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蜜蜂引路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蜜蜂引路的故事。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体会课文中蜜蜂的聪明和勇敢。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蜜蜂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蜜蜂图片,引起学生对蜜蜂的兴趣。

2. 询问学生对蜜蜂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蜜蜂的特点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蜜蜂引路的故事。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读音,帮助学生掌握。

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蜜蜂的聪明和勇敢。

四、朗读练习(5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蜜蜂的聪明和勇敢,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蜜蜂引路的故事。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对蜜蜂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提出与蜜蜂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拓展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蜜蜂图片,激发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合作交流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蜜蜂引路的故事。

在课堂讲解中,注重生字词的讲解和课文的深入理解,通过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总结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学习成果,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课后学习兴趣。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蜜蜂引路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蜜蜂引路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蜜蜂引路9篇蜜蜂引路 1教学目标: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2、列宁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1)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检查,巩固识字(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3)做游戏巩固识字。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字的右半边不是支。

2、学生照田字格里的样子认真练写1个。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里再认真地书写1个。

四、作业:1、把这一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2、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1、2自然段1、第1、2自然段,思考:(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2、交流3、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1)联系生活经验感悟“附近、谈天”;(2)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经常”的意思。

二、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线路图吗?(以此为研究专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板书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板书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蜜蜂引路》选自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了蜜蜂通过特殊的舞蹈来指引同伴找到花蜜的原理。

详细内容涵盖了蜜蜂的舞蹈语言、方向的识别以及蜜蜂社会的组织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蜜蜂舞蹈的原理,掌握蜜蜂通过舞蹈传递信息的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对生态环境的关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蜜蜂舞蹈语言及方向的识别。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蜜蜂舞蹈视频、挂图、模型蜜蜂。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蜜蜂舞蹈视频,引发学生对蜜蜂行为的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蜜蜂为什么会跳舞吗?”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蜜蜂舞蹈的原理,提取关键信息。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蜜蜂舞蹈的类型、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方向的识别。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学生模拟蜜蜂舞蹈,加深对舞蹈语言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描述,解释蜜蜂如何通过舞蹈传递距离和方向信息。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蜜蜂引路》2. 内容:蜜蜂舞蹈:圆舞、摆尾舞方向:太阳角、距离:振翅频率生态环境:关爱、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蜜蜂舞蹈的原理。

举例说明蜜蜂舞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结合课文,谈谈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2. 答案:蜜蜂舞蹈是通过振翅频率、舞蹈方向和太阳角来传递距离和方向信息的。

蜜蜂舞蹈可以帮助同伴找到花蜜,提高采蜜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关爱动植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对蜜蜂舞蹈有了深入的了解。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板书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板书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板书优秀教案《蜜蜂引路》优秀教案1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同窗介绍搜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教师补充介绍并引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⑴自读全文,画出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同桌相互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随机引导。

(“引”应该读“yǐn”,不读“yǐng”。

“和近”应该读“fùjìn”,而不是“fǔjìn”)⑶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畅。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汇报交流识字方式。

三、巩固识字1、指名、集体读生字卡片。

2、做游戏巩固识字:游戏规那么:请一名同窗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

教师在黑板上指一个字让全班同窗默记,然后请这名同窗猜一猜适才教师指的是哪个字。

这名同窗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同窗们:“是不是×”,假设不是教师指出的字,同窗们答回答:“不是×”,这名同窗继续指字问话,假设同窗猜对了,同窗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名。

”教师再请下一名同窗猜字。

四、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和”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上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是支。

2、练习写字。

3、展现同窗书写的字,师生一路评议。

五、自读课文同窗自身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考虑: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朗诵感悟1、分组朗诵课文的第1、2段。

⑴讨论: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⑵别离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线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本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⑶集体朗诵第1、2段。

2、学习第3段:⑴小组合作:用自身喜爱的方式学习,能够画画,能够扮演,能够朗诵,体会列宁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他是如何想的。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蜜蜂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2.诗歌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学生对蜜蜂习性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2.学生对诗歌的表达和感受。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宣读《蜜蜂引路》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节奏与意境。

2.教师准备蜂窝图片,介绍蜜蜂生活习性和作用。

3.准备事关课文内容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1.呈现蜂窝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告诉学生这是蜜蜂的摇篮,着重介绍蜜蜂生活习性和作用。

2.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蜜蜂引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

3.播放教学视频,展示蜜蜂在工作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蜜蜂的价值。

课堂讲解1.教师结合蜜蜂的生活习性和作用,向学生重点讲解课文。

2.引导学生口述蜜蜂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3.教师对诗歌的朗读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拓展阅读1.让学生每人找一张有关蜜蜂的图片,进行图片介绍并分享自己了解的蜜蜂知识。

2.设计快乐学习的游戏,例如校园探蜜蜂、蜜蜂接力赛等。

课后作业1.学生朗读《蜜蜂引路》诗歌两遍。

2.绘制自己手中摸过的动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蜜蜂。

3.在蜜蜂数量目前减少的背景下,设计保护蜜蜂的海报或文案。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蜜蜂生活习性和作用。

