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2分)A.嗅.到(xiù)倾.侧(qūn)揣.测(chuǎi)参.差不齐(cān)B.绽.开(zàn)结束.(sù)薄.雪(bó)絮.絮叨叨(suì)C.雪骤.(zhòu)温馨.(xīn)凋.谢(diāo)悄.然无声(qiāo)D.菡萏.(dàn)荫.庇(yīn)和睦.(mù)果实累.累(lěi)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分)(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
(3)这个下午和这个晚上,妈妈就要在各个房间游魂似的飘来飘去,抱怨说是中午没有休息的原故。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大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B.小刚同学是浓溪小学赫赫有名的“小画家”,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我爱我的家乡”绘画比赛中勇夺冠军,真是喜出望外....。
C.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金兰同学辩论时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D.登上“将军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母爱的伟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秋天的北京香山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中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卷

仙人球!大约是“搬来投去’的时期,无意间在厨房撞落,滚落在那儿,当时匆匆未察。它离盆两个月,也不
见瘦,容颜尚好,刺儿硬着呢。于是请回原盆,依然浇水将养。
•
⑹又过半年,有朋友提到,他的仙人球开了花,我过去不知道仙人球能开花,羡慕不已。问其球有多大?他
双手合拢一比,比我的要小。于是断定,是因为品种不同。下了班,便对家中的劣种百般看不顺眼。
•
估计 猜想
可能_或__许______
• 14、“是艰苦地方磨炼出来的老疙瘩……”一句中的“疙瘩”与上文中的
•
一词相呼应。(2分)__大__肉_球_________。
• 15、“毕竟是她老人家从垃圾堆里擢升起来的……”一句中的“擢升”一词,其愿意是
提升或提拔,结合句子意思,试分析一下在这里升为迁
,
• 因为 原先生活在垃圾里,现在养育在家中_的__铁__碗__里_____。(2分)
形D珍像珠
,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
• 四、作文(30分)
• 28、任选一题作文。
• (1)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都会体会到
“成功的喜悦”、“成长的烦恼”、“失败的教
训”,也可能对童年发生的趣事记忆犹新,请以
“成长中的
”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
叙文。
• (2)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 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涵着 希望……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 端”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 6、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 A 《在山的那边》这首诗,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来表
达人生信念。它告诉我们“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理想的天地。并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到达目的地,要爬 过无数座山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 • B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 那最初的一小步……”这句话告诉我们,走过了最初的一 小步,后面的路走起来就非常顺利。 • C 《生命生命》一文中作者举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 意在告诉我们,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 的生命力。 • D 《童趣》向我们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的生 活情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酝酿(niàng)黄晕(yùn)咄咄逼人(duō)B。
贮蓄(zhù)静谧(mì)彩棱镜(lěng)C。
粗犷(guǎng)应和(huò)山岛竦峙(zhì)D。
吝啬(lìn)莅临(lìn)绿茵茵(yīn)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瞭望(liào)喉咙(hóu lóng)烘托(hōng tuō)花枝招展(zhāo)B。
抖擞(dǒu sǒu)肌肤(jī fū)地毯(dì tǎn)淅淅历历(xī xī lì lì)C。
水藻(zhǎo)高妙(mìao)屋檐(yán)呼朋引伴(yǐn bàn)D。
化妆(zhuāng)萧瑟(xiāo sè)骄媚(jiāo mèi)盛气凌人(líng)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1) 他不禁又沉浸在那个一直在脑海里的美丽梦境中。
2) 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与山的心灵贴近了。
3) 我正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从我的身旁走过。
A。
萦绕贴紧欣赏泰然自若B。
环绕贴近观赏悠然自得C。
环绕贴近观赏泰然自若D。
萦绕贴紧欣赏悠然自得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B。
看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女儿打决赛的那一段。
C。
本月底前,北京通州区将正式采用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技术,对所有共享自行车进行规范化管理。
D。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评价等级: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字词书写(4分)1.请把此次活动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二、选择题(21分)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眨.眼(zhǎ)黄晕.(yùn)碣.石(jié)山岛竦峙.(shì)B.着.落(zháo)粗犷.(kuǎng)莅.临(lì)秋风萧瑟.(sè)C.澄.清(chéng)卖.弄(mài)露.馅(lù)呼.朋引伴(fū)D.伦敦.(dūn)棱.镜(léng)诱惑.(huò)披蓑.戴笠(suō)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卖弄澄清凄冷呼朋引伴B.干涩贮蓄哄托一年之计C.倾诉蓑衣郎润花枝召展D.骄媚诱惑悠远迫不急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夜色如澜,璀璨的光与建筑整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得花枝招展....。
B.春光明媚春意浓,深谙“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人们早早开始规划一年的行程。
C.梨花一朵朵爬满了整个枝头,好像是争先恐后....地展开艳丽的花朵自我欣赏似的。
D.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
