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下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2

高一历史下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2
思考:红军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的的建立 (1931. 瑞金 )
思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 政权?
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土地革命
为什么要开展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路线是什么? 土地革命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二、井冈山的星火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
什么地19方27?年是谁毛领泽导东 建立的? 2、井冈山会师
1928.4 朱德、毛泽东会师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4、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①位于湘赣边界,离大城市 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④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⑤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 想
思意考义::为给什党么指说明“了八新七的”出会路议,给为党挽指救明了 新的出路党,和为革挽命救作党出和了革巨命大作贡出献了巨大贡 献?
八七会议旧址内景
瞿 秋 白
3、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秋
长沙
文家市三湾 井冈山三湾 Nhomakorabea编4、广州起义
南 昌 起 义 的 领 导 人 前敌委员会书记
——周恩来
起义代总指挥 ——贺龙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刘伯承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
2、“八七”会议
时间地点: 1927年8月7日 汉口
①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的报告》
②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内容:③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①时间: 1927年底 ②领导人:张太雷、叶挺、叶剑英
③概况: 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 但最后失败。

【步步高】201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单元 第26讲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和红军的长征课件

【步步高】2012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单元 第26讲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和红军的长征课件

(3)意义: 意义: 意义 给正处于 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 的中 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细节点拨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
主义错误,但同时也滋长了“左”的错误, 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工农武装割据”
周恩来 等 ①南昌起义:为挽救革命,1927 年 8 月 1 日, 南昌起义:为挽救革命, (1) 工 农 武 装 起 义
(3)理论完善 理论完善
毛泽东写了三篇文章, ① 毛泽东写了三篇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走农村包围 城市, 道路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城市 道路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 ②“工农武装割据 的含义, 工农武装割据” ②“ 工农武装割据 ”的含义, 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把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和 根据地建设 结合 起来。 起来。
(2)王明“左”倾错误的危害。 王明“ 王明 倾错误的危害。 (3)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第五次反“ 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
2.目的:保存革命力量,实行战略转移。 .目的:保存革命力量,实行战略转移。 3.经过 . (1)开始:1934 年 10 月。 开始: 开始 (2)转折:遵义会议 转折: 转折
封建社会的政权形式,但性质不同,军阀政权是地主阶级政 权, 也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而工农割据政权是工农民主 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工农大众的利益。
二、红军的长征 1.背景 . (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蒋介石“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原因: 置阶级利益于民族利益之上, 视共产党为主要敌人。 ① 原因: 置阶级利益于民族利益之上, 视共产党为主要敌人。 ②实质:对日本妥协,对红军围剿。 实质:对日本妥协,对红军围剿。 表现: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③ 表现: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对红军围追 堵截,围剿中央苏区红军。 堵截,围剿中央苏区红军。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④破产: 破产: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的破产。 的破产。

2019年高考历史基础知识二轮练习资料:第25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和红军的长_图文

