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动中国2011的十大人物胡忠、谢晓君事迹有感(李玉)

合集下载

感动中国胡忠观后感范文

感动中国胡忠观后感范文

被中国胡忠看范文的感受所感动以下是一篇感动胡忠观看后感受的示范文章。

你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些言语、一些行为和一些行动可以感动人。

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虽然故事不同,但同样的事情很感人。

在感动中国的获奖者中,我最关注的是谢晓军和胡忠。

我非常钦佩他们,因为他们愿意毫无怨言地在最困难的地方教书。

它们就像高原上最美丽的雪莲。

他们愿意一辈子在那里教书,因为那里非常纯净,孩子们尊敬他们的老师,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胡忠还说:“哪里不教书?哪里没有教育人?一切都一样。

当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我还教会他们做人。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那里的孩子们非常渴望学习。

虽然条件不如我们好,但他们肯定比我们学得更多更快。

我立刻感到羞愧,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

很明显,这里有很好的学习条件,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如果那边的孩子们来这里学习,我想他们的成绩一定是最好的。

因为他们不仅努力工作,而且学习也很好。

如果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我想他们上初中的时候一定能进入深圳最好的中学。

我们应该在小学最后阶段学习他们的勤奋、好学和勤奋行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冲刺。

胡忠先生的话让我想起了刘先生。

刘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还教我们做人。

现在我想谈谈刘先生告诉我们的人字纹的起源。

刘说,“人”这个词是由一个笔画和一个笔画组成的。

我们就像一个人需要好朋友来帮助我们支持这个人。

我们需要团结和帮助,这样我们的人民才能养活自己,否则这个人就会倒下。

刘还说,我们应该学会孝顺,孝顺不仅是孝顺,也是孝顺和孝顺,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单单孝顺是没有用的。

这不是真正的孝道。

我认为当老师真的不容易,更少的老师致力于学生。

所以当我们有像谢晓军、胡忠这样的老师和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时,我们应该珍惜他们。

能成为这些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开心。

(新)2011感动中国读后感(DOC)

(新)2011感动中国读后感(DOC)

2011感动中国读后感(DOC)2011感动中国读后感央视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结果,在2月3日颁奖晚会直播中揭晓,一件件,一桩桩触动心灵,催人泪下的故事,无不有着菩萨般的心肠,凝聚着人间大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令人震撼、敬佩、敬仰。

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两弹元勋朱光亚、坚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刘金国、跨越海峡两岸的希望之翼张平宜、为民造福的好书记杨善洲、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最美妈妈”吴菊萍、悉心照料养母12年的孟佩杰、妙手仁医吴孟超、身残志坚精彩人生刘伟、特别致敬人物——“白方礼们”。

一位位普通而又光辉的名字,一段段曲折又动人的故事,有一种融化心灵的温暖,更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骨子里,激烈奔涌的力量。

他们中有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有位高权重的官员,有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还有早该享受天伦之乐的退休老人,他们无论职务的高低,年龄的大小,知识的深浅,性别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爱国家、爱人民、爱他人胜过爱自己。

把爱付诸于行为,并在行为中升华,激励着自己,鼓舞着他人,催人奋发向上。

他们从内心深处释放出的人间真情,人间大爱,不仅仅是人际间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洗礼,对人间大爱大美的弘扬。

他们动人心魄的事迹,对社会上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和假、恶、丑、贪有着强烈的抨击力,洗涤着每一位国人的心灵,纯洁着人们的思想,启迪着人们的心志。

说他们有着菩萨般的心肠,那是因为菩萨讲究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悲天悯人、与人为善、宽大为怀,引他人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用爱心予以众生安乐,用怜悯之心解除众生的痛苦。

摒弃铁石心肠、暴戾恣睢和趁人之危、见利忘义的丑恶陋习。

有历以来,菩萨之所以能够受到世人崇敬和信仰,那就是因为他们崇尚一种精神,积德行善,施慈以人,不图回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精神境界不正是心地纯正,善心善为,施爱以人,不计报酬,不图索取的菩萨心肠的真实写照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思想精神境界,或许早已超越了菩萨心肠的范畴,不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着这种精神,用行为把人间大爱,心灵大美写到极致,注入人们的心田。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评论第三篇:胡忠谢晓君夫妇胡忠谢晓君夫妇:雪域支教12年成都夫妇“感动中国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17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

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

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

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

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

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

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

2017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

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

2017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今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塔公草原距离成都约500公里,海拔3800米,每到冬季这里寒冷干燥,风如刀割……12年前,成都教师胡忠辞去在成都一所名校的教职工作来到这里支教,3年后,他的妻子谢晓君带着年幼的女儿追随而来,他们,为雪域高原上的孤儿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12年来,他们也曾犹豫,但却不曾后悔。

68岁母亲85岁外婆都支持他们。

在学校,胡忠一直教孩子们要孝顺,但遗憾的是他却不能陪在两位老人身边尽孝。

从2017年来到西康福利学校,12年间,胡忠只回过家5次。

胡忠说,这辈子,他最亏欠的就是两位老人,但是,为了这群更需要他的孩子,他只能这样,“外婆有舅舅照顾,母亲有姐姐照顾。

他们都很支持我的选择。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高义薄云》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

“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

”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

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

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

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

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

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

2003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

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

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精选多篇最新)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精选多篇最新)

