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类)专业代码:080605二、专业定位本专业为四年制(工科)本科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具备解决本专业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能综合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知识进行集成开发,基本达到网络工程师或软件工程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招生规模保持在每年100人左右,并根据当地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办学条件,适时适度调整招生规模。

“十一五”期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面向社会需求,突出工程实践训练,具备IT综合技能和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专业培养目标通过经验的训练和科学的教学,使学生“工程的经验与科学的分析”技能和谐发展,并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突出工科人才的特点,强调应有的真才实学,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数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具有本专业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够从事计算机工程中的实际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是掌握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知识,初步能够应用各种软硬件技术构建计算机应用系统,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能进行复杂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常规管理和维护。

另外,作为地方性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标应主动适应区域就业市场对专门人才的类型、规格和质量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核心,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四、人才质量规格1、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4个知识领域和4个方面的能力:2、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构成及要求(1)基本素质讲道德、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尚科学、作风严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信果敢、善于倾听他人见解;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文学和艺术修养;具有职业要求的人际交往技能、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会自我评价和定位、自我调节和控制,身心健康;养成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的习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第一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对计算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智、体、技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和调试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施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型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2、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的处理、网页制作、网络的组装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

并要求学生具有如下岗位知识与能力结构:(1)、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所学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①.掌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③.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3)、专业互补性知识①.了解人口、法律、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②.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③.了解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指标点 1-3: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与编译原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复杂 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原理;
指标点 1-4: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具备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指标点 1-5:掌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领域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创新 的能力;
169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 2-1: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并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 论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
指标点 2-2:能够有效分析和处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数 据库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源自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相关问题。
指标点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复 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指标点 1-2:掌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等专业知识, 具备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程序的能力;
指标点 2-3: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和追踪相关技术 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 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 3-1: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
17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 >
和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 应承担的责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湖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并于1984年首次招生。

1998年按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正式改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讲师16人,师资力量雄厚。

本专业立足于我省经济发展需求,强调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专业技能、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并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相关专业的相互依托,形成了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的相互支撑。

专业代码:0809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在内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计算机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能紧跟学科专业发展最新潮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IT公司和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素质卓越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需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并具备以下毕业要求:1、知识要求(1)能主动了解本专业的应用前景、相关行业最新进展、发展动态及技术标准,同时也要具有人文社科、信息交流、法律与环境、社会与公共安全和心理学等常识或基本知识。

(2)学习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3)能够熟练阅读英文的专业科技文献,不仅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而且具备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辅助获取计算机行业相关技术的能力,有获取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能力2、能力要求(1)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分析并解决复杂计算机相关项目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是指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所设计的一套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

本文将介绍一种较为通用的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对学生在本科阶段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知识与理论能力: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体系,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计算机系统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能力。

这包括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应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如实验课程、项目实训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3.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应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学校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培养课程设置计算机本科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能够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领域,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必备的数学基础,包括集合论、图论、逻辑等内容。

•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计算机中数据结构和常见算法的概念、特点和实现方法。

学生通过该课程能够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等,并学习基本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等内容。

•操作系统: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

2. 专业课程•编程语言:学生应学习一种常见的编程语言,如C++、Java等,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该专业自1987年开始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河北省重点学科。

专业依托于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和985建设平台、河北省电子信息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不断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训练,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理论,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基本技能与方法;毕业后可以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工作。

三、毕业要求1、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数值计算能力和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富有创新精神。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本学科的领域内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与合作交流能力。

4、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具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人机交互、算法与复杂性、程序设计语言、网络与计算、软件工程等。

6、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7、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相关领域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创新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素养。

8、具有文献检索、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计算机有关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旳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现代IT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测试、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旳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规定(一)知识构造1、具有扎实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重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等;2、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旳技术理论基础知识,重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构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构成原理等方面旳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必要旳专业知识并理解其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二)能力构造1、具有良好旳英语水平;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初步编程能力;3、具有一般旳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4、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开发综合应用方面旳知识与技能;5、具有硬件设计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旳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库设计能力。

