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启发式过程考核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和实践

合集下载

成果导向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成果导向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教专区成果导向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张丽华 许美玲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创新驱动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但是,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等教育还未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2019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反映了国家对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

● 成果导向教育O B E(o u t c o m e-b a s e 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 n ing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由Spady等人于1981年首次提出。

经过此后十年左右的发展,成果导向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1-2]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签约成员。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带动下,基于OBE的工程教育改革在我国方兴未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核心理念。

[3]无论是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还是针对具体的某门课程的设计与评价,OBE理念都可以发挥卓著的成效。

对OBE的研究也经历了由局限于宏观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念到微观的课程论拓展的阶段。

[4]深入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抓手就是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课堂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5]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是OBE理念的核心,而以学生为中心更是体现了其核心价值,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成果。

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方法,首先明确定义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然后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环境设摘要:成果导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其不仅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领域,而且也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途径。

《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通道”融合中医药知识的探讨

《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通道”融合中医药知识的探讨

2021年第7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41期ꞏ215ꞏ《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通道”融合中医药知识的探讨杨岩涛,肖梦武,覃艳,裴刚*(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摘要]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科属性决定了工科课程是其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知识体系的限制,学生普遍在学习工科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而中医药知识背景及中医药文化氛围也为之提供了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参照及基础,将工科知识的传授融合中医药知识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先验知识背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时的难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传授模式讲授抽象的知识点,明显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解决相关知识点教学的痛点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时可以重点考虑的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知识;通道;自动控制;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7-0215-01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and“Channel”ofChemical Instrument and Automatic ControlYang Yantao,Xiao Mengwu,Qin Yan,Pei Gang*(College of Pharmac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410208,China) Abstract:The engineering attribute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Chinese Medicine(CM)universities determines that engineering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training plan.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knowledge system,students generally feel that the knowledge points are abstract a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ngineering knowledge.The background of CM knowledge and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CM also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related courses.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knowledge with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CM,making full use of the students'prior knowledge background,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knowledge will be promoted.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arning difficulty,and abstract knowledge points was taught in the mode that is easy to accept.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acceptance,solve the pain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teaching of relevant knowledge points,and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It is a key consideration in Teaching design.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channel;automatic control;teaching design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繁衍和延续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中华民族朴素的哲学思维,体现了中医药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1]。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毛飞李小华王海来源:《科教导刊》2024年第17期摘要随着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深入,关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引起了各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传授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都非常有益,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极为重要。

为了适应“核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对研究生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目标,开展了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文章从优化课程体系出发,探索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发掘思政元素,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4.17.015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Graduate Course i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O Fei, LI Xiaohua, WANG Hai(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Hunan 421001)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disciplines in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raduate courses has attracted high attention from various training unit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are very beneficial for imparting bas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of graduate students,and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graduate training, the 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reforms and practices in the teaching of graduate course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its ow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goals. Starting from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lo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Keywords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研究生課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于OBE理念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赵盟摘要: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本文以辽东学院《基础会计》课程建设为例,基于OBE 先进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成果为导向,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重视过程性能力考核,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等途径推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关键词:OBE 理念;一流课程;课程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引言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

辽东学院《基础会计》课程于2015年获批辽东学院教学模式改革项目,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等途径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来,该课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 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先后荣获“辽东学院教学模式改革优秀课程”、“辽东学院精品视频课程”。

2020年12月《基础会计》课程获批辽宁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本文主要介绍辽东学院《基础会计》课程组多年来基于OBE 理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开展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二、引入OBE 教育理念OBE 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的简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通过持续改进提高教育质量。

”在此教育理念下,主要解决“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如何通过教与学达到学习目标”、“如何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这一逻辑关系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流本科课程应基于OBE 教动的形式来实现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知识讲授协同进行,在选取思政元素时,宁缺毋滥,避免生拉硬扯。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合金熔炼原理与工艺课程为例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合金熔炼原理与工艺课程为例

[收稿时间]2020-09-04[基金项目]2021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OBE 教育理念视域下《合金熔炼原理与工艺A 》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2021177);2017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改项目“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材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机制的探索”(J2017020)。

[作者简介]王红霞(1974—),女,山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课程组将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围绕课程学科特点和社会行业能力需求,制订出明确的课程目标。

课程组根据课程内容特色,实施项目驱动式的教学设计,结合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借助前序实习教学环节,创建了一套由实习体验、课堂讲授、学生成果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索、课后作业和科学考评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OBE ;合金熔炼原理与工艺;项目驱动;教学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4-0047-04University Education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对高校人才多样化培养的要求日益迫切,需要一大批兼具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1]。

