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中世纪建筑

合集下载

西欧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是指在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西欧地区兴起的建筑风格。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了罗曼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艺术的代表,更是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罗曼式建筑是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开端,它在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时期达到了巅峰。

罗曼式建筑注重稳重和实用,它的特点是厚重的墙壁、圆拱门和圆柱形塔楼。

这种建筑风格受到了古罗马建筑的影响,因此被称为“罗曼式”。

罗马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法国的蒙圣米歇尔修道院和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罗马式建筑被哥特式建筑所取代。

哥特式建筑兴起于公元12世纪,一直延续到15世纪。

它的特点是高大而细长的尖顶、突出的飞扶壁和複杂的尖拱。

哥特式建筑强调立柱的垂直性和阳刚之美,与罗马式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

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法国的圣母院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西欧中世纪建筑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演变,更是当时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反映。

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教堂和修道院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是灵魂的庇护所,也是艺术和知识的中心。

因此,教堂建筑成为了当时建筑师们施展才华的场所。

通过建筑风格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

此外,西欧中世纪建筑还展示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进步的追求。

尽管中世纪欧洲经历了黑暗时期,但建筑师们通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改进,不断创新,使得建筑更加宏伟、稳固和美丽。

他们使用了石头、砖块和彩色玻璃等材料,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建筑结构和艺术品。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教堂和修道院,也包括城堡、市政厅和私人住宅等。

正如建筑反映社会和文化一样,建筑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教堂建筑的布局和装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宗教仪式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城堡的建造则是为了保护贵族和当地居民免受入侵者的侵害。

在中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建筑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实质上对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建筑是人类历史上的珍贵遗产。

中世纪建筑

中世纪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空间
教堂的第三个特点是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 大厅采用白、绿、蓝、黑、红等色彩斑斓的大理石贴面。帆拱及穹顶上贴蓝色和金色详见的玻璃马赛克, 镶拼成圣徒、天使像等,色彩交相辉映,既丰富多变,又和谐相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神圣、高贵 与富丽,充分显示了拜占庭建筑利用色彩语言构造艺术意境的魅力。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特点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尖峭、高耸、空灵、纤瘦。 尖峭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 术、扶壁技术的功绩。 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准确 的表述。
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 堂的后面,始建于1173 年,设计为垂直建造, 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 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 层松软而倾斜。 比萨斜塔是建筑史上一 座重要建筑。它大胆的 圆形建筑设计向世人展 现了它的独创性。
比萨大教堂
教堂前方约60米处是一座洗礼 堂,始建于公元12世纪,它的 布道坛可追溯到1260年。洗礼 堂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但后 来的一些工程也采用了哥特式 风格。圆形洗礼堂的直径为39 米,总高为54米,圆顶上立有 3.3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
这种彩色玻璃由各色的小玻璃片组成, 它们由铅丝联结起来,而这些铅丝就构 成玻璃上的人物的轮廓线。 哥特式建筑 和彩色玻璃画构成了中世纪基督宗教文 化的标志性成就,成为中世纪艺术发展 的顶点。
特点四:石雕
特点五:束柱
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
兰斯主教堂
意 大 利 米 兰 主 教 堂

第三节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图文

第三节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图文

第三节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图文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是独立发展的,水平很高。

意大利中世纪建筑特色很强。

又因意大利是古罗马中心,建筑传统因素很强。

比萨主教堂建筑群11世纪,比萨是海上强国。

比萨主教堂,它的钟塔和洗礼堂,是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

主教堂是拉丁十字式的。

钟塔在主教堂圣坛东南20多米,圆形,直径大约16m,高55m,分为8层。

它在建造时有倾斜,工匠们曾企图用砌体本身校正,没有成功。

主教堂前面约60m处是洗礼堂,圆形,直径35.4m。

比萨主教堂钟塔意大利罗马风教堂,公元1174年。

这3座建筑物既不追求神秘的宗教气氛,也不追求威严的镇慑力量,作为城市战胜强敌的历史纪念物,它们是端庄、和谐、宁静的。

佛罗伦萨主教堂和旧宫佛罗伦萨在13世纪是意大利最强大的城市共和国之一。

1293年,行会起义,把贵族完全摈斥在政权之外。

为了纪念这场平民斗争的胜利,市政当局决定兴建和\市民的财富......相称\的主教堂。

这座教堂1296年动工,建筑师是坎皮奥。

在它的东、南、北三面各凸出大半个8角形,呈现了以歌坛为中心的集中式平面。

这是一个形制上的重要创新。

这个建筑群也包括主教堂、洗礼堂和钟塔3座独立建筑物。

它们以各色大理石贴面,在意大利城市广场中是最壮丽的。

主教堂歌坛上的穹顶,与钟塔一起是城市外轮廓线的制高中心。

(图)离主教堂不远,坎皮奥建造了市政厅,叫\旧宫\。

它是一所3层的四合院,有一座94m高的钟塔。

旧宫侧面是议会广场,是佛罗伦萨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后来安置了许多杰出的雕像。

