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雨养冬麦区春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2024年小麦春季施肥指导技术意见

2024年小麦春季施肥指导技术意见

2024年小麦春季施肥指导技术意见
随着春季的到来,小麦生长进入一个关键时期,科学施肥是确保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2024年小麦春季施肥的指导技术意见:
土壤测试:
在春季施肥之前,进行土壤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包括氮、磷、钾等,以便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

氮肥施用:
春季是小麦生长的迅速时期,因此氮肥是春季追肥的主要肥料。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小麦的生长状况,适量施用氮肥,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磷钾肥施用:
磷和钾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养分,尤其是在开花抽穗期。

春季适量追施磷钾肥,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有机肥施用:
合理使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适量施用有机肥对小麦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施肥技术:
施肥时要避免直接与小麦植株接触,以免烧伤植株。

最好将肥料均匀撒播在小麦周围,然后进行轻微的覆土。

施肥时机:
施肥时机选择在小麦返青前后,气温回升,小麦生长旺盛,对施肥反应较好。

水肥一体化:
合理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确保肥料充分溶解、吸收,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注意事项:
避免连施大量氮肥,以免影响小麦品质。

根据小麦生长阶段调整施肥量,以满足其不同生长需求。

以上技术意见旨在帮助农户科学合理地进行小麦春季施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户在实施时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象条件进行适度调整。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冬小麦是中国北方农田主要种植的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长,抗逆性强,产量高,且可以与其他作物轮作。

科学合理的春季田间管理对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提高和品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冬小麦的茁壮生长、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从土壤管理、浇水和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土壤管理1.翻松土壤:春季是冬小麦生长期的关键时期,及时翻松土壤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空气的进入,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翻松土壤的时机一般选在地温达到5℃左右的早春时期,使用翻松机具进行操作。

2.除草除根:早春时期,杂草易于生长,会对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要及时进行除草处理,包括人工除草和喷洒除草剂等。

3.土壤施肥:春季是冬小麦生长耗氮量最大的时期,因此需适量进行氮肥的施用。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冬小麦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磷、钾肥进行追肥,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二、浇水和施肥1.合理浇水:春季是冬小麦需水量较大的时期,要及时浇水,以维持土壤湿度和作物的水分需求。

浇水的时机要避免在高温和强风的条件下进行,避免水分的蒸发过快。

2.施肥技巧:春季施肥要根据土壤和冬小麦的养分状况来进行,以避免养分浪费和过量施肥的现象。

可使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

基肥主要用于满足冬小麦的营养需求,追肥则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以促进冬小麦的茁壮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三、防治病虫害1.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是春季田间管理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合理轮作、间套种植等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要保持田间通风和适度的灌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2.定期巡田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防治病害的药剂等。

在选择和使用农药时,要根据具体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遵循科学严谨的使用方法。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浇水和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春季是冬小麦生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在这个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制定,推动冬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种子处理与选种在春季田间管理过程中,种子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冬小麦种子的选择应从品种抗病力、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思量。

对麦种进行浸种处理,使用适合的生物或化学剂来处理种子,有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能力。

二、合理施肥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应重点关注施肥工作。

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小麦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养分。

在春季返青期,适度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小麦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增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输送。

同时,依据土壤分析结果,合理调整磷、钾肥的施用量,确保小麦的均衡营养。

三、科学浇水春季是小麦生长速度较快的时期,有效浇水是保证小麦产量的重要环节。

要依据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浇水,并注意适时排水,以防止积水引起根系窒息。

不能过于频繁地浇水,以免造成地面积水,导致病害扩散。

四、合理管理病虫害春季是小麦病虫害易发期,对病虫害的合理管理是确保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准时清除废弃物、杂草、虫口等,缩减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使用生物防治、化学农药等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注意剂量的控制和使用期限的把握,防止过度使用致使环境污染。

五、加强田间管理细致入微的田间管理是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

准时进行地膜遮盖、高效利用农药、草胎施用等技术措施,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营养等环境。

合理修剪、准时除草,保证小麦的光合作用和通风换气,以增进小麦生长。

六、科学收获春季是小麦收获的关键时期,科学的收获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依据小麦的成熟度和湿度,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

收获时要注意割刀的尖锐度,防止麦穗破裂和落地。

同时,要合理选择收割机械,以缩减损失和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指导着春季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它涉及到种子处理与选种、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病虫害管理、田间管理和科学收获等多个方面。

