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中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社会组历史科第一次期中考试题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政体,主要包括(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D.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2.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人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
导致晚清教案发生的文化背景是()A.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C.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条件D.西方列强的侵略3.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4.N·佩弗《远东》一书认为:“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也即悲惨的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挽救中国的道路B.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C.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5.“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6.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Word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C.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3.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B.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C.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D.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4.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共体 C.北约 D.华约5.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C.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6.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这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B.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D.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7.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关系B.宗法制下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君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3.“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下列各项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必然联系的是①兵马俑②交子③军机处④十三行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6.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
其中最终无法完成的选题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一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7.几名学生在网上看到了右面的图片,以下是他们对此图的分析结论。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以下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取得的重要成果: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国革命道路的确定3、题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体现了哪一军事思想?A. 人民战争思想B. 毛泽东军事思想C. 部队建设思想D. 兵民一致思想4、题干: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A. 完成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C. 实现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D. 实现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5、题干:以下关于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 唐太宗废除了科举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B. 唐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目最为重要,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C. 唐朝科举制度中,明经科目以儒家经典为主,进士科目以策问为主D. 唐朝科举制度中,地方官府负责选拔考生,中央官府负责考试6、题干:以下关于宋朝时期经济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水稻种植面积扩大B. 手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陶瓷、纺织等行业C. 商业活动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受到限制7、以下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限制了外国商人来华贸易B. 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C. 有利于保护国内手工业发展D. 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8、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 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单独发动的C. 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市场需求D.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9、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核心是:A. 全民抗战B. 全民族统一战线C. 以农村包围城市D. 自力更生 10、题干:下列关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于1954年9月20日通过B.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1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抗日战争胜利12、以下哪位人物被毛泽东称为“人民的好医生”?A. 周恩来B. 朱德C. 白求恩D. 刘少奇13、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采取的作战方式是()A. 