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习惯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合集下载

提高口算能力 激活数学思维论文

提高口算能力  激活数学思维论文

提高口算能力激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如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运算能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等。

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往往忽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未能熟练掌握口算技能,到高年级随着运算数值的加大和数理关系的复杂化,学生数学成绩下滑。

运算能力欠缺是重要原因,有时被误以为是偶尔做题马虎而不加注意。

久而久之,数学成为弱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数学思维得不到锻炼提升。

鉴于在山村小学教学的经验教训,我将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当做重要的小课题来研究。

据调查,有近半数的学生做口算题时是在脑子里算而不是真正的口算,有近半数的数学老师为了讲课简便或保证运算正确率大多采用笔算方式,可以想见学生口算能力差是一个普遍现象。

养成口算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口算就是心算,它是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不借助计算工具(笔、纸),主要依靠思维、记忆和语言直接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

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因此口算是“用你的脑子去算”,而不是“在你的脑子里算”。

同时“口算不是作为笔算的台阶,而是一种不同的训练,是课程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口算时,计算者要将计算分割成很多的小过程,要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合理的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这是一种很高的心理活动。

据此,笔者认为提高口算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理清数理关系,掌握口算技法口算是为了用更简便的方式得到得数,所以要研究数理关系。

1.加减变整数法在加法运算中,如果被加数或加数有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都以整数相加,然后再减去差数。

例257+89=257+100-11=346。

例1323+98=1323+100-2=1421。

在减法运算中,如果被减数中后几位数值较小,而减数的后几位数值较大,则将减数加上一个数变成整数,从被减数中减去,再加上这个补数,就可得到差。

低年级口算能力培养论文

低年级口算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摘要: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在无先进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三个方面的运用:抽象转化为具体,主客观并用,建立表象,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运算;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算理教学;科学设计训练方法,巩固提高口算能力,使低年级学生能更快更准确的口算。

关键词:低年级表象算理训练方法众所周知,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口算数学能力的高低将关系到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

在我们农村地区,没有先进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怎样提高低年级的口算能力,将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也任重而道远。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现浅谈一下,以抛砖引玉,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抽象转化为具体,主客观并用手脑直观演示,建立表象,从直接从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教导学生认识10以内数之后,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

上课之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的实物图片,诸如小棒、卡片等,课堂上让学生数小棒,手指,强化数感训练,再把10以内的数进行分解或合并,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再进行如加法9+3的表象建立,一位同学手里面有9根木棒,另一位同学有3根木棒,那他们把木棒全部放在一起是多少根了?学生很快就知道是12根,那再想一想,这些木棒怎么摆放就可以一眼看出是12根?学生很快就答道:“先从三根木棒中拿出一根到九根木棒合在一起,就是十根,还剩下两根,就是十二根”。

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同时给学生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在此基础上,我又连接出了几道相同类似的题:8+4=?,9+2=?……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说出了“凑十法”,即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确能力,并多加练习,使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理论实践结合,感性理性齐施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其主要途径是教导学生理解算理,不仅灵活运用口算方法,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优化口算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论文

优化口算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论文

优化口算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在口算教学方面,要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必须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四方面目标的达成。

那么,如何通过口算教学使这些目标得以实现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优化。

一、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会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一个有效的口算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尝试探索——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巩固练习,形成技能——解决问题,学会应用”。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合理运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实现直观到抽象的有效升华。

现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它们只是教学的手段和学习的工具,学生学会的最终标志还应是脱离直观的抽象概括。

例如:《有几瓶牛奶》这节课,老师为了帮助全班学生更好地理解“凑十法”,先是运用课件分别演示9个、5个牛奶瓶如何凑成10个,再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牛奶瓶摆一摆,接着又运用思路图那样的数学符号进一步理解算法,最终达到直接口述算法,通过这样一系列从具体到抽象的逐步升华的过程最终使“凑十法”内化为学生完全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谓扎实有效。

2、巧妙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会计算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首要目标。

”正是基于这一点,新教材对传统的“算术应用题”进行了大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增加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与学生经验相符合的、有一定价值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与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这一改革,促使教师必须摒弃过去那种“就计算讲计算”、“只计算不应用”的不良做法。

在数的运算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其中隐含的的数量关系,并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生口算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口算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口算习惯的培养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而口算又在计算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口算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和技巧,形成一定的口算习惯,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要求。

那么,如何来培养的口算习惯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重视计算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算理的掌握我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计算的概念,法则和算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灵活口算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平台,通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归纳出算理,最重要的是在学生探究算理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灵活地进行口算奠定了基础。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是:乘以或除数的倒数,但是通过学生的探究,一些思维有深度的同学发现了在口算时,有时也可以灵活。