6.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用心去钻研,()会领会其中的真谛。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B. 踌躇(chóu)C. 殷红(yīn)D. 诘问(jié)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以下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史记》B. 《左传》C. 《论语》D. 《孟子》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弄清楚。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比赛。
4.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
B.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
C. 《聊斋志异》是明代蒲松龄所著。
D.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填写《论语》中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7.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_________。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_的《水调歌头》。
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0分)11.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每题5分)(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概括其主要事迹。
(2)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或情感?(3)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四、古文翻译(共10分)12. 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五、作文(共30分)13.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安适.(shì)宽敝.(chang)草垛.(duǒ)咄.咄逼人(duō)B.吝蔷.(sè) 娇媚.(méi) 静谧.(mì) 倾盆瓢.泼(piáo)C.铃铛.(dang) 登.清(chéng) 粗犷.(kuàng) 东临碣.石(jié)D.莅.临(lì) 花苞.(bāo) 淅沥.(lì) 绿茵.茵(yīn)2.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________,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
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________书海,我们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踪迹,那婉转的鸟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花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我们跟随刘湛秋走进雨的世界,那________的夏雨,静谧的秋雨,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跃。
这个世界,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________能使我们的生活富有诗情画意。
A.突如其来翱翔粗野却B.突如其来翱翔粗犷更C.悄然而至遨游粗犷更D.悄然而至遨游粗野却3.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我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仿佛回到千百年前,心中流淌着一股莫名的感动..。
②青春岁月,似水流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
③不妨静下来,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
A.语段中加点词“雨夜”“诗”是名词,“感动”是动词。
B.句①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
C.句②是一个病句,应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
D.句③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这座山高得插入云霄。
C.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这本书厚得像一块砖头。
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指鹿为马D. 画龙点睛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诗句?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3.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风景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思想。
()5.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中的《王风·黍离》。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言。
4. 《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有宋江、武松、林冲等。
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劝学》。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
2. 请解释“欲速则不达”的含义。
3.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4. 请解释“一箭双雕”的成语含义。
5. 请简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一落千丈”这个成语造句。
2. 请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造句。
3. 请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8.孔子和屈原对着装的审美观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回 答。(4 分)
孔子的审美观不是单纯讲究美感,也不是单纯讲究实用,而是 强调从内到外的综合修炼(2 分);屈原的审美观强调“志洁”和“物 芳”的和谐统一,更强调视觉美感(2 分)。
9.屈原所好“奇服”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 分)
(3)【活动三:描绘春天】“诗韵‘仲春’”版块要向大家征集描 写春天景象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并分析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2 分)
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所描绘的景象: 春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春风带着清新的杨柳气息,轻轻吹拂着我的脸,并不使我感到寒冷。
(4)【活动四:春在校园】下列关于“春在校园”的两副对联,
(1)请找出画线句中的名词。(1 分) 名著、享受 (2)第③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将关联词语写在下面 的横线上。(1 分) 既……又…… (3)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因为大量阅读名著,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关键。