威尼斯的总督府威尼斯的总督府是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

威尼斯当时是海上强国,地中海贸易之王。

总督府是威尼斯打败劲敌的重大胜利的纪念物。

平面是四合院式的,南面临海,西面朝广场,东面是一条狭长的河。

主要的房间在南边,大会议厅在第二层,宽敞华丽。

结构都是拱券的。

总督府的主要成就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

立面高约25m,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券廊,圆柱粗壮有力。

中外建筑史概论--欧洲中世纪建筑

中外建筑史概论--欧洲中世纪建筑

③ 外部造型
a)
b) c)
西立面的构图特征:一对 塔夹着中厅山墙的立面, 以垂直线条为主。水平方 向有山墙檐部比例修长的 尖券栏杆和一二层之间放 置雕像的壁龛,把垂直方 向分为三段。 挺拔向上直冲云霄之感, 突出垂直线条向上升腾。 水平划分较重,立面较为 温和、舒缓。
【飞券】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 飞券】 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 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 墩上砌尖塔。
拜占庭建筑1拜占庭建筑特点2建筑装饰技术3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罗马风建筑罗马风建筑的特点哥特式建筑1哥特式建筑特点2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历史背景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从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出现的这段欧洲封建制度时期被称为中世纪
中外建筑史概论
外国建筑史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建筑 主要内容
一、拜占庭建筑 二、西欧罗马风和哥特式建筑
学习目标
了解欧洲中世纪时东西欧建筑的发展情况,并掌握中 世纪东西欧建筑的特征和代表建筑。
学习要求
能力目标 知识要点 拜占庭建筑 重点掌握拜占 庭建筑、哥特式 罗马风建筑 建筑的结构特征。 哥特式建筑 相关知识 1、拜占庭建筑特点 2、建筑装饰技术 3、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 罗马风建筑的特点 1、哥特式建筑特点 2、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品
二、西欧罗马风和哥特式建筑
1、西欧中世纪建筑概述 、 2、罗马风建筑 、 3、哥特式建筑 、
1、西欧中世纪建筑概述 西欧中世纪建筑概述
5-10世纪,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建筑极不发达。 建筑的体量都不大,且建造也很粗糙。随着封建 经济的增长,教堂及各种公共建筑逐渐多起来, 具有特别鲜明的地方和教派色彩。 西欧中世纪建筑历史分期: ① 西罗马末年—10世纪早期基督教时期 ② 10-12世纪以教堂为代表的“罗马风”建筑 “罗马风” ③ 12-15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建筑

中世纪建筑

中世纪建筑在西方艺术史上,中世纪是指自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衰落之后至文艺复兴到来之前的若干“中间”世纪。

它上起自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下止于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兴起,时间跨越约为1000年。

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形成期、发展期和繁荣期,东罗马的拜占庭建筑是其最初的建筑样式,而哥特建筑代表了中世纪建筑的最高成就。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位于欧亚大陆的交界之处,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三个不同的名字:“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今日的“伊斯坦布尔”。

教堂建筑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是拜占庭建筑最完美的代表和拜占庭文化的象征。

其外形的特点是在方形平台上覆盖圆形穹顶。

直径约32米,为了加大内部空间,在大穹顶四周又连接了若干半圆小穹顶,各穹顶之间由立柱支撑。

内部多用彩色玻璃和彩色大理石装饰,给人以五彩斑斓的艳丽感觉。

在中央穹顶下40个拱形小天窗射进来的光线中,使得大厅内光影交织,闪烁不定,大大加强了宗教的神秘气氛。

从外部看来,这座教堂就像一个从大地中长出来的巨大山丘,伟岸而又雄浑,4座土耳其式尖塔(这是将圣索非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土耳其人所建。

标示了整个建筑综合体的外部边界。

这座大教堂以旷古未有的气魄,将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统一在了他自身之中。

哥特式(Gothic)建筑是11世纪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

其建筑特点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内部空间都追求一种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