例如:除以,学生可以按照法则计算,思维灵活的同学通过探究也可以直接用9除以3。

这样口算的灵活性就显现出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口算比赛是小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形式,而要养成一定的口算习惯和能力,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练习的平台,提供一个主动练习的“抓手”。

在本学年我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课前1.5分钟1.5分钟时间不是太多,但是日积月累,一学年坚持下来,学生有了很大的收获,而且口算也非常有针对性,能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知识重难点,为本节课服务。

2.每周组织一次口算比赛把比赛的成绩刊登在后面的黑板报上。

通过“争当口算小能手”的口算形式,对学生的口算兴趣调动很大,班里涌现出邓高洁等口算小能手。

3.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这学期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购买了2本口算卡,有了口算卡这个有形抓手,我在我所教的两个班内,见缝插针地组织了多次口算比赛,收到了很好的口算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计算技巧的指导,使计算合理、灵活在对学生的口算训练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口算,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学会找规律,会运用规律善于计算、合理计算,为口算提供知识铺垫。

口算技能与培养[论文]

口算技能与培养[论文]

口算技能与培养摘要: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创设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与训练,使小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巩固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

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口算教学,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起来,从方法上运用起来,从习惯上培养起来呢?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将口算联系生活;三、培养思维能力,加强口算训练。

关键词:口算技能;培养自信心;联系生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10-01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创设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与训练,使小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巩固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

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口算教学,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起来,从方法上运用起来,从习惯上培养起来呢?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所谓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达到一定目标的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自我正确认识、正确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自信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自强不息,逐步地实现自我完善。

老师应该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使他们不得不表现出自信的示范作用。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从一些小事去真心实意地赞美、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心里上得到满足和愉悦,有时候,亲切而温情的话语会像一片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幼小的心灵得以健康蓬勃的成长。

自信会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树立起在课堂上大胆表达的愿望。

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想获得成功,“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多次直接规劝或教导的激励效果要显著得多。

多些正面鼓励,少些批评讽刺。

口算论文

口算论文

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课堂效率上学期我教的是五年级数学,虽然我已有十七、八年的教学生涯,教过的毕业班也已无数,但真正教起新课程高年级数学来,我还真感到有点束手无策。

由于低年级学生掌握的计算较差,在低年级显现的并不明显,但到了五年级小数乘、除法时,我才深深感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多么差,由于乘法口诀掌握的不熟练,小数除法不会试商,而且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没有理解到位,练习形式较少。

经过反思之后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的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

口算技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形成的。

但要适时、适度,练习形式要多样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课前3分钟进行口算练习,如可采用指名口答、集体抢答、开火车、对口令、连线找朋友、口算比赛或听算与视算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他们喜爱的方式来练习,同时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大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有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法的笔算练习。

口算与笔算比较,口算是基础。

实践证明,口算熟练的,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反之,笔算速度就慢,正确率也低。

所以,我在教学时把口算与笔算密切结合起来。

对某些内容,在学生掌握笔算的基础上,可指导他们慢慢过渡到口算解决,以提高计算速度。

如学生掌握多位数加减法后,碰到计算不太复杂的横式时,就可以要求他们用口算求结果。

如8298+902,口算时,只要从902中取出2,加到8298上去,那么结果立即可以知道了。

三、学生找错题原因。

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一道题做错了,这节课讲了,下节课做接着错,而且错误率仍然很高。

我经常反思自己,难道知识一定要在不停的反复中才能掌握吗?如果那样,那就意味着学生要做无数的题,老师的负担也要加重。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很快地将错误的知识,错误的思维方式纠正过来呢?今年在教五年级数学时,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小学数学论文口算能力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数学论文口算能力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数学论文口算能力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摘要: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孩子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本文探讨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激发兴趣;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计算的基础,还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口算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反映了学生个体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但是在实际的口算教学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状况,令人担忧:1、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师生对口算重视度不够。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很简略地处理口算教学内容,把口算教学内容与下一个教学内容合并成一节课来上的现象很多,使学生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认识不清,就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算方法。

有些学生思想有一定的惰性,对老师提供的练习量不能按时完成。

1.2 学生口算热情不高。

口算虽然天天练,但每次口算作业能满分的同学不多,每个班中,都会有一些孩子数感较弱,起步时的口算总离不开小棒、手指。

数感差的孩子,他们对算理的理解更是一知半解,不能提到理论高度。

1.3 引导方法不当。

急功见利,要求学生:“回去把口算表格背出!”采用“按牛头吃草”的办法要求统一:破十法计算!其实,学生在口算时,每个人的心智活动有区别,采用的方法应与每个学生的数感强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应统一成一个模式。

