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业系统国家奖励科技成果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自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窑熊彼特渊 Joseph.A.Scohumpeter冤 首次提出野 技术创新冶以来袁创新经济学理论形成了新古典 学派尧新熊彼特学派尧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 四大理论流派遥 这些流派主要从国家创新体系尧农业技术 创新体系及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角度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国
家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遥 一尧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的最一般目标遥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尧动态性袁值得借
鉴遥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遥 概括起来讲是野 三多三少冶袁即 对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较多袁 对政策实践研究的较 少曰对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演进情况研究的较多袁对发展中 国家农业技术政策演进情况研究的较少曰 从微观角度袁对 市场机制下农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的多袁对宏观角度转型 中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的少遥
收稿日期 院 201圆-10-12 基 金 项目 院 黑龙江省 2010 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渊 10C032冤 曰黑龙江省教育 厅社科项目渊 12512237冤 曰黑龙江省科技 攻关计划渊 软
科学冤 重点项目渊 GC10D309冤 作者简介 院 祝洪章(1976- )袁女袁哈尔滨人袁副教授袁硕士袁研究方向院经济学曰秦 勇(1977- )袁男袁哈尔滨人 袁副教授袁硕士袁研究
费农.拉坦(V.W.Ruttan ,1985)等提出包括资源禀赋尧文化状 态尧技术尧制度等四因素共同促进农业发展的模型袁认为农 业技术创新是诱致性创新的核心因素遥 农业研究基地的发 展应主要在公共部门袁以市场而不是计划为导向遥 科技经 济一体化要求以科技经济化来开路袁要求科技成果从野 经 济冶中来袁到野 经济冶中去遥 第三袁农业踏板原理院W.W.科克伦 渊 W.W.Cochrane ,1985冤 等提出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扩散中农 民个体素质的培养及协调和经济生产企业的作用对农业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

产业等活动。农业科技成果除 了被推广应用于农
业生产外 , 其成果被其他行业领域和综合管理部 门 采用和应用 , 都是被视为农业科技成果 的转化 。其 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 主要经 历后 续试 验 、 生产开发 、 推 广 应 用 和大 面积 应 用 4 个主要 阶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有 : 政府引导 式、 农 民主导式 、 企业主导式等。 ( 二) 农业 科技 成果 转化 的重 要意 义 1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 的 发展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检验农业科学技术的有 力指标 , 体现了农业科研项 目与技术开发同实际生 活、 工作的结合度 以及农业 科技成果 的技术成熟
吴 长茂
[ 摘 要]依 靠科技进 步,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 已成为我 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 学技术要 转化 为现 实生 产 力 , 必须 应 用于 生产 实践 , 促 进 我 国农 业 生产 的发 展 。 为 了促 进 农 业 科技 成 果 转 化 , 我们

必须 了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涵义、 转化的模 式和途径 , 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 问题 , 从 而提 出进 步 完善我 国农业科 技 成果 转化 的对 策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在国民经济 中占有重 要地位。农业也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 品的生产部
7 6
我国许 多农业科技成果只是停 留在基础研究 阶段和实验室成果阶段 , 没有达到应用技术开发阶
段和中期实验 、 示范 阶段 , 这些农业科技成果 大多
是在农业生产 的重要问题上取得某些进展 , 或在主 要技术环节上取得一定突破 , 甚至体现出了比较高 的学术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 恰好与当前的科学成 果评价体系相符合 , 能够获得 重要 的奖项 , 但是这