(三)素质构造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旳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能力。

应与生存能力;有很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具有健康旳身体,良好旳体魄。

3、人文素质:具有对旳运用本国语言、文字旳体现能力;具有初步旳文学、艺术鉴赏力;具有很好旳社会科学基础。

4、专业素质:具有一定旳程序开发、调试能力以及硬件开发、维护能力;具有较强旳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旳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专业重要课程本专业重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构造、数字逻辑、计算机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五、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应用技术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数据构造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课程设计、选修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运维部署、大数据可视化的能力,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一)素质要求1.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2.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与创业意识。

3.能够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大数据行业技术人员在相关行业中应承担的责任。

4.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大数据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可行的建议或措施。

5..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大数据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大数据应用系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

(三)能力要求1.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大数据领域的基本原理及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实验分析、工程推理、数学建模、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以获得有效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为信息技术领域及相关行业提供高级专门人才,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该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熟悉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1.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和体系结构;2.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理论与知识;3.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能力;4.具备在各行业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管理技术和实际开发能力;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6.具有从事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的各项能力,包括数学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7.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并具有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 学年论文0 0 0 0 0 0 0 0 0 0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 6 6 0 0 0 0 0 2 4 0 见习 2 2 0 0 0 1 1 0 0 0 毕业论文(设计)8 6 0 0 0 0 0 0 0 8 复习考试12 0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入学及毕业教育 2 0 0.5 0 0 0 0 0 0 1.5 学年总结 1.5 0 0 0.5 0 0.5 0 0.5 0 0 机动 1.5 0 0 0 0.5 0 0.5 0 0.5 0 课程教学115 156 15 17 17 17 17 17 15 0 小计151 173 20 19 19 20 20 21 21 11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计百分比%学时通识教育必修课163 150 136 153 0 0 0 0 602 21.8 专业类必修课244 272 268 260 218 169 0 0 1431 51.9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76 136 68 118 364 428 0 1190学生应修0 68 60 26 60 144 162 0 520 18.9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0 102 51 51 0 204 7.4 小计407 490 464 439 380 364 213 0 2757 10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10 8 8 11 0 0 0 0 37 23.7 专业类必修课14.5 15 14.5 13 11 8.5 0 0 76.5 49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4 7 3.5 5.5 17 19.5 0 56.5学生应修0 4 3.5 1.5 3.5 8.5 9.5 0 30.5 19.6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0 6 3 3 0 12 7.7 小计24.5 27 26 25.5 20.5 20 12.5 0 156 100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通识教育课必修课31004001 高等语文 1 3 52 0 0 4 1 文33001100 大学体育1 1 1 30 0 0 2 1 体34000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24 0 10 3 1 文3500001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 1 2 42 0 0 3 1 文3500001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 1 2 15 0 15 1 1 文33002100 大学体育2 2 1 34 0 0 2 33001100 1 体3400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 48 0 0 3 1 文3500002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 2 2 51 0 0 3 35000011 1 文3500002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 2 2 17 0 17 1 35000012 1 文33003100 大学体育3 3 1 34 0 0 2 33002100 1 体340000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6 51 0 51 3 1 文3500003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 3 2 51 0 0 3 35000021 1 文3500003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 3 2 17 0 17 1 35000022 1 文33004100 大学体育4 4 1 34 0 0 2 33002100 1 体340000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 34 0 17 2 1 文3500004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 4 2 51 0 0 3 35000031 1 文3500004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 4 2 17 0 17 1 35000032 1 文选修课学生至少修取12个学分。