中国于2016年6月2日正式成为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华盛顿协议》成员,获得了工程教育国际互认资格[2]。

这对于我国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内外工程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和转变,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简称OBE [3])逐渐成为主流。

该理念以“产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为核心,围绕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教学设计,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

2012年11月第31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v.2012Vol.31No.11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1.022收稿日期:2012-09-11作者简介:孙忠梅(1962-),女,黑龙江林口人,副主任,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陈晔(1978-),女,安徽铜陵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林铿(1985-),男,广东潮洲人,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孙忠梅,陈晔,林铿(深圳大学教务部,广东深圳518060)摘要:深圳大学多年来重视本科教学,重视人才培养,在本科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探索。

“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改革是深圳大学多年实践形成的教学改革理念,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改革。

基于此,诠释“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教学改革理念的内涵,阐述“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教学改革实践的基本内容,并分析“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教学改革思想的突破与深度发展,以期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全程紧张教学过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1-0053-03深圳大学在建设“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办学目标的引领下,多年来重视本科教学,重视人才培养,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不断进行改革探索。

比较中外大学教学情况和教学特色,针对学生平时松懈期末紧张的教学状态、课堂教学方式粗糙、课堂教学过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等问题,学校明确提出“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向,并围绕“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教学改革理念,推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创新举措,打破和改造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促进课堂教学深度改革。

一、“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教学改革理念的内涵根据布鲁姆的教育认知目标分类,教育认知目标可整合为“记忆、分析、综合、判断和运用”。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思考 与实践
张勇刚 李 宁 周广涛 ( 哈 尔滨工程 大学 自动化学院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针 对传统试卷考核方式 的弊端 , 研究新的考核 方案 , 运用“ 综合 考核 ” 促 进教 学改革 , 利 用多种 过程性考核 方式 包括 课 堂 综 合表现考核、 课程设计考核 、 笔记 考核 、 小论文考核 、 小论 文宣讲考核等 多种 形式 , 使考核贯 穿整 个教 学过 程 , 督促 学生扎 实的掌握课程 知 识。利 用考核 充分鼓励和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 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 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表 明 , 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提 高了教 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起 到 了良好 的效 果。 关键词 : 课程考核 ; 过程性考核 ; 改革; 实践