2021年春季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2021)

2021年春季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2021)

2021年春季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2021)一、冬小麦春季施肥建议1.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肥力、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墒情确定追肥时间和数量,因地因苗施肥。

2.施肥建议(1)追肥拔节期结合苗情和土壤墒情追施尿素3-5公斤/亩,氯化钾1-2公斤/亩。

(2)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促进干物质积累。

二、早稻(双季早稻、再生稻第一季)施肥建议1.施肥原则(1)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坚持氮肥后移,适当降低氮肥、磷肥总用量,增加氮肥穗肥比例(氮肥施用比例为底肥:分蘖肥:穗肥=5:3:2或5:4:1)。

(2)底肥机械化深施,施肥时带薄水,插秧时尽量不排水,减少肥料流失;机插秧实行同步侧深施肥;追肥“以水带氮”。

(3)提倡使用水稻专用肥、配方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

2. 施肥建议(1)底肥高含量复合肥(总含量≥45%)18-25公斤/亩,一次性机械化深翻深施或插秧时侧深施(复合肥氮、磷、钾配比参照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

多年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的田块,底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2)追肥以尿素5-7.5公斤/亩作为分蘖肥,施用时田间保持寸水,减少挥发。

中后期看苗情酌施穗肥,尿素用量2.5公斤/亩。

三、油菜追肥建议1.施肥原则(1)根据土壤有效硼状况,叶面补充硼肥。

(3)磷钾用量不足的地块,在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2.施肥建议看苗追肥在油菜抽苔期,根据长势适时追施苔肥,其中尿素5-6.5公斤/亩,氯化钾2.5-3.5公斤/亩。

基肥没有施硼肥的田块,在抽苔至开花初期,叶面喷施硼砂0.3公斤/亩。

后期可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在结荚期叶面喷施尿素0.3公斤/亩和磷酸二氢钾0.15公斤/亩以防早衰。

四、春季玉米施肥建议1.施肥原则(1)提倡种肥同步施用技术。

(2)调整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实行氮肥用量后移。

(3)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肥效。

农业部发布华北平原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粮油,栽培技术

农业部发布华北平原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粮油,栽培技术

农业部发布华北平原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粮油,栽培技术秋冬种在即,为加强对秋冬季作物科学施肥的指导,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于日前发布了《XX年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是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根据秋冬季主要农作物需肥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为主要依据研究制定的。

专家组建议,各地要围绕“促增产、提效率、保安全”三大目标,本着“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相统一的理念,因地制宜,优化肥料资源配置和养分配比,选择适宜施肥时期,改进施肥方式方法。

同时,要坚持科学施肥与培肥地力相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秸秆还田,种植和利用绿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综合产出能力。

1.施肥问题及施肥原则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氮肥过量施用比较普遍,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低,一次性施肥面积较大,后期氮肥供应不足,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土壤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调减氮肥用量;(2)氮肥要分次施用,适当增加生育中后期的施用比例;(3)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高效施用磷钾肥;(4)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5)重视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6)肥料施用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施肥量及方法(1)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氮肥(N)16~18公斤/亩,磷肥(P2O5)8~10公斤/亩,钾肥(K2O)5~8公斤/亩。

(2)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氮肥(N)14~16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3)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

(4)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1~4公斤/亩。

农业栽培:小麦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

农业栽培:小麦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

二、小麦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一)施肥分区根据区域和生产布局将我国小麦主产区分为5个大区,即:东北春麦区、西北麦区、华北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麦区。

根据大区内的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和土壤条件进一步细分为7个亚区,这7个亚区覆盖了全国小麦总面积的99%,具体分布如下:Ⅰ东北春麦区:黑龙江省西部部分市县,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Ⅱ-1西北雨养旱作麦区: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山西省大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东部。

Ⅱ-2西北灌溉麦区: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的中西部,青海省东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全部。

Ⅲ-1华北灌溉冬麦区:山东省和天津市的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关中平原,山西省南部。

Ⅲ-2华北雨养冬麦区: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东南部。

Ⅳ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全部,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和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

Ⅴ西南麦区: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四省市全部以及陕西南部。

(二)不同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1东北春麦区推荐配方:12-20-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1)产量水平250-3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14-2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7-10公斤/亩;(2)产量水平350-4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0-26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3公斤/亩;(3)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26-31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3-16公斤/亩;(4)产量水平2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9-14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4-7公斤/亩。