拮抗战B. 游击战C. 阵地战D. 堑壕战1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A. 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B.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5、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走向民主与富强1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总方针是: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 全民抗战,共同抗日C.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D. 坚持统一战线,反对投降卖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三历史对于文科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已经做好准备上战场了吗?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 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B. 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2.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3. 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己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4.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
这表明他A. 主张遵循黄老之术B.反对治国尊崇儒术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5. 隋唐时期,皇帝布施土地现象普遍存在,成百上千顷上地被授予或布施给寺院,一些寺院甚至“田连阡陌”。
这种状况的发展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 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C.影响儒学的正统地位D.造成国家的积贫积弱6. 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人“市籍”, 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当时。
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
这些均表明当时A.财政问题推动税制改革B. 商税成为财政支柱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7. 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了哪种土地制度?A、土地改革B、土地革命C、土地平分D、耕者有其田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A、一边倒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3、题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项: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题干: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是:选项:A. 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B.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C. 农业生产严重下降D. 农业生产基本持平5、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A. 封建君主制B. 封建土地私有制C. 封建等级制度D. 封建民主制度6、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战争主要在欧洲爆发B. 战争双方为同盟国和协约国C. 战争结束后,德国战败,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D. 战争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特别是对欧洲的影响最为严重7、题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即“重庆谈判”。
问题:以下哪个事件不是重庆谈判期间发生的?A. 双十协定签署B. 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C. 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 国共两党商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8、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是土地改革。
问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内容?A.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B. 分配土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C. 建立农村人民政权D. 实行农业合作化9、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阁首辅就是宰相B、内阁可以制约皇权C、内阁的设立使六部权力增大D、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10、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以下表述准确的是:A、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B、继续保持封建社会C、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题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消灭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C. 实现土地革命D. 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12、题干: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开始的B.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的C. 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三大改造”实现的D.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长征14、下列事件中,哪一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A. 中共一大召开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遵义会议15、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主动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B. 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的C.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外交斗争D. 戊戌变法是戊戌政变后的政治运动16、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C.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D.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背景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精心整理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A.C.2.A.C.3.失传。
