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治疗方法

特发性震颤治疗方法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头部或声音的不自主性颤抖。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治疗特发性震颤成为了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目前,针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本文将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并对每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首先,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特发性震颤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和肌肉松弛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减轻震颤症状,但是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头晕、乏力等,且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
其次,手术治疗是一些特发性震颤患者选择的方法。
常用的手术包括深部脑刺激术和脑部手术。
深部脑刺激术是通过植入电极到大脑深部,通过电刺激来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减轻震颤症状。
脑部手术则是通过切除或破坏大脑中的一些神经核团来减轻震颤症状。
但是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且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最后,物理治疗也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一种选择。
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锻炼患者的肌肉和神经系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从而减轻震颤症状。
物理治疗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治疗方法,但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选择。
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劣势,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
希望本文能够为特发性震颤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进展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进展引言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或头部的持续性抖动。
长期以来,特发性震颤一直是难以治愈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不适。
然而,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和医学研究的推动下,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药物治疗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特发性震颤的明确原因与机制,但药物仍然是其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抗震颤药物一般被认为能够通过调节神经传导以及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来减轻震颤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普地松、丙戊酸钠等。
这些药物可以在减轻手部和其他肢体部位的震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还有多种新型抱-那非类药物正在开发中,并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二、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深部脑刺激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方法,在过去两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在特定区域植入电极,并通过外部器件来调节和刺激该区域,可以减轻或消除震颤症状。
DBS不仅对运动功能障碍有效,同时还改善了生活质量和患者功能。
三、聚焦超声治疗(Focused Ultrasound)近年来,聚焦超声治疗作为非侵入性技术在特发性震颤治疗中崭露头角。
这种技术利用集束超声波直接作用于丘脑区域,以达到减轻震颤症状的目的。
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聚焦超声治疗不需要开刀,可以大大减少相关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四、神经调控器(Neurostimulator)神经调控器是近年来新兴的特发性震颤治疗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可移植或可重置的电子设备将电信号传递到神经系统的特定区域,从而调节异常的神经活动。
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神经调控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
五、康复训练虽然康复训练不能为特发性震颤患者提供直接治疗,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通过进行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手部、头部、声带等部位的节律性震颤,常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虽然该疾病没有致命性,但其严重程度却因人而异,在某些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较大的困扰。
传统治疗手段如药物和手术可能无效或带有严重的副作用,下面本文将探讨一些非药物治疗手段。
深部脑刺激(DBS)深部脑刺激(DBS)是一种通过向特定区域运用电刺激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手段,其原理类似于心脏起搏器。
DBS通常通过在脑内植入电极以激活脑部神经元,从而改善肌肉震颤。
DBS的效果非常明显,常常能在治疗短短几分钟内带来可观的效果,并且其是一种可逆的疗法,患者可以随时拆卸电极。
但是,该疗法对患者来说也是一项有风险的手术,也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感染、头痛、丧失语言能力等等。
