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诺夫卡苹果3
安东诺夫卡苹果概况

•
又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写道: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
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
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
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
(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
在这样的语境中,提到“鬼”并不让人想
到“地狱”的可怕,而是想到月下荷塘的
总结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灵魂,与 其说它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毋宁说它是一 个象征,它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 村生活。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 苹果” 的馥郁甜香中。 作者用回忆的口吻,
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 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 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 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 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 惆怅和感伤。
蒲宁简介 蒲宁(1870~1953) 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祖传的地主庄 园里度过的。由于家道中落,他15岁就 辍学,19岁外出谋生。曾当过校对员、 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
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901年 因诗集《落叶》获普希金奖。他的诗以 祖国及其贫穷的村庄和辽阔的森林为题 材,诗句优美。1899年与高尔基相识后, 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 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的 优秀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的苹果》 (1900)、《松树》(1901)《新路》 (1901)、《黑土》(1904),反映了 作者对俄罗斯命运的概括性思考,也流 露出对已逝去的时代的留恋与惋惜,对 现实生活的冷漠。
安东诺夫卡苹果读后感

安东诺夫卡苹果读后感《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农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的生活。
小说以苹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小说中的苹果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在小说中,苹果是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通过描写农民家庭在收获苹果时的忙碌和喜悦,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生活中的美好,而小说中的苹果则提醒我们,生活的美好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发现,就能感受到。
其次,小说中的苹果还象征着人性的善良和真诚。
在小说中,农民家庭对待苹果的态度,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善良。
他们勤劳耕种,用心呵护苹果树,希望收获更多的果实,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努力,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他们也乐于助人,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果实,这种真诚和善良的品质,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最后,小说中的苹果还象征着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在小说中,农民家庭对待苹果的态度,让我想起了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努力去改变生活,追求更好的生活。
这种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思考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通过阅读《安东诺夫卡苹果》,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和真诚。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加热爱生活,善待他人,同时也能够对生活有更深的思考和追求。
这部小说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东诺夫卡苹果》赏析

•••••••••••••••••《安东诺夫卡苹果》赏析《安东诺夫卡苹果》赏析《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俄国作家蒲宁创作的短篇小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东诺夫卡苹果》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伊凡蒲宁(Ivan Bunin,1870-1951)俄罗斯作家。
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
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
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
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
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
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创作道路:复杂而曲折,可以用“跨越了世纪、跨越了国界,也跨越了流派、跨越了文化”来概括。
整个创作活动共持续了67年,大体可分为三大阶段:1)1910年之前:创作早期,占主要地位的是诗歌,主要有《落叶》、《在火车上》、《祖国》等,散文作品主要有:《山口》、《松树》、《圣山》和《安东诺夫卡苹果》等,充满抒情气息;2)1910-1920年:创作中期。
对古老文明的源头以及民族生存发展的规律的探究以及这一时期俄罗斯社会的现状促使蒲宁深入思考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创作了“农村写生系列”作品:《乡村》、《旱峪》、《扎哈尔。
沃罗比约夫》、《春日的夜晚》等,和“爱情悲剧系列”作品:《爱情学》、《轻盈的气息》、《阿强的梦》等。
3)1920年后:蒲宁的创作力再一次爆发,创作了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名篇,如《米佳的爱情》、《中暑》、《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托尔斯泰的解脱》等。
小结蒲宁语言特点蒲宁之作之所以扣人心弦主要是他的非比寻常的文学语言的造诣。
他以音乐家对声音的敏锐为其作品找到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感。
他曾多次引用福楼拜的话说:“应当使散文具有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又仍然是散文。
”他以画家的锐目观察世界,认为万物无不是由色彩和光线的混合构成。
所以在蒲宁笔下,人物也好,自然界的景物也好,都有色彩感和光感。
《安东诺夫卡苹果》ppt

《安东诺夫卡苹果》ppt第一页:标题:《安东诺夫卡苹果》第二页:背景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一种特殊的苹果品种,它在苹果市场上独树一帜。
安东诺夫卡苹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第三页:品种特点:-外观:安东诺夫卡苹果外观鲜艳红润,有光泽。
-口感:果肉酥脆多汁,味道醇厚,既有酸甜的口感,又有清新的风味。
-营养价值:安东诺夫卡苹果富含维生素C、纤维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对保护视力、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益处。
第四页:产地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最初来自俄罗斯,后来逐渐扩散到各个国家。
-目前,国内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苹果生长。
第五页:种植要点:-气候:安东诺夫卡苹果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到25℃。
-土壤:安东诺夫卡苹果喜欢沙壤土或壤土,耐瘠薄,但不耐盐碱。
第六页:栽培管理:1.植株选择:选择健壮且无病虫害的苗木进行栽培。
2.苗木栽植:将苗木栽植于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光照和空气流通。
3.施肥:安东诺夫卡苹果需要充足的养分,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施肥,注意控制肥料的量。
4.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并处理病虫害,保持苹果树的健康生长。
第七页:采摘和储存:1.采摘时间:安东诺夫卡苹果一般在成熟后的夏季或秋季进行采摘。
要注意避免采摘过早或过晚。
2.储存条件:将采摘的苹果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3.储存期限:安东诺夫卡苹果适合长期储存,可以保存数月而不失去其营养和口感。
第八页:品质保障:1.选购要点:选择色泽鲜艳、果形饱满、果肉紧实的安东诺夫卡苹果。
2.品质检测:可以通过敲击果实和闻气味来判断苹果的成熟度和质量。
3.存储条件:正确存储苹果,避免碰撞和挤压,保持果实的完整性。
第九页:使用建议:-新鲜食用:安东诺夫卡苹果可以直接食用,味道酸甜爽口。
-加工应用:也可以将安东诺夫卡苹果制作成苹果酱、苹果派、果汁等多种食品。
安东诺夫卡苹果PPT3 人教课标版