课程 考核是教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体现 着检查测评 功能 、 导 向 法 : 第一 , 允许学生 以分组的形式 , 每组最多三个人 , 但要 标明每个 与激励功能 、 教学效果 反馈 功能。 通过多种形式 的课程考核方式 , 以 同学对于该课程设 计的贡献程度 。 第二 , 课程设计 的教师讲解 中, 采 考促教 , 以考促学 ,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 提升教学效果。 用提 问的形 式 ,来考核学 生是 否都理解 了 自己上交 的课 程设 计 内 本文运用 “ 综合 考核 ” 方法 , 采用课堂综合 表现考核 、 课程设 计 容 , 对提 问的回答将作为课程设计考核的一部分 。这样既达到 了对 考核 、 笔记 考核 、 小 论文考 核 、 小论 文宣讲 考核等 多种过 程考核 方 学生考核 的 目的 ,又可 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去深入理解课程设计 , 同 案, 使得考核贯穿 于整个教学过程 , 督促学 生扎实的掌握课程知识 , 时还避免 了抄袭现象 , 促进学生 以团队合作 的形 式完 成任务。只有 全面考核学生在整个学 习过程 中对知识 的理解 、 掌握 、 应用能力。 将 理论联系实 际贯穿在整个教学活 动中 ,才能提 高学生 的学 习兴 1课程考核改革整体思路 趣, 让学生愿意学习。 课程考试 方式 改革 的总体思路为 ,将考核 贯穿 于整个课 程中 , 同时通过考核学生的学习笔记 , 可 以充分 的考核学生在整个课 使考核真正成 为手段 而不是 目的;考核应该从各个角度来进 行 , 而 程 中的学 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掌握 情况 。 对笔记 的检查促使学生 在上 不是 仅仅 一张试卷 ; 考核应该为教学服务 ,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其 课过程 中, 集 中精力在课堂上 。 基本 思想 : ( 3 ) 小论文与小论文宣讲考核。 以分组 的形式 , 让 学生合作完成 首先 , 加 大 过 程 考 核 在 最 终 成 绩 中 的 比重 , 增 加 除 试 卷 考试 之 介绍本课 程当前研究热点 的小论文 , 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 外 的其他考核方式 ,学生能够改变考试就是闭卷笔试 的传统观念 , 用能力 , 促进学生 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科学精神 。小论文的写作 认识 到考试只是督促学生学习 、 检验学习情况的手段。 中, 规定 学生不能写课 堂上讲过 的内容 , 而要将课 程所述 内容技术 其次 , 改革 考核方式 , 从 对学生掌握知 识的考核转 变为对学 生 应用 到其他领域 。通过严格 的规定论文格式 , 锻炼了学生的学术论 分析 和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文献 资料检索能力 、 写作 能力 、 表 达能力 、 文写作能力 。 通过小论文宣讲 , 学生相互 了解各 自小论文的内容 , 不 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仅开 阔了学生 的眼界 , 甚至开阔了授课教 师的眼界。小论文的宣讲 最后 , 通过加 强学生考核结果 的反 馈 , 适 时调整教 学重点和教 使学生 明白所学知识 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 大大提高了他们 的学习 学方式 , 提高教学质量 。 积极性 。 从被动式的接受知识 , 到主动与教师讨 论问题 , 主动去探 索 2 课 程 考 核 改 革 方 案 问题 , 这个转 变也将促进他们将来其他课程 的学 习。只有让学生 全 课 程考核采用 多项过程性考核 内容和期末 考试相结合 的方式 面掌握 知识 , 达到能够运用知 识解决实 际问题 的效果 , 并 且能够通 对 学生进行 考核 。具体方法与措施如下 : 过书 面和 口头表达 的方 式 ,全面展现 自己对 知识 的掌握 和应用 能 2 . 1过 程 性 考 核 力, 才能充分锻炼学生 的素质 , 更好 的达到教学 目的。 过程性考核通过改进考试 内容范 围、 改革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构 2 . 2期 末 考 试 成 比例 、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方法 、 改革考试题型 、 增 加平时考核的反 期末考试重点 评估学生对本课程 的基本理论 、 概念、 方 法和技 馈环节等手段实现 。 