其中文科类不少于4个学分,艺术类不少于2个学分,其它6个学分由学生自主选修。

学科基础课必修课31002011 高等数学A(上) 1 6 90 0 0 6 1 理31002051 线性代数A 1 3 51 0 0 3 31002012 1 理31002021 高等数学A(下) 2 6 102 0 0 6 1 理31002061 概率统计A 3 3 51 0 0 3 31002022 1 理专业课必修课84810101 计算机导论 1 1.5 20 8 0 2 1 是理8481010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1 3 45 0 0 3 1 是是理8481010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 1 0 30 0 2 1 是是理84810104 数据结构 2 4 68 0 0 4 84810102 1 是理84810105 数据结构实验 2 1 0 34 0 2 84810102 1 是理84810106 离散数学(1) 2 4 68 0 0 4 31002051 1 是理84810107 离散数学(2) 3 2 34 0 0 2 31002051 1 是理(续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专业课必修课84810108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 3 42 16 0 3 84810102 1 是理84810109 数字逻辑 3 3.5 51 16 0 4 84820101 1 是理8481011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 3 42 16 0 3 84810102 1 是理84810111 Java语言程序设计 4 2.5 34 16 0 2 84810102 1 理84810112 数据库原理 4 3 42 16 0 3 84810104 1 是理84810113 算法设计与分析 4 3 42 16 0 3 84810104 1 理84810114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3.5 60 0 0 4 84810109 1 是理84810115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4 1 0 34 0 2 84810109 1 是理8481011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5 3 42 16 0 3 84810108 1 是理84810117 操作系统原理 5 4 68 0 0 4 84810104 1 是理84810118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5 1 0 34 0 2 84810104 1 是理84810119 编译原理 5 3 42 16 0 3 84810104 1 是理84810120 软件工程 6 3.5 51 16 0 4 84810104 1 是理84810121 计算机网络 6 4 68 0 0 4 84810117 1 是理84810122 计算机网络实验 6 1 0 34 0 2 84810117 1 是理选修课84820101 电路理论* 2 4 60 16 0 4 1 理84820102 组合数学 3 2 34 0 0 2 31002021 1 理84820103 高级程序设计技术 3 2 34 0 0 2 84810102 3 理84820104 Linux程序设计 3 1.5 18 16 0 2 84810102 3 理84820105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3 1.5 18 16 0 2 84810104 3 理84820106 专业英语 4 2 34 0 0 2 3 理84820107 Windows程序设计 4 1.5 18 16 0 2 84810102 3 理84820108 数据库课程设计* 5 1.5 18 16 0 2 84810112 3 理84820109 计算机图形学 5 2 26 16 0 2 84810104 3 理84823101 多媒体技术 5 2 26 16 0 2 84810102 3 理84823102 动画设计基础 6 1.5 18 16 0 2 84823101 3 理84823103 游戏程序设计技术 6 1.5 18 16 0 2 84810104 3 理84820115 多核程序设计技术 6 1.5 18 16 0 2 84810102 3 理84821101 UML技术与建模 6 1.5 18 16 0 2 84810110 3 理84820110 人工智能* 6 2 30 8 0 2 84810106 3 理84820111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6 1.5 18 16 0 2 84810117 3 理84820112 计算机系统结构 6 2 30 8 0 2 84810114 3 理(续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专业课选修课84820113 计算机控制 6 2 26 16 0 2 84810114 3 理84820114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6 2 26 16 0 2 84810108 3 理84820116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6 1.5 18 16 0 2 84810116 3 理84820117 信息存储与管理7 2 26 16 0 3 84810114 3 理84821102 Web信息系统7 2 26 16 0 3 84810120 3 理84821103 软件重用与设计模式7 1.5 18 16 0 2 84810111 3 理84821104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7 1.5 18 16 0 3 84810120 3 理84821105 软件质量与测试基础7 1.5 18 16 0 3 84810120 3 理84822104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7 2 26 16 0 2 84810121 3 理84822105 网络工程7 1.5 18 16 0 3 84810121 3 理84822102 网络协议分析7 1.5 22 8 0 3 84810121 3 理84823105 图像处理技术7 1.5 18 16 0 2 84820109 3 理84823104 视频处理技术7 1.5 18 16 0 2 84820109 3 理84822103 加密/解密技术7 1.5 18 16 0 2 84810121 3 理84822101 网络攻防技术7 1.5 18 16 0 2 84810121 3 理八、说明1.本培养方案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和信息学科的其他专业;2.本专业学生在第4-5学期之间的暑假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