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的判断能力 。 再次 , 科技管理部 门总是要求成果评价的
快捷性 ,复杂耗时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会
值, 使看似公平 的评价失去了公平原则。 农业科技成果
评价的结果是农业科技人员获得科技奖励 、荣誉 、 奖 金、 职称职位及工资晋升 、 科技项 目及优越机会 和提高
造成稀缺科技资源的浪费。 此外 , 简约原则还包括评价
2 适用性原则 首先 ,和其它技术或方法一样 , . 4 农 业科技成果评 价指标体 系也只能在应用 中体现其价 值, , 因而 研制者不得不考虑其现实应用的可能性。为
3 不 同类型 的农 业科 技成 果 评 价指标 体 系及 其结构 单元
在上述 四项原则控制下 ,我们研制 了 3 个类型的
2 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建立评 价指标体 系 . 2
的出发点和根本。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 目
的是客观真实地描 述被评 农业科技成果 的质量 和价
值, 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 因
此 ,在研制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过 程中 , 应 该、 也必须坚持 : ) ( 选用的评价指标能够最充分体现和 1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2 5 期
20 0 6年 4月
农业科技管理
Ma a e n fAgiu trl ce c d Te h ooy n g me to rc lua S in e a c n lg n
Vo_5 l .No2 2 . Apr 2 0 , 06
农业基础研究成果 、农业应用研究成果和农业科技推 系的建设 目的。 . 广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对它们的准确性做了客观检验 。 23 正确导 向原则 农业科技 成果评价指标体 系是

不同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研究

不同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研究
第1 2 期 ( 2 0 1 3年 1 2月)
中国科技论坛
~1 3 5
不 同科 技 创 新 主 体农 业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绩 效研 究
王பைடு நூலகம்志 丹 ,吴 敬 学 ,毛世 平
( 1 .辽 宁省 农 业 科 学院 农 村 经 济研 究所 ,辽 宁 沈阳 1 1 0 1 6 1 ;2 .中 国农 业科 学 院农 业 经 济与 发 展 研 究 所 ,北 京 1 0 0 0 8 1 )

要 :本 文 通过 对 9 6 6家不 同类 型农 业科技 创 新 主体进行 问卷调研 ,对其在 获 专利授权 数 、带 动农 户能
力 、产品销 售 收入 三 个方 面进 行 绩 效评 价 和 比较 研 究。研 究发现 :相 对 于其 他 创 新 主体 ,企 业 所 获专 利
授 权 数 明显 高于其 他创 新 主体 的获 专利 授 权 数 ,非 国有 企 业 具有 较 强 的盈 利 能 力 ,而事 业 型研 究单 位 和 国有 企业 虽然 具有 较 强的农 户 带动能 力 ,但 其 盈利 能 力相对较 弱 。
s h o w e d t h a t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o t h e r i n n o v a t i o n s u b j e c t s ,p a t e n t l i c e n s e s o b t a i n e d b y e n t e r p i r s e s a r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o t h e r i n n o v a —
关键 词 :创 新 主体 ;农 业科技 成 果转化 ;绩效 评价 中 图分类 号 :F 3 2 3 文献 标识码 :A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深入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对未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投入持续增加: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进步明显: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在内的多元化创新主体逐渐形成。

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尽管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例仍然较低,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尽管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仍显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之间的科技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资源短缺现象,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整体效果。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
结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公布日期】2004.08.13
•【文号】国统字[2004]84号
•【施行日期】2004.08.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的
通报
(国统字[2004]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
经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终审,并公示通过,本届成果奖共评选出获奖课题论文类成果95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54项。

获奖专著5部,其中,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

获奖信息技术应用类项目22项,其中,软件类成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论文类成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获奖优秀博士论文类11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9篇。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通报。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
二○○四年八月十三日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农业科技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特性分析…

农业科技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特性分析…

农业科技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2、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特性分析3、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分析及防范探究4、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特点与形成原因5、档案管理工作农业科技论文全文总字数:16082 字篇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简单来讲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合理有效地应用资源并将最新农业知识和技术与生产要素转变成农产品的长期增值,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它是关系农业科学技术面向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今,科学技术早已成为农业领域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推广来实现。

