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牡丹品种资源调查及生长分析

合集下载

牡丹栽培调研报告

牡丹栽培调研报告

牡丹栽培调研报告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牡丹的栽培情况,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探讨牡丹栽培的方法、技术和市场前景。

本次调研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牡丹栽培的方法和技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牡丹栽培的关键是选取适合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

牡丹喜阳光,但宜半阴环境,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介于15-25度之间。

土壤宜疏松,排水良好,以砂质土壤为佳。

在栽培过程中,适时施肥,每年施一次有机肥和磷酸二铵,可以促进牡丹的生长和开花。

此外,对牡丹植株进行适当修剪和支架固定,可以形成整齐美观的株形。

二、牡丹市场前景通过调研发现,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花卉观赏需要的增加,牡丹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牡丹不仅可以作为观赏花卉,还可以制作茶叶、保健品等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国内市场上,牡丹花市场需求逐年增长,其中江苏、河南等地是牡丹主要种植基地。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牡丹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中国的牡丹已经成为国内外花卉市场的抢手货。

因此,投资牡丹种植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牡丹栽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牡丹栽培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供应不足和品种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其次是部分种植户缺乏相关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产量和质量无法达到预期。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提升牡丹栽培的质量和产量。

如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鼓励种植户采用新的品种,推动牡丹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牡丹栽培是一项具有很高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改进栽培方法和管理经验,相信牡丹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湖北恩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湖北恩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湖北恩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摘要:主要介绍了湖北省恩施州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和恩施州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概况。

通过对恩施州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统计,主要代表科的总结,与其他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比较,中药材品种数量的调查以及这些药用植物由于受地理条件(例如气候、土壤类型等)的影响而表现出的明显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分别对北部长江三峡谷地和神农架南坡,恩施州西部和东部山区、中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和河谷盆地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三峡谷地和神农架南坡是恩施州的主要药源区以及西部和东部山区是恩施州中药材生产的主要基地的结论。

关键词:恩施州;药用植物;分布概况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华中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0′~110°31′,北纬29°05′~31°30′,是云贵高原植物区系向东过渡和亚热带植物区系向北过渡的交汇地。

地貌复杂,既有崇山峻岭,又有幽谷平川,河流密布,真可谓山高水长;气候多样,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有些地区长年云雾缭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十分丰富的植物区系,蕴藏着包括水杉、巴东木莲、珙桐、马蹄香等中国特有植物在内的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中国具有东亚特色的植物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笔者在本所从事近30年的资源调查、征集、保存与开发利用研究,深感恩施州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1 恩施州药用植物区系成分药用植物一般都有较强的地域性,它的生长、繁殖和发展往往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恩施州境内蕴藏的丰富药用植物资源是与该州的自然条件的优势密切相关的。

州内自然条件优越,植物成分丰富,药用植物的分布也多种多样。

1.1 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知全州药用植物共205科881属2258种(见表1),可见恩施州药用植物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属的密度也较大。

在这些药用植物中,草本植物的属、种占绝大多数,而木本和蕨类植物占比例较小。

中国牡丹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

中国牡丹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

我国是牡丹的故乡,拥有着丰富的牡丹资源。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有“花中之王”的美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我国的园林景观中,牡丹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色彩艳丽、花型繁复,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但是,尽管我国牡丹资源丰富,但其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评价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我国牡丹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发现和保护珍稀牡丹品种,还可以为牡丹的栽培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牡丹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研究。

一、牡丹的品种分类及分布牡丹种类繁多,种质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其花型和花色的差异,可以将牡丹分为“正牡丹”、“重瓣牡丹”、“珍珠牡丹”和“木兰芍药”等多个系列。

而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也培育出了各具特色的牡丹品种,比如洛阳的“牡丹城”、济南的“五龙潭”等。

评价我国牡丹栽培品种的种质资源,首先需要对其品种进行分类和分布的调查研究,明确各地区的特色品种和其分布情况。

二、牡丹栽培品种的花型特征和色彩特征牡丹的花型特征主要包括花瓣的形状、层数、大小和排列,花的形态等。

而其色彩特征则包括花色的种类、颜色的饱和度、色调、斑纹和花蕊等。

通过对牡丹栽培品种的花型特征和色彩特征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各品种在花型和花色上的特点,为其栽培和利用提供指导。

