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的主要顺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与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佛山市顺德区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佛山市顺德区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佛山市顺德区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摘要: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及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崩塌和滑坡等斜坡类地质灾害是顺德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中由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占绝大多数。

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顺德区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在时空分布规律,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地质环境安全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关键词:顺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1 顺德区地质灾害概况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北临广州,毗邻港澳,区内地貌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低缓残丘,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其间有丘陵残山点缀分布。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南褶皱系粤中拗陷带,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发育有北东向广州—从化断裂带、顺德—东莞断裂带和北西向白坭—沙湾断裂带、北江断裂带、西江断裂带等。

区内大部分面积为第四系覆盖,约占全区面积的95%,仅残丘、丘陵区域出露中元古界、南华系、白垩系等地层以及早奥陶世与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

近年来,顺德区极端强降雨天气频发,同时伴随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不良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日益增多。

根据“顺德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1],顺德区已发斜坡类地质灾害158处(已核销的历史灾点115处),其中崩塌133处、滑坡22处、泥石流3处,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查明顺德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助于政府部门及工程建设单位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发生,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地质环境安全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顺德区斜坡类地质灾害以崩塌为主(133处),滑坡次之(22处),泥石流发育较弱,仅有3处,因此本文仅以崩塌和滑坡为研究对象,探讨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2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2.1崩塌区内已发崩塌灾害133处,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规模等级划分标准,共有微型崩塌121处、小型崩塌10处、中型崩塌2处;崩塌一般发生在坡高为5~20m 的斜坡上,共101处,占崩塌总数的75.94%;发生在坡度大于60°的斜坡(微地貌属陡崖)上的崩塌共有89处,占总数的66.92%;崩塌体厚度一般为0~2m,共121处,占总数的90.98%;从构成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分析,主要为岩质崩塌,共97处,占总数的72.93%(表1)。

顺德地理建议与设想案例

顺德地理建议与设想案例

大良街道外来务工者工作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外来工建设献言献策顺德区顺峰初级中学欧阳溢恬马忻宜沈家欢欧少琪麦彩盈区楚宜林汇德黄俊杭吴婉恩针对大良街道外来务工者的种种工作状况,提出几点建议:①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工作环境的宣传力度。

②通过专版策划几个宣传主题,加强和读者百姓的互动,使社会保障的意义和重要性更深入人心,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得到更有效维护。

③让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以提高企业及外来人员参保的积极性,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④进一步加大养老、医疗、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使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到社会保障这个“安全网”内。

但从长远来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身份转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废除附加在户籍之上的城乡就业、医疗、社保、接受教育等待遇差距,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做到这些还有一个过程。

我们将创造条件,努力为外来建设者提供平等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尽快融入。

指导老师严春花顺德区住房调查研究顺峰初级中学麦慧敏、罗嘉莲、刘诗漫、吴绮婷、梁嘉敏、卢洁仪针对顺德住房问题和人们对住房的一些看法,我们建议:1、稳定房价,让人们不再为房价多高而烦恼,更好的赢得消费者们的信心。

2、打击、严禁炒高楼价的情况出现,以百姓的利益为先。

3、提高人们的收入,让打工的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

4、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优秀人才,为未来的房产问题,培养可以解决、承担的市场人才。

5、禁止开发商滥用土地,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6、减少开发土地,保护资源,留下美丽的田园。

7、降低房价,稳定人心,让百姓住新房子。

8、减少蜗居情况的出现,尽量减少“出租屋”的存在。

9、保证住房的安全,舒适。

指导老师严春花花·阳光之路------------陈村花卉世界产业的发展顺峰初级中学何钰筠梁紫慧彭亚甘佩仪针对陈村花卉世界的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花卉产业应注重其价格和品种。

水灾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

水灾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

水灾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引言水灾是指由于降水过程或水体异常累积,导致水位明显上涨,造成河流、湖泊、水库甚至城市内涝等区域内水量明显超过正常水位,从而对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

