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知道物质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48-49页,静心思考,用红笔标注出重点及疑点。

2、结合课本独立认真完成自学导航,“合作探究”部分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或交流,并找出疑问,能在课堂上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自学导航】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等)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在。

3、分子之间有。

【试一试】用分子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步入花园,花香四溢;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宏观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材料二:中科院的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分子和原子。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二:材料一:一滴水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材料二: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更容易干燥;炒菜时闻到香味。

上述材料说明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探究三: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苏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苏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苏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2.元素分类: 元素(通常情形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

) 稀有气体元素探究(三)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62-63页,完成下列填空:1.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 ,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8、9、10三个纵行),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 ,共有16个族。

每一横行随着 的递增,开头是 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0 元素,结尾的是 元素。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________ 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3.从一个元素符号图片你能够获得的信息是:(以铁为例)元素名称 ;元素的种类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 ;原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的电子数 。

三.归纳小结四. 新知应用:课本练习 P 65五.当堂检测(满分100分)(独立完成,祝你成功!) 得分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 A. 4H 2 B 4H C. 2H 2 D.H 42.“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要紧成分是H 20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 20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 20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H 20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H 20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3.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4.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A.铁、锌、钠B.钙、铝、铜C.铝、银、镁D.碳、钙、氯 5. 图A 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ⅠA ⅡAⅢAⅣAⅤA ⅥA ⅦA 0 第二 周期 3 Li 锂 74 Be 铍 95 B 硼 11①7 N 氮 148 O 氧 16 9 F 氟 1910 Ne 氖 20第三 周期11 Na钠 23 ② 13 Al 铝 27 14 Si 硅 28 ③ 16 S 硫 3217 Cl 氯 35.5 18 Ar氩 40图B 图C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 ;(2)图B 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 中的位置是(填①或②或③) ;(3)图C 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 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技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填“越快”或“越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你知道为什么吗?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物质构成的奥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构成,如、等。

2.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分装于两个相同烧杯,如图设计进行实验,放置几分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颜色改变?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一、课前导学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它们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特性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本导学案将帮助我们回顾、巩固和拓展我们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掌握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稳定和不稳定状态。

三、导学内容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的复合粒子。

分子和原子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分子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

例如:一个氧气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O)组成的。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是原子的集合体,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包含了物质的所有性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是不可再分的。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带负电。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将尽最大努力使其外层电子填满,以达到稳定状态。

填满外层电子壳的原子是稳定的,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而外层电子壳不满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四、思考问题1.分子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什么是原子的稳定状态?3.为什么原子会追求稳定状态?五、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的特性和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属性和行为。

深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1.列举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

2.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

完成以上课后作业后,请同学们提交作业,并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参考答案: 1. 氢元素(H)的原子结构: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0个或1个中子,电子层中有1个电子。

氧元素(O)的原子结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8个中子,电子层中有2个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5.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导学案

5.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技能: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

重点: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百多种元素用符号怎么来表示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铁铜铝氯硫碳钠3.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方法氢氦锂铍硼氮氧氟氖H Li Be B C N F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Na Si P S Ar K Ca锰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4.元素符号的意义(1)“O”宏观微观(2)“2O”表示(注意:符号前加数字后只有意义)2H: Na:2Mg: nS(3)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5个氧原子: 2个钙原子:氮元素: 3个磷原子: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O 氧 16.00 四、回顾小结 课题3 元素(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2.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导学案14.2 元素●教学目标:1、明白元素的概念,能用元素正确的描述物质的组成。

2、能说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常用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说出元素周期表中某种元素含有的信息。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是 (即核内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 多种,但组成的物质却有3000多万种。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计算,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 ,其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

4、元素符号的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

如 表示碳元素, 表示氧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 ,第二个字母要 。

如 表示铝元素, 表示钙元素。

二、新课探究 (一)元素1以上表中的氧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且都是 ,我们就把都具有8个质子的氧原子统称为 。

2、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种类由 决定。

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是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有谁来决定?4、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三个字能否改为“同一种”?你对“同一类原子”是怎么理解的?5、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如水(H 2O )是由氢元素和 元素组成,二氧化碳(CO 2)由 和 元素组成。

6、说明: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能论“种”,不能论“个”。

(二)元素符号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元素符号能表示哪些意义?2、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① O ② 2H 。