人教五年级暑假口算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人教五年级暑假口算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0.75+4.25= 4.2×5= 4.7+2.3= 6-3.4= 0.75×100= 7月6日5.6÷100= 2.5×4= 10-9.25= 0.06×1.5= 0.3÷0.5= 7月7日0.7×0.8= 1+0.01= 0.1÷0.01= 2.1÷0.7= 1-0.34= 7月8日0.175+0.0225= 8×0.125= 5.6+3.8= 0.62-0.32= 0.02×0.5= 7月9日0.75÷0.25= 16.8÷4= 0.1÷100= 6.3÷0.9= 0.25×8= 7月10日0.04×2.5= 1×0.01= 0.1+0.01= 0.63÷0.9= 0.6+0.54= 7月11日8.9-0.9= 0.96÷2= 5.9-2.5= 4.5×2= 3.6÷3= 7月12日0.125×8= 0.53×1000= 72.8×0.01= 1÷125= 1.2÷0.2= 7月13日1÷0.01= 48÷0.6= 20÷0.2= 1×0.4= 9.63÷3= 7月14日7-0.23= 4.8÷0.3= 7.2-0.8= 1.4×0.5= 29÷100= 7月15日6.3÷0.7= 6+2.4= 12.5×8= 8.9×0= 0.78÷3= 7月16日0.35÷0.5= 9.36÷0.9= 100÷0.4= 0.81+0.09= 0.4×0.9= 7月17日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7月18日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7月19日25×12= 135÷0.5= 25 +15 = 47 -27 = 58 +18 =7月20日 255 -105 = 1 -89 = 16 +16 = 23 -13 = 910 +110 = 7月21日 712 -512 = 12 +15 +12 = 1-25 = 47 -27 = 910 -310 = 7月22日 29 +49 = 25 -15 = 13 +23 = 18 +18 +38 = 1- 29 -49 = 7月23日 34 +14 = 34 +14 = 910 -410 = 14 -15 = =-7576 7月24日 5351255138.9-(3+0.9)= 7÷8= 2×1.7+2×1.3= 0.4×101-0.4= 1.25×0.7×0.8= 7月26日0.79+0.79×99= 1÷5+1÷5= 0.89×101-0.89= 2-0.64-0.36﹦ =3143 7月27日5×0.75÷1.5×0.75= 1-0.1×0.1= 6×0.125×8= 1×0.4÷1×0.4= 37.2×99+37.2= 7月28日25×4÷0.25×4= 0.9×7+10.7= 9÷5-1.9÷5﹦ 6.8-2.4÷3= 0.6÷0.3+0.5= 7月29日1.9+5.1÷51= 1.8÷0.9×0.5= 12-0.05×4= 1×0.01÷0.1= 7.2-1.2+6.7= 7月30日600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7.5升=( )升( )毫升=( )毫升 1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 )升56000升=( )立方分米 45000毫升=( )升=( )立方米 7月31日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 )立方厘米 33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升 16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3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1立方分米=( )立方米=( )升 8月1日7.7升=( )升=( )毫升550毫升=( )升=( )立方厘米 1.25升=( )毫升=( )立方米 2立方分米=( )升=( )毫升 1立方米10立方分米=( )升 8月2日220立方分米=( )升=( )毫升 60000毫升=( )升=( )立方米 810000立方厘米=( )升3.5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25-0.125)×8= 8月3日3X+5X=48 14X-8X=12 6+2X=44 20X-50=50 28+6X=8832-22X=10 24-3X=3 10X x(5+1)=60 99X=100-XX+3=188月5日16+8x=40 2x-8=8 4x-3x9=29 3x+6=18 8x-3x=1058月6日x-6x5=42 x+5=7 2x+3=10 12x-9x=9 6x+18=488月7日56x-50x=30 5x=15 78-5x=28 32x-29=3 5x+5=15 8月8日23x-23=23 4x-20=0 80y+20=100 53x-90=16 2x+9x=1180+5x=100 7x-8=6 65x+35=100 12x-12=24 19y+y=40 8月10日25-5x=15 79y+y=80 42x+28x=140 3x-1=8 90x-90=908月11日80y-90=70 78y+2y=160 88-x=80 9-4x=1 20x=408月12日3.4-1.4= 7.82-7.2= 2.19+9.1= 10.1-0.89=0.68+0.42=8月13日8.1-5.1= 0.728-0.24= 0.8+0.18= 0.89-0.25= 1-0.98= 8月14日0.048+0.52= 5×400= 19.9+11.1= 187÷1000= 1+3.89= 8月15日0.081×10= 75÷10= 0.96÷0.8= 0.8×7= 1.5×7=8月16日1.32×8=0.7×8=10.3×2=5×0.6=0.9×0.3=8月17日3.5×0.2= 2.01×0=10×0.05=0.13×7=0.21×100=8月18日0.7×4=0.05×4=4×0.3=430-250= 0.17+0.06= 8月19日1.02-0.09= 7200÷800= 0.17+0.6= 0.83-0.6= 17×300= 8月20日0.98-0.09= 0.2+0.78= 600×700= 10.2+0.02= 0.15+0.7=670+250= 10.2+0.2= 9.2-6= 8500÷500= 3.2-3.2= 8月22日0.35+0.5= 0.35+0.63= 3500÷70= 3.1+3= 3.8+0.38= 8月23日7500÷250= 3.8+1= 0.95-0.05= 450+780= 9.53-1.53= 8月24日5.1+2.3= 125×80= 0.078÷10= 0.52+0.4= 0.25×100=8月25日2.4÷0.8= 10.8÷9= 9.6÷0.8= 0.108÷2= 4.95÷0.9=8月26日0.22×102= 9.6÷0.8= 5×0.24= 4.5-0.05= 3.9÷0.13=8月27日16.5÷0.5= 5×0.12= 24×0.5= 4.8×0.5= 2.8+4.2=8月28日0.84÷2.1= 5÷0.25= 7.8÷0.01= 5.4÷0.6= 3.2÷5=8月29日7×0.62= 0.56÷0.8= 7.4-2.8= 0.18÷0.2= 0.16÷8=8月30日4.5×0.02= 8+7.2= 1.2×30= 0.012×0.2= 7.3×0.3=8月31日10.5×0.4= 7.3+0.27= 8×0.125= 0.54÷0.6 =0.61+0.39= 9月1日0.56÷28= 10÷20= 4.08÷0.4= 0.8×0.11= 7.2+12.8=9月2日84÷0.21= 0.75÷0.25= 2.5×16= 0.108÷2=1.75+32.5=肃宁县二实小五年级暑假口算作业班级:姓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低年级口算教学,培养学生口算习惯
六祖镇中心小学区远丽口算,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我们在小商店或菜市场经常可见到那些售货员、小商贩就是凭着一张嘴和顾客打交道,一笔一笔的帐算得清清楚楚、干净利落,绝不含糊。

