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赵海宇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比热容》优质课课件

初中物理《比热容》优质课课件
昼 夜
早穿棉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沿海地区
温沿 差海 较地 小区
昼 夜
一、比热容
想一想:你可以解释沙滩问题了吗
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的比热容,吸收(或放出)相同 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沙子的温度变化较大。
一、比热容
二、热量的计算
新知探究
想一想:如何用比热容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大小? Q=cm△t
水 酒精 煤油 冰 花生油 沙石
4.2×103 2.4×103 2.1×103 2.1×103 1.8×103 0.92×103
铝 干泥土 铁、钢
铜 水银

0.88×103 0.84×103 0.46×103 0.39×103 0.14×103 0.13×103
水的比热容是: c 水= 4.2×103 J/(kg ·℃) 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3.特点: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仅与物质的种 类和状态有关。
二、热量的计算 Q吸= cm(t-t0) Q放= cm(t0-t)
巩固提高
1.一个质量为250 g的钢件,加热到560 ℃,然后在 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 ℃,这个钢件在冷却过 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解:钢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 钢件放出的热量: Q放 = cm(t0-t1) =0.46×103 J/(kg·℃)×0.25 kg×(560 ℃-20 ℃) =6.21×104 J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的热量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温度都 没有关系
3.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下列

物理比热容知识点

物理比热容知识点

物理比热容知识点咱们今天来聊聊物理里头一个挺有意思的概念——比热容。

别一听物理就头疼,其实这东西跟咱们日常生活关系大了去了,而且讲起来还特别接地气。

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比热容。

简单来说,就是一块东西,你给它加热或者降温,它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跟它自己的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多少有个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咱们就叫它比热容。

就像你吃一碗饭,肚子能装多少,跟你饭量大小有关系,饭量大就吃得多,饭量小就吃得少,一个道理。

比热容有个特点,就是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固定的比热容,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指纹一样。

而且,这个比热容的大小,跟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都没关系,只跟物质本身和它的状态有关。

比如说,水的比热容就挺大,这意味着水在升温或者降温的时候,需要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就比较多。

这也是为什么咱们常说“热水暖身”,因为水比热容大,能储存更多的热量,用起来就暖和。

再来说说比热容的应用吧。

咱们都知道沙漠里昼夜温差大,而海边就相对小很多。

这其实就跟比热容有关系。

沙子的比热容小,白天太阳一晒就热得快,晚上没太阳了又冷得快;而海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晚上降温也慢,所以温差就小。

这就像咱们穿衣服,穿得多就暖和,穿得少就冷,衣服就像是物质的比热容,能帮我们调节体温。

还有啊,咱们家里用的暖水袋、热水器,还有汽车的水箱,都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暖水袋里装上热水就能暖手暖脚,热水器里的水能给我们洗澡洗碗,汽车水箱里的水则能吸收发动机的热量,防止发动机过热。

这些都是比热容在咱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再来说说怎么计算比热容吧。

其实也不难,就是用一个公式:Q=cm ΔT。

这里的Q是热量,c是比热容,m是质量,ΔT是温度的变化量。

也就是说,你知道了一个物体吸收或者放出了多少热量,又知道它的质量和温度变化了多少,就能算出它的比热容了。

这就像咱们做数学题一样,知道了条件就能求出答案。

总的来说啊,比热容这个物理概念虽然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推导公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推导公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推导公式
哎呀,说起比热容,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点复杂的东西呢!你知道吗?比热容就像是每个物质的“个性标签”,能告诉我们它们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脾气”。

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到底是啥呢?它呀,就是Q = cmΔT 。

这里的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 就是比热容啦,m 是物质的质量,ΔT 则是温度的变化量。

那这个公式是咋来的呢?咱来想想啊!比如说,有一杯水和一块铁,它们在同样的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就慢,铁的温度升得可就快多啦!这是为啥呢?这就是因为水和铁的比热容不一样呀!
假设我们做一个实验,把质量为m 的某种物质加热,让它的温度从T1 升高到
T2 ,吸收的热量是Q 。

那我们就来推导一下这个公式。

我们先想一想,热量是怎么来的呢?就好比我们跑步,跑的距离越长,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热量也一样,温度变化越大,需要的热量就越多。

而且物质的质量越大,就像搬东西,东西越多,需要的力气越大,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那我们就来算一算,温度从T1 升高到T2 ,温度的变化量ΔT 不就是T2 - T1 嘛。

