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读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教学目标:1.分析命题思路,感知题目难度与风格;2.见微知著,感知全国命题风格;3.调整心态,准备应考方案。
土鳖提示:先做题,再看视频。
古文常识部分一、【2006复旦大学】博雅杯知识竞赛部分试题1.下列名句中的空缺,正确的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A.小楼一夜听春雨 B.位卑未敢忘忧国C.读书本意在元元 D.纸上得来终觉浅2.在以下名句中,哪种表现出“无我之境”?。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3.“亦雁荡具体而微者”这一文言句子的句式属于。
A.判断句 B.被动句C.定语后置句D.介宾结构后置4.“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列子•天瑞•宋氏学盗》)与“岂天之所与?”中的“与”字含义相同的一句是。
A.玉斗一双,欲与亚父B.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C.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D.与赢而不助五国也5.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孙子兵法•谋次》)与“全国为上”的“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军为上,破军次之B.故兵不顿而利可全C.故今墓中全乎为王人也D.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6.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描写秦人的奢华、浮靡时有这样几句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之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下列与“金块珠砾”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金玉良言B.蓬户瓮牖C.瓮牖绳枢 D.渔夫樵父7.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五》)句中的“春秋”一词的含义是。
A.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名B.一年,四季C.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D.年龄【蟑螂才尽点评】曾经有人问土鳖:“老师,你对复旦自主招生有研究吗?”土鳖云:“有啊!”“那你告诉我该如何准备呢?”土鳖云:“不用准备。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快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微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解读与鉴赏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解读与鉴赏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的组诗作品,流传最广、最为著名的是第十四和第十五首。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⑵,寒歌宁戚牛⑶。
空吟白石烂⑷,泪满黑貂裘⑸。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⑺。
其九江祖一片石⑻,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⑼,江祖出鱼梁⑽。
水急客舟疾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⑿。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⒁。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⒂。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⒃,结罝映深竹⒄。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古诗文赏析简短

古诗文赏析简短1.1、《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5、《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6、《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7、《春思》【唐】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9、《春词》【唐】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10、《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4、《玉楼春》【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15、《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6、《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17、《玉楼春》【宋】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18、《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0、《绝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词鉴赏 读懂诗歌 知识讲解

高考解决方案读懂诗歌读懂诗歌高考考什么(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怎样读懂古诗词一、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
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如: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2.2012年北京卷《柳堤》,题目中可显露出信息,作者在种满柳树的长堤观景而发感慨,即为借景抒情。
所以读诗歌时,先抓住景色特点,再细分析诗人传达的情感。
3.2011年北京卷《示秬秸》,“示”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通过下文注释可知道“秬”“秸”是作者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可知作者写作的目的是给两个儿子指出一些人生道理,以作警语。
并且通过诗歌的小序也能得到本诗的写作目的,所以在阅读时,注重读出示警的内容。
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
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有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体。
古诗文诗词鉴赏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八看”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八看”一、归纳诗词主题思想的方法——“八看”1).看诗题2).看作者3).看注释4).看词语5).看句意6).看典故7).看风格流派8).看试题。
二、推断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主题思想的方法:(八看)1、看诗题诗歌的题目有时就是诗歌的眼睛,一般情况下,它常常起到点明主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因此分析诗题是理解诗歌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秋季到来、秋风萧瑟、边关云寒、西山月冷,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阴沉凝重的边关早秋月夜图。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例如,2002年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可知作者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他乡洛阳因听到一首《折杨柳》的曲子从而勾起故园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看作者:例如2007年某地考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① “绿水人家绕”一句有的版本写作“绿水人家晓”,请问“绕”与“晓”那个用得好?“绕”字以动写静,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前后呼应;“晓”字无晨景呼应。
②本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晚年贬官岭南,寄寓惠州,心情抑郁。
他对朝廷一片忠心,却落得远谪岭南的下场,这不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而他当时的境遇也正像被风雨摧残的柳絮“枝上柳绵吹又少”,表达了作者晚年被贬抑郁苦闷的心情。
①李白——怀才不遇、豪迈奔放。
②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③白居易——自身不幸、同情人民④王维——淡薄功名,热爱自然。
⑤刘禹锡——今昔对比,国运衰微。
⑥李商隐——意境朦胧,有苦难言。
⑦苏轼——屡遭贬谪,渴望功业。
⑧陆游——国土沦丧、悲愤慷慨⑨辛弃疾——抗金救国、恢复中原⑩李清照——国破家亡、凄凄切切3、看注释诗歌下面的注释,对理解和鉴赏该诗是很有帮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人之初,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 性乃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教之道, 贵以专。
xīmèng mǔ zé lín chǔ昔孟母,择邻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教不严,师之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幼不学,老何为。
yùbù zhuóbù 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xuébùz hī yì 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róng sìsuìnéng ràng lí融四岁,能让梨。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首孝弟,次见闻。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知某数,识某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一而十,十而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三才者,天地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三光者,日月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三纲者,君臣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父子亲,夫妇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曰春夏,曰秋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此四时,运不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曰南北,曰西东。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此四方,应乎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曰水火,木金土。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此五行,本乎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曰仁义,礼智信。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此五常,不容紊。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稻粱菽,麦黍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此六谷,人所食。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马牛羊,鸡犬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此六畜,人所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喜怒,曰哀惧。
ài wùyùqī qíng jù爱恶欲,七情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匏土革,木石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丝与竹,乃八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高曾祖,父而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身而子,子而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自子孙,至玄曾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乃九族,人之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子恩,夫妇从。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兄则友,弟则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幼序,友与朋。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君则敬,臣则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此十义,人所同。
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凡训蒙,须讲究。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详训诂,明句读。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为学者,必有初。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小学终,至四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论语者,二十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群弟子,记善言。
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孟子者,七篇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讲道德,说仁义。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作中庸,子思笔。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中不偏,庸不易。
大小戴,注礼记。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述圣言,礼乐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曰国风,曰雅颂。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四诗,当讽咏。
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诗既亡,春秋作。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寓褒贬,别善恶。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传者,有公羊。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有左氏,有谷梁。
jīng jì míng fāng dú zǐ经既明,方读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撮其要,记其事。
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五子者有荀扬。
wén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文中子,及老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经子通,读诸史。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考世系,知终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自羲农,至黄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号三皇,居上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唐有虞,号二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相揖逊,称盛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夏有禹,商有汤。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周文武,称三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夏传子,家天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四百载,迁夏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汤伐夏,国号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六百载,至纣亡。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òu周武王,始诛纣。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八百载,最长久。
zhōu zhé dōng wáng gāng zhuì 周辙东,王纲坠。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逞干戈,尚游说。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始春秋,终战国。
wǔ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五霸强,七雄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嬴秦氏,始兼并。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传二世,楚汉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