这一幕让你瞪目结舌。

其实,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一道笔算题可以看成是若干道相关口算题的组合,口算是否正确决定着笔算题是否正确。

口算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瞬时记忆力、思维能力等作用很大。

一般,把口算能力分成“熟练”、“比较熟练”、“会”三级,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主要在一、二年级。

因此加强口算训练在低年级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口算习惯呢?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口算热情。

数学对多数学生来讲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让学生做口算题更加显得单调,不来劲。

如何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对口算充满热情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异多样的事物能引起儿童的有意注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发现,凡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总能完成得又快又好,可见,兴趣是一种动力,能够推动学生乐于做事、乐于克服困难的动力。

所以,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我创设了多种情境,唤起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和热情。

如把口算题目写在不同的小动物头饰上,把相应的得
数写在小房子卡片上粘在黑板上,指定几名学生戴上头饰,从同一起点出发,看谁先回到家。

一声令下,教室里立即热闹起来,学生一下子对口算充满了热情,抢着要做口算题目。

或者进行“夺红旗比赛”,三组学生进行比赛,一组八人排好队,用一支粉笔轮流做八道口算题目,哪一组先准确无误地做完题目,红旗就奖给哪一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口算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或者同桌两人抢答,谁又对又快,就送小红花。

这些比赛活动人人参与,奖励面广,因此学生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目的。

总之,教师要想出各种吸引学生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口算热情。

二、算理算法要掌握。

掌握口算的算理、算法是口算能力培养的前提与基础。

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10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等算理,它是其他一切运算的基础。

在一年级教学中,有些学生还常常用掰手指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不仅计算速度慢,而且对今后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特别不方便。

因此,熟练掌握凑十方法,灵活运用凑十法,就大大加快了计算速度。

如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让学生把凑十法编成顺口溜,在做8+3=?的题目时,学生会很快说出:见8想2,把3分成2和1,8和2凑成10,10加1得11。

在计算8+( )=11时,由于学生对凑十法已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们会利用凑十法,见8想2(因为8和2能组成10),2加1(11个位上的1)等于3,所以,8+(3)=11。

通过让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
法表进行整理,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规律。

在计算退位减法时,也可以把凑十法反过来用。

如计算13-9=?时,学生也会说:见9想1(因为9和1组成10),1加3等于4,所以13-9=4。

只有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口算的算理,才能保证学生学好数学。

三(一)持之以恒,坚持每天训练。

每节课用3—5分钟进行训练,、借助训练形式,提高口算速度。

新旧知识对比训练。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也遗忘得快,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目对比练习。

如减法与加法对比。

课内外相结合训练。

充分利用听算训练简单易行的优点,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训练学生仔细听,专心记的习惯,并常用比赛的方式评谁听得准,记得牢,算得快,来激励并引导学生。

三口算训练还要注意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

总之,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而低年级口算内容又是基础的基础。

所以,加强和改进低年级口算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