超声刀超声刀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它利用高频声波来切除神经元,从而减轻震颤。
该方法对患者伤害较小、恢复快,而且减少了术后风险和复杂性。
在进行该疗法前,医生需要首先在患者体内造成微小的伤口,以便将治疗针头导航至目标部位。
然而,该方法离不开先进的医学设备,因此,其成本也比较高,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康复训练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外,康复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特发性震颤治疗方法。
它可以通过锻炼患者的肌肉、姿势和协调性来改善震颤症状,并且有助于患者恢复自由的运动。
该疗法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使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的需求,并且没有相关的风险或副作用,更符合现代化健康理念。
因此,医生们通常会将康复训练作为治疗震颤的首要手段,并在其失败之后再考虑其他治疗手段。
虽然康复训练的位置处于治疗方法的某个位置,但这种方法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论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和进化。
我们刚刚探讨的DBS、超声刀和康复训练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然而,每种疗法都有它的利弊和安全性,主要是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特发性震颤基层诊疗指南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肌张力障碍、步态异常等。
家族史
特发性震颤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辅助检查
01
02
03
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神经系统查体,可发 现患者肌张力正常或轻度 增高,无其他神经系统异 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生化等通常无异常发现 。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可排除 脑部器质性病变。
促进多学科合作与转诊机制的建立
1 2 3
多学科合作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整合神经内科、康复科、 心理科等相关科室资源,共同为特发性震颤患者 提供全面、连续的服务。
转诊机制
建立规范的转诊机制,确保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 与上级医院之间的顺畅转诊,保障患者得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
信息共享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 实现患者病历资料、检查结果等信息的互通有无 ,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分类
根据震颤的部位和频率,特发性震颤可分为姿势性震颤、动作性震颤和静止性 震颤三种类型。其中,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是特发性震颤的主要表现,而 静止性震颤相对较少见。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震颤特点
特发性震颤的主要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通常从上 肢开始,可累及头部、下肢等。震颤在紧张、疲劳时加重 ,休息时减轻。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特发 性震颤的相关知识,提高 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患 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 治疗过程,提供必要的情 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共同 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震颤的名词解释

震颤的名词解释震颤是一种症状,指身体肌肉不自主地发生节律性或非节律性收缩和松弛,导致身体部位的颤动或摇晃。
震颤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肌肉的不规则收缩和放松。
震颤可以影响不同身体部位,包括手臂、手指、头部、颌面部、语言和咀嚼肌肉。
震颤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震颤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如在寒冷环境中发生的寒战是一种生理性震颤。
病理性震颤则是由于疾病或障碍引起的异常神经活动导致的。
病理性震颤可以是急性的、暂时的,也可以是慢性的,持续较长时间。
病理性震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帕金森病震颤、特发性震颤、中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等。
帕金森病震颤是由于脑部神经元退化引起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部和脚部的静止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常见于手部、头部和面部。
中枢性震颤是一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震颤,如中风、脑出血等。
姿势性震颤是一种在特定姿势下出现的震颤,如震颤性共济失调。
震颤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是细微而快速的颤动,也可以是明显而剧烈的摇晃。
震颤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例如握笔、写字、穿衣、进食等。
震颤也可能会对患者的自尊心和心理社交产生负面影响,引起焦虑和抑郁。
震颤的治疗方法因其病因和类型而异。
对于生理性震颤,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要保持温暖和采取一些放松身体的措施即可。
对于病理性震颤,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行为矫正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震颤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和抗帕金森病药物。
物理治疗包括进行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减轻震颤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行为矫正通过控制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姿势,减少震颤的出现。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严重的病理性震颤,如深脑刺激、神经毁损和脑手术等。