该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涉及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高低、品质优劣以及转化环境条件的好坏,譬如政策体制、管理水平、农业经济状况、农民喜好程度、市场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以及它们之间能否协同配套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就农业领域而言,每年通过技术鉴定、审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而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仅为30%~40%,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2010年的一项农业科技成果供需调查也指出:仅从科研机构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1%,与“十五”期间相比,虽然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但是仍然有大量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滞留在计算机、实验室、试验田、展览馆或档案库中,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距遥远。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可能已经突破50%,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较大。

因此,转化率低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现状。

《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及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及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及转化》一、农业科技成果分类(一)企业技术。

企业技术商品性较强,如良种、新型肥料、饲料、疫苗、农机具及配件等,具有排他性、竞争性和独立性。

所谓排他性是指该技术只要被某人消费,其他人就不能消费,例如生产上用的玉米杂交种,某农户采用后,其他农户就不能再使用。

对于这类技术,必须经过支付技术价款和转让费后才能应用,技术持有者能够独占技术的产权。

竞争性是指在使用技术时,如果数量一定,某农户使用多了,其他农户就使用少。

独立性是指,在使用技术时,不会对他人带来外部影响。

企业技术包括良种、苗木繁育技术,肥料及配方技术,农药配置及使用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农用航空技术,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饲料及配方技术等。

(二)公共技术。

公共技术多为公益性的非物化技术,如作物栽培方式等农艺技术、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等,具有非竞争性和不可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该类技术为所有农户等量消费,每个人的消费量与社会的总消费量相等,个别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总供给量,不存在消费量上的竞争限制。

如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某一农户的采用,并不影响其他农户的采用。

不可排他性是指所有的农户可以平等地使用技术,且每一个农户的边际成本为零,在技术的使用上,没有竞争限制。

这一性质决定了技术用户可以不经过技术持有人同意,不用支付技术价款,就可以应用,技术持有人难以保守技术秘密,不能独占其产权,要想阻止没有付费的农户使用该技术的行为是很难的,即使勉强去推行,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很难消除所谓搭便车问题。

公益性技术包括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等。

(三)准公共技术。

准公共技术具有排他性和非独立性。

非独立性是指农户在应用技术时,除农户本身外,还对其他农户产生外部的影响,如果是促进了他人的效益,即为外部正效应,如对农户的技术培训、防疫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 2 5卷
20 0 6年
第 3期
6月
农业 科技 管理
Ma a e nt f n g me o Ag iu t r l c e c a d rc lu a S i n e n Te h oo y c n lg
V 12 N03 O . 5.
院 、 国热 带 农 业 科 学 院 和 中 国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 中 以 及 农 口部 门属 科 研 机 构 等 7 0个 组 成 。5 0多 年 来 , 上 述 科 研 机 构作 为第 一完 成 单 位 , 得 了一 批 国 家 奖 励 取
的农 业 科 技 成 果 ( 表 1 。 见 ) 从数量上看 , 国家 农 业 科 研 机 构 受 到 国家 奖 励 的
技成果情况 ( 图 1 : 见 )
本 文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用 理 论 与 实 际 相 结 采 合 、 性 与 定 量 相结 合 及 实 证 分 析 的 方 法 , 不 同 系 定 对 统 农 业 科 研 机 构 等 取 得 的 国 家 奖 励 科 技 成 果 进 行 比 较 研 究 , 仅 可 以对 农 业 科 技 实 力 做 出 科 学 评 价 , 不 而 且 对 深 化科 技 体 制 改 革 , 设 国家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体 系 建
J n, 2 0 u 06
文 章 编 号 :0 18 1 ( 0 6 0 — 0 10 10 — 6 20 ) 3 0 0 — 5 1