使人产生一种对天国无限向往的宗教心理。

在教堂的外部,独立的飞扶壁凌越侧廊上空,抵在中殿肋架交叉式拱顶的起脚处以平抑它的侧推力,飞扶壁的另一端则落在侧廊外侧的墙垛上,远远望去,教堂向上“胀起”的中殿拱顶就像是被飞扶壁牢牢地系在了教堂两侧那两排墙垛上。

整个建筑物的结构于是成了框架式的,好比一个石造的大笼子。

从哥特式教堂内部看去,一簇簇肋架卷从集束柱顶端散射开来,整个结构就像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中世纪建筑欣赏

中世纪建筑欣赏

总结
西欧中世纪建筑以天主教堂为主要类型.
回顾罗马拱券
哥特建筑是建筑史上一朵奇花, 它的风格与古典建筑完全不同, 为后来的建筑开辟了一条新路.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认为它 与古典建筑(规则的几何形) 背道而驰, 所以称之位“哥特 式”(贬称)。
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灵轻 巧,又符合变化与统一、比 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建 筑美法则,具有很强的美感。
历史: 公元330年罗马帝国迁都拜占 廷(Byzantium),改名君士坦丁 堡(Constantinople), 395年帝 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 定都拉文纳(Ravenna),476年 被哥特人灭亡,进入中世纪. 东 罗马(拜占庭帝国)经过5-6 世纪的强盛时期,7-12世纪的 衰退时期,13-15世纪的没落时 期,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
现在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建成。该教 堂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因为 这些历史渊源,巴黎最著名的索邦大学(Sorbonne), 便坐落于此。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的大部 分财宝都被破坏或者掠夺,处处可见被移位的雕刻品和 砍了头的塑像,唯一的大钟幸免没有被熔毁,此时圣母 院已是千疮百孔了。之后教堂改为理性圣殿,后来又变 成藏酒仓库,直到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才将其还为宗 教之用。
横 厅144.5米x86.5米 Nhomakorabea地花
线条交织的交响乐
二战结束时,科隆 被毁百分之九十。 由于德国天主教透 过罗马教廷提出要 求,这座古教堂才 免遭轰炸。但也中 了盟军十多枚炸弹。 战争结束后,康拉 德·阿登纳总理对 于家乡科隆情有独 钟,主持重修了科 隆大教堂,使其焕 然一新。
注意建筑空间、画面、音乐、故事、光影 的完美配合。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建筑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建筑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建筑1第二章欧洲中世纪建筑概述:从罗马帝国分裂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之前,欧洲的这一段时期被统称为“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封建是在古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于476年灭亡。

在西欧,自西罗马灭亡后,经过数百年的黑暗统治,文化也许停顿或是倒退了。

直到8世纪随着社会日益安定,从建筑文化上,他们追随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从而开始了“罗马风”文化时期。

在10世纪之后,随天主教势力的加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哥特式”建筑盛行于11-14世纪中世纪,欧洲四分五裂,没有集中统一的政权,笼罩在一片混沌的愚昧之中。

其主要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基督教。

教会仇视希腊和罗马的现实主义和科学理性的文化,有意识地销毁古代的著作和艺术品。

在东欧,大大发展古罗马的穹顶和集中式型制,在西欧,则大大发展古罗马的拱顶和巴西利卡型制。

第一节拜占庭建筑第二节罗马风建筑第三节哥特式建筑2 拜占庭建筑概述:4-6世纪是拜占庭建筑的繁荣时期,7世纪之后,由于封建分裂状态的发展,帝国瓦解,日渐没落。

分裂之前,动用了全国的力量大事建设君士坦丁堡,专门培养了好几批建筑师。

一、特点穹窿顶大量使用,以一个大空间为中心,周围许多小空间围绕。

图1:圣索非亚教堂内景图2:斯巴斯-涅列基扎教堂穹顶逐渐饱满,举起在鼓座之上,成为统帅中心。

3 拜占庭建筑二、穹顶和集中式型制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四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

1 集中式型制出现的原因天主教:重视圣坛上的神秘仪式东正教: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致,强大的帝国需要纪念性建筑物,出现了壮丽的集中式正教教堂。

2 穹顶与帆拱集中式教堂的决定因素是穹顶。

3 装饰艺术墙面上贴彩色大理石,拱券和穹顶表面不便于贴大理石板,就用玻璃摩赛克和粉画摩赛克:是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成的,为了保持大面积画面色调统一,在玻璃块后面先铺一层底色。