总之,震颤是一种症状,指身体肌肉不自主地发生节律性或非节律性收缩和松弛的颤动或摇晃。
震颤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震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治疗原则
• 根据循证医学的A、B、C级推荐水平,结 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治疗ET的药物分 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
一、治疗原则
• 一线药物:普萘洛尔、阿罗洛尔、扑米酮; • 二线药物:加巴喷丁、托吡酯、阿普唑仑、阿 替洛尔、索他洛尔、氯硝西泮; • 三线用药:氯氮平、纳多洛尔、尼莫地平、A 型肉毒毒素。 • 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酮是治疗ET的首选 初始用药,当单药治疗无效时可联合应用;A 型肉毒毒素多点肌肉注射可能对头部或声音震 颤患者有效;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症状严重、药 物难治性的患者。
• 2011特发性震颤新版临床指南解读 • 关注特发性震颤的非运动症状 •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美国神经病学学 会质量标准委员会2005年在ET治疗指南中指出[14],普萘洛尔( propranolol)和扑米酮(primidone)是ET药物治疗的一线和基本用 药,其中普萘洛尔是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惟一用 于治疗ET的药物。二者对肢体震颤的效果较好(A级证据)、疗效相 当(B级证据),且在大部分患者中疗效可维持1年以上,1年后视疗 效情况可适当增加剂量(C级证据);普萘洛尔与扑米酮也可同时使 用,对肢体震颤的疗效好于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叠加(B级 证据);普萘洛尔对头部震颤可能也有改善作用(B级证据)。
• 其药物治疗原则为: • (1)轻度震颤无需治疗; • (2)轻到中度患者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选 择事前半小时服药以间歇性减轻症状; • (3)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中到重度震颤,需 要药物治疗; • (4)药物难治性重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5)头部或声音震颤患者可选择A型肉毒毒索注 射治疗。
(二)二线推荐药物
• 3.阿普唑仑是短效的苯二氮卓类制剂。 • (1)用法:起始剂量为0.6mg/d,多数每天 3次给药,有效治疗剂量为0.6-2.4mg/d。 (2)疗效:减少25%-34%的震颤幅度,可 用于不能耐受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 酮的老年患者。 • (3)不良反应:过度镇静、疲劳、反应迟钝 等,长期使用可出现药物依赖性。
特发性震颤干预护理

特发性震颤03的日常护理
措施
生活方式的调整Biblioteka 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饮食,避免过度 饮酒和吸烟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 机等电子设备
饮食护理
保持水分充足,每天至少喝8杯 水
控制盐分摄入,减少水肿的发 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
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以免 加重震颤
康复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内 容、康复时间等。
康复效果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提高康复效果。
社区护理服务的提供和保障
社区康复中心:提供康复训练、理疗等服务,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护理服务:针对患者需求,提供专业的家庭护理服务,如生活照顾、康复指导等。 社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特发性震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特发性震颤干预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特发性震颤的 概述
Part Two
特发性震颤的 干预护理原则
Part Three
特发性震颤的 日常护理措施
Part Four
特发性震颤患 者的自我管理 和家庭教育
Part Five
特发性震颤的 社区护理和康 复资源
0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特发性震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特发性震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有关,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不自主的、有节奏的震颤。
震颤的生理机制及诊断和肌电图特点

震颤的生理机制及诊断和肌电图特点
震颤是一种快速而有规律的肌肉振动,通常由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引起。
其生理机制涉及神经元放电和肌肉收缩的紊乱。
大部分震颤可以分为静止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两种。
静止性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如静止状态时手指、下颚、舌头或声带的震颤。
此外,神经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可以用于排除其他病因。
动作性震颤可分为特发性震颤和继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指没有明确原因引起的震颤,最常见于肢体震颤(如手颤)。
诊断特发性震颤时需要排除其他可引起震颤的原因。
继发性震颤则是由特定疾病、药物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震颤,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中毒等。
肌电图(EMG)是诊断和评估震颤的主要方法之一。
肌电图
特点可以根据震颤的类型和病因而有所不同。
静止性震颤的肌电图显示出高频、低幅度的、持续性的放电。
而动作性震颤的肌电图显示出特征性的谐波结构,频率通常较低。
肌电图的结果可以帮助确定震颤的类型和病因。
除了肌电图,医生还可能会使用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脑电图等)来进一步评估震颤的原因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发性震颤松原市中心医院王丽娟学习目标:1、特发性震颤的概念;2、了解病理生理;3、掌握临床表现;4、掌握特发性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
