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初一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中学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初一语文试题

中学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初一语文试题

上杭县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六单元测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蓝晓蕊审校:李德邦学校:班级:姓名:座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35分)1、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眼睑.(jiǎn) 悲怆.(chuàng) 抽搐.(chù) 斫.痕(zhuó)B.剽.悍(biào) 束.缚(shù) 妒.忌(dù) 困窘.(jiǒng)C.缀.行(chuò) 假寐.(mèi) 搏.击(bó) 泅.渡(qiú)D.犷.野(kuàng) 阴霾.(lí) 余暇.(xiá)覆.(fù)盖2、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4分)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A. 淋浴器——随心所浴 ( ) B.咳嗽药——咳不容缓 ( )C.洗衣机——爱不湿手 ( ) D.蚊香——默默无蚊 (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通过这一次班会,使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B.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会出现一种有时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外层是紫色。

C.张欣欣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是生病了。

D.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下列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备选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2分)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_,只有细细品,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②生命是咖啡③生命是茶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5、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再写两句话。

(4分)例句: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七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七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黄梁美梦C. 一愁莫展D. 一诺千斤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请问“鹳雀楼”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A. 山东B. 河南C. 陕西D. 山西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风,轻轻地吹过。

C. 月光如水,洒在窗前。

D. 落叶纷飞,秋意渐浓。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请问“白帝城”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A. 四川B. 湖北C. 湖南D. 江西6.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箭双雕(形容做事一举两得)B. 画蛇添足(形容做事多余)C. 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D. 破釜沉舟(形容决心很大)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请问“春晓”的意思是()A. 春天的早晨B. 春天的傍晚C. 春天的夜晚D. 春天的中午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冬天的雪。

B. 风,轻轻地吹过。

C. 月光如水,洒在窗前。

D. 落叶纷飞,秋意渐浓。

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请问“静夜思”的意思是()A. 在夜晚安静地思考B. 在夜晚安静地读书C. 在夜晚安静地写诗D. 在夜晚安静地睡觉10. 下列成语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 一视同仁(形容对待人平等)B. 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C.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说话算数)D. 一马当先(形容做事积极)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语文能力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共8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的“之”字应轻读的一个是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吾欲之南海C、跳往助之D、以我杓油知之2、下面选项中“津”字的意思与其它几个不同类的是A、风烟望五津B、后遂无问津者C、天津D、津津有味3、“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A、诗歌B、音乐C、小说D、散文4、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A、王维B、孟浩然C、李商隐D、王昌龄5、《老人与海》的作者是A、海明威B、马克·吐温C、杰克·伦敦D、狄更斯6、《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A、柯南道尔B、笛福C、狄更斯D、莎士比亚7、“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原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他的国籍是A、英国B、法国C、丹麦D、德国8、为广大中学生所喜欢的《花季·雨季》的作者是A、韩寒B、素素C、郁秀D、田晓菲9、一主持人拿起一块木板儿,将另一主持人轻打了一下。

据此我们可以猜出《红楼梦》中的三个人物是A、门子贾琏袭人B、冯渊板儿袭人C、贾珍板儿袭人D、板儿袭人贾琏10、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B、《杜工部集》C、《稼轩长短句》D、《临川先生文集》11、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原名A、金庸B、古龙C、曲波D、查良镛12、“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作家是A、吴敬梓B、蒲松龄C、曹雪芹D、罗贯中13、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宗教有关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14、四大古典名著中,内容较多地描写湖北的一项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15、下列流行歌曲的歌词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村里的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中学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初一语文试题