特 约 稿 件 ・
不 同农 业 系统 国家 奖励 科技 成果 的 比较研 究
信 乃诠
( 国农 业科 学 院 中
中 图 分 类 号 : - 3 G3 4 S 0 ; 0 文献 标识码 : A
收稿 日期 :0 6 0 — 6 20— 32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最 多 , 24项 , 中全 国 科 学 大 会 奖 共 4 其
5 1项 、 家 自然 科 学 奖 6项 、 国 国家 技 术 发 明 奖 3 1项 、
作 者简 介 : 乃诠( 9 6 )男 , 国农业 科学院研究 员 、 信 13 一 , 中 农业部 专家咨询委 员会委 员。 目前主要从事 农业科技 管理和农业 宏观研究 。
为 我 国“ 农 ” 三 和农 业 科 技 持 续 稳 定 发 展 做 出 了重 要
贡献 。
学 技 术 进 步 奖 2 6项 。 4
表 1 部 门属 国家农 业科 研机 构取得 国 家奖励 成果 情况
受 奖名 称 与 全 国科 学 大 国家 自然科 国家 技 术发 国家科 学技 等 级 特 奖 等 二 等 三 等 四 等 总计
提 供 了重 要 的决 策 依 据 。
1 不 同农 业 系统 国家 奖励 科技 成 果 的状况
1 1 国 家 级 农 业 科 研 机 构 部 门所 属 的 国 家 农 业 科 . 研 机构 , 主要 由 中 国农 业 科 学 院 、 国水 产 科 学 研 究 中
■ 全 国科 学 大会奖 ■ 国家 自然科 学奖 ■ 国家技 术发 明奖 口 国家科 学技 术进 步奖 一 总 计
北 京 10 8 ) 0 0 1
我 国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是 在 2 0世 纪 5 0年 代 形 成 的 多系统型体制 , 称“ 简 四个 方 面 军 ” 即 国家 农 业 科 研 , 机 构 、 方 ( 和 地 市 级 ) 业 科 研 机 构 、 等农 业 院 地 省 农 高 校 和 中 国科 学 院有 关 科 研 机 构 等 。5 0多年 来 , 不 同 在 历 史 时 期 , 真 贯 彻 “ 论 结 合 实 际 、 生 产 建 设 服 认 理 为 务 ” 和 “ 学 技 术 必 须 面 向 经 济 建 设 , 济 建 设 必 须 , 科 经 依靠科 学 技术 , 力 攀登 科学 高 峰” 科技 方针 , 努 的 不 断 深 化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在 农 业 基 础 研 究 和 高 技 术 研 究 、 大 科 技 攻 关 、 技 成 果 转 化 和 产 业 化 环 境 建 设 重 科 的若 干 重 点 领 域 开 展 农 业 研 究 与 开 发 工 作 , 得 了一 取 大 批 国家 奖 励 的 重 大 科 技 成 果 , 通 过 转 化 与 扩 散 , 并
图 1 国家 农业 科研机 构取 得 国家 奖励科 技成 果情 况
从 不 同 单 位 看 , 国农 业 科 学 院 取 得 的 国家 奖 励 中
各 类 科 技 成 果 共 37项 , 中 全 国科 学 大 会 奖 7 6 其 7项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奖 9项 、 国家 技 术 发 明奖 3 5项 、 家科 国
3 5
26 4

奖 7项 、 二等 奖 9项 、 三等奖 1 4项 、 四等 奖 4项 ; 国
家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特 等 奖 1 、一 等 奖 1 项 5项 、二 等 奖 8 7项 、 等 奖 13项 。 三 4 不 同 国 家 农 业 科 研 单 位 取 得 国家 奖 励 的农 业 科

会 奖
学 奖
明奖


术 进 步奖
1 1 5 8 7 13 4
9 1 4

渤 瑚 啪 从 等级 上 看 , 家 自然 科 学 奖 二 等 奖 2项 、 等 国 三
奖 3项 、 等 奖 4项 ; 家 发 明 奖 特 等 奖 1项 、 等 四 国 一
7 7
维普资讯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农 业 科 技 管 理
第2 5卷
国家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奖 16项 ; 次 是 中 国林 业 科 学 研 5 其 究 院 , 得 国家 奖励 的农 业 科 技 成 果 6 取 0项 , 中 全 国 其 科 学 大会 奖 9项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奖 2项 、 家 科 学 技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