目录1、疾病概况2、流行病学3、症状体征4、疾病病因5、发病机制6、临床表现7、诊断及鉴别诊断8、治疗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
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
疾病概况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
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
所谓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引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然消失。
本病的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
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
应对症治疗。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又称家族性或良性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健康搜索,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是惟一表现健康搜索缓慢进展或长期健康搜索不进展。
目前认为年龄是E T重要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起病缓慢。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起始于成年人健康搜索有文献报道男性略多于女性。
流行病学特发性震颤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3%~1.7%,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大于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增至5. 5%,大于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0.2%男女之间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
有文献报道芬兰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55%健康搜索70~79岁为12.6%;美国密西西比州70~79岁人群患病率是40~69岁人群的10倍.症状体征本病多于十余岁或成年早期发病,震颤是唯一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一只手或双手或头部,症状直到后来才逐渐变得明显。
除了带来外表和社交尴尬,通常不引起残疾,有的病例震颤可妨碍手完成精细动作如书写,喉肌受累时可影响发音,下肢多不受累。
患者常述及少量饮酒可使症状显著缓解,但为时短暂,机制不清。
检查通常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疾病病因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患者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在65~70岁前出现外显。
Gu lcher等发现本病致病基因位于3q13,称为FET1Higgins 等将致病基因定位于2p22~25健康搜索称为ETM或ET 2发现ETM可能是三联体重复序列,此基因定位在另两个家族性特发性震颤家系得到证实。
也有报道本病患者健康搜索的性染色体有异常,少数男患者出现XXY和XYY。
家族性ET临床表现多样性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健康搜索预示可能会发现新的基因位点,然而特发性震颤也有许多散发病例散发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发病规律基本上与家族性震颤相同,但家族性震颤健康搜索的发病年龄比散发病例为早健康搜索所以在特发性震颤遗传基因尚未清楚之前无法将家族性震颤从特发性震颤中分出去.发病机制目前健康搜索的研究认为特发性震颤(ET)由中枢神经系统内散在的网状结构或核团异常振荡所致,起搏点定位迄今不清。
骆驼蓬碱(harmaline)诱导的灵长类动物震颤模型与人类特发性震颤相似,是常用的ET动物模型;哈尔明碱(harmine)是骆驼蓬碱β-咔啉类似物可使人类产生震颤.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骆驼蓬碱诱导下橄榄核神经元产生同步节律性放电,传导至小脑浦肯野细胞和小脑核团,后经Deiter’s核和网状核激活脊髓运动神经元。
目前特发性震颤病因最普遍假说是橄榄体-小脑节律性改变,下橄榄核-小脑神经通路振荡通过丘脑和皮质向脊髓传播,最终引起震颤PET检测发现ET患者无震颤时丘脑和延髓(主要是下橄榄核)糖代谢率增加,H215O血流测定双侧小脑血流量增加;震颤时下橄榄核和小脑代谢率和血流量进一步增加,丘脑纹状体和运动皮质血流量也增加乙醇(酒精)可能作用于小脑健康搜索,因而改善震颤使小脑血流代谢速度增加;小脑梗死能消除同侧特发性震颤;用哈梅灵(Harmaline,骆驼蓬碱)处理的动物模型可以发现小脑通路的异常振荡;这些都提示小脑对特发性震颤的产生也有重要作用健康搜索。
假设振动起源于脑干(橄榄核)经过小脑至丘脑小脑健康搜索的损害可使同侧的震颤消失用核素标记的CO2进行PET扫描研究发现选择性地双侧小脑下橄榄核代谢功能亢进。
用功能性磁共振显像(FMRI)显示患肢对侧皮质运动和感觉区、苍白球、丘脑的活动增强双侧齿状核小脑半球和红核的活动亢进这些提示震颤的产生健康搜索,是丘脑和运动皮质至脊髓通路中小脑-橄榄核环路振荡的结果因为病理解剖没有特异性改变,异常振动的中枢神经系统“起搏器”的确切位置尚不清楚健康搜索因此推测中枢性振荡器被外周反射增强或抑制,调节震颤的产生和震颤幅度.肌电图(EMG)可记录到4~8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化连续发放活动,另有约10%患者表现为促动肌-拮抗肌交替收缩单运动单元分析显示电冲动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
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震颤常靠冲动来维持,外周传入干扰冲动变化可影响震颤,这依赖于干扰的大小和震颤周期的时程。
其次外周传入的干扰性冲动也能影响中枢自律性起搏器节律性放电所造成健康搜索的震颤。
总之,特发性震颤可能由中枢振荡器而造成健康搜索的劢这可以解释部分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如震颤在快速活动中加重劢相对缺乏静止性震颤。
临床表现1.典型健康搜索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
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健康搜索,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 7~47岁.2.特发性震颤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健康搜索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