此外,我在朗读诗歌环节加强了对诗歌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在课堂后的拓展阅读和游戏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深入了解蜜蜂的知识,培养了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更多地注重课程中诗歌的重要性,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板书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板书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蜜蜂引路》。

详细内容包括:蜜蜂的习性和行为特点,蜜蜂如何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以及蜜蜂为人们带来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蜜蜂的基本习性和行为特点,了解蜜蜂舞蹈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蜜蜂舞蹈的含义,以及蜜蜂为人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重点:蜜蜂的习性和行为特点,以及蜜蜂如何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蜜蜂模型、放大镜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采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蜜蜂的行为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课文,了解蜜蜂的习性和行为特点。

(2)观看蜜蜂舞蹈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蜜蜂舞蹈的含义。

(3)小组合作,探讨蜜蜂舞蹈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模仿蜜蜂舞蹈,传递信息。

六、板书设计1. 《蜜蜂引路》2. 内容:(1)蜜蜂的习性:群居、采蜜、传粉等。

(2)蜜蜂的行为特点:舞蹈、传递信息等。

(3)蜜蜂舞蹈的含义:方向、距离、资源等。

(4)蜜蜂为人们带来的启示:合作、关爱、保护生态环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列举出蜜蜂的三个习性。

(2)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蜜蜂舞蹈的含义。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蜜蜂为人们带来的启示。

2. 答案:(1)群居、采蜜、传粉等。

(2)蜜蜂舞蹈可以传递方向、距离和资源等信息。

(3)例如,人们可以学习蜜蜂的合作精神,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蜜蜂的习性和行为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蜜蜂引路》二年级教案(5篇)

《蜜蜂引路》二年级教案(5篇)

《蜜蜂引路》二年级教案(5篇)《蜜蜂引路》二年级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领悟列宁擅长观看和思索的特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蜜蜂引路》,“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齐读题目。

2、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第一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同时,思索下面几个问题。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中有哪些人?(2)、比拟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灯片)列宁住在莫斯科的一座小山上。

列宁住在莫斯科四周的一座小山上。

(3)、“四周”的意思。

(离得很近)用“四周”说一句话。

(4)、齐读第1自然段。

说说这一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列宁的住处、养蜂人在哪儿)(二)学习其次自然段。

过渡:列宁经常派人去找养蜂人,那么他们毕竟谈些什么?又是怎么去找他的,我们来学习其次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读的时候划出列宁为什么要自己找养蜂人的有关句子。

列宁找养蜂人有什么事?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其次段中的其次句前后有什么联系?(前半句讲列宁亲自去找的缘由,后半句讲找养蜂人的结果)。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列宁要亲自去找,他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思索: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边读边把表示位置的词用“”画出来。

(3)、同学之间分组沟通。

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列宁的住处和养蜂人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按书上讲的方法画出示意图。

(4)、师:列宁住在小山上,他一边走一边看,看到了花丛、蜜蜂,由此引出了园子、房子,请一位同学上来把教师的板书补充完整,其它同学做下面的填空题:列宁的住处在,花丛在,园子在,小房子在。

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蜜蜂引路》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蜜蜂引路》。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蜜蜂引路的故事情节。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蜜蜂引路》讲述了一只小蜜蜂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带领其他蜜蜂找到了花蜜的过程。

课文内容包含了蜜蜂的努力、坚持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蜜蜂、引路、努力、坚持、团队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理解蜜蜂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使用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推理。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词。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蜜蜂是如何找到花蜜的吗?5.2 朗读与理解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蜜蜂是如何引路的?它们遇到了哪些困难?5.3 生字词学习使用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词。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5.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蜜蜂是如何团队合作的?它们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故事续编学生分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续编一个故事,可以想象蜜蜂们找到花蜜后的喜悦和分享的场景。

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故事分享,大家共同欣赏并给予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会写9 个生字,会认6 个生字及偏旁“弓”,积累词语: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运用“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等词语; 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法学法: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
行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

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3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

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蜜蜂)
2. 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 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 指名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 认清字形,同学互相交流怎样识记字形。

读文中的句子,理
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 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
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
2.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件事的?( 第二、三、四自然段。

)
3. 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 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 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 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 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 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 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2) 根据课文思考: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 分角色朗读第4 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
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 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三、完成课题练习。

1. 组词。

导( ) 蜜() 蜂() 采()圆
异( ) 密() 峰() 彩()园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经常——愉快壮丽——
仔细—一聊天——一兴奋—一洪亮———
3.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 小山( ) 房子一( ) 火车
( ) 园子一( ) 蜜蜂一( ) 飞机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 里有
许多( ) 。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
里,( ) 旁边有一所小( ) 。

板书设计:
26. 蜜蜂引路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 旁边) 做出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