《中世纪的建筑》课件

《中世纪的建筑》课件

建筑材料和风格
中世纪建筑主要使用当地 自然材料,如石材、木材、 砖和瓦,而风格多种多样, 包括罗曼式、哥特式等。
影响因素
中世纪建筑的风格和材料 通常反映了当时的文化、 政治和宗教因素,以及当 时可用的材料和技术水平。
中世纪建筑的类型
宗教建筑
包括教堂、大教堂、神庙和修道院等,这些建筑 是中世纪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象征。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建筑不仅是
当地权力与权威的象征,更塑造了今
天的欧洲城市风貌。
中世纪建筑的遗产
保存的建筑 遗失的建筑
影响和价值
- 教堂、大教堂和修道院,如巴黎圣母院
- 遗失的建筑往往是因为战争、地震、火灾等 自然灾害造成的,例如罗马帝国的古迹。
- 中世纪建筑对欧洲城市风貌和文化遗产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中世纪的建筑
中世纪建筑是欧洲历史上的精华之一,其宗教、文化、政治和军事影响持续 至今。通过本课件,了解中世纪建筑的定义、类型、特点、历史和文化背景, 以及遗产的影响和价值。
什么是中世纪建筑?
定义
中世纪建筑指空间和结构 体系,采用石材、木材和 砖等自然材料,有明显的 装饰和细节。这类建筑主 要出现在公元5世纪到15 世纪的欧洲。
中世纪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中世纪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政治环境
中世纪欧洲政治高度分权,个体财富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2
和电话独立性的优化促进了城市化和 建筑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和对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需求是
中世纪建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着
城市的发展,住房、商业和政治需求
3
城市发展的影响
不断增加。
中世纪建筑的发展对欧洲文化和政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世纪建筑
中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这段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他们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这段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出于文明与复兴的中间时期,所以称为“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一直使用。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意识,所以艺术上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那时候的欧洲艺术也称作基督教艺术。

那么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的教堂作为是中世纪建筑的代表呢?
大多数人都不会读也读不懂,那怎么办呢?于是这些教义就只能通过绘画来表达,将教义刻在教堂的柱子和墙壁上,所以圣经里的很多寓言、布道场景等等都体现在了墙面上,也都成了大家都能看懂的图画圣经,那么那时期的建筑又大多是基督教建筑,所以集壁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教堂是中世纪的代表。

分四个阶段:早期基督教建筑、拜占庭建筑、罗马建筑、哥特建筑
一、早期的基督教建筑(2-5世纪)
那时候基督教没有自己的建筑类型,而是挪用了罗马的一种叫做“巴西里卡”建筑形式,在一旁加上祭坛并画上宗教题材绘画,而形成他们的建筑。

这种样式呢也为以后的基督教堂建筑奠定了基调。

二、拜占庭建筑(5-15世纪)
1,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沿用了罗马陵墓圆形、多变平面结构和万神庙的穹顶样式。

2,现存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艺术的代表。

主题以长方形为主,中央有直径33米的大圆顶,每个小顶又连接着其他的小圆顶。

内部三排柱廊的上方穿插着大小不等的窗户,教堂内所有的圆柱均采用颜色和花纹各异的大理石加工而成,穹顶的顶部和四周墙面上也布满色彩绚烂的镶嵌和精美壁画。

到后来土耳其入侵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就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

三、罗马式建筑:(10-12世纪)
在10 世纪之后,西欧经济开始发展——封建制稳固——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层出不穷,(这些建筑也都普遍采取了罗马拱顶和梁柱结合的的体系)。

罗马式教堂兴起的时候正赶上了封建割据时期,所以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1,一般墙很厚。

2,窗户较小且距离地面高。

3,教堂前后还有碉堡一样的塔楼,以防御外来攻击。

这些塔楼也突出了它作为纪念性建筑的效果。

其中最著名的罗马式建筑:比萨教堂建筑群(形体各异,但构图手法非常统一,采用连列券柱廊装饰,用深红和白色大理石相间隔,整体协调统一)
四、哥特式建筑(12-15世纪)
12世纪末首先在法国开始,哥特式建筑代表了封建中世纪的伟大成就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有着共同特点:1,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空间大)。

2,整个形体向上的态势非常强烈,都是采用轻灵的垂直线造型。

而且不管是墙还是塔都是越往上分化线条越细,装饰越巧妙、玲珑,而且最顶部都有锋利的直直向上的小尖顶。

不尽如此,整个建筑的局部细节上端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就塑造出了整体向上的冲力。