中学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初一语文试题

中学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初一语文试题初一试题〔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9题每题2分,20——22题,每题3分,共45分〕1、以下加黑体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应怜屐〔jī〕齿印苍台B、九州生气恃〔chì〕风雷C、直把杭州作汴〔biàn4〕州2、以下加黑体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淡妆浓抹〔má〕总相宜B、轻罗小扇扑流萤〔yíng〕C、风景旧曾谙〔ān 〕3、以下加黑体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孤舟蓑〔suō〕笠翁B、泥融〔róng〕燕子飞C、没在石棱〔líng〕中4、以下诗句书写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5、以下诗句书写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6、对以下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门/御/柳7、对以下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8、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作者是〔〕A、杜甫B、王昌龄C、贺知章9、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作者是〔〕A、李白B、王维C、王翰10、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A、花重锦官城B、花重锦州城C、花开锦官城11、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下句是〔〕A、笑问客从何处来B、天下谁人不识君C、随君直到夜郎西12、朱熹的?元日?一诗中“等闲识得东风面〞的下句是〔〕A、一枝红杏出墙来B、春来江水绿如蓝C、万紫千红总是春13、刘禹锡的?浪淘沙?一诗中“九曲黄河万里沙〞的下句是〔〕A、浪淘风簸自天涯B、浪淘风吹自天涯C、浪淘风簸到天涯14、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一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A、多少楼台烟雨中B、多少楼台风雨中C、多少楼台风波中15、对“风吹草低见牛羊〞中“见〞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读jiàn,看到,看见B、读jiàn,显现,出现C、读xiàn ,出现,显现16、以下加粗体的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但〔但是〕闻人语响B、返景〔同“影〞〕入深林C、将军夜引〔拉开〕弓17、以下加粗体的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自在娇莺恰恰〔鸟的叫声〕啼B、一片冰心〔冰冷的心〕在玉壶C、西出阳关无故人〔老朋友〕18、以下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为哪一项〔〕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薄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9、以下诗句不是描写长江景色的一项为哪一项〔〕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0、以下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外表上写墨梅,实际上借花喻人,寄托着诗人的高尚节操.B、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实际上是劝皇上,希望他能下决心改革,打破常规起用有才能的人来振兴国家.C、王翰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的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生活态度,基调悲凉,伤感.21、下面对白居医?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第一句写春草无限的生命力,第二句写野草春天繁茂,秋天凋零的生长规律.第三第四句把“枯荣〞二字形象化,写出了“原上草〞在烈火中再生的顽强性格.后面四句写作者在荒凉的古道上送别老朋友王孙,心里充满凄凉的感情.22、下面对杜甫?春夜喜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诗的开头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好雨〞适时而至,也表达诗人与农民喜乐相通.第三第四句用“潜〞和“细〞生动描写了春雨悄无声息地随着夜间的和风而来,滋润着世间万物.最后两句是想象:一夜过去,经过细雨浸润的红花分外鲜艳,使锦官城更加春意盎然.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23、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暗喻皇恩,含蓄地指出皇帝的恩泽是不施于远戍之人的.〔〕24、王昌龄的“荒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战士们穿着铠甲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不歼灭敌人誓不回家.〔〕25、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我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现在中秋节到了,更加倍地思念亲人们.〔〕26、?望庐山瀑布?后两句,李白运用了夸张、联想的手法,把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2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明了送别老朋友的地点送别的时间和老朋友的去处.“西辞〞是说孟自东往西而去.〔〕28、“爆竹声中一岁除〞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意思是在鞭爆声里,一年又过去了.这里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2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郑燮诗?竹石?中的两句,作者以竹的形象自况,寄托了他对生活和道德的理想.〔〕30、和郑燮一样,于谦也借石灰来咏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不畏艰险,宁为玉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3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枝头〞原是描绘初夏风光的诗句,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人才华初露就受到赏识和支持.3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写的是心怀故国的遗民期盼“王师〞从希望到失望的苍凉、悲愤心情,实际上也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的失望.〔 〕三、填空题〔共25分〕〔一〕根据上句写出下句,或根据下句写出上句.〔每题2分〕33、 ,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34、等闲识得东风面, .〔朱熹:?元日?〕 35、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36、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37、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清明?〕〔二〕根据语境填空.〔每题3分〕38、李清照有两句诗表达了“人活着,应当活得有尊严,与其苟且偷生,还不如保持气节,壮烈死去.〞这两句诗是: , .39、江西九江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江水一弹月〞,下联出自杜甫?赠花卿?,用作下联的这两句诗应是 .40、自古以来文人多“伤秋〞、“悲秋〞,杜牧的?山行?却看到了秋天胜过春天,描绘这种景象的两句诗是: , .41、传说王安石写?泊船瓜洲?时有一个字是经过反复修改的,以致成了文坛佳话,有关的两句诗是: , .42、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反映了熟悉事物一个不平凡的真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 .四、简做题〔共15分,第47题是加分题〕读下面诗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一〕?商山早行?〔温庭筠〕晨启动怔铎,客行悲故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43、?商山早行?这首诗,处处紧扣一个“早〞字,请你写出有关“早行〞的词.〔2分〕答: .44、简要解释“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意.〔3分〕答: .〔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月明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5、这首词反映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2分〕答:.46、这首词反映作者怎样一种感情基调?请简单分析.〔3分〕答:.47、默写一首你最喜爱的古诗词〔包括题目和作者姓名,不能抄写前面出现过的诗词〕.简单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5分〕答:.中学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初一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A5、C6、A7、C8、C9、B 10、A 11、B 12、C 13、A 14、A 15、C 16、B 17、B 18、B 19、C 20、C21、C 22、A二、判断题;打“√〞的是:23、26、28、29、30、31、32题;打“×〞的是:24、25、27题.三、填空题〔一〕根据上句写出下句,或根据下句写出上句.33、死去原知万事空.34、万紫千红总是春.35、野渡无人舟自横.36、旧时王谢堂前燕.37、路上行人欲断魂.〔二〕根据语境填空3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39、半入江风半入云.4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四、简做题〔一〕43、“晨起、鸡声、月、人迹板桥霜、明〞等词语表达了一个“早〞字.44、天边还挂着残月,山中茅店里传来报晓的鸡鸣声,村外板桥上白露未消,人的足迹依稀可辨.〔二〕45、这首词反映的是夏夜农村夜景,从词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可以看出.46、这首词描绘了农村夏夜热闹的情景和欢乐的心情.鹊声、蝉声、人声、蛙声、稻花香、丰年等都是使人心情舒畅的事物.在夜行的最后,忽见旧时熟悉的茅店,更令诗人惊喜非常.47、评分意见:要求书写工整,没有错漏,并能说出一些道理来.。