能的掌握 和应用情况 。 考试有 以下特点 : 第一 , 能够全面考核整个课 过 程 性 考 核 遵 循 以下 几 个 原则 : 程 的 知识 。第 二 , 考试公平公正 , 在 规 定 的时 间 内 , 所 有 学 生 独 立 的 第一 , 尽量少 占用授课 时间 ,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 , 充 分 完成试卷 ; 通过设置合 理的评分标 准 , 可 以较 大程 度的避免评 分 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 陛, 通过改变考核方式 的办法来改 变以往教 学 的主观因素影 响。为 了充分利用考试的优点 , 避免学生采用死记硬 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 况。 背的方式应付考试 , 本课程采用半开卷考试 , 允许学生携带一张 A 4 第二 , 从各个 角度 全方位考核学 生 , 改变 以往一 张考卷定成绩 纸 ,纸上可 由学生记录 自己认为的本课程重点和前沿发展 内容 , 在 的情况 ,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的去学习 、 思考 。 考试结束时连 同试卷一并上交。 在考题的设置上充分体现知识的实 第三, 加大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理解 问题 、 表达问题 、 解决 际应用 , 而不是简单 的授课 内容 。 对于本课程 , 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 问 题 能 力 的 考 核 。体 现学 生综 合 素 质 能 力 。 状 况 和 验 证 教 师 教 学 效 果 不 可 替代 的方 式 。 根 据 以 上 三个 原 则 , 过 程 性 考 核分 为 以下 三 大 类 : 3 结论、 ( 1 ) 课 堂 综 合 表 现 考 核 。 课 堂 综 合 表 现 考 核 是 对 学 生 学 习过 程 本 文 根 据 考 核 改 革 目标 , 探 索 了多 种 考 核 方 式 。本 文 的考 核 方 最 基 本 的考 核 方 式 , 主要通过考核学 生的出勤率 、 课 上 主 动 提 出 问 式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可供其他课程考核方式参考 。考核方 题 和 回答老 师问题的参与情况 , 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教 学过程 , 鼓励 式 改革 是对原有传统的考试方式 的变革 , 而传统考试方式也具备评 学生与老师 的互动 , 从而提高学生 的主动思 考能力。从另一个角度 分标准化 , 教 师和学生都 比较适应 的优 点 , 因此怎样尽量保 留传统 来看 , 也起到了督促 学生认真学 习的作用 , 该考核贯穿整个课程 。 通 考试方式 的优 点 , 同时发挥其他考核方 式的优点 , 以获得合 理的考 过启发 式教学 , 引导学生不 断思考 , 在课堂上 随时提出问题让 学生 核方式需要 不断的探 索和实践 。 回答 , 这样促 使学生注 意力 集 中在课程 内容上 , 且鼓 励学生在 教学 参考文献 中随时提 出问题 , 提 高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 眭。 [ 1 】 徐林 , 关守平 , 张羽 , 等. 自动化 专业课 程设计 考核模式 改革与 实 ( 2 ) 课程仿 真设计与学 习笔记考核 。 根据课程 内容 , 设置课程仿 践 [ J ] . 实验 室研 究与探 索 , 2 0 1 1 . 真设计 , 考核 学生对于基础 知识 的掌握情况 , 并锻炼 学生实 际动手 『 2 ] * t - 科学. 软件技术课程考核 方式改革探 / r [ J ] . 科教 文汇, 2 0 0 9 . 能力。通过课程设计 , 在学 习过程 中考核学生对 知识 的掌握和应用 【 3 ] 刘建 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 考试 改革[ J ] . 现代 大学教育 , 2 0 0 6 . 情况, 促进教学 。在课程设计 中, 根据实 际科 研 , 考核 学生 对于专业 [ 4 ] 沈瑛. 选 修课 考 核 方 式 改 革 的 实践 与探 索【 J ] . 中 国校 外 教 育 , 2 0 0 8 . 知识的掌握 情况 , 将课堂上抽象的数学表达式转化为实 际的具 体物 理量, 加深学生对 于该课程 的理解 。在课程设计 中 , 采 用 了两个方