水灾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可能引发感染疾病、饮水安全等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水灾事故的隐患,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水灾事故隐患地理环境隐患1.地势低洼: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降雨量稍大就可能发生水灾。

2.河道问题:过度疏浚或堵塞河道都可能导致水灾事故的发生。

3.堤坝问题:堤坝的脆弱性和稳定性问题,也是水灾隐患之一。

水资源管理隐患1.水库管理:水库运行不正常、不可靠的固定日期汛限制及放水安排可能导致水库内水位骤升,引发水灾。

2.水文观测:水文观测数据的不准确、频率低或滞后性可能导致无法准确预测降雨带来的洪水流量。

城市建设隐患1.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排水设施缺陷或未及时维护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和水灾事故。

2.没有足够的临时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储备:在水灾发生后,当地居民需要临时撤离和避难,但没有足够的临时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会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困难。

应急处理措施预防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地质、气象、水文观测的精准度和频率,及时提醒可能发生水灾的区域。

2.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合理设计和建设城市排水体系,保障排水设施的畅通,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3.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大对河道整治、堤坝加固等防洪工程的投入,提高防洪能力。

4.提高公众灾害防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灾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应急后续措施1.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水灾发生后,各级政府和相关救援组织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

2.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确保足够的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包括搜救、救助、疏散和紧急物资供应等。

3.提供临时避难场所和生活物资:针对受灾居民,及时提供临时避难场所和紧急救助物资,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二〇二三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的天气开始频繁出现,如暴雨、山洪、涝灾等。

防汛工作变得越来越关键,但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并持续改进防汛策略。

本文将探讨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防汛工作中的问题1. 天气异常:气候变暖使得降雨量大增,大雨时段和地点不易预测,导致防汛工作难度增大。

2. 基础设施不完善:许多地区的防汛设施不完善、水利设施老化,无法承受大量的雨水,使得防汛工作变得困难。

3. 人员疏忽:一些地区的居民或工作人员在汛期时忽视危险,不按规定行事,安全意识薄弱,难以有效地防范汛灾。

4. 救援难度大:当灾难发生时,救援力量难以及时到达,人员和物资配备不足,救援难度增大,往往会导致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二、防汛工作中的解决方案1. 天气异常:加强对气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对自然灾害的可能发生进行预警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2. 基础设施不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老化的水利设施加强维护和改造,建设更加完善的抗洪、排涝和供水设施。

3. 人员疏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防汛知识,强化居民的抗洪、排涝、自救逃生等技能。

4. 救援难度大:加强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组织和力量的应急处置能力,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和质量。

三、技术手段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1. 气象预警系统:应用先进的气象预警系统,对气象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提供早期警告和预警,为防汛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 遥感监测系统:应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实现对灾害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和提供高精度的灾害信息,实现对汛情的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3. GIS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完整的地图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为防汛工作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4. 大数据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汛情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汛情数据库,为防汛科研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顺德地理调查报告

顺德地理调查报告

顺德地理调查报告顺德地理调查报告顺德,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

本次地理调查报告将对顺德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地理特点顺德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南海,北靠广州,南接香港和澳门,交通便利。

顺德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布。

气候方面,顺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二、自然资源顺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是水资源,顺德地区有众多河流和水库,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其次是土地资源,顺德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再者,顺德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矿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人文景观顺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首先是顺德的古建筑,如清晖园、乐从古镇等,这些古建筑展现了顺德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次是顺德的名胜景点,如伦教山、北滘温泉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顺德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如顺德木偶戏、陶瓷制作等,展示了顺德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经济发展顺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迅速。

首先是制造业,顺德拥有众多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涵盖了家电、家具、纺织等多个领域。

其次是服务业,顺德的餐饮、旅游、金融等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此外,顺德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成为顺德亟待解决的问题。

顺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同时,顺德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顺德还加强了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六、未来展望顺德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地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顺德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便利度。

其次,顺德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此外,顺德还将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广东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广东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广东省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地势复杂,气候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以下将介绍广东省各省自然灾害的损失情况。