七年级语文知识竞赛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知识竞赛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知识竞赛卷及答案ycy初一全能知识竞赛语文卷(06.5)(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积累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功底(25+3分)(一)本张试卷设卷面分3分,老师将根据你书写是否工整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判定分数。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10分)1、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2、黄河之水天上来,。

3、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谈之景的句子是,。

4、赵冀反映诗歌创造贵在创新的诗句是,。

5、马上相逢无纸笔,。

6、深林人不知,。

7、,思君不见下渝州。

8、此夜曲中闻折柳,。

(三)语言的世界是美丽的天湖,丰富的表达将使你如鱼般畅游(15分)9、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1)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ju gong jin cui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10、请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4分)(1)义愤填(2) 然不同(3)锋芒露(4)一拍即(5)可歌可(6) 出不穷(7)马革尸(8)毛骨然11、王秘书在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王秘书不明白究竟是谁生气了。

根据提示,给信息标出标点。

(2分)(1)李科长生气了(2)张局长生气了12、依照前半句的形式,续写两句(注意句式及修辞)(2分)繁花是春天的笑脸,阳光是夏日的欢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你能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来概括从中得到的启示吗?(2分)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爱,然而它是害虫。

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14、下面是导游介绍某处景物的开头,请根据提供的词语,发挥想像,将该导游词续写完整,力求生动形象,使游客游兴大增。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七年级语文知识竞赛必答题 A 组一、判断题(50分)1、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是波斯人错中国人2、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是羊八井对3、国际马拉松跑的赛程是2万米错 42,195米4、"名不正则言不顺"是道家的思想错5.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是行政机关对二、选择题:(40分)1、请问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是哪个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C)A.壮族B.瑶族C.苗族D.黎族2、据最新资料统计,我国的姓氏排名,前三位是(B )A.李张王B.李王张C.李陈张D.李张陈1.西点军校的正式名称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对3.据第五次全国人门普查显示,我国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国外舆论称,中国将在若干年之后,有几千万人找不到老婆。

问:预计找不到老婆的人数有几千万?(C)A.3B.4C.5D.64.“厕所里扔石头”的歇后语是(C)A.臭名远扬B.臭名昭著C.激起公愤D.顽固不化三、真假题:(10分)德国青年志愿者的服务项目很多,经常义务为政府从事一些报酬低,又累又脏且没人愿干的工作。