三、牡丹的抗逆性和栽培性状除了花型和色彩特征外,牡丹的抗逆性和栽培性状也是评价其种质资源的重要指标。

比如抗病虫害能力、耐盐碱能力、耐干旱能力等都是影响牡丹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牡丹抗逆性和栽培性状的评价,可以筛选出适合不同地区栽培的品种,提高牡丹的栽培效益。

四、牡丹栽培品种的药用和观赏价值评价牡丹在我国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园艺观赏植物,还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尤其是牡丹花瓣,被认为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广泛用于中药配方中。

通过对牡丹栽培品种的药用和观赏价值进行评价,可以挖掘和利用牡丹的多种功能,为其在医药和园艺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牡丹种植调查报告

牡丹种植调查报告

牡丹种植调查报告牡丹种植调查报告一、引言牡丹,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因其华丽的花朵和丰富的花色而备受喜爱。

为了进一步了解牡丹种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查报告将对牡丹种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牡丹种植者发放问卷,并邀请他们填写。

同时,我们还选择了几个重要的牡丹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三、牡丹种植的地理分布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牡丹种植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适宜牡丹生长,因此成为了牡丹种植的重要基地。

此外,一些南方地区如江苏、浙江等也开始尝试牡丹种植,但规模相对较小。

四、牡丹种植的品种分布牡丹的品种繁多,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目前种植的牡丹品种主要包括单瓣牡丹、重瓣牡丹和兰花牡丹等。

其中,单瓣牡丹因其简约大方的花型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品种。

五、牡丹种植的市场需求牡丹作为一种高档花卉,其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牡丹主要应用于花坛、庭院、公园等景观绿化项目中,同时也有一部分用于鲜花市场的供应。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对牡丹等高档花卉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六、牡丹种植的发展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牡丹种植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牡丹市场需求的增加,种植者们开始逐渐扩大种植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先进的种植基地开始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七、牡丹种植的面临的挑战尽管牡丹种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牡丹的生长周期较长,种植者需要有耐心和坚持,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其次,由于牡丹的市场需求较为专一,种植者需要及时了解市场动态,调整品种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八、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牡丹种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牡丹的研究报告

牡丹的研究报告

牡丹的研究报告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文化价值,世界各地都有相关研究机构对牡丹进行深入研究。

以下是对于牡丹的研究报告。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是蜻蜓科牡丹属的植物,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牡丹具有异花授粉现象,花色多样,花型繁复,花朵大且娇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的题材之一。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之一,代表着繁荣和富贵的象征。

牡丹是木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株高可达2米以上。

牡丹的叶片为复叶,有9-13片小叶组成,叶子呈卵形,表面光滑。

花朵由众多花瓣组成,花瓣具有各种颜色和图案,花朵直径通常在10-20厘米之间。

花期较短,一般在4月至5月期间开放。

牡丹的果实为蒴果,果实成熟后会裂开,露出黑褐色的种子。

牡丹的种植主要有育苗、定植和管理三个阶段。

在育苗阶段,可以采取分株育苗或者播种育苗的方式。

分株育苗是将成熟的牡丹株进行分割,每个分割出来的株可以独立生长。

播种育苗则是将牡丹种子进行播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可以转移到定植区域。

定植是将育苗好的牡丹移植到园林或者花坛中,保证其有足够的阳光和肥料供应。

管理阶段主要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以保证牡丹的生长和开花质量。

牡丹研究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主要集中在牡丹的分类、遗传学、生理学、药理学、栽培技术等方面。

在分类学研究中,牡丹主要根据花型、花色、叶片等特征进行分类,目前已经有数百个牡丹的品种被培育出来。

遗传学研究主要关注牡丹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为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生理学研究则着重于探究牡丹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开花机制。