总结:1、当元素符号前没有数字则它既有宏观意义也有微观意义。

2、当元素符号前带了数字则它就没有宏观意义。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课题: 第三单元 课题1 《 分子和原子》个性 笔 记 【学习目标】:(小小罗盘,导引学习方向!)1、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

2、理解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3 、能使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实验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难点: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两组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链接】:(课前准备,奠定学习基础)1.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_____和_____构成的,_____的破裂和______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 纯净物是由______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以上的物质组成。

【学习过程】(学习建议:认真阅读教材48—52页,找出分子、原子的定义及性质等相关重点知识,独立完成导学案,将不会做的题目画上记号。

) A 级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的构成: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由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

(2)分子总在持续__________。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等. 二、分子能够分为原子3.分子的含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 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_,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冰与水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如:一个氧分子有___________构成;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的含义:原子是参加 的最小粒子。

6.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1)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陈永新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重点:1、能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并通过实验加深印象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湿衣服为什么可以晾干为什么能够闻到远处的花香2、科学家经研究,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3、分子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者E(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学习研讨1、为什么一点品红能染红整杯水为什么白糖在水里消失不见(通过一把沙子来对照思维)2、通过课本结合上一个问题可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 ,我们看得见么真的存在3、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他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 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

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活动与探究(酚酞与浓氨水的实验)注意:酚酞遇氨气分子会变红讨论:1、为什么A烧杯中的酚酞变红而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B烧杯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香晒衣服时,是阴暗处干的快些,还是太阳下干的快些结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别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倒进200mL量筒里,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结论: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价设计: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D. 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 .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冰糖完全溶解后,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解前冰糖和水的体积之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糖溶解后,一杯水都变甜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5)25m的卅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 m 3的钢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1分子和原子(2)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陈永新学习目标: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重点:分子、原子的定义、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难点: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并根据导学案所给提示思考学习过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分子有哪些性质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3、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分子的概念思考感悟:水蒸发与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有什么本质区别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化学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 ,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便无法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最小粒子。

前提: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原子构成的。

思考感悟: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可以从熔点、沸点来思考)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____________ 构成的,如一个氧化汞分子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

2、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观看多媒体动画)3.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_________________ 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3)相同点:①质量、体积都_________________ ②都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③微粒间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同种微粒性质_______________ ,不同种微粒性质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_请认真思考课本第51页讨论题评价设计: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大原子小B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2.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O(考点:没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原子B.氧分子不可分。

4、A.B.C.D.5、6、7、),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隔变小.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C.氧元素D.两个氧原子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热冰”是混合物 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F列说法正确的是(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有些物质是由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如汞。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以氧化汞分解为例:氧化汞受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为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每2个__________ 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_____________ 聚集成金属汞。

(可以用堆积木来类比)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 ,原子重新组成新的______________ 。

思考感悟: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有没有再分解呢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变了没有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最小粒子。

8按要求写出文字方程式,并在下方标出对应的符号(1)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的方法(2)(4)有金属生成的分解反应(3)有白烟生成的反应有刺激性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5)没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课题2 原子的结构(1)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陈永新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难点:理解原子的构成学法指导:先通读课本,对照课本50页彩图并想象,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用6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物质是由________ 、_______ 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___ 构成的。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么4、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整个原子显电性么5、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6、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什么粒子上学习研讨:一、原子的构成【观察】P53原子构成示意图:认识原子的各部分结构,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________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带—电)'(带—电)__________ 卜不显电性(不—电), ------- (带_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核外)1、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小结:(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__________ 核内质子数 _______ 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 原子序数2、既然构成原子的粒子带有电荷,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在上表中你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2)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数中子数(3)原子里的质子数_____________ ,则原子的种类 _______________(4)所有原子都有中子么三、相对原子质量(课本第56页)1 •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质量•原子的质量该如何去衡量我们通过阅读课本可知原子很小,他们的质量更小,如氢原子(H)的质量为X 10-27kg, 氧原子(0)的质量为X 10-26kg,这些数值太小,书写计算都很不方便,怎么办能不能找个方法把这些后缀如10-26、10-27之类的约掉呢不过约掉后所得的数值已经可是怎么约掉呢O某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用符号“ Ar”表示,单位是“ 1”,一般不读出来.2. 从以上表格中你有没有发现: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参考:原子质量=质子质量X质子数+中子质量X中子数+电子质量X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质子质量X质子数+相对中子质量X 中子数+电子(太小,忽略不计)中子数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了,于是我们将所得数值称其为相对原子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