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与南阳卧龙岗
南阳卧龙岗的传说Microsoft Word 文档

卧龙岗来历
关于卧龙岗来历的传说,还得从乏马村谈起。
老辈人讲:“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王莽的人马追赶刘秀,刘秀被追得人困马乏,实在走不动了。
情况万分危急,正当走投无路时,忽见一位耕地的农夫,就求农夫救他一命。
当时已场光地净,毫无遮拦。
农夫顶着深翻的龚沟,猛耕一梨,让刘秀躺在深耕的地沟里。
刘秀别无办法,只好照办。
农夫又让送饭的家人把马牵回家喂歇。
王莽带队伍急急追来,不见了刘秀的影子。
于是就问农夫。
农夫急中生智,用手一指,意思是说向前面跑了。
王莽被哄走之后,农夫才把刘秀叫出,并且把家人送的饭让刘秀饱吃一顿。
说也怪,在刘秀刚躺过的地方,忽然弯曲凸起一条像龙形的土岗。
土岗延伸了一十八里,刘秀做了皇帝以后。
因为他曾经躺卧在这个岗沟里,人们就把这条岗称作卧龙岗。
”
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纪念地,汉照烈皇帝三顾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又称南阳卧龙岗。
游览卧龙岗作文

游览卧龙岗作文•相关推荐镏金大字,两侧分别写着“名垂千古迎威武,功盖三分延汉祚。
”顺着路径,我们来到了大门的左侧,那里是一片草地,,草地的正中间用乳黄色的大理石雕刻的“卧龙岗”三个闪闪烁烁的大字刻在上面。
绕过小桥,来到了诸葛老师的住处,名叫“古柏亭”,听老师说:“诸葛老师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曾住在这里刻苦读书,诸葛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曾辅佐刘备,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又发明了“连弩”等,成为了中国人智慧的化身。
沿着中轴线往前走,来到了“三顾堂”。
据说,诸葛老师出山前,在这里发生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曾经刘备想让诸葛老师辅佐他打江山。
刘备还听说诸葛老师,号卧龙,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于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曾三次拜见诸葛老师,他们的诚心最终打动了诸葛老师,刘备的那种思贤若渴的精神也打动了诸葛老师。
最后诸葛老师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于是这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三顾茅庐”的美名。
在卧龙岗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在树荫下散布着许多石碑,上面有许多名家的作品,如:诸葛老师的《前后出师表》、岳飞的《满江红》等,有些石碑上还刻着千姿百态的龙,有的摇头摆尾;有的神采奕奕;有的腾云驾雾,刻的栩栩如生。
要走了,老师让我们集合队伍时,我回头看了看大门上的“千古人龙”四个镏金大字,还有点依依不舍。
今天,我的所见所闻真是使我受益匪浅啊!游览卧龙岗作文篇2这年九九重阳佳节。
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上午11点41分,三国文化研究爱好者,古稀老人黑土公乘284次火车,慕名从襄阳来到三国文化圣地南阳卧龙岗赏景,尽兴一游,实在是快意人生!卧龙岗景区下班時间到了,黑土公一行來到距卧龙岗较近的圣苑酒店,较详细的请教了当地进晩歺就宿的规矩和礼节,认为没有乱宰客的迹象,觉得较优,不料次日的自助早歺情景,却实在令人不悦,深感遗憾。
黑土公请同伴再拿两个鸡蛋,添一点豆腐或者罗卜絲,不料歺厅服务女士听我们讲还要添加小菜,立刻非常友好而又用心独创的提醒说:“早饭只能吃一个鸡蛋,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写河南南阳卧龙岗的诗词

写河南南阳卧龙岗的诗词
南阳卧龙岗,在河南南阳市西。
相传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唐宋时在此建祠纪念。
元初遭兵燹,大德年间重修。
清康熙时,重修,保留至今。
当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石刻修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三顾茅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
诸葛井等。
此外,还有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等与大殿相衬。
祠内碑刻甚多,