药理学研究则探索牡丹中的有效成分和药用价值。

栽培技术研究则着重于掌握牡丹的育种、繁殖、管理等技术,以提高牡丹的产量和品质。

总体来说,牡丹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花卉,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景观价值。

通过对牡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生物特性,提高其栽培和利用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保护和传承牡丹文化。

牡丹种植调查方案

牡丹种植调查方案

牡丹种植调查方案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牡丹种植调查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目的。

通过对牡丹种植地区、种植规模、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花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牡丹种植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背景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牡丹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特别是在新科技、新认识和新业态发展加速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牡丹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对于当前中国传统花卉产业乃至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1.了解牡丹种植地区及分布情况;2.分析牡丹种植的规模及发展趋势;3.调查牡丹种植技术及其应用情况;4.指导牡丹种植商进行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5.为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网络、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并配以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牡丹种植相关领域进行深入调研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设计问卷并进行大量样本调查,然后归纳总结所有的调查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

调查内容和范围地区及分布我们将主要调查以下几个方面:1.全国标准分区制图及相关数据;2.牡丹主要种植区域及分布;3.牡丹种植区域内的品种和种植技术特点。

规模及发展趋势我们将主要调查以下几个方面:1.牡丹种植面积及其发展趋势;2.产量及其发展趋势;3.牡丹种植业的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

种植技术及其应用我们将主要调查以下几个方面:1.牡丹育种的相关技术方法和发展趋势;2.农业生产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化;3.牡丹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完善;4.土壤和肥料条件优化。

调查分析我们将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和分析,并进行SWOT分析及其他分析手段,得出相关的调查结果及结论;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牡丹行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建议,为牡丹种植商提供有益的参考。

结论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具有高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牡丹种植地区及分布情况、规模及发展趋势以及种植技术及其应用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揭示了牡丹种植业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牡丹调研报告

牡丹调研报告

牡丹调研报告牡丹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牡丹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牡丹的栽培情况、市场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以便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1. 网上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解大众对牡丹的认知程度、喜好以及购买意向等。

2. 实地调研:参访相关牡丹生产基地和花卉市场,了解栽培技术和市场销售情况。

三、调研结果1. 牡丹栽培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牡丹主要栽培在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其中以河北、江苏和山东等省份的种植面积最大。

牡丹栽培技术不断发展,栽培周期较长,对土壤和气候要求较高。

2. 市场需求情况:牡丹被广泛应用于公园、园林以及私人庭院等场所,并且作为切花材料受到一定程度的追捧。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牡丹有一定了解,并且表示对其具有较高的喜好。

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牡丹作为美化环境和增添文化气息的花卉,其市场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3. 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庭院和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牡丹作为具有文化底蕴的花卉,其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农技的应用,牡丹栽培技术也将更加先进和高效,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品种选择与改良: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牡丹行业可以继续推出新的品种,提高花色和花型的多样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2. 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加强对牡丹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栽培技术的水平,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

3. 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牡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引入新科技与信息化手段:借助新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提升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为从业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牡丹行业有望进一步壮大和发展,为花卉产业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牡丹的研究报告

牡丹的研究报告

牡丹的研究报告牡丹的研究报告摘要牡丹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花卉,具有丰富的园艺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牡丹的形态特征、栽培技术和药用价值的研究,全面了解牡丹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前景。

研究结果表明,牡丹具有多样化的花色和花型,可以通过人工选育和繁殖技术实现花色和花型的改良。

栽培牡丹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是保证牡丹健康生长和开花的关键。

牡丹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助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综上所述,牡丹是一种宝贵的植物资源,在园艺、药用和文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牡丹,形态特征,栽培技术,药用价值,应用前景1. 引言牡丹(Paeonia lactiflora)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芍药科牡丹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

牡丹是中国古代的国花,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

古代文人墨客喜欢以牡丹为题材创作诗画,使得牡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同时,牡丹也是一种重要的园艺植物,具有丰富的花色和花型,被广泛应用于花坛、花境和盆景的修景中。

