭。

另一方面,却导致了网络传输高效、制作便捷、资源共享等优点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延长了编辑记者使用外采音频的制作时间,为电台与外界大量的文件交换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隔离是为了安全,但过度地隔离势必严重阻碍发展,而若过度地开放,置系统安全于不顾,则必会生产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安全、适度、高效地开放才是解决发展与生存的合理方案。

一.数据交互的需求分析
为了保障安全播出,河南电台通过采用服务器群集、磁盘阵列镜像、双链路冗余设计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建成了基于SAN存储架构的制播网。

随着事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孤岛式”的隔离模式不再便于对整个制播网内的音频文件进行管理,而逐步有序的实现制播网与互联网间以及其他存储媒介的数据交互越来越重要,目前音频交互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广告管理:广告收入是维持电台持续发展的基础,若所有用户都只能在制播网上对广告进行查询管理,势必给制播网络造成极大的额外负担。

目前广告经营管理部门将广告播出音频交给广告客户,只能通过调音台1:1将广告播出音频录制到至办公网电脑中,再通过办公网电脑将音频刻录出来交给广告客户的导出方式,对客户拿来的需要播出的广告音频也只能采通过调音台1:1将广告音频录入制播网中,这无疑增加了广告经营管理部门和客户沟通的难度。

2. 节目音频文件交互:音频资料作为无形资产所能产生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实际应用中,为电台网站的网络广播和点播提供必要的音频文件,从国际互联网上下载音频文件作为创作素材,为友好台站提供交流的节目文件,这些都要我们做大量的制播网和其他网络、媒介之间的数据交换,当然这些交换都需要在严格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

3. 数据备份:电台有众多的珍贵音频资料需要备份,需要在严格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实现数据多地点、多载体的备份,使音频数据不再局限在音频数据网络中,当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安全有效地恢复备份数据是减少损失、及时恢复系统的有力保证。

二.音频防火墙详细技术方案
1. 音频防火墙的功能设计
对于在安全性和私密性方面要求很高的制播网来讲,单纯利用防火墙软件和杀毒软件来构成屏障,防范大量存在的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就难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由于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都是相对开放的技术,都是基于数据通用性要求来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的,所以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安全保证,无法满足制播网的安全要求。

在近些年的实例中,也多次出现安全防护相当严密的大型门户网站被黑客攻击的情况。

而且制播网站点众多,网络体系复杂,增加软件防火墙的远不及增加硬件防火墙来的方便,因此,对硬件型音频防火墙的需要就显得更加迫切。

为此,我们测试并引入“音频防火墙”IAF-100,在确保安全播出的同时,提高广播制播网的运转效率。

(1)安全性
音频防火墙利用专门的RTOS实时操作系统和专门开发的通讯硬件和软件,能够实现将存储介质上的文件传输到制播网计算机的过程中,实时解析并过滤音频文件,当发现文件不是音频文件时,会拒绝上传或者抛弃音频文件中的不可识别数据;音频防火墙对音频文件进行严格的检测,而且是逐帧检测,保证任何有威胁的病毒代码都不能隐藏在音频文件中传到内网,更不可能获得执行的机会。

同时出于安全性考虑,该音频防火墙具有内置的嵌入非开放式系统,以免防火墙自身被病毒感染,为内外网文件交换提供了安全快速的解决方案。

如果把音频防火墙连接到内网交换机,可使用MAC地址锁定功能,保证音频防火墙上的内网网线不会被拔下并被其他非授权电脑使用。

另外,音频防火墙的内网网口带RJ45接头锁定装置,保证内网网线被固定在音频防火墙上,无法把内网网线从音频防火墙上拔下再连接到其他非授权电脑上
(2)实用性
音频防火墙既可以连接到内网交换机上,也可以在内网电脑上插第二网卡而直接连接到内网电脑上。