其中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
关于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处究属何处,古人根据《出师表》首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而在河南南阳卧龙岗建祠;但根据《隆中对》所示,刘备三顾茅庐之处为襄阳隆中,最后根据
史学家再三考证,认为真正的隐居地系襄阳隆中,因襄阳于汉时属南阳郡,故古人误认为南阳城。
尽管如此,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作为一处纪念性古建筑,确是甚有价值的;其古迹之多,建筑之伟丽,与隆中诸葛亮故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结庐十载寄南阳,触目刀兵稼穑荒。
不慕荣华轻将相,惟耽琴读友崔庞。
岂忘梁甫随时咏,宁改纶巾旧日装。
为政行军非本意,梦魂长忆卧龙岗。
[诗名]南阳卧龙岗
[作者]吴丈蜀
[注释]●崔庞:指汉末高士崔州平、庞德公,都是诸葛亮的朋友。
●梁甫:
诸葛亮好为“梁甫吟。
”
1 / 4。
南阳卧龙岗

南阳卧龙岗卧龙岗位于南阳市西南约4公里处。
相传诸葛亮曾躬耕于此,晋人建祠以作纪念。
这是一座占地75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现在的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为清代复建的,并经近年整修。
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向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
后部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
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
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等。
台下有诸葛书院。
整个卧龙岗占地12万平方米,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
卧龙岗另一大景观就是排列有序的400余块碑碣石刻,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属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
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可称得上是"三绝"碑。
所谓"三绝",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
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对诸葛亮十分敬慕,行军过南阳时,雨夜宿武侯祠,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挥毫书写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并写有跋语:"绍兴戊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
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
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岳飞并识"。
岳飞的书法健拔雄伟,成为流传后世的重要艺术珍品,清光绪年间,石工李发祥镌刻,共有21块,各长110厘米,宽58厘米,镶嵌于武侯祠大拜殿北侧的廊庑之中。
于右任先生静宁寻亲记

于右任先生静宁寻亲记民国三十年(1941年)秋,民国革命元老、年届六十三岁的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率员由重庆赴西北考察。
九月十八日飞抵兰州,受到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和八战区司令部长官的热情接待。
“逐日接见党政当局及地方人士,对于甘省一切情形,垂询甚详,九月二十二日晨出席兰州党政联合纪念周,报告对口西北之观感与期望。
”于先生身穿黑色长袍,美髯长至胸部。
在兰州与各界会面及在中山林忠烈祠广场演讲时,他总是操一口关中话说:“陕西是我大(父亲),甘肃是我妈,我母是甘省静宁赵氏,我是大西北的儿子。
”先生此次视察西北,有甘宁青新监察使高一涵等地方要员的陪同,随同者有侍卫兼秘书李祥麟,报刊主笔兼考古专家卫聚贤等人。
先在省城兰州巡视,并凭吊了这年六月三十日被日军飞机炸死的邓宝珊夫人崔锦琴和三个子女在邓园的合墓。
为墓碑题字“邓夫人及子女合葬之墓”,又将原名“仰园”改题为“慈爱园”。