2. 牡丹的形态特征牡丹植株高度一般在1-2米之间,株型多为匍匐或半直立。

牡丹的叶片呈掌状复叶,花茎上生长着坠垂的花蕾。

花蕾绽放后,可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花色和花型。

牡丹的花色主要有红色、粉色、白色等,花型则包括八重、半重和单重等多种类型。

牡丹花大而娇美,花瓣厚实,花香浓郁,观赏价值较高。

3. 牡丹的栽培技术3.1 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牡丹适宜生长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牡丹对酸碱度的要求不高,但喜欢微酸性土壤。

牡丹对光照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于阳光充足的环境中。

3.2 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栽培牡丹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和灌溉。

春季和秋季是牡丹的生长期,此时需要增施适量有机肥和磷钾肥。

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土壤肥力过高,影响牡丹的根系发育。

牡丹对水分需求较大,但也不能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烂根。

4. 牡丹的药用价值牡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牡丹的根、花瓣和果实均可入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州牡丹品种资源调查及生长分析摘要: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中国传统名花。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恩施州的牡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并测定了牡丹的相关生长指标。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牡丹资源分布遍及全州,栽培集中在建始县花坪乡和利川市团堡镇一带。恩施本地有6个牡丹品种,分别是凤丹白、建始锦袍红、湖蓝、建始粉、春红争艳和大金粉。不同栽培地点牡丹的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品种间的生长指标则差异显著。这些品种长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表现出较稳定的形态特征,生长适应性强,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关键词:牡丹;品种;资源;生长;恩施州Investigation on Cultivar Resources and Growth Analysis of Paeonia suffruticosa in EnshiAbstract: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w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amous flowers in China. The cultivar resources of P. suffruticosa in Enshi were studied, and different growth indices were test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nsulting references.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ources of P. suffruticosa distributed in the whole Enshi region. The cultivation was concentrated in Huaping town of Jianshi county and Tuanbao town of Lichuan city area. 6 local cultivars of P. suffruticosa in Enshi were P. suffruticosa cv. Fengdanbai, P. suffruticosa cv. Jianshijinpaohong, P. suffruticosa cv. Hulan, P. suffruticosa cv. Jianshifen, P. suffruticosa cv. Chunhongzhengyan and P. suffruticosa cv. Dajinfen.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growth indices of 3 different spots, but there was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growth indices of 6 cultivars. These cultivars had stead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growth adaptability owing to adapted to local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y possessed both ornamental and medicinal value and had good prospect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cultivar; resources; growth; Enshi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 L.)