1.台风:广东省是中国台风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每年都会受到多次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暴雨、强风以及风暴潮等灾害,给广东省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广东省遭受到的20号台风“凤凰”袭击,共造成1822人死亡、249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84.1亿元人民币。

2.暴雨洪涝灾害:广东省位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降水充沛。

每年的夏季,广东省经常受到暴雨的袭击,导致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会造成城市内涝、农田被淹、道路水浸等问题,并给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带来重大损失。

例如,2024年广东省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43人死亡、1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5.6亿元人民币。

3.干旱:广东省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界地带,年均降水量不均,有时会出现干旱现象。

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农作物减产、牧草枯萎等问题。

例如,2004年广东省春季干旱,造成全省43个县市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旱,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8亿元人民币。

4.地震:广东省地处中国南方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

虽然大多是强度较小的地震,但仍然会对建筑物、交通设施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例如,1994年江门地震,震级6.8级,共造成53人死亡、625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9.88亿元人民币。

5.干旱斑块:广东省地处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常年降水充沛。

然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干旱斑块的形成。

干旱斑块造成土地荒漠化、湿地退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例如,2024年广东省干旱斑块面积达到6926.34万亩,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损失。

综上所述,广东省各省自然灾害的损失情况十分严重。

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干旱、地震以及干旱斑块等自然灾害给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迫切需要加强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保护好广东省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佛山市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一览表

佛山市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一览表

加强边坡、危岩的监测;可用高压水枪 西 樵 镇 人 民 政 府 清除危岩和滚石;整理景点危险边坡。 负责人
一般级 一般防治
定期目 视检查
坡面防护,坡脚设置挡土墙,并布设排 北 滘 镇 人 民 政 府
水沟。
负责人
41
顺德区龙江镇旧广湛 路交警中队斜 对面锦屏山 (FSD032)
泥石流
二级
一般级 一般防治




34 南海区狮山镇孔家村南官华路边(FSH032)
崩塌
四级
一般级 一般防治
定期目 视检查
加强监测,特别是汛期定期巡查;削坡 狮 山 镇 人 民 政 府 清除临空土体,坡面植树、种草。 负责人
35 南海区里水镇大步村大江(FSH044)
不稳定 边坡
四级
一般级 一般防治
定期目 视检查
清除危险性较大的岩石及碎石,护坡, 里 水 镇 人 民 政 府
次重点 防治
定期目 视检查
雨季加强巡 查,采取 必要防 治措施。
里水镇人民政府 负责人
较大级
次重点 安装简易 雨季加强巡查,削除危险土体,修建排 里 水 镇 人 民 政 府
防治 监测设施 水沟,修筑挡土墙。
负责人
序号
地理位置
17 南海区里水镇洲村茶坑(FSH031)
灾害类型
监测级 别
不稳定 边坡
三级
负责人
较大级
次重点 防治
定期目 视检查
雨季加强监 土;边坡下 进行坡面防
测;清理松 散石块 及碎石砂 面工厂宿 舍最好 搬离避让; 护,设置 挡土墙 。
白坭镇 负责人




24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与展望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与展望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与展望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繁重而严峻的任务,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利益。

本文就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与展望,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1. 灾情严重:洪水是自然界的灾害之一,对人民的生存和生活都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洪水一旦发生,常常导致房屋倒塌、农田受损、基础设施被毁等情况,给受灾地区带来严重损失。

2. 重建压力大:洪灾灾后重建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资源往往是紧缺的。

因此,重建工作的进度和效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 保障措施不足:在洪灾灾后重建工作中,一些保障措施并不完善,导致受灾群众在重建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

比如灾后救援工作不到位、灾后重建的规划不科学等问题,都会影响到灾区人民的生活和未来发展。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展望:1. 加强技术支持:洪灾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重建效率和质量。

比如利用遥感技术对灾后情况进行评估,为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规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重建管理机制是保障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

3. 加强社会参与: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各地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重建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1. 抓好前期准备: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要重视前期的调查和规划工作,确保重建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灾后重建工作不仅要满足受灾地区的需求,还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做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3.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建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初二3班
指导老师:陈笑英
学校:实验中学