接着,驱车沿甘新公路西进,途经武威,探访张掖附近的黑水国遗址,游览了酒泉的泉湖公园,十月五日(中秋节)到达敦煌莫高窟,受到正在这里临摹壁画的著名画家张大千等人的热烈欢迎,并一起欢度中秋。
后在张大千的陪同下,遍访敦煌名胜古迹。
当年西安的《西京平报》记载:“西至嘉峪关外玉门、安西、敦煌等处,又折往西宁视察”。
返兰后,稍事憩息,即离兰东归。
途中游览了兰州以东榆中的兴隆山,拜谒了暂厝于此的成吉思汗灵榇,观看了成吉思汗使用过的戈矛等遗物。
先生在灵前写了一首词《越调·天净沙》:“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
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然后专程前往静宁,探询舅亲赵氏后裔。
离兰前,静宁旅兰同乡会曾在兰州当时最为有名的西北大厦作送别宴。
当天参加者有王尔黼(文卿,王尔全七弟,时任兰州农业学校校长)、赵西岩(锡坤,静宁中街赵锡泰之弟,国画名师齐白石之高足,时为兰州乡村师范美术教师)及李克生(国立北平医科大学毕业,时任兰州西北防疫院院长)、李之向(北平华北医学院院长施今墨之高徒,时为兰州“浚源昌”酒店经理)、李世栋(兰州兰园卫生站站长),李氏三人,均系静宁南关“浚源昌”烧酒坊经理李中堂先生之后裔。
南阳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南阳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
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躬耕隐居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早在唐代时期南阳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
南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是他成才的摇篮。
现如今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 级景区,先后有众多国家高层领导人都曾慕名前来参观过。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区),是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
卧龙岗南频白水,直汇汉江,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
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其源发端于嵩山之南,绵延数百里,连接南阳故城西北紫山继续南下,至此岗地势隆起,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诸葛草庐在其内,时人以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
依岭就势坐落在卧龙岗间的南阳武侯祠,是一座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文化古迹,也是全国现存九处武侯祠中规模较大、文物价值较高、文化内涵较丰富的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月荣膺为AAAA 国家级旅游景区。
南阳武侯祠现占地230余亩,有殿堂廊庑等古建筑183间,历代碑刻400余通,匾额楹联155幅,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名木196棵,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十佳博物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单位”、“省级治安先进单位”、“市级标兵文明单位”、“南阳十佳旅游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
/吴新飞诸葛亮早年躬耕之处荒草连天风云动 当年诸葛曾读耕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晋时期,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龙岗志》记载,诸葛亮殒没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曾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纪念武侯,时称“诸葛庵”;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镇宛”讨伐张昌时“观亮故宅”并“立碣表闾”;唐代,南阳卧龙岗曾多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李白《南都行》中云:卧龙岗山门“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陋室铭》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居易有“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的诗句,许浑《南阳道中》云:“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候耕”等,这些表明,卧龙岗在唐代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文物胜迹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
