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2014
14年专四真题答案解析

14年专四真题答案解析一、听力(简答题)第一题: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回答提问。
原文:I went to a concert last night. The music was amazing, but the seats were very uncomfortable.分析:根据原文可知,人们在昨晚参加了音乐会,音乐很棒,但座位非常不舒服。
答案:The seats were uncomfortable.第二题:根据所听到的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原文:Q: When is the meeting?A: It's on Wednesday.分析:根据原文可知,问题是关于会议时间的,答案是星期三。
答案:On Wednesday.第三题: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回答提问。
原文:I think the new movie is better than the book.分析:根据原文可知,人们认为新电影比书好。
答案:The new movie is better than the book.二、阅读理解第一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原文: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laces in China. It was built by many men a long time ago. The GreatWall is very long. It is more than 6000 kilometers long! Itis more than 2000 years old.分析:根据原文可知,万里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地方之一,是很久以前由许多人修建的。
这座长城非常长,有6000多公里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答案:The Great Wall is 6000 kilometers long.第二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原文:In ancient Rome, parents believed that a good education was important for their children. Boys and girls learned to read and write. They also learned history, math, and science. Some children went to private schools, but most went to public schools. Wealthy families hired private teachers.分析:根据原文可知,古罗马的父母认为良好的教育对孩子很重要。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技能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技能与能力》简答题汇总1. 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
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
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014年执法资格基本级考试所有简答题与案例分析题

2014年基本级考试所有简答题与案例分析题一、简答题1、请简述行政案件结案的条件。
答:(1)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2)适用调解程序的案件达成协议并已履行的;(3)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决定,且已执行的;(4)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转为刑事案件办理的;(5)作出处理决定后,因执行对象灭失、死亡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执行或者无需执行的。
2、请简述刑事案件有罪的证明标准。
答:有罪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的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3、请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
答:(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4、请简述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含义并分析其构成要件。
答:(1)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是指以各种方法,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或者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或者伪造、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或者伪造信用卡的行为。
(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票证管理制度。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或者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或者伪造、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或者伪造信用卡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5、请简述交通警察可以依法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形。
答:(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2)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3)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4)驾驶有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嫌疑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5)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十二分的。
2014中考政治简答题汇总: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2014中考政治简答题汇总: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为什么?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1、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
2、简述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答: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
4、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答: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答: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答: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
8、简述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答: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9、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答:(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014年中国近代史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18

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到1953年春,新解放区(原国统区) 3亿多贫苦农民无偿得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2)意义:●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与此同时,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骨干量,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定了深厚基础。
这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1) 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 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 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
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2014教育法学简答题

1. 简述教育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项基本知识的总和。
我国的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教育法的基本理论。
二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三是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
2. 简述教育法的渊源。
答: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宪法;(二)法律,这里所说的法律指的是狭义的法律;(三)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六)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3. 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2)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公民(自然人);二是机构和组织(法人);三是国家。
(3)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行为和人身利益。
(4)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和依法应当履行的责任。
教育法律权利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行为权、要求权和请求权;义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不作为、积极作为和接受国家强制。
4. 简述教育法解释的含义、目的及方式(1)教育法的解释是指对教育法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
(2)教育法的解释目的在于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教育法,保证教育法的适用和遵守。
(3)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教育法的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① 正式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三类。
② 非正式解释是指学术界、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对有关法律所作的法理性和学术性的解释。
5、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法学的联系与区别。
2014年中国近代史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15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洛川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2)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等方针,并身体力行贯彻执行。
(3)坚持持久战方法,并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游击战战略的确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初期的英勇抗战和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主要战场。
所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试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
(1)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其内容是分析了:●特点: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
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
(2)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5、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表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奶的消毒方法。
高温工艺对食品质量可造成哪些影响?肉类食品有哪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简述口蹄疫病畜的处理方法。
简述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环节。
简述粮豆类的主要食品卫生问题。
简述食品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简述食物中毒的分类。
简述毒蕈中毒肝肾损害型的临床经过。
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问题是什么?
简述农药的化学分类。
肉类食品有哪些人畜共患传染病?
简述油脂酸败的常用指标。
食品中镉可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
依据食品卫生鉴定结论对食品的处理可分为哪几类?
罐头胖听的原因是什么?
简述食品包装用塑料制品的溶出实验中所用的浸泡溶液及其意义。
蒸馏酒有哪些卫生问题?
试述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
简述反映蛋白质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指标。
简述霉菌繁殖和产毒条件?
简述食品中可能存在致癌物质。
鉴定食品腐败变质的指标有哪几种?
简述毒蕈中毒的分型。
简述肉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来源。
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有哪些?
污染食品的重要放射性核素有哪些?
简述N-亚硝基化合物的体内合成部位及其原因。
简述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
常见的产毒霉菌有哪些?
食品中常见的有害金属有哪些?
简述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
常用食品塑料制品有哪些?
奶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简述口蹄疫病畜的处理方法。
简述油脂酸败的常用指标。
肉类食品有哪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简述食品卫生质量的鉴定方法。
简述食品包装用塑料制品的溶出实验中所用的浸泡溶液及其意义。
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问题是什么?
常用食品塑料制品有哪些?
分析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原因。
试述控制农药污染的措施。
试述食品的主要污染。
试述防止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
试述食品的主要污染。
试述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措施。
试述N-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前体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试述有害化学物质的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步骤。
试述防止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
试述食品卫生法的适用范围。
试述食品卫生鉴定工作的主要检验步骤。
试述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
试述采样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试述预防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措施。
试述鉴定蛋白质食品腐败变质的指标。
试述食品包装用塑料制品的卫生检验指标。
试述食用油脂的卫生问题。
试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