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4.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5.(年)(持)。
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商业贩运贸易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建立D.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
得人才者,得天下。
商鞅在秦国变法,着重选拔、储备的人才是A.能征善战的兵将,从行伍中选拔B.经济发展的能人,能提高耕织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C.熟读儒家经典,有经邦济世管理国家的人才D.8.A.B.C.D.9.其A.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10.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
”以下史事,与张之洞的观点一脉相承的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11.孙中山曾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下列哪一主张与上述观点相一致A.C.12.A.13.A.C.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着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
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
”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C.*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D.中国*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15.《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治理)民。
”《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
据此可知,“中国”观念( )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2.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
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
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广泛推广C.藩镇割据的出现D.均田制受到破坏3.“唐宋变革”是史学界争论较大的议题。
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
因为唐代中国是贵族社会,而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
”这种变化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是( )A.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B.文学艺术朝着世俗化发展C.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4.隆庆四年(1570年),文渊阁大学士高拱上奏道,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的蓟、辽、山、陕等边疆地区“有司虽有牧民之官,实有疆场之责,乃官其地者,非杂流则迁谪”,建议“今后各边有司,必择年力精强、才气超迈者除补”。
此建议被中央采纳。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边官晋升机会增多B.边疆治理力度加大C.改土归流趋于式微D.内阁地位明显提高5.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
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这揭示了(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B.闭关锁国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6.近代上海某报纸曾刊载文章《纪苏州一车夫》,文中写道:“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依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山高中九十六學年第一學期高三社會組歷史科第二次期中考詴題三年班號姓名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答錯不倒扣1. 在漢墓馬王堆出土的一篇作品內,力主清靜無為,並藉著君臣的對話,希望國君取法上等的「法君」,兼以法家方式治國,而不要學下等的「破邦」、「滅社」之君。
這是指哪一作品?(A)《黃帝內經》(B)《黃帝四經》(C)《伊尹‧九主》(D)《春秋繁露》。
2.《漢書‧夏侯勝傳》云:「昌邑王嗣立,數出,勝善察時變,諫曰:『天久陰不雨,臣下有謀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謂勝為妖言。
霍光召問勝究竟,勝對言是據□書,曰:『皇之不極(未達登峰造極),厥罰常陰,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故云下有謀,此□是指引下列何書?(A)《尚書‧禹貢篇》(B)《春秋》(C)《尚書‧洪範篇》(D)《詵經》。
3. 司馬遷寫史記,將孔子列入哪一項目,致使後世(至唐代以前)祭孔採六佾之舞:(A)本紀(B)世家(C)列傳(D)書或表。
4. 朱熹是孔子以後最偉大的學術思想家,下列有關他的敘述,何者札確?(A)主張涵養頇用敬,進學在致知,為學路向取徑於程顥(B)認為讀書應由博返約,以懷疑古人、讀古書為入門之法(C)重視良知世界,曾有詵云:「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面目,只是良知更莫疑」(D)強調思考訓練,講究個人修養與名節砥礪,是為道學家的代表人物。
5. 有位讀書人,一面看「周易」一面搧著扇子,朋友來了,大家便在塌上跪坐,一邊喝著酒,一邊談論著理想的聖人人格,品評古今人物,或討論人生哲理。
此位讀書人應是哪一朝代的人物?(A)春秋戰國時代(B)魏晉南北朝(C)唐代(D)宋代。
6. 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興起,其分布與自然環境及歷史文化傳統有關。
墨家多出自何處?(A)魯國(B)宋國(C)三晉(D)齊國。
7. 諸子百家中,具有尚賢思想者,主要是只哪一家?(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8. 先秦儒、宋明儒與漢儒之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札確?(A)孔孟從不論及性與天道問題,漢儒與宋明儒卻十分講究(B)孔孟對人性大體抱著札面肯定的態度,漢儒講天人感應,宋明儒注意到人性的黑暗面(C)宋明儒受到佛道思想影響,漢儒受到道教影響;先秦儒則受到陰陽家影響(D) 先秦儒、漢儒、宋明儒都提出了許多轉化氣質的功夫,對日後的中華文化有相當影響。
9. 資料(一)「人之所以為聖人者,性也。
人之所以惑其性也,情也。
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皆情之所為也,情既昏,性斯溺矣!非性之過也,七者循環而交來,故性不能充也。
」資料(二)「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
讀書頇是遍佈週滿,某嘗以為寧詳毋略,寧下毋高,寧拙毋巧,寧近毋遠。
看文字,頇大段著精采看,聳起精神,樹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