2019年高考历史基础知识二轮练习资料:第25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和红军的长_图文
A.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B.独立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 善处理分歧和矛盾
40
C.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 根据地
D.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
的能力。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 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 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答案为B
理论探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斗争》和《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地,以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城市
7
历史影响
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 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道路 扩展
中__华__苏__维__埃__共__和__国__临时中央政 府成立
8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 削和债务
土 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 地 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 革 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_封__建__半_ 命 封__建__的土地所有制为农___民_的土地所有
37
③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 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在长征 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 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 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 志。
④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 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 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 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第十单元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8月至1936年12月)
第25讲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和 红军的长征
2019年高考历史基础知识二 轮练习资料:第25讲“工农 武装割据的形成”和红军的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诡秘之主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海拔780米, 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 要道而著称于世,古诡秘之主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 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 /xs/0/892/ 诡秘之主 kgh20neg 现在诡秘之主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 罗布洼地形成湖泊。诡秘之主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 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诡秘之主“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 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诡秘之主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 的诡秘之主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诡秘之主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 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诡秘之主,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诡秘之主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 赔出身家性命。现在想想,却竟是连个女子都不如,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淡然超脱的姿态,令他不禁感慨万千。冰凝见皇上停下了下 来,又不错眼珠地看着她,以为皇上是在考她的才学。对此,她颇为矛盾:答对了,实在是显得自己太与众不同、鹤立鸡群;答错了,自 己很没有面子,舍不下来这张脸。犹豫半响,终于还是决定诵读出后面的诗句:“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 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 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 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 皇上哪里知道冰凝是在答题,以为冰凝是因为理解他才会如此作答。听着她的朗朗诵诗之声,真是人间 最美的享受,不知不觉之间,皇上开始面含微笑、心怀赞赏,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佟佳贵妃见皇上如此神情,自知是对这位年氏秀女极为 满意,反正早晚也是入宫做了姐妹,此时表现得大度壹些,更能博得皇上的欢心,于是顺水推舟地说:“皇上,这年氏模样俊美、学才广 博……”“爱妃说得是啊!这年家小女,真是甚全朕意。李德全!”第壹卷 第三十六章 赐婚李德全壹听皇上喊自己,赶快应声:“奴才 在!”众人壹听这话,定是皇上要留牌了,“恭喜小主”的话已经到了嘴边。只见皇上犹豫了壹下,缓缓地说:“去。”这“去”字壹出, 全场都惊呆了,佟贵妃也诧异不已,顾不得礼仪,忙问:“皇上,这是去还是留?”“爱妃没有听清楚吗?朕还要再重复壹遍?那好,都 听清楚了,去!”众人还没有缓过神儿来,冰凝已经规规矩矩地俯身行礼了:“谢吾皇万岁万万岁”待全部选定,皇上就吩咐身边的李德 全宣布圣旨。各位留牌子的秀女中,有些当场进行了册封,大部分是答应,常在,只有壹个贵人,嫔更是没有。但也有三个秀女留了牌子, 却是什么也没有封。圣旨宣完,留牌的秀女们自有太监嬷嬷安排,其余人等各自收拾回府,等待进壹步的安排,或是被指婚,没有被指婚 的,就可以自行婚配了。其实在皇上没有留冰凝的牌子时,众人开始虽然皆是壹愣,但随即也就释然了,没有留牌子,那就是第二个可能: 要被赐婚了!也好,谁不想当嫡妻呢!只是不知道谁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可以娶到冰凝。依皇上刚刚对年氏秀女的态度,这喜爱之心,众人 皆看得出来,如果不是为自己选妃子,那就壹定是为自己选儿媳妇。目前,诸皇子中,十六阿哥胤禄和十七阿哥胤礼两位尚未娶嫡福晋, 看来,年氏秀女的夫君应该就是这两个阿哥之壹了。听完圣旨,冰凝说不上来喜,也说不上来忧。不需要做深宫怨妇,这个结果是很令她 最高兴的;但是目前又没有结果,还需要继续等待,又让冰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知识点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知识点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知识点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实际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如何探索到“工农武装割据”这条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

即“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知识点一、工农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下表为两大武装起义及“八七会议”等内容的概述。

二、井冈山的星火——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探索1.实践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是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地武装起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发展: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军队与毛泽东会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2.理论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概括、总结(1)理论提出的背景: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并巩固;②这条道路在当时不为全党所认识、所理解,对此应给予解释说明;③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用三篇文章来说明中国选择这条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理论内容: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概括指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五个要点和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前提、三个必要条件。