2023年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2023年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2023年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申报指南一、重点项目(ZD)1.教育评价改革导向的地方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2.基于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特色化教师评价体系的制度建构3.“全环境育人”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研究与实践4.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研究5.新时代来华国际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与实践研究二、一般项目(YB)A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高校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高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高校体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高校美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高校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B专业建设高校多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专业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与调整研究高校专业群建设研究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C课程与教材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一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与实践一流本科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D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学生评价研究与实践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高校智慧教学研究与实践高校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E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高校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研究与实践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创业能力研究与实践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高校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项目培育模式研究与实践F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方法与实践探索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高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实践高校教师发展及服务支持体系研究与实践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一体化设计研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与实践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G教学管理建设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研究与实践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变革研究研究与实践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研究与实践高校学生实习组织与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高校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高校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评价研究与实践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高校教学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H学生工作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网络育人研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新时代高校数字思政教育研究高校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化解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画像研究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精准赋能研究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书院+”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I教育国际化研究教育国际化激励机制研究师资国际化的策略和路径研究国际联合科研的策略和路径研究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实证研究全英文优质课程建设研究智慧教育背景下国际学生医学汉语教学数字化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学生管理研究国际学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国际学生奖学金资助政策效能提升研究J教育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高校选人用人机制改革研究与实践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与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高校教师多元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K质量文化建设研究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研究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方法研究与实践高校专业认证、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研究与实践高校“评教”与“评学”融合机制研究与实践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研究与实践以质量文化为引领的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1.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实践黄河文化融入全环境立德树人研究黄河文化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研究黄河文化有机融入五育研究黄河文化、黄河精神进课程研究黄河文化项目化教学的系统设计研究三、专项项目(ZX)实践教学专项1.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实习生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研究与实践3.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4.临床教师能力提升与激励政策的研究与实践5.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6.提升实习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探索与研究7.临床技能中心虚拟仿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8.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的研究与实践9.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 结合 的课 程 考 核 体 系。该 考核 体 r e - 强 调过 程考 核 的重要 性及 考核 执 行过 程 中引导启 发 学生 式的 考核 方法 , 并 取得 了一 定的教 学成 果 。该方 法 可供程 序 设计 类课 程 、 理论 和 实践 相 结合 类课程 参 考和 借鉴 。 关键 词 : 课程 考核 : 过程考核 ; 启 发 式 考核 : 教 学 效 果
4 0 % 2 O %
4 0 %
践动手能力 ,文献 3中指出计算机课程考 核方式要 以上 机考试 为主 , 进行过 程性考核 , 考核 比例 与课 时相关 , 并 且 已初见成效 , 但没有给 出具体的实施方法 。 文献 4 课程
中实 践 的课 时 所 占 比重越 来 越 大 ,需 要 对 学 生 的实 践 动 手能力进行考核。 文献 5将 “ 计算 思 维 ” 引入“ 程序 设 计 思 想 与 方 法 ”课 程 ,对 实践 环 节 等 进 行 了全 方 位 改 革 与 试 验。 众 多 教 师 已经 提 出 实践 考 核 和 过 程 考 核 的 重 要性 , 那 么, 如 何平 衡 理 论 课 程 和上 机 课 程 的考 核 , 上 机 考 核 又 如 何避免抄 袭 ( 复制 ) 现象 , 如何培养 和评估学生 通过学 习
本文是 2 0 1 2年 度 辽 宁 省 普 通 高等 教 育 本 科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项 目“ 基 于过 程 考 查和 学 生 能力 评 价 的 课 程 考 核 体 系建 设研 究 ” 的研 究
成果之一。
T h e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I C T i n E d u c a t i o n 29
《 中国教育信息化》 鳊辑部: m i s @ i n o e . e d u . c n
创新探索
基于启发式过程 考核 的课程 考核体系研究和实践 球
闫会 娟 , 毕 建 涛 ( 大 连 理 工 大 学城 市 学 院 , 辽 宁 大连 1 1 6 6 0 0 )
摘 要: 作 者 通 过 对 所 授 课 程 特 点 的 分 析 和 多年 的教 学 摸 索 . 总 结 了一 套 较 为 完整 详 细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引 言
课 程 考 核 方 法 是 贯 彻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重 要 手 段 是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的关键 。 仅以课程或学业结束 时的考
试 作 为 评 测 学 生 的 依 据 是 不 科 学 的 ,因 为 知 识 的 掌 握 、 能 力 的 培 养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过 程 ,而 不 是 一 个 简 单 的 结 论, 理 应 以形 成 性 的观 察 为 主 来 进 行 评 价 。形 成 性 的评 价 可不断 指导学 生 、 激励 学生 、 校 正 其 学 习 方 向和 方 法 , 进 而更 好 地 达 到 学 习 目标 和人 才 培 养 目标 。l 1 l [ 2 1 对 于 实践 性 强 的课 程 ,教 师 也 越 来 越 注重 学 生 的实
要不同程度地检查学生 的完成情况 . 选 两次作为上机作
业 的成绩 。 该 上 机 任 务 一 般 是 较 基 础 的课 堂 讲 授 内容 的 直接运用 , 成 绩 由学 生 完 成 任 务 的速 度 、 程序的质量 、 语
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程度等来决定 。
该 任 务 的 设定 要 有 层 次 性 , 第 一 层 是 教 材 中 给 出 比
表2大作业考核的评分点评分项分数程序基本功能实现25新技术的应用5布局5美化效果5大作业报告基本内容是否全面10工具运用是否正确与程序是否相符5整体报告质量5自述及回答自述20回答问题20三结束语本文给出了一套所授课程的较为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详细地描述了课程考核方法考核点考核题目的设置评分点等该考核体系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以及在考核的执行过程中如何从考核题目和教师考核行为来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门课 程 应该 具 备 的能 力 。 都 是值 得 思 考 和反 复 实 践 的 。
二 , 由任课教师 自主给 出。
( 2 ) 上机作业 : 上机课采用任务驱 动式教学 , 每 次 均
{ A S P . N E T动 态 网 站 开 发 》 是 一 门 动 态 网 站 开 发 的 入 门课 本 课 程 采 用 课 堂 理 论 授 课 和 机 房 上 机 两 种 形 式. 分别为 2 4学 时 和 3 6学 时 , 上 机 课 采 用 任 务 驱 动 式 教学 . 每次 课均安 排 与理论 匹配 的编程任 务 , 教 师 进 行 指 导 并 解 答 问题 , 由学生上机完成 。 下 面 笔 者 就 以 该 课 程 为 例 介 绍 基 于 过 程 考 核 和 能
中 图分 类 号 : G4 3 4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4 5 4 ( 2 0 1 3 ) 1 4 — 0 0 2 9 — 0 2
表 1{ A S P . NE T动 态 网站 开 发 》 课 程考 核 体 系
项 目 满 分 及 所 占 比 例 项 目 出 勤 比 例 1 O %
¨ ¨
~ 一静 j

絮癣
《 中国教 育信 息化 鳊辑部 : m i s @m o e . e d u . c n
平 时成 绩 1 0 0分 ( 6 0 %)
课 堂表 现
1 O %
上机作 业( 2次 )
上机测验 ( 2次 ) 理 论 测验 ( 1次 )
3 0 %
3 0 % 2 0 %
大作 业 程 序 期 末 成 绩 1 0 0分 ( 4 O %) 大作 业 报 告
自述 及 回 答

力评估的课程考核体系 , 如表 1 所示 。
平时成 绩和期末成 绩均 以 1 0 0分 记 。最 后 用 课 程 成绩: 平 时成 绩 x 6 0 %+ 期末 成 绩 x 4 0 %计 算 课 程 成 绩 。
1 . 启发 式过程考核提 高教 学效果
考 核 体 系 中 的 各 项 考 核 方 式 都 有 其 考 核 目的 , 各 项 详解如下 : ( 1 ) 课 堂表 现 : 主要 考 核 学生 的学 习态 度 、 努 力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