也体现了整个城市的蓬勃发展的精神。

从审美相比较来说:罗马建筑较宽大雄浑,但会显得闭关守旧。

哥特式建筑更表现出一种意念的东西,它是城市文化的标志。

那么,与哥特建筑一起发展的是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得信徒们的圣经。

尤其是圆形玫瑰窗的使用,色彩非常绚丽,奇妙。

另外一种就是雕塑艺术在教堂建筑中的运用,开始追求三维立体造型,追求真实形象,从人物的丰满体态和衣服的衣褶变化这些细节来进行体现。

雕塑手法上多采用圆雕和高浮雕的形式
典型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

第四节文艺复兴建筑
一,文艺复兴运动
指欧洲从14—16世纪文化和思想发展的潮流。

这一时期文化特点:复兴希腊和罗马被遗忘乐的古典文化和人文秩序,摒弃一切尽为宗教服务的观念。

在14世纪时,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的文化是倒退的、黑暗的,而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则是光明的向上的典范,于是力图复兴古典文化。

(一)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历史分期:
1,早期:15世纪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2,盛期:16世纪开始,以罗马为中心,向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3,分裂期(意大利半岛两种风格并存):①罗马教会→耶苏教会,巴洛克风格。

②意大利北部城市,文艺复兴建筑的持续。

二,文艺复兴建筑特点
1, 14世纪末,欧洲中的许多国家耕种技术和手工业技术提高使社会分工日益明
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利用“人文主义”思想来反对封建主义。

↘以围绕人为中心而出发的一种思想。

利用古典文化代替封建建筑。

2,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城市的生活多样化,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世俗建筑逐渐
成为建筑的主流。

3,随着发展,文艺复兴建筑具有一种新的面貌,是一种复兴的罗马建筑风格,以之取代神权的哥特风格。

4,古典柱式为建筑的主要构图要素,追求平实,稳定的特点。

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代表作
1,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主教堂作者:布鲁内莱斯基设计过一批代表文艺复兴
成就的作品,这是他最早的一部作品。

2,文艺复兴盛期——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的殿堂,欧
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

2,文艺复兴后期——维琴察圆厅别墅作者:帕拉弟奥的代表作之一
四、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建筑的主要成就
1,理论方面: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蓝本,一方面强调人体美。

另一方面用数学和几何关系来确定协调关系。

2,建筑设计方面,类型增加
3,建筑技术方面,梁柱系统与拱券系统
4,城市和广场方面,追求的是庄严对称。

5,园林方面,喜欢自然、热爱乡村淳朴风格
第五节 17-18时期的建筑
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结束——出现两股新的潮流:巴洛克和古典主义
一、巴洛克风格
1,背景:巴洛克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文化,巴洛克建筑艺术的主题和题材多是宗教性的。

代表作——天主教堂。

形式上:巴洛克像是文艺复兴的变形,但从人文和思想上看是完全不同的。

善于运用一些手法产生特殊效果,比如透视的幻觉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感。

用波浪线条和柱子的排列来体现空间的起伏感和运动感。

2,代表作品: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圣卡罗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3,特点和成就: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常规,一返高度写实的人文主义传统,追求华丽、夸张和壮观的表面效果和线性的追求。

(1)利用透视或增加层次产生的幻觉,来夸大或缩小尺度与距离
(2)运用光影变化与形体的不稳定组合来产生虚幻气氛。

(3)以大面积的天顶画、壁画、雕塑来冲击人们的视觉,制造脱离现实的效果。

(4)教堂的室内装饰焦点集中在圣坛和祭坛上
二、古典主义
1,背景:起源于17世纪法国,主要服务于国王和宫廷贵族,再16世纪时其风格已经脱离哥特而走上文艺复兴。

那时期国王在宫廷中提倡能象征中央集权的有组织的古典主义文化。

古典主义风格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崇尚古典柱式、强调对称美、突出中心、在外形上强调端庄雄伟,在空间效果上有很强的巴洛克风格。

2,代表作品:孚勒维贡府邸(主要特点是中轴线突出、将古典主义原则灌注到园林艺术中)、凡尔赛宫(欧洲最大王宫,内部装饰奢华)、卢浮宫、枫丹白露宫等3,古典主义建筑特点与成就:主要是17世纪以法国为中心、主要服务于王公贵族的一种建筑风格。

特点:以世俗题材为主,代表作品是宫殿建筑。

重视构图和形体,追求庄重宏伟艺术效果
崇尚古典法则,设计手法上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为基础,着重对古罗马建
筑模仿
三、洛可可风格
1背景特点: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在巴洛克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其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色彩和纤巧装饰,家具非常精致但偏于复杂,不像巴
洛克那样的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2,代表作品:苏陴士府邸室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