教学目的
1、阅读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 衬的艺术魅力 2、小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小说的象征意义
小说内容概略
小说四个部分的内容概略
第一部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 节,丰收的田园景象。 第二部分:农村当时富庶的景象,人 们长寿、富足、心态平和。 第三部分:狩猎季节的休闲和热闹 第四部分:时世变迁,眼前荒僻、萧 瑟和破落。
富庶的农村
“安东诺夫卡又大 又甜,准能快快 活活过一年。” 安东诺夫卡大年, 农村里的事就好 办了,因为这年 的庄稼也必定是 大年……丰收年 成的情景,我是 怎么也忘怀不了 的。
小说“真实”的文学思想
“艺术应该忠实地表现这个真实的世 界,因此,它应该通过精微的观察和仔细 的辨析来研究当代社会生活风俗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
1.了解苹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2.掌握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苹果树的生长过程、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相关知识、营
养价值介绍等;
2.实物:安东诺夫卡苹果样本;
3.课堂布置:树立一幅苹果树的图片;
4.其他:板书内容、学生课前了解苹果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树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安东诺夫卡
苹果”。
2.学习
(1)介绍苹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苹果是如何长成的;
(2)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品尝,并分享感受;
(3)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知识。
3.讨论
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内容,讨论苹果对人体的好处,并展开相关讨论。
4.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调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重要性和营养价值。
四、课堂作业
1.回家后给家人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营养价值;
2.课后写一篇感想,记录今天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学生对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兴趣很大,但在理解营养价值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需要加强对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营养知识的讲解,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水果的重要性。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图文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图文版)前言在学习农业科学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了解沟通环节,以促进知识传递和创造性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课程教案,即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这个教案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探索了农业和自然的知识。
知识背景安东诺夫卡苹果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一种马铃薯家族的苹果,原产于俄罗斯的城市安东诺夫卡。
这种苹果非常受欢迎,因为它适应多种气候条件和各种土壤类型,并且可以生长在较高的海拔和寒冷的气候下。
安东诺夫卡苹果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农业耕作耕作是一种耕种土地的过程,旨在增加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耕作过程有多种方法,包括搅拌土壤、添加新的肥料、将作物残留物还原到土壤中或添加覆盖物。
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质量,增加作物的养分和产量。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的互动,以及所有生命形式在自然环境中的交互作用。
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主题这个教案的主题是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种植和多样性。
它涉及到农业和生态的知识,是一个有趣的课程设计。
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良好生长环境和产量,并鼓励学生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方法。
前置知识在教授这个课程前,学生应该对农业耕作和苹果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安排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包括以下活动:1.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产地,适宜生长条件和其它生态环境的知识。
2.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苹果生长情况。
在考察中,学生还可以熟悉一下搅拌土壤、添加肥料和覆盖物的作用,以及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
3.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到图书馆或者网络上,进行安东诺夫卡苹果种植的更深入的研究。
课后作业在课后,学生应完成一份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报告,展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伊凡 亚历克塞维奇 蒲宁 安东诺夫卡苹果 读后感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下面是我对这篇小说的读后感。
《安东诺夫卡苹果》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农民安东诺夫卡,他在农场里辛勤工作,却面对着充满不公和艰辛的现实。
故事以安东诺夫卡盼望着一颗苹果树上的唯一一个苹果为线索,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渴望的强烈愿望和无尽的苦难。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蒲宁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农民的贫困和艰辛,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
安东诺夫卡对那颗苹果的渴望代表着他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而他最终无法得到那颗苹果,象征了现实中诺大的不公和残酷。
通过这个故事,蒲宁揭示了社会中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贫困所带来的挣扎和心理折磨。
安东诺夫卡在故事中不断为生存而奋斗,但他在社会中只不过是一个被遗忘的边缘人物。
蒲宁通过这个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困所带来的无助和无望。
另外,蒲宁也通过描写自然的美丽与残酷来对比人类的生活。
在农场中,苹果树代表着美好和希望,但却无法给予安东诺夫卡他所渴望的。
这种对自然和人性的对比使我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产生了深思。
蒲宁通过这种对比呼唤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
总而言之,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一篇令人深思的短篇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贫穷和不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呼唤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
阅读这个故事后,我深感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复杂性,并思考着我们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不公和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东诺夫卡苹果
第三学时
学习目标:课外延伸
学习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分)
魔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
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
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
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
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
“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
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
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
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
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
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
“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
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
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
……“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
”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
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
”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
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
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
乎②是无用的东西。
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
”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
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
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
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
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
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
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1.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
2.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3分)
似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
(不超过15字)(3分)□□□□□□□□□□□□□□□
4.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
5.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过100字)(5分)
□□□□□□□□□□□□□□□□□□□□□□□□□□□□□□□□□□□□□□□□□□□□□□□□□□□□□□□□□□□□□□□□□□□□□□□□□□□□□□□□□□□□□□□□□□□□□□□□□□□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