6.名著阅读。(2 分)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 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 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 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 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 “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①帽子很高,有巍峨之态;②用红花绿叶来制作衣裳,看上去 清新雅丽;③用香草作为披肩和配饰,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一. 文言文(49分)1.默写(24分)1),独立蒙蒙细雨中。
2)枕中云气千峰近,。
3),不道云从底出来。
4),最是橙黄橘绿时。
5),不信东风唤不回。
6),莫言迁客似沙沉。
7)绣幕家家浑不卷,。
8),冷露无声湿桂花。
2.阅读下文并完成相关练习。
(14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1)翻译下列句子。
(3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4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3)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3分)3. 阅读下文,完成相关练习(11分)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征求不已.()(2)惟.欲清净()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1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3分)二现代文(5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相关练习(21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7)把文中横线上所缺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中,并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8分)动词:()()()()()()作用:。
18)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2分)19)“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3分)20)“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
透过“我”的泪水,你感受到了什么?(6分)21)有人说,从动作足以体现父亲买橘子不易、爱子情太感人了,因此,对父亲身材和穿着描写实在有些多余,你对此有何见解?(2分)答:(二)阅读下文,完成相关题目秋天的怀念(14分)史铁生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2)本文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请说说作者怀念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3)本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情。
请归纳后简要作答。
(3分)a.“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b.c.d.24)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却“挡在窗前”请你揣测母亲的用意,说说“挡”字的表达效果。
(3分)25)文章⑥段中划线句是什么描写?请联系全文说说它的作用。
(1+3=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相关题目。
半个中秋(16分)张娟几场小雨过后,酷暑难熬的时节已渐渐被阵阵凉爽的秋风替代了。
早晚渐觉凉意袭人,季节变换,预示着又一个秋天已来临。
天空日渐高朗澄澈,一轮圆圆的月亮张开饱满的笑脸……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了。
仰视日渐丰满的中秋圆月,孩童时的点点思绪袭上心头。
小时候最有盼头的是过年有新衣服,中秋有月饼。
那时的月饼品种单一却很好吃,不知道是经济差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还是别的原因,至今还是怀念能在中秋尝到一两块月饼。
记得小时候买食品需要凭粮票,月饼也不例外。
每年母亲都会拉着我一同去,只有那年的中秋在我的记忆里挥散不去。
那年中秋节下小雨,母亲留我在家等候,独自打伞买月饼去了。
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屋檐下盼雨停,希望妈妈能早点回来。
可雨停了,月亮已经从云层中露出笑脸,母亲却迟迟不归。
当熟悉的脚步声在山墙头渐渐近了,是妈妈回来了,我冲了出去。
令人疑惑的是母亲两手空空,她拉着我进房子,把我抱在怀里说,“妞妞,妈妈和你说件事情,你不许哭鼻子,今天买月饼的人多,等轮到妈妈,就剩下一块了,你知道娇娇的姥姥嘛,快八十岁了,这几天病重了,她家人都忙着照顾她,没有时间买月饼,我回来的路上看见娇娇哭着问她妈妈要月饼,我就把咱家的月饼给娇娇了。
妞妞,不要难过。
你想想,你上下学都是娇娇的爸爸骑车接送你们,你坐在前面,娇娇坐在后面……”“妈妈,是不是今年没有月饼吃了,我想吃月饼”,委屈的眼泪已经爬上我的脸颊。
母亲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纸包,拨开后是半块月饼,“这是娇娇的妈妈硬是掰了半块给我家的馋猫”,母亲刮着我的鼻子,我破涕而笑。
母亲仅是嘴唇碰了碰月饼,剩下都是我的。
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块月饼就是一个中秋,而那半块月饼,是母亲用慈爱的心为我和娇娇拼凑了一个中秋节。
我吃的半块月饼没有以往的香酥,因为母亲没有吃上月饼。
虽然已过了近二十个中秋节,但我却难以忘怀对已逝岁月的回忆。
然而,童年的那种对月饼的渴望与期盼,却永远深留在我的心中。
2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至今还是怀念能在中秋尝到一两块月饼”?(2分)27)小时候特别爱吃月饼的“我”,为什么感觉那半块月饼没有以往的香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你如何理解“童年的那种对月饼的渴望与期盼,却永远深留在我的心中”这句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联系全文,说说对“半个中秋”这个题目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对文章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小时候很喜欢吃月饼,但月饼单一,没有什么好吃的。
只有那年中秋的月饼特别好吃所以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B.因为娇娇的爸爸每天都骑车接送我,妈妈过意不去,就将月饼送给了娇娇。
C.这篇文章通过“半块月饼”的故事,表现了妈妈的慈爱和善良,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D.那个中秋节“我”只吃到半块月饼,很不圆满,所以只能算是半个中秋节。
七年级语文单元测试答题卷班级姓名学号1)2)3)4)5)6)7)8)9)蕃()蔓()10)( )11)12)( )13)14)已()惟()15)16)17)()()()()()18)19)20);;。
21)22)23)b.c.d.24)25)26)27)28)29)30)()9 ①多②长枝蔓10 C11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12 A13 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4①停止(1分);②只(1分)15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16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