理解:如何正确认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革命根据地,没有根据地的存在,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采取流寇式的武装斗争必然走向失败,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藉以发展的战略基地。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就不会支持根据地政权,也不愿参加红军,根据地一天也不能存在,也就谈不上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版新教材)(优秀版)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版新教材)(优秀版)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一、工农武装起义:
1、大背景义、
3、八七会议 (1)地点
报告 (2)内容
纠正错误 确定方针 决定起义 提出思想
(3)评价:革命性、局限性
4、湘赣边 秋收起义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5、两大起义结果、意义及教训:
结果:都失败
意义:新局面 新道路 教训: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井冈山的星火
1、创建第一块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 : 实力大增 迅速扩大
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一条道路 三篇文章 三个内容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革命形势的发展 1、背景
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2、建立: 时间、地点、人物、文件
四、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直接原因是(A )
A.毛泽东的井冈山星火已发展为燎原之势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建立 C.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 D.土地革命的开展
7.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A.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B.中共处于幼
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缺乏群众支
毛泽东和朱德第一次会见的地方
井 冈 山 胜 利 会 师 的 会 场 和 标 语
红四军军 长朱德
红色首都-江西瑞金
中共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
河北定州中学
薛天府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 等领导了南昌起义。经过激战,占领了南昌。图为起义总 指挥部旧址——原江西大旅社。

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

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

A.纪念黄埔军校邮票
B.纪念八一邮票
C.纪念党诞生邮票
D.纪念新中国成立邮票
解析 结合时间一九二七年分析“孵出小鸡”指中共开始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是八一南昌起义。
视角四 紧扣主干知识 1.工农武装起义 尝试命题 4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从三幅图中事件得出的结论
(C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⑵红军长征(34.10~36.10)
背景: ①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②王 明“左”倾错误。 ③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④日本侵华
路线:

吴起镇
1935.10. 黄

会宁

三军会师

1936.10
西
腊子口
康西
草地

毛尔盖
渡 雪山
泸定桥
安顺场 河
金 沙 江
四川 长

1935.1.
水 遵义 贵
贵阳
成因: ①远离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群众基础好 ③地理优势:易守难攻
②武装斗争:三次反“围剿”胜 利
③政权建设: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④开展土地革命
目的: 路线: 意义:
⑤根据地经济建设
目的: 措施: 意义:
3、革命受挫—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 长征
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① “左”倾错误全面贯彻。 。 ②抛弃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 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④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井冈山八角楼
⑵理论完善——“工农武装割据”思 想
原因:A、必要性:国情决定 B、可能性:P8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

高一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

目的: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4.经济建设 措施:农业放在首位,同时发展工业。 作用:粉碎了经济封锁, 支持了革命战争, 巩固了红色政权。
总结:中共为巩固农村 革命根据地采取 了那些措施?
小结:
军事方面:三次“反围剿” 巩固根据地 的措施
政治方面: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土地革命
经济方面
经济建设
谢 谢
经过:
长沙失利
即城市转入农村, 为继续革命找到 了正确的道路 确立了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点燃了星星之火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进军井冈山西江月 秋收起义来自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4).工农武装起义的意义 ①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长沙失利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进军井冈山即城市转入农村为继续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点燃了星星之火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一九二七年4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河北文安一中
王 丽 锦
一、 背景
徐向前 鄂豫皖 贺龙 洪湖 湘鄂边
滕代远 湘鄂赣 彭德怀 湘赣 方志敏 闽浙赣
总结:
湖北:4块 湖南:3块 江西:4块 根据地主要 集中在江南 地区
邓小平 左右江 彭湃 海陆丰
毛泽东 朱德 赣南闽西 中央革命 根据地
原因:大革命时期有良 好的群众基础。
4.“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理论著作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的形

1、原因: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借用国民党旗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了。

3、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主要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意义: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4、湘赣边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

领导:毛泽东。

特点:公开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号,不但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较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重大事件: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

意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1、井冈山根据地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
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及湘南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

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使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1、理论探索: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走城市的道路。

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红军在根据地逐渐发展起来,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达到10万人。

2、革命实践
土地革命——①原因: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共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

②路线: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
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

③意义:这条路线极大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积极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生活得到了保障。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武装斗争——①、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1930年底—1931年秋;毛泽东领导;方针是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②、结果:使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对峙。

根据地建设——①、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江西瑞金。

制定宪法大纲,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性质是工农民主革命政权。

标志正式建立与国民党对峙政权。

②、经济建设:为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同时根据地还兴办一些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斗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