如果我们把吸收的热量Q 除以质量m 和温度的变化量ΔT ,那不就得到了这种物质的一个特性,也就是比热容c 嘛!所以就有了Q = cmΔT 这个公式。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像是给每种物质都发了一个独特的“热量身份证”,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就能知道它们在热量面前的表现啦!
我觉得呀,比热容的公式和推导虽然有点复杂,但搞清楚了之后,就像打开了一扇了解物质世界的大门,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身边的各种东西在热量面前的“脾气”,是不是很有趣呢?。

13.3比热容 讲义-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3比热容 讲义-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总结公式:如果以Q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为:Q吸=c m(t-t0)。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为:Q放=c m(t0-t)。

一般式:Q=c m△t2.运用公式计算热量的注意事项(1)单位统一.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质量单位是kg,温度(t、t0)单位是℃,热量的单位一定是J。

(2)正确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3)审题时要注意“温度升高到…”和“温度升高了……”的区别,“升高到”是指物体的末温,“升高了”是指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4)公式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时物体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如果过程中存在着物态变化,此公式不再适用,例如冰熔化为水需吸热,此时冰的温度(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概念,是为了比较( )A.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C.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C.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D.同一种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下的比热容是相同的3.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不同的物质其比热容一定不同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4.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B.物质的比热,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成反比C.物质的比热,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成反比D.物质的比热,与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均无关5.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跑道有黄金赛道之称,主要是这条赛道在海边,环境优美,温差小.这条跑道温差比内陆跑道小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海边通风好,散热快B.环境优美,人不觉得热C.海边阳光比内陆小,吸热少D.海边水资源丰富,能起调温的作用6.炎热夏天中午,脚踩在河边的沙石上烫脚,而河水却很凉,主要是由于()A.沙石吸收热量多 B.沙石传热快 C.沙石吸热能力弱D.沙石密度大二、填空题7.如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曲线,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c固与液态时的比热容c液是不同的,则c固:c液=_________。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在吸收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能力的物理量。


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对于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传导过程具
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比热容的定义。

比热容(C)是指单位质
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吸收的热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
C = Q / (m ΔT)。

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
温度变化。

现在让我们来推导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假设物质吸收了热量Q,在温度上升ΔT的情况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吸收的热量Q等
于物质内能的增加,即:
Q = m c ΔT.
其中,c为比热容。

将上述两个公式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C = Q / (m ΔT) = (m c ΔT) / (m ΔT) = c.
这就是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从这个推导过程可以看出,比热容是物质内能变化与温度变化的比值,是一个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的物理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量物质在吸收热量时的温度变化,然后利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来求得物质的比热容。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物质的热性质,以及对比热容进行定量分析。

总之,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物质热性质的重要途径,它对于研究热传导、热能储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有所启发。

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公式

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公式

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公式比热容这个概念,在咱们物理学的世界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同学们要是能把比热容和温度的关系公式给整明白了,就像是掌握了一把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神奇钥匙。

咱先来说说啥是比热容。

比热容啊,简单来讲,就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打个比方,就好比两个同学去参加跑步比赛,一个同学体力特好,跑起来轻轻松松;另一个同学体力差点儿,跑几步就气喘吁吁。

物质的比热容就像同学的体力一样,有的物质比热容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有的物质比热容小,相同热量下,温度变化就大。

那比热容和温度到底有啥关系呢?这就得提到那个关键的公式啦:Q = cmΔT 。

这里的 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 是比热容,m 是物质的质量,ΔT 则是温度的变化量。

我记得之前给学生们讲这个公式的时候,有个有趣的事儿。

有一次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下这个公式,然后问同学们:“大家想想,如果给相同质量的水和铁加热,相同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得快?”这时候,班上一个平时特别调皮的小男孩儿立马抢答:“老师,肯定是铁啊,铁硬邦邦的,肯定升温快!”同学们都被他这无厘头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

我笑着说:“这可不能光看铁硬不硬,得用咱们的公式来分析。

水的比热容大,铁的比热容小,相同质量,相同热量,铁的温度变化量大,所以确实是铁升温快。

”从那以后,这个小男孩儿每次看到这个公式,都会想起自己闹的笑话,也记得更牢了。

咱们再深入聊聊这个公式。

比如说,夏天的时候,咱们去海边玩水,会发现白天的时候,沙滩烫得能煎鸡蛋,而海水却还是凉凉的。

这就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得少;而沙子的比热容小,稍微来点热量,温度就蹭蹭往上涨。