胡耀邦巧改武侯祠对联

胡耀邦巧改武侯祠对联
南阳卧龙岗诸葛武侯祠的大殿门两旁,有一副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传说这副对联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南阳知县顾嘉蘅所作。
说明诸葛亮对于蜀汉王朝,不管是在先主刘备还是后主刘禅在位期间,他都是鞠躬尽瘁,始终如一。
他的功绩,扬名天下。
至于早年诸葛亮隐居之地,究竟是襄阳还是南阳,那就不必追根溯源了。
1959年,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到河南检查工作,也曾在南阳诸葛武侯祠大殿前逗留,看了上联后,改一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明代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写了一副著名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北京有人由于对一些问题有情绪,模仿此联写成:
风声雨声不吱声,了此一生;
国事大事不问事,平安无事。
胡耀邦知道后,把这幅情绪消极的对联改成:
风声雷声悲叹声,枉此一生;
险事难事天下事,争当勇士。
南阳武侯祠楹联

南阳武侯祠楹联南阳武侯祠楹联1.千古人龙(大门外石坊)注:人龙:人中龙,比喻出类拔萃,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此指诸葛亮。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南阳县典史王清亮书。
释义:诸葛亮是永垂千古的人类的佼佼者。
2.忠延汉鼎(大门外石坊)注:汉鼎:汉朝的皇位。
《三国志》记载:刘备为“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自称是“汉室之胄”。
三顾茅庐后,他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于建安二十六年(221年)称帝于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邑人刘泊仁书。
释义: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延续了汉王朝的社稷。
3.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大门内石坊)注:汉昭烈皇帝:即刘备。
刘备以汉朝的正统自居,建国号“汉”,“昭烈”是刘备的谥号。
三顾处:三顾茅庐的地方。
诸葛亮《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邑人任守泰等人立。
4.真神人(大门内石坊)注:真神人:对诸葛亮的赞语。
语出苏轼《武侯庙记》,中云:“密如鬼神,疾如风雷。
进不可挡,退不可追。
昼不可攻,夜不可袭。
多不可敌,少不可欺。
前后应会,左右指挥。
移五行之性,交四时之令。
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邑人任伯仁书。
5.武侯祠(山门)注:武侯:诸葛亮生前受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故后世称诸葛亮祠庙为“武侯祠”。
1959年8月8日郭沫若书。
6.武侯祠(山门)注:潘眉《三国志考证》卷六云:“武乡是琅琊的一个县,三国封爵之制,多以受封者本郡之县为封土,虽不在本国版图之内者,亦可遥领之。
诸葛亮是琅琊郡人,因以琅琊之武乡封之,······皆县侯,非乡侯”。
明崇祯七年(1634年)四月南阳知府陈振豪书。
7.三代遗才(山门内石坊)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 筑 群 内达 五 幅 之 多 , 实 属 罕 见 。为 南 阳武 侯 祠 题 写 的 墨 宝 居 全 国武 侯 祠 最 多 , 反 映 了 于 右 任 先 生 对 南 阳 和 对 南 阳 武 侯 祠 的 特 殊 感 情 。本 文在 对 于 右 任 先 生 所 题 武 侯 祠 楹 联 、 匾额 、 碑刻进行现场 观摩的基础 上 , 对 这 些 作 品 创 作