甚至包括帮替农民清洁烟囱。

答:(假。

因为在德国,烟囱清洁工的报酬比一般公务员还高。

所以,许多人都乐意从事此项职业。

)七年级语文知识竞赛必答题 B 组判断题:(50分)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对2、汇入大西洋最长的河流是亚马逊河对3、最早的血压计用于测量牛的血压错马4、生铁又硬又脆是因为它含碳少错5、法国的国庆日是7月4号错 7月14号二、选择题: (40分)1、不属于老人自称的一项是(D)A.老身B.老夫C.老拙D.老茂2、一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对他的对手说:“挣钱的办法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一种是诚实的。

”对手问:“哪一种?”他回答:“正好是您不知道的那一种。

”他通过这些话讽刺了对手什么?(C )A.知识贫乏B.不会挣钱C.缺乏诚信D.孤陋寡闻3、"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是为了:( B )A.纪念屈原B.推翻元朝统治C.南宋人民纪念抗金将士D.由长娥奔月的传说而来4、下列句子,符合普通话规范的是(A )A.我前面走B.扫还没干净C.课备还没好D.打她不够三、真假题:(10分)一艘美国籍的30万吨级巨型油轮在从埃及亚历山大港开往日本的途中,为了避免遭到中东一代的恐怖分子袭击。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文化常识竞赛100题(有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文化常识竞赛100题(有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文化常识竞赛100题(总分200分,时量90分钟)班级姓名计分100个文化常识,带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让你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充实你的知识库,扩展你的视野。

快来测试一下吧,看看能答对多少?(每题2分,100小题,共200分)1.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 A.空穴来风 B.三人成虎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月亮 B.姻缘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祖冲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A.乌 B.巫 C.肖 D.萧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男角 B.女角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A.50元B.100元C.200元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 B.戍 C.戌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A.早上 B.中午 C.傍晚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孟子》 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A.欧阳修 B.欧阳询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A.李贺 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 B.鉴真(A)玄奘是自行去印度的,鉴真则是东渡,把佛法传到日本。

初一竞赛测试题及答案语文

初一竞赛测试题及答案语文

初一竞赛测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张慌失措B. 纷至沓来C. 一愁莫展D. 穿流不息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所有的选项都是。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5. 下列成语中,含有反义词的是:A. 朝三暮四B. 一视同仁C. 悲喜交加D. 一举两得6. “天净沙·秋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李白C. 马致远D. 杜甫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来上课。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他虽然学习好,但是品德不好。

D. 他学习好,品德也好。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9. 下列成语中,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是:A. 日月如梭B. 光阴似箭C. 时光荏苒D. 所有选项都对10. “静夜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________。

”(李白《静夜思》)12. “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的《________》。

14. “________,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15. “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体会“脱险的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文题的含义;
4、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莫顿·亨特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七年级课本.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要什么都别想,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来提高勇气,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此外《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导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

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整体感知:
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学法指导:
a、默读要求(时间、内容)
b、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即五个“要素”)
复述抢答:
(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5)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
(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

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出示问题组:
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2、本文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课文中找出。

3、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4、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是指什么?
5、文章描写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是对我的哪方面的描写?
6、你认为文章以“脱险”为标题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比较哪个更好些?说明理由。

7、你怎样看待父亲对我的帮助?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四、拓展延伸: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小伙伴,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五、体验反思:
1、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如何看待杰利和另外四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如何对待遇到困难的朋友?
(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真诚鼓励)。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

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又有什么启示呢?
老师总结:1.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

2.教育孩子应注意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

3.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应学会正确面对。

4.遇到危险要冷静,寻找方法一步步解决,不悲观失望、失去信心。

六、课堂小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

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

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点片断,感受文章内容
七、切身感悟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以上作业,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八、当堂检测:基础夯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耸.立()迂.回()啜.泣()嶙峋
..()()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词语:
⑴我听见有人啜泣,正(惊奇,诧异)那是谁。

()
⑵我(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地伸出脚去探那块岩石。

()
⑶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告诫,教导)。

()
⑷我的心在(形容人瘦削)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

4、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5、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6、说说读了本文后,你从中悟出什么哲理。

7、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由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⑵下游河床狭窄,()河水容易泛滥。

⑶他已失败了多次,()并不灰心。

⑷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特来看望。

A.然而故而因而从而B.从而因而然而故而
C.故而然而因而从而D.故而从而然而因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