查顺德的主要自然灾害
及防灾减灾措施与存在
问题。

了解
顺德的主要自然灾害及
防灾减灾措施与存在问
题。

1上网2去气象局询问
要说顺德
的自然灾害,就要先说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冻害、暴雨、雨涝、干旱、酸雨、风暴潮雷电、雹害、冷害、暴风雪、积雪等。

由于顺德位于亚洲东部和东频太平洋,所以顺德的主要灾害是台风、霜冻、雷电等。

下面就针对顺德的主要灾害来分析。

一.台风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袭
击顺德的台风常发生在5-6月,而
且顺德在太平洋西岸,境内地势由
西北向东南倾斜,大部分地区平均
海拔
0.2~2
米,风势较猛烈,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毁坏庄稼;它
在(上图是最近的浣熊台风的路径图)
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

当灾害轻时:(1)警惕热带气旋对当地的影响;(2)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的报道或通过气象咨询电话等气象信息传播渠道了解热带气旋的最新情况,以决定或修改有关计划。

(3)做好防风准备。

当灾害严重时:(1)居民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2)停止室内大型集会,立即疏散人员;(3)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4)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停课(特殊行业
除外);(5)人员应尽可能呆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二.霜冻
出现于每年 1 月至次年2月的干冷
天气.大约三年两
遇,年平均霜日17
天.顺德在
1960-1991年,霜冻平均两年一遇,以一月份居多,最多霜
日9天.较严重的是1955年一月.1957年月,1963年1月,1975年1 月,大量鱼类,农作物被冻死,损失严重.但近年没有出现霜冻. (1)多穿衣服;(2)注意植物的保暖。

三.雷电
由于顺德在太平洋西岸,云雨天较多,而且雷电的形成多源于两片不同磁性的云相撞放射大量电流,所以雷电较多。

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
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
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
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1、做好防风、防雷电准备;
2、注意有关媒体报道的雷雨大风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通知,学生停留在安全地方;
3、把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人员应当尽
快离开临时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雷雨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
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
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
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1、妥善保管易受雷击的贵重电器设备,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2、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
风,千万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出现雷
电时应当关闭手机;
3、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5、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人
员撤离;
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
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
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 级并伴
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1、人员切勿外出,确保留在最安全的地方;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和碰撞。

(其它看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 级以
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
12 以上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1、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其它看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1. 判断雷电的远近,通过声音和闪光。

从而找
高大的建筑物躲避。

2. 不能停留在高大的建筑物的顶层。

3. 要关闭窗户,且要远离窗户。

(避开球形雷)
4. 不宜洗澡。

(因为电会通过地下水传导电的)
5. 不能接触金属物。

6. 不宜靠
近外墙以及电气设备。

7. 不宜进入棚屋,亭等低矮建筑物。

8. 不宜躲在大树下,若迫不得已,就要躲
在大树下,必须要离树干米的距离,且要
蹲下身子,不能使用手机,若多人站在同树下,必须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

9. 不宜在旷野上打雨伞等物体。

10. 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

11. 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1 . 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13.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

(对避雷器定期进行检查,若发现有问题的,请师傅进行维修。

家里的一年检一次,工厂的半年检一次。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区的自
然灾害及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每次的自
然灾害的到来都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在我们
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大大的减少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损失,这有利我们的人身安全和农业生产.
而且通过这次地理调查,不仅,增强实践能力和与同学见的合作能力,而且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顺德地理的气候知识,开阔了视野。

这次调查,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做人要居思安
危,因为现在的地球环境
一天天地恶化,造成了很
多饿自然灾害.赤潮.冰雹,
火山爆炸,下重雪等,这都
对我们的人身安全,生命健康,生活环境,农业生产等都对我们构成威胁.身为中国未来,我们应爱护,保护环境。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
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我国将初中
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
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
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续发展观念。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学会梳理知识及时复习,重复记忆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所以,这次调查增强实践能力和与同学见的合作能力,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顺德地理的气候知识,开阔了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