2西北麦区2.1西北雨养旱作麦区推荐配方:28-12-5(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1)产量水平250-3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33公斤/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2)产量水平35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3-48公斤/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3)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8-57公斤/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4)产量水平2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4-24公斤/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

春季冬小麦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春季冬小麦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春季冬小麦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当前冬小麦已进入春季田管关键时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搞好墒情监测、指导农民因墒因苗科学灌溉十分必要。

目前全国冬麦区墒情总体适宜,好于去年同期。

小麦苗情总体较好,生育进程明显加快。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会商麦田墒情苗情,提出春季冬小麦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一、华北冬麦区(一)基本情况。

本区域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鲁西北冬麦区。

去年秋季墒情不足,多造墒播种,普浇越冬水。

11月以来多次出现大范围降水,较常年偏多1-2倍。

目前大部墒情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70%-90%,好于去年同期。

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期,苗情好于去年。

(二)灌溉建议。

本区域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

冬小麦是主要的耗水作物。

春灌宜立足较好的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以“减”为主,少灌1水,综合配套抗旱保墒措施,实现节水压采与稳产丰产的双重目标。

大部分麦田墒情适宜,苗情较好,宜推迟至拔节中后期灌第1水,同时在返青-起身期及早镇压提墒,划锄保墒,促根下扎,减少蒸发。

局部没浇越冬水墒情不足、播期晚群体不足或整地质量差苗情较弱的麦田,宜在起身期、拔节后期两次灌水,结合灌溉进行追肥,促弱转壮,浇后及时划锄保墒。

持续监测土壤墒情,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及时灌溉。

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应及时补灌,宜小水细灌,避免大水漫灌引起后期倒伏。

华北东部可能出现“干热风”,做好一喷三防,有喷灌条件的麦田在干热风发生前喷水10m3/亩,补水降温。

(三)节灌措施。

本区域主要为井灌区,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一是软管输水(小白龙)小畦灌,一般畦宽5-7m,长7-9m,面积40-60m2为宜。

每次灌40-50m3/亩。

二是微灌。

采用微喷带进行喷灌,每条带喷幅3-4m,或采用大型喷灌机,低压微喷,每次灌水15-20m3/亩。

三是喷灌。

采用移动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喷灌,每次灌水20-30m3/亩。

2024年冬小麦春季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2024年冬小麦春季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2024年冬小麦春季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一、背景介绍春季是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冬小麦施肥的关键阶段。

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冬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冬小麦的健康生长。

因此,对于2024年冬小麦的春季施肥技术指导,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施肥时机、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二、春季施肥时机春季施肥的时机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施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冬小麦的吸肥效果。

首先,应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冬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来确定春季施肥的时机。

一般来说,春季施肥的最佳时机是在冬小麦返青初期进行,这个时候植株处于迅速生长的时期,吸肥能力最强,也是最适合施肥的时候。

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降雨情况,尽量避免在雨水过多或气温过低的情况下施肥,以免造成养分流失或影响冬小麦的生长。

三、春季施肥量春季施肥量的确定应该结合土壤养分水平、冬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春季施肥的量应该适量增加,以满足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具体的施肥量可以根据土壤采样结果和植株生长状态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每亩施入氮肥15-20公斤,磷肥10-15公斤,钾肥10-15公斤。

此外,还可以根据冬小麦的品种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适当调整施肥量,以确保冬小麦养分的均衡供给。

四、春季施肥方法春季施肥的方法也需要特别注意,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冬小麦的养分利用率和抗病能力。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针对不同的养分成分进行分类施肥,比如氮肥可以通过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施用,磷肥和钾肥可以在返青期和拔节期进行合理施用。

其次,可以选择局部施肥的方式,对于生长不良或养分缺乏的地块进行局部施肥,有针对性地进行养分补给。

此外,还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为冬小麦叶面提供养分,增强养分的补给效果。

五、结语总之,2024年冬小麦的春季施肥技术指导意见需要全面考虑施肥时机、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因素。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春季施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

邮发代号82-744
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
3月中旬,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北部、黄淮、华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3℃。