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
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健康搜索。
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健康搜索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主要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健康搜索的的运动中加重健康搜索震颤健康搜索的频率为4~8 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特发性震颤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
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
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
头部、舌或发声肌均可累及健康搜索,表现为患者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和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
软腭、舌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3.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
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震颤对性别健康搜索的影响无差异4.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与大多数不自主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时缓解也有个别报道,震颤在浅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特发性震颤患者对乙醇(酒精)的反应是特征性的。
许多患者即使只摄取少量乙醇(酒精)就可减少震颤。
42%~75%患者饮酒后震颤减轻健康搜索但只是暂时健康搜索的,一般维持2~4h健康搜索,第二天震颤反而加重很少有报道乙醇(酒精)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乙醇(酒精)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5.特发性震颤可以伴发其他运动障碍的疾病特发性震颤伴发帕金森病是众所周知的据报道,在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健康搜索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得多,即使在大于60岁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危险度是同年龄组的随机人群的24倍。
Lou和Jankovic曾报道过350例特发性震颤,其中20%同时伴有帕金森病健康搜索故认为特发性震颤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姿位性震颤在包括帕金森病健康搜索在内的许多运动障碍疾病中很常见,甚至是早期惟一的症状一些患者出现的姿位性震颤数年后发展为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更高这其中可能有特殊亚群。
并发症部分特发性震颤老年患者有言语障碍ET患者存在肌张力障碍者占6%~47%。
姿位特发性震颤性震颤在肌张力障碍中也很普遍特别是书写痉挛而在肌张力障碍中,有7%~23%伴发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常伴有头部和躯干震颤表现,在特发性震颤家族中少数成员还可以发现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和不安腿综合征健康搜索确诊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存在典型偏头痛的情况很普遍,另外也有伴恶性高热健康搜索的报道。
检查化验1.CT、MRI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鉴别诊断有意义2.肌电图(EMG)可记录到4~8 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化连续发放活动,另有约10%患者表现为促动肌-拮抗肌交替收缩。
单运动单元分析显示电冲动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
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
3.基因分析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
[1]诊断根据患者经常出现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饮酒后减轻健康搜索,有家族史,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体征健康搜索应考虑特发性震颤可能。
1.震颤的临床分级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特发性震颤研究组提出的震颤临床分级为5个等级。
0级:无震颤Ⅰ级:很轻微震颤(不易发现)。
Ⅱ级:易发现的幅度不到2cm无致残性震颤健康搜索Ⅲ级:明显的幅度2~4cm部分致残性震颤。
Ⅳ级:严重的幅度超过4cm致残性震颤。
2.特发性震颤诊断标准美国运动障碍学会及世界震颤研究组织提出的特发性震颤诊断标准(1)核心诊断标准健康搜索:①双手及前臂动作性震颤健康搜索②除齿轮现象不伴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健康搜索。
③或仅有头部震颤,不伴肌张力障碍。
(2)次要诊断标准:①病程超过3年②有家族史。
③饮酒后震颤减轻(3)排除标准健康搜索:①伴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健康搜索,或震颤发生前不久有外伤史②由药物焦虑抑郁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进性震颤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颤病史④突然起病或分段进展。
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
⑥仅有位置特异性或目标特异性震颤包括职业性震颤及原发性书写震颤健康搜索。
⑦仅有言语舌颏或腿部震颤鉴别诊断特发性震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1.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多在老年发病,此时期也是特发性震颤的多发年龄,因此许多特发性震颤被误诊为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患者合并PD几率高于普通人群研究发现,PD患者亲属发生震颤至少是正常对照组2.5倍,PD合并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亲属发生震颤几率高达10倍说明特发性震颤与PD虽是两个独立的疾病健康搜索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