第一篇: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14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

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

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

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

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

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

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

2014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

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

2014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今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胡忠谢晓君夫妇感人事迹材料:雪域支教12年成都夫妇“感动中国”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昨晚播出,本报率先报道的胡忠、谢晓君夫妇当选■2014年,曾任职成都石室联中的胡忠到甘孜康定塔公乡西康福利学校支教■3年后,妻子谢晓君辞去公职,抱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在更偏远的“木雅祖庆”学校任教■为了不让当地的孩子们伤心,胡忠夫妇在高原一留就是12年塔公草原距离成都约500公里,海拔3800米,每到冬季这里寒冷干燥,风如刀割……12年前,成都教师胡忠辞去在成都一所名校的教职工作来到这里支教,3年后,他的妻子谢晓君带着年幼的女儿追随而来,他们,为雪域高原上的孤儿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主要事迹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主要事迹

胡忠/ 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事迹简介: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

“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

”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

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

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

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

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

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

2003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

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

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

观《感动中国人物》后感7篇

观《感动中国人物》后感7篇

观《感动中国人物》后感7篇观《感动中国人物》后感精选篇5有些话语,有些事迹,有些动作,都能使人们感动。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虽然故事不一样,但是相同的就是都很令人感动。

在感动中国中得奖的人物里,我最关注的就是谢晓君、胡忠夫妇了。

我很佩服他们,因为他们同意在最困难的地方支教,还没有任何怨言。

他们就像是高原上开的最美丽的并蒂雪莲。

他们同意一辈子都在那里支教,理由就是:那里很纯净,孩子很尊敬老师,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很剧烈。

胡忠老师还说:“在哪里不是教书?在哪里不是育人?都一样的嘛。

做老师不是只教学问,我还教他们做人。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那里的孩子很好学,虽然条件没有我们好,但是他们学的肯定比我们多,比我们更快学会。

我顿时觉得好惭愧,我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明明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却不好好利用,假如让那边的孩子来我们这里学习,我想他们的成果肯定是最优秀的。

因为他们不但刻苦,还好学,要是再加上拥有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我想他们在升初中的时候,肯定可以考到深圳最好的中学的。

我们应当在小学的最终阶段学习他们刻苦,好学,勤奋的行为,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冲刺了。

胡忠老师讲的那句话让我想到了刘老师。

刘老师就是不但教我们学习,也教我们做人。

现在我想把刘老师和我们讲的人字的由来和大家说一说。

刘老师说,“人”字是一撇一捺组成的,我们就像是那个撇,需要好朋友的那一捺帮忙我们支撑起这个人,我们需要团结,需要帮忙,这样我们的人才能支起来,不然这个人就塌下去了。

刘老师还说,我们要学会孝敬,孝敬不但是要孝身,还要孝心和孝志,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孝敬。

光是孝身是没有用的,那样不算真正的孝敬。

我觉得当老师真的不简单,对学生倾入感情的老师更是少之胜少。

所以当我们拥有像谢晓君老师和胡忠老师还有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一样的老师时,应当好好珍惜。

能当这些老师的学生,真的很幸福。

观《感动中国人物》后感精选篇6“努力不肯定胜利,但放弃肯定失败”。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颁奖词如下:一、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感动印象: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

“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

”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

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

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

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

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

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

2003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

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

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

“这里只有老师适应孩子,只要对孩子有用,我就去学。

”2006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

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学习“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胡忠、谢晓君事迹”有感
高新区庆安小学——李玉
【感人事迹】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

“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

”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

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

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

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

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

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

2003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

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

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
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

“这里只有老师适应孩子,只要对孩子有用,我就去学。

”2006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

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看了以上“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之胡忠、谢晓君的事迹”,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他们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可思议:有谁不会恋家?有谁不想孝敬自己的父母?又有谁不愿意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还
有谁愿意从米筐跳到糠筐?他们夫妇难道是疯子,难道是精神有病?难道是为了出名?可再一次看他们的事迹和视频时,从他们朴实的话语,从他们饱经风霜的脸庞,从他们十二年的春秋事实,从他们现在十三岁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一颗真真切切金子般的心!原来他们撇下自己的家人,放下年迈苍老而又多病的父母,义无反顾地去甘孜这个偏远的地区支教,不是精神有病,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受到传统正规的文化教育,为了当好更多孩子的父母。

他们不是绝情,不是不孝,而是极致的深情;他们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无悔的抉择。

十二春秋如一日,不但要传授知识给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克服高原反应及高原上艰难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困难。

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换成是我,也许呆几个月能做到,但要呆上十二春秋啊,我也许根本不可能做到,除非像胡忠一样,携夫带女,举家搬迁!但即便是那样,我也不能忍受那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哎,难呀,难于上青天!唯胡忠、谢晓君能做到!
他们是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不愧为“义薄云天”的称号。

正如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评价胡忠、谢晓君一样: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
鲜最健康的红润。

雪莲就很珍贵了,并蒂雪莲实属罕见!他们一家子如阳光,映红了康定,照亮了天空;如雨露,滋润了甘孜,感染了中国。

又如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他们是中国最可爱的人,是真正的大禹后裔。

在这里,我要对他们说一声:“你们是中国人的骄傲!你们更好地诠释了‘人民教师为人们’的话语。

愿你们好人一生平安,永远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