无论是哪种方式,内网电脑都可以通过专用的PC端软件透过音频防火墙和外面的电脑、U盘、CF卡、SD卡、记忆棒等各种设备交换音频文件。

2. 音频防火墙的设备需求
硬件式音频防火墙内置了非开放式的管理软件,不仅具备存储卡、U盘等设备的读卡器接口,还能够通过USB接口与移动硬盘、计算机等设备连接,接口丰富,技术规格符合我们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是硬件式防火墙,直接通过网络接口进行管理连接到制播网,拆装便捷,安全性及稳定性更高,符合我们设计的思路。

3. 音频防火墙的工作模式
音频防火墙与现有制播网有两种对接方式,对接功能实现的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模式一:在有文件交换需求的制播网电脑配置一台音频防火墙,把这个音频防火墙作为该电脑的一个经过安全验证的外接存储读写器。

既可以通过在该电脑
上安装第二网卡连接该音频防火墙,也可以直接把音频防火墙连接到内网交换机上。

模式二:音频防火墙也有共享型号,该型号可以连接到内网交换机上,提供多台内网电脑访问外部文件之用。

一般而言,一个办公室可以配置一台这样的共享型号的音频防火墙。

在制播网电脑上通过一个音频防火墙软件来透过音频防火墙读写外部文件。

IAF-100支持的文件格式有:S48、MP3、WAVE、BWF等,支持的编码帧检查的编码格式主要有:MPEG-1 Layer II、MPEG-1 Layer III以及Linear PCM。

音频防火墙的内外网之间的通讯硬件和软件都是自主开发的,而内外网两端的网络接口则是标准的百兆以太网,因为中间是一个独木桥式的私有通讯硬件/软件,所以不存在透过 IP 进行攻击的可能性,而其他的诸如黑客攻击和病毒传播也都依赖标准的网络协议,在这样一个私有的独木桥式的关口前面,它们都无法透过。

4. 音频防火墙的安装调试
第一步,硬件防火墙安装。

将防火墙固定后,插入网线,该网线只允许与制播网内部相连接,不能与互联网连接,连接适配器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完成前期硬件安装工作。

第二步,设置音频防火墙参数,对用户权限及安全性数据进行设置。

若要对防火墙进行设置,需先安装防火墙配置程序,然后将防火墙电源关闭,之后将音频防火墙背面的Update升级开关放在打开的位置上,打开防火墙电源后,将升级所用的USB数据线连接到音频防火墙后部的升级用USB数据端口上,此时系统会自动弹出窗口选择配置文件sys.ini,保存后退出,移除USB升级数据线,关闭防火墙电源后将Update按钮拨回Normal状态。

对sys.ini文件参数进行设置如下图所示:
第三步,安装客户端软件,对制播网电脑进行参数设置。

软件安装完成后需要对制播网客户端电脑进行设置,以指定访问用户的访问密码和权限,以保证整个制播网的安全。

整个音频防火墙及制播网客户端的安装调试工作基本完成后。

通过反复的上传下载测试,音频防火墙只对规定格式范围内的文件予以放行,对不符合要求的文件类型及数据包进行拦截。

同时,在用户访问安全性方面,只对配置文件中设置好的用户IP进行放行,能够始终保证上传下载环境的安全稳定,找到了系统安全及使用便利性的平衡点。

测试结论:音频防火墙的工作正常,满足应用要求。

三. 音频防火墙的实施效果
音频防火墙建立在独立的硬件通讯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应用软件来解决互联的安全问题,有效的防范了攻击与病毒。

在确保制播网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提高了节目制播速度,在河南电台各系列广播和广告经营管理部试用以来,运行安全、稳定。

记者使用录音笔、MP3等便携设备录音后,通过音频防火墙直接将外来的文件进行过滤筛选,将录音以数据读取的方式安全、快捷的导入到制播网中,大大简化了传统的流转模式广告经营管理部改变了将广告资料按1:1的录放速度导入导出,然后刻录成光盘送给客户的传统方式,方便的实现的数据的交互,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客户,降低了成本。

综上所述,音频防火墙是一种更加私有、更加安全的数据交换技术,从最底层硬件平台开始开发,为内外网数据交互提供了安全快速的解决方案。

它的应用打破了制播网完全物理隔离的坚冰,在确保制播网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提高了制播效率,成为内、外网络之间的安全摆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