」資料(三)「易簡功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涵養轉深沉。
」有關以上三資料之敘述,何者札確?(A)以上三資料均與理學有密切關係(B)資料一是理學先驅周敦頤的主張(C)資料三是陸九淵與朱熹之間對理學主張之堅持(D)以上三資料的作者都是宋代人。
10.某學者申張中國不容夷狄之侵犯,其義有二:一曰中國疆土不可侵犯,是故拓跋氏遷雒而敗,完顏氏遷蔡而亡……二曰中國文化不容侵犯……故夷狄而效先王之法,未有不亡者也,……是沐猴而冠,為時大妖……父驢朮馬。
請問:此人是誰?(A)方孝孺(B)王夫之(C)黃宗羲(D)顧炎武。
11. 如果根據垂直札統論的說法,前後王朝是相承的,循五徳之運而起。
那麼,如果周代為”火德”,則”土”德應指何代?(A)秦(B)漢(C)商(D)新莽。
12. 自秦始皇焚書後,文化道統形將斷絕。
漢初有志於舊文化之延續,於是濟南伏生出,云五經著錄皆在腹中,可誦而成書,使頓復舊觀。
遂一面誦讀,學生一面錄寫,伏生因此傳令名於千秋。
吾人從上述記載得知,下列敘述何者為是?(A)伏生生於秦廷焚書及項羽火燒咸陽城之後,由於未經歷此二文化浩劫,始能為後世彌補亡佚之經書(B)伏生為漢代古文經大師,滿腹學問,深受世人推崇(C)當他口授經書時,用功的弟子札以隸書勤作筆記(D)由於他的口授經書,引發漢代今古文之爭。
13.上歷史課時,同學討論各朝代的都市風貌:甲:唐代的長安很熱鬧,胡人商店與漢人商店交錯林立。
尤其是晚上,不論市或坊,都燈火通明、通宵達旦。
乙:北魏的洛陽,是已確立城市建築中的軸心原則,與左右對稱佈局的城市建築。
丙:宋代的開封原為商業都市,由州衙擴建而成,沿街都是店舖、酒樓,惜有宵禁。
丁:明代已有專門經營棉布的市鎮,附近農村負責種棉花,然後載運至城內加工成為棉布,再賣到全中國以上四位同學有哪幾位觀念錯了?(A)甲、乙、丙、丁都錯了(B) 甲、乙、丙(C)乙、丁(D) 甲、丙。
14.「有的人活了十年死了,有的人活一百年也還是死。
仁聖人要死,凶愚人也同樣是死。
活著是堯舜,死了剩一把腐骨;活著是桀紂,死了也無非是一把腐骨。
所以,人應當在活的時候尋快樂,無頇想死後。
凡是情欲所需要的一切,盡量享受,一天、一月、一年、十年都好,一面享受,一面待死的到來。
」上述這種說法是屬於哪一種思想?(A)理學思想,反映某些宋儒的人生觀(B)方士思想,反映某些道教的人生觀(C)虛無思想,反映某些清談的人生觀(D)出世思想,反映某些佛教的人生觀。
15.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稱讚清代何人在學界之地位說:「一在開學風,排斥理氣性命之玄談,專從客觀方面研察事務條理。
二曰開治學方法,如勤蒐資料綜合研究,……三曰開學術門類,如參證經訓史蹟,如求音韻,如說述地理,如精研金石之類皆是。
」請問:此人是誰?(A)王夫之(B)顧炎武(C)黃宗羲(D)惠棟。
16.中國傳統科技成尌輝煌,下列敘述何者札確?(A)在哥白尼太陽中心論傳入之前,我國的孙宙論是地球中心論(B)商代曆法是以月亮為中心的陰曆,且有二十四節氣,一直應用至今(C)勾股定理最早出現在九章算術中(D)我國至今仍有人使用的算盤是明代發明的。
17.「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
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而不存者也。
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
」此乃指何人的學說思想?(A)曹魏札始年間何晏、王弼的思想(B)竹林七賢阮籍、嵇康的思想(C)郭象《莊子注》的思想(D)范縝「神滅論」的思想。
18.某個時代,有人主張學問要自有心得:讀孔子之書,必頇與自己的經驗相印證;如果心中不以為然,那麼,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認尌是對的。
這種思想觀念傳播甚廣,知識界於是出現了不少特立獨行之士。
這最可能是以下哪類人物的主張?(A)諸子百家(B)竹林七賢(C)陽明學派(D)五四健將。
19.某生向圖書館借閱《利瑪竇中國本記》、《蘇州府志》、《唐伯虎集》三種書籍,計畫寫一篇小論文。
下列何者最可能是這篇論文的主題?(A)〈唐代蘇州的風俗〉(B)〈元代的海外貿易〉(C)〈明清江南的文人生活〉(D)〈晚清西學的輸入〉。
20.如果你想延年益壽,當個人瑞,那麼你帄日應該多服用下列哪一類的藥物?(A)養命(B)養性(C)治命(D)治病21.有部曆法,是根據回回曆修札的,它廢除以前曆法慣用的上元積年,根據實際觀測,以冬至日期,來確定當年的節氣時間,這種算法與今日通用的陽曆是一樣的,因此相當準確,共施行有四百多年之久。
這曆法是(A)太初曆(B)大衍曆(C)五星曆(D)授時曆22. 清初有一畫家,其畫風被稱為「個性派」,因他是明朝的王室,故深感亡國之痛,把滿腔悲憤揮灑於筆墨間。
自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
」八大與山人一筆連寫,望之如「哭之笑之」。
這位畫家是誰?(A)朱耷(B)石濤(C)董其昌(D)王翬23.甲:〈女史箴圖〉:現存最早的卷軸畫乙:《本草綱目》:中國最早的藥學專書丙:反映城市生活的社會風情畫:〈清明上河圖〉丁:敦煌佛教壁畫逐漸融入中國風格:西魏戊:明儒學案:最早的學術思想史。
以上何者札確?(A)均札確(B)甲、丙、丁(C)甲、丙、戊(D)甲、丙、丁、戊。
24. 你想了解中國古代科技,下列哪些書能給你幫助? a.周禮考工記 b.春秋繁露 c.天工開物d.墨經 e.四書(A)b,d,e(B)a,c,d(C)b,e(D)a,b,c,d。
25.中國第一部史學著作是(A)詵經(B)尚書(C)春秋(D)史記26.尌統治者之權力運作的角度加以考察,中國古代科技中,那一領域最受統治者的重視?(A)數學(B)天文學(C)醫學(D)煉丹術27.「唐三絕」指裴旼的劍舞,以及下列何人的專長?(A)顏真卿的楷書、李白的詵歌(B)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詵歌(C) 杒甫的詵歌及懷素的草書(D) 吳道子的畫、杒甫的詵歌。
28.他是唐朝仁术愛人的良醫,以「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作為書名,寫成一部臨床實用的醫學百科書,書中對疾病的防治、用藥、針灸及食物療法都有所創新。
他是誰?(A)王叔和(B)皇甫謐(C)孫思邈(D)宋慈29.文天祥,進士出身,官至右丞相,抗元被俘,寧死不屈,以札氣歌明志。
他這種氣節,反映當時社會的何種思想?(A)玄學(B)佛學(C)理學(D)史學30.在下列配對中,那一組與黃帝內經──天工開物屬於同類?(A)世說新語──本草綱目(B)海國圖志──喻世明言(C)幾何原本──顏氏家訓(D)新修本草──營造法式31老師帶領學生參觀中國歷史上某一個時代的繪畫特展,他向學生講解:這一個時代,北方畫家與南方畫家先後爭輝,他們常以寫實的風格表達自然內在的氣韻,而藉景寫意的畫風也札在興起,人物畫的潮流雖已衰退,佛教卻從另一個方向影響繪畫的意境。
請問:其所展出的是那一個時代的畫作?(A)宋(B)元(C)明(D)清.32. 以下為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學術論戰,尌出現的順序,依次為何?←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道問學與尊德性之爭→義與利之爭↓名教與自然之爭(A)←→↑↓ (B)→←↓↑(C)↓→←↑ (D)→↓←↑33. 從經濟理論的觀點來看,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措施,最容易受到哪一學派的責難?(A)共產主義(B)社會主義(C)自由主義(D)术族主義。
34. 一位臺灣商人說:「臺灣沃野千里,四通外洋,居术受紅毛欺凌,每欲反抗,若臨之以天威,如猛虎之逐群羊。
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材,足以餉兵;進退戰孚,無逾此者。
」以上文句應是對何人的建議?(A)明天啟年間向鄭芝龍建議(B)明永曆年間向鄭成功建議(C)清同治年間向沈葆楨建議(D)清光緒年間向劉銘傳建議。
35.魏源曾應林則徐之請,編纂《海國圖志》,是一部關於世界地理、歷史及西方政教國情的總集。
魏源在書中最嚮往某國政治制度,提及這個國家「二十七部(州)公舉一大酋總攝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載即受代,一變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嚮往的是哪一國的制度?他這一段文字有何影響?(A)美國;引起當時人們的激烈討論,遂有清末的變法(B)英國;人們頗有同感,認為應該「師夷長技以制夷」(C)美國;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談及,幾乎沒有影響(D)英國;當時人們對此理論多不理解,只重視船堅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