书 印 。诸 葛亮 的前 后 《 出师表》 是 彪 炳 千 秋 的 著 名 文章 , 南 阳武侯 祠所 藏 的岳 飞 书《 出 师表 》 石 刻 是 闻
名全 国的重 要 石 刻 。仅 岳 飞 所 书 诸 葛 亮 《 出师 表 》 石刻 的拓 片就 被 誉 为 “ 南 阳三 宝 ” ( 烙画、 玉器 、 《 出
就 已驰誉 海 内外 , 尤 为 世 人 推 崇 。他 曾 创 立 “ 学 术 研究 社 ” , 出版 《 草 书月 刊》, 善诗 词 , 学 养深 厚 , 编 著 有《 标准 草书 》 、 《 右 任文存 》、 《 右任 诗存 》 等。
南 阳卧龙 岗大 门悬 挂 着 于 右任 先 生 题 写 的 “ 大 文 出师表 ; 胜地 卧龙 岗 ” 联 。此 联 落 款 无 时 间 、 地 点, 仅有“ 右任 ” 二字, 下 钤方 形 “ 关 中于氏” 朱 文 篆
第 5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 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NANYANG I NS TI TUTE OF TECHNOL OGY
Vo 1 . 5 NO . 5
S e p . 2 01 3
于右 任 与 南 阳 卧龙 岗
将“ 出师表 ” 与“ 卧龙 岗 ” 、 “ 大文” 与“ 胜地” 等 联 系 在一起 , 对 诸葛 亮鞠 躬 尽 瘁 的 精 神 和南 阳卧 龙 岗的
特 点 做 了 简 明 而 扼 要 的概 括 。
日) , 陕西 三 原 人 , 祖籍泾 阳 , 原名伯循 , 号骚 心 , 又
号 髯翁 , 晚 年号 太 平 老 人 。他 早 年 追 随伟 大 的 民 主
的 时 代 及 其 背 景 做 了深 入 的探 讨 。 关键词 : 于右 任 ; 南 阳 卧龙 岗 ; 匾额楹联 ; 新 唐 抗 战
2 0 0 6年 l 2月 3 0日, 在 南 阳名 胜 卧龙 岗上 隆 重 举 行 了于 右任 “ 武侯 祠 ” 墨 宝 移交 仪 式 , 于右 任 先 生 为南 阳武 侯 祠 书 写 的 门 额 “ 武侯祠 ” 墨 宝 由南 阳诸 葛亮研 究 会移 交给 武侯 祠 的管理 单位 —— 南 阳市博 物馆 。南 阳卧龙 岗是 三 国时 期 著 名 政 治家 、 军 事 家
南 阳武侯祠 草庐 内有 于 右任 先 生所 书 的 “ 诸 葛 庐” 匾 。该 匾为 民 国二 十 九年 所 题 , 所 立 者 为 罗震 。 但 该 匾 的笔墨原 迹 已不知 去 向 。
在武 侯 祠 大拜 殿 通 往道 房 院 的过 厅 门前 , 悬挂
革 命先 驱孙 中山先 生 , 投 身 于 推 翻 清 王朝 的辛 亥 革
李 红 , 周 励
( 南 阳市博 物 馆
摘
河南 南阳
4 7 3 0 0 )
要: 南 阳 卧 龙 岗 上 的 武 侯 祠 是 全 国重 点 文 物保 护单 位 和 国 家 A A A A级 旅 游 景 区 , 岗 上 珍 藏 的 历 代 文 人 墨 客 题
写 的 碑 刻 匾 联 数 量 居 全 国 武侯 祠 首 位 。 其 中 , 于右 任 先 生 的 墨 宝 最 引 人 注 目 , 使 人 流 连 忘 返 。他 的 墨 宝 在 一 座 古
师表 内外 的
名胜 地 , 刘备“ 三顾 茅庐 ” 的故 事 就发 生 在 这里 。南 阳卧龙 岗大 门悬 挂 的于右 任先 生题 写 的对联 巧妙 地
一
南 阳卧龙 岗所 藏 于 右 任 书 法 作 品
于右任 ( 1 8 7 9年 4月 1 1日 一1 9 6 4年 1 1月 1 0
命, 后 长期 担任 国 民政 府监 察 院 院长 。 于右 任 不 仅 是 一位 民 主革命 的 先 驱 者 , 同时 也 是 一位 著 名 的爱 国主义 诗人 和清 末 以来 杰 出 的 书法 家 , 他 是 两 社 早 期 的诗 人 。他 的诗 、 词、 曲均 有 很 高 的造 诣 , 曾写 下 了不少 寄托 国家 民族 兴 衰 之情 的诗 篇 , 尤 其 为世 人 推崇的、 成就 最 高 的还是 他 的书 法艺 术 。 1 9 4 9年 后
诸葛亮 躬 耕南 阳的 旧 址 和 纪念 地 。岗 上 的武 侯 祠 ,
是全 国重 点文 物保 护 单 位 和 著 名 的 风景 名 胜 区 , 祠 内珍 藏 的历代 文人 墨客所 题 写 的碑刻 匾联 数量 居全 国武侯 祠 首位 。于 右任 先生 为南 阳武 侯祠 题写 的墨 宝, 除 这次 捐 献 的 “ 武侯祠 ” 门额 外 , 还 有 其 他 一 些 他 专 为南 阳武侯 祠 题写 的 匾额楹 联 。它们 在琳 琅满 目、 高 悬低 挂 的匾联 中 , 尤 其 引人 注 目。
有先 生为 “ 宗 阳大 炼 师 ” 题写的“ 诗 本 天 随子 , 人 如 地行仙 ” 联 。此联 亦无 时 间款 。 南 阳 卧 龙 岗大 门 内右 侧 有 于 右 任 先 生题 写 的
《 新唐抗 战 胜利碑 》 。碑文 正 面 为草 书 “ 新 唐 抗 战 胜
利 纪念 碑 ” 九个 大字 。正 面右 侧 为 行 书 : “ 河 南 全省 教育界 为孙 总 司令 连 仲 、 汤 总 司 令 恩 伯敬 立 。 中华 民 国二 十 九 年 三 月 , 三原 于右任书。 ” 碑 文书法 ,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