反过来,到了晚上,气温下降,你会发现沙滩很快就凉了,可海水还是比较温暖。

这也是因为比热容的不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降低得少。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咱们家里用的热水袋。

为啥装满热水的热水袋能暖手好长时间呢?就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慢慢放出热量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比较慢,能持续提供温暖。

开远市二中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物质的比热容精讲精练含解析苏科版

开远市二中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物质的比热容精讲精练含解析苏科版

一、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 (1)实验操作:
①将相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入易拉罐中。 ②将易拉罐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 ③每隔 1min 测量一次温度并记录数据。 (2)实验结论: ①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时间后,沙子升温快。 ②要使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水
的 【答案】 (1). 比热容大;(2). 8.4×105J;
【解析】 [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
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2]水吸收热量 Q 吸=cmΔt=4.2×103J/(kg·℃)×10kg×20℃=8.4×105J
【答案】A;B; 【解析】 两个加热器相同,加热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A 的温 度 升高的快,B 液体温度升高慢;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何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 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A 的比热容小,B 的比热 容大。 故答案为:A; B。
【例 1】关于比热容,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答案】D
【解析】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其大小是由物质本身(种类)决定的,与是否吸热、放热、温
度、质量等因素无关.本题易错误地认为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吸收的热量有关而错选 A.
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 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 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描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比热容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热水袋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物品与比热容的关系。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并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进行比热容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热水袋的热量传递等。

4.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Q=cmΔt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块质量为2kg的铜,从20℃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2kg×0.39×(100℃20℃)=50.4J2. 题目: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比热容为3.6×10^3J/(kg·℃),质量为50kg,升高温度为50℃,求发动机冷却液所吸收的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比热容”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
二、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单位以及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会计算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和热量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引入利用生活情境引入
1.分别把20 ℃一壶水和20 ℃半壶水烧开所用时间一样吗?升高温度是否相同,吸收热量是否相同?
2. 把一壶20 ℃水加热到50℃和加热到100℃,所用时间一样吗?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吸收热量是否相同?
结论:
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提问:对于不同的物质,当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等吗?(三)新课教学
任务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师:如果我们选取40ml(40g)的水和50ml(40g)的煤油来进行实验探究,我们需要选取什么器材?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哪些问题?(投影出设计实验要考虑的问题)
生:小组合作完成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及解释。

点拨:我们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控制热源相同。

师:播放flash实验,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观察到: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的时间不相同,说明他们吸收的热量并不相同:
水:从20℃上升到65℃用了约6min’
煤油:从20℃上升到65℃用了约5min
问:这体现出物质的什么不同?(让学生思考片刻,产生思维碰撞)生:可能会出现许多种答案。

师:继续引导“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不同”。

师:针对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差异,我们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它:
生:比热容(生自学并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符号并巩固)
师:(投影课本P132“小资料”,让学生阅读,并总结规律)
生:(小组交流后总结回答)
①水的比热容最大c
=4.2×103 J∕(㎏·℃)

物理意义:1㎏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②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③物质的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④不同的物质比热容可能相等;
点拨: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任务二:热量的计算
师:投影课本P132“想想议议”,学生思考回答。

师:如果我们已知一种物质的比热容,那么在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后,就能计算它吸收的热量:
结合水比热容(c)的物理意义,完成下面表格:
热量的计算公式:Q=m△tc ,整理后得:Q=cm△t(通式)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
t0 表示物体初温,t表示物体末温,热量的计算公式还可以表示为:
Q吸= c m (t-t0)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公式又有什么不同?
Q放= c m (t0-t)
例题:把质量为2㎏、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 ℃,铝块吸收的热
量是多少?[c
=0.88×103J/(㎏·℃)]

解:已知c
=0.88×103J/(㎏·℃),m= 2㎏, t0=30 ℃,

t=100 ℃,求Q
= c m (t-t0)
由公式:Q

= 0.88×103J/(㎏·℃)×2 ㎏×(100 -30)℃
=1.232 ×105 J
答:铝块吸收的热量是1.232 ×105 J
生:当堂训练(10-15分钟)
师:可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再稍作解释。

五、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困惑,并加以巩固。

六、当堂达标:
生完成达标题,师对优胜小组进行表扬
七、板书设计
一、比热容
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
=4.2×103 J∕(㎏·℃)
水的比热容:c

物理意义:1㎏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二、热量的计算
Q = c m (t-t0) 吸热
公式:
Q = c m (t0-t) 放热
八、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有了深入形象的了解,并通过引导使学生掌握了热量的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