江淮、江南、华南及贵州中东部降雨量有15-40毫米,其中江南中北部部分地区有40-70毫米,局部可达90-120毫米;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黄淮南部、四川盆地及青藏高原东部降水量有2-6毫米。

12-14日,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有4-5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6℃;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15-18日,西北、华北、东北将出现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局地10℃左右;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河北北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黄淮、江淮、江南、华南、
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江南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中期天气预报
华北雨养冬麦区春季
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本版编辑:贾然然电话:010-********n zzk2001@
东北、内蒙春耕备战动员会在辽宁召开
3月7日,中农控股以“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为组织形式,联合东北、内蒙四省区各级合作社在沈阳召开春耕备战
动员会。

中农立华农业科技有
限公司、中农集团种业控股有限公司、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中农福安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中农集团旗下各专业子公司受邀参会。

为满足基层广大社员需求,提前做好春耕准备工作,“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早在春节期间就已提前部署,明确要求各合作社春耕期间务必做到准备充分、措施得力、落实到位,不仅要为社员备好农资,更要安排好农化服务。

为此,东北及内蒙地区的各家合
作社春节刚过,就纷纷启动春耕工作。

他们以基层社为单位,逐村召开春耕备战动员会,统计社员农资需求,协调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采购,安排农业机械区域调配,提前组织农化服务人员告知主
要岗位职责。

此次春耕动员会在充分体现“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运营机制和服务体系完善程度与优越
性的同时,也为中农控股全面做好东北及内蒙四省春耕备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北方晴暖利春播,南方阴雨防湿渍
各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略偏高,日照正常略偏少,对内蒙古和辽宁农田土壤正常解冻有利;但局部地区出现的强降雪使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受到不利影响。

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偏低1℃-2℃,日照接近常年略偏多,降水偏少,但大部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

江淮、江汉: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1℃-2℃、日照接近常年略偏少,降水不足5毫米,利于前期过湿农田排湿降渍和土壤散墒,对冬小麦、油菜、露地蔬菜的根系生长和
设施农业生产总体有利。

江南、华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2℃-4℃、阴雨日数普遍达5-7天,日照偏少10-20小时,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土壤过湿持续,不利于油菜抽薹和开花授粉,影响露地蔬菜、茶叶和经济林果等生长,对华南北部早稻播种育秧及春玉米出苗生长略有不利。

西南:云南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2℃-6℃,日照偏多10-20小时,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油菜和经济作物生长发育以及春耕春播。

农业生产建议
东北地区和西藏应在大
风降温降雪天气来临前及时
加固棚圈等设施,做好畜牧业和设施农业的防风保暖工作,雪后及时清除积雪,防御棚舍损毁和作物、幼畜受冻。

北方冬麦区应加强小麦返青后的田间管理,及时采取中耕松土、破埂盖土等措施,增温保墒,同时注意根据墒情和苗情适时浇灌返青水,促进小麦返青生长。

西北地区应根据土壤化冻情况,适时播种春小麦,保证春播顺利进行。

江南和贵州东部应注意保持田间沟渠畅通,雨后及时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减轻湿渍害影响;同时,注意除草、追肥、喷施药剂,防治病
虫害,促进冬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恢复生长。

华南早稻区应注意天气变化,要抓住“
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并采取薄膜育秧等方式培育秧苗;对于秧苗期的早稻,要加强田间管理。

(本栏目内容由北京华风天际
气象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
华北雨养冬麦区。

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东南部。

施肥管理原则
(1)应针对不同地方墒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与中耕划锄结合,保住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2)小麦施肥要把握,分层
多次少量原则,既与气象结合,降雨降雪前后趁墒少量掩施,施肥后不要把肥料暴露到空气中。

施肥建议
(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雪,用化肥耧或开沟条施,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盖土,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8公斤。


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缺钾地块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施肥后掩盖。

(2)为防止后期干旱,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

镇压时要与中耕划锄结合,先压后锄。

此外,小麦封行前,每亩用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3)如果年前发生旺长,总茎数大于80万,由于小麦群体过大养分消耗严重,春季麦苗发黄或垫片发黄,可在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10公斤/次。

(4)越冬期干旱导致小麦群体过小的(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
肥水管理。

在返青到拔节期内,需要分2-3次进行追肥,跟随降雨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次。

(5)要结合纹枯病防治、一喷三防等手段进行根外追肥补偿硫、锌、

等中微量元素;此外,还需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