落叶灌木,为中国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1]。因之“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其花红色,故谓丹”而得名[2]。牡丹叶通常为2回3出复叶,花单生枝顶,萼片5、绿色,花瓣5或为重瓣(栽培品种),心皮5、稀或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花期5月,果熟6月[3]。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在中国已经栽培了1 600多年[4]。中国牡丹品种根据野生原种和栽培地区的不同,可分为4个品种群,即中原品种群、江南品种群、西南品种群和西北品种群[2]。牡丹品种很多[2-12],花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牡丹属于中原牡丹品种群鄂西品种亚群[2],是中原牡丹早期南移驯化的产物,主要作为药材栽培。目前少有对本地牡丹资源和品种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牡丹的开发利用。1调查方法1.1调查地自然地理概况恩施州地形复杂,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性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寡照多雾,终年湿润;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在10 ℃以上,年无霜期平均在200~300 d。牡丹在恩施州有近70年的栽培历史,已经适应了恩施州的总体气候和不同的区域性小气候环境。1.2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走访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恩施州牡丹品种的资源普查,摸清品种及其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综合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主要立地因子,选取本地区牡丹集中种植分布的具有代表性立地环境样点3个,分别为建始县花坪乡、利川市团堡镇、恩施市郊区低山丘陵地区,在每个样点对当地每个品种随机抽取年龄相同、生长小环境基本一致的样株5株,测量株高、地径、冠幅、新枝数量、新枝生长量、花蕾数量、花径,记录花色、花型、芽型、芽色等生长指标,按地点和品种计算平均值,对各牡丹品种的生长指标进行品种和地点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检验(Tukey检验)。2结果与分析2.1恩施州牡丹资源的分布恩施州牡丹资源分布广泛,水平分布于全州8个县市都有栽培,除建始县花坪乡和利川市团堡镇是较大规模的集中分布地以外,其余均零星散布于农户的房前屋后、土坎林边。垂直分布从清江河谷的海拔80 m左右、到双河华中药用植物园的1 700 m处都可见到,牡丹资源的分布概况见图1。调查中看到,建始县花坪乡的新塘村到周塘村一带几乎家家都栽植牡丹,面积有大有小,遍布于土坎林边;其中以周塘村栽培的规模较大,栽植面积在67 hm2左右;花开时节群花密布、红白相映、甚为壮观。2009年秋季,利川市团堡镇的牛栏坪村,从河南省洛阳市引进了数十个观花品种,面积在0.33 hm2以上,同时在土坎林边等地还有大量的本地牡丹品种,总面积达6.67 hm2以上。此外。恩施市的三岔、屯堡、新塘、双河、板桥和巴东县的野三关等乡镇的老百姓也有多年种植牡丹的习俗。2.2恩施州牡丹品种资源种类经初步调查研究,恩施州现有长期栽培的本地牡丹品种资源6个[2],分别是凤丹白(P. suffruticosa cv. Fengdanbai)、建始锦袍红(P. suffruticosa cv. Jianshijinpaohong)、湖蓝(P. suffruticosa cv. Hulan)、建始粉(P. suffruticosa cv. Jianshifen)、春红争艳(P.suffruticosa cv. Chunhongzhengyan)和大金粉(P. suffruticosa cv. Dajinfen)。建始锦袍红——花蕾扁圆形,花朵蔷薇型,紫红色,花冠直径18~20 cm。花瓣7~10轮,内瓣小,有正常的花蕊,花丝、房衣为淡紫色;新枝黄绿色略带棕色晕,叶片黄绿色带古铜色晕,叶脉深,叶柄圆,柄凹深褐色,上部紫红色[2];生长势较强。湖蓝——花朵荷花型,粉蓝色,花冠直径18~20 cm,外瓣3~4轮,瓣基部紫红晕,瓣背为宽白纹,有正常花蕊,房衣深紫红色;新枝黄绿色,羽状复叶,复叶9小叶,端小叶长尖;柄凹黄色[2]。建始粉——花单瓣型,淡粉红色,花冠直径18~20 cm。外瓣大,瓣基紫红色,瓣背有宽白纹,有正常花蕊,多紫红晕;复叶9~11小叶,灰绿至深绿色,边缘古铜色,叶柄紫红晕,柄凹紫红色;生长势中等,萌蘖枝中多[2];为建始县的主要栽培品种。凤丹白——花单瓣型,花瓣1~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300枚,雌蕊4~6枚,雄蕊、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花白色;植株高大、直立,花朵直上;生长势强,成花率高,抗逆性强,根产量高[8],生长旺盛时枝条非常粗壮。大金粉——花朵荷花型或菊花型,花蕾圆尖型,花色粉紫色;花瓣4~8轮,基部有深色晕,雄蕊正常,偶有瓣化,雌蕊正常,柱头紫红色,花梗较细;节间短,鳞芽圆尖型,小叶披针形或卵圆形,缺刻较少,端渐尖,叶面绿色,边缘具有紫色晕[6];生长势中等,成花率高。春红争艳——花朵荷花型,花浅红色,花瓣质硬,基部具有紫红色晕,雌蕊、雄蕊正常,房衣紫红色;新枝硬,节间短,鳞芽圆尖型,小叶长卵形,缺刻少而深,叶面黄绿色[6];株型紧凑。从恩施州牡丹品种资源的花色来看,有紫红色、粉紫色、淡粉红色、浅红色、粉蓝色、白色等不同花色,以建始锦袍红的花色最为鲜艳;建始锦袍红和大金粉的花瓣层次较多,花型分别以蔷薇型和菊花型为主,建始粉和凤丹白均为单瓣型,并且湖蓝和建始粉的形态特征比较接近。恩施州的牡丹品种资源多是历史上从中原而来,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栽培驯化,形成了一个品种亚群,集中分布在建始县、利川市一带,特别是建始锦袍红、建始粉、湖蓝的栽培面积较大,主要作为中药丹皮的原料栽培。其余品种零星栽培。2.3恩施州牡丹品种资源生长情况恩施州各地的海拔高度不一,造成气候差异,表现出物候期不同,同一牡丹品种因海拔不同,则开花时间不一,有的甚至相差半月之久。对6个牡丹品种的生长指标进行品种和地点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见表1;由于3个地点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这些牡丹品种的性状在本地相对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小,所以把这部分平方和归并到误差平方和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1可见,6个牡丹品种的所有指标之间差异显著,表明不同品种间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对生长指标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6个牡丹品种中,大金粉的株高、地径、冠幅、花枝数等指标都优于其他品种,说明其生长势较强,特别是花枝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表明其成花率较高。建始粉的花径和花梗长显著大于其他品种,其株高也较大,可作为切花品种备选资源。春红争艳的地径、冠幅较大,新枝数最多;据当地老百姓反映,此品种一年花开2季;但经栽培后,于2010年观察到8月初芽萌动、展叶,但未见形成花芽;该品种是否为秋发牡丹可在秋冬季开花,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凤丹白的花径、花梗直径最大,新枝长度最长。而建始锦袍红的株高、地径、冠幅、新枝数、新枝长等指标都显著小于其他5个品种,但其花色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考虑作为盆栽材料。湖蓝的各生长指标与其他品种相比都不突出。3小结与讨论恩施州的牡丹资源分布遍及全州各县市,但多零星散布于农户的房前屋后。其垂直分布在海拔80~1 700 m之间,栽培集中在建始县花坪乡周塘村和利川市团堡镇一带。本地栽植的牡丹品种包括凤丹白、建始粉、湖蓝、建始锦袍红、春红争艳、大金粉6个品种。凤丹白、建始粉、湖蓝3个品种的花型为单瓣型或荷花型,花径较大,花梗较长,丹皮的产量高,是本地主要的药用栽培品种;它们在新枝数、新枝长度、新枝直径、花枝数、花梗长度、花梗直径等方面也较为接近,花色为白色或浅粉色,也可作为切花品种备选资源。建始锦袍红花色艳丽,植株较矮,花型为蔷薇型,在当地虽多作为药用品种栽培,但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盆栽材料或观花品种加以培育。大金粉植株高大,冠幅大,花色粉紫色,开花数量多,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均出色。春红争艳花浅红色,荷花型,或可作为秋发牡丹进行花期调控研究。恩施州不同栽植地点的牡丹品种性状表现较为稳定,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受环境的影响较小。恩施州气候条件适宜牡丹的栽培,牡丹资源分布广泛,品种资源较为丰富,其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均较高,是药用和观赏兼备的优良作物资源。但目前还没有开展对本地牡丹品种的系统研究,缺乏品种选育和定向培育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利川市和恩施市农民从河南省洛阳市等地新引进数十个牡丹观赏品种,但由于栽培时间短,品种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充分发掘选育本地优良品种资源与引进的优良品种,开展深入研究,可进一步丰富牡丹的株型、花色、花型,培育抗湿热牡丹品种,为牡丹品种南移服务,这对发展本地牡丹产业与药材种植具有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 陈俊愉,程绪珂. 中国花经[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116.[2] 李嘉钰. 中国牡丹与芍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3] 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06.[4] 郁书君,杨玉勇,余树勋,等. 芍药与牡丹[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5] 周家琪. 牡丹芍药花型分类的探讨[J].园艺学报,1962,1(3-4):351-360.[6] 王莲英. 中国牡丹品种图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62-63,71.[7] 秦魁杰,李嘉钰. 牡丹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1):18-26.[8] 李嘉钰.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69.[9] 喻衡. 菏泽牡丹[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8-37.[10] 喻衡. 中国牡丹品种整理、选育和命名问题[J]. 园艺学报,1982,9(3):65-68.[11] 喻衡. 牡丹花[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51. [12] 刘翔. 中国牡丹[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18-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