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2004年科研成果
体军部教师简介

体军部教师简介体军部教师简介魏纯镭女 1957年3月生教授1979年1月毕业于原杭州大学体育系,分配到原浙江大学体育部工作,1979年3月调到浙江中医学院体育部,2004年3月调人本校体军部至今。
体育研究生班结业,32年教龄,原排球专项。
现任体军部主任,国家健美操一级裁判员和健美操一级教练员、指导员,浙江省体操协会教学科研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高教研究会委员,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会员,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杭州市养生协会艺术顾问承担过排球、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民族舞、时尚体育等项目的教学工作。
担任过排球、体操、健美操、游泳等运动队教练。
所担任的健美操运动队曾连续5年获浙江省健美操锦标赛团体第一名。
发表论文70篇,著书10多本,课题20多项。
多次获浙江省优秀体育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先进女职工等称号,并享受学校特殊津贴。
胡源鑫男 1949年6月生副教授1977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乒乓球专项。
28年教龄。
承担过乒乓球、篮球、田径等项目的教学及训练工作。
现任浙江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委员、浙江省大学生乒乓球、羽毛球协会教学、科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乒乓球队教练。
马申男 1966年3月生教授1987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体育系,足球专项,现就读于浙江大学体育人文硕士专业。
承担过大学普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速滑等项目的教学工作;曾担任过校足球、篮球、田径、速滑教练工作。
教学科研工作严谨:曾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校教学优秀奖、校优秀教师、杭州高校体育优秀教师”;曾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厅课题、省教育规划课题及校级课题共6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曾先后承担过“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国家一级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肖丽女 1964年4月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本科,学士学位,排球专项。
20年教龄,排球二级裁判,篮球二级裁判,浙江省排球协会教学科研分会副主任,曾担任排球、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工作,获2001年校级优秀教师称号和2002年、2004年杭州市优秀体育教师称号。
1999-2004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足球运动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足球文献的作者及其研究对象分布的分

(照片) - 福州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

(照片)王萍丽,女,1963年4月生,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荣昌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本科学历。
1998年人才引进到福州大学任教至今,教授。
现任体育教学部副主任,体育部党支部书记。
健美健身项目国家一级裁判员;福建省大学生体育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福州大学女科学家协会理事。
教学特长:健美操;排球长期从事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为人师表,爱护学生,因材施教,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既严格要求,也给予人文关怀,教学效果良好。
在通过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组织纪律性、团队精神、意志品质、责任心等多种素质,有效地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担任体育部教学副主任期间,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敬业爱岗。
长期承担体育健康体能课程和健美操,排球等专项课程教学,每年均超额完成体育教学工作量,教学态度认真,工作作风积极,学生评教分数均在良好以上,教学效果优良,2014年校督导组听课获的"优秀"。
科研情况:善于钻研教材,注重教法创新,走在教学改革最前沿,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项目4项,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省教育厅社科项目6项。
先后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均为第一作者)。
参编了3本教材。
1. 2001年3月第17卷第1期《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竞技健美操教练员的创新思维》主办单位:山东体育学院刊号:CN 37—1013/G8 第一作者1.2002年12月第6卷第4期《体育科学研究》发表《关于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主办单位:集美大学:刊号: CN 35—1189/G8 第一作者3. 2002年12月第20卷第4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发表《高校体育教学中个体差异及其教学模式的探讨》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刊号: CN 45—1067/N 第一作者4.2004年4月第28卷第2期《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与学校体育发展之原则》主办单位:上海体育学院:刊号:CN 31—1005/G8 第一作者5. 2004年10月第23卷第5期《福建体育科技》发表《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主办: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刊号: CN 35—1093/G8 第一作者6.2006年11月第40卷第11期《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发表《“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主办单位: 武汉体育学院:刊号:CN 42—1105/G8 第一作者7. 2007年8月第26卷第4期《福建体育科技》发表《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主办: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刊号: CN 35—1093/G8 第一作者8. 2010年1月第24卷第1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发表《新时期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考》主办单位:福州大学:刊号: CN 35—1048/C 第一作者9.2010年6月第25卷第2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基于800M跑测试结果分析的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改革研究》主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刊号: CN 37—1166/N 第一作者10. 2010年12月第17卷第12期《体育学刊》发表《中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比较》主办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刊号: CN 44—1404/G8 第一作者11. 2010年3月第44卷第3期《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美国排球竞赛管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主办单位: 武汉体育学院:刊号: CN 42—1105/G8 第一作者12. 2011年7月第35卷第4期《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美澳中三国运动奖学金管理现状分析》主办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刊号: CN 31—1005/G8 第一作者13. 2013年1月第一期《体育文化导刊》发表《美国高校运动奖学金管理探析》主办单位:国际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刊号:CN 11—4612/G8 第一作者14. 1996年6月第16卷第2期《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发表《普通高校女生健美操专项课的实验研究》主办单位: 广州体育学院:刊号: CN 44—1129/G8 第一作者15. 1996年12月第14卷第3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发表《高校开设健美操专项课的价值》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刊号: CN 45—1067/N 第一作者16. 2009年1月第25卷第1期《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现代生活方式与社会体育生活化》主办单位:山东体育学院刊号:CN 37—1013/G8 第二作者17. 2008年2月第27卷第1期《福建体育科技》发表《我国发展体育人口存在的问题与人力资本健康投资》主办: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刊号: CN 35—1093/G8 第二作者18. 2013年1月第35卷第1期《浙江体育科技》发表《美国大学体育组织发展研究》主办: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刊号: CN 33—1128/G8 第二作者19. 2005年6月第21卷第2期《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发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优化与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主办单位:山东体育学院;刊号:CN 37—1013/G8 第三作者各种获奖情况:1.2001年7月荣获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 2008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3. 2010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4. 2003年获福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三等奖5. 2005年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6. 2016.10月被授予健美健身项目国家一级裁判员7. 2007年7月,论文《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获第四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二等奖”。
体育部科研团队组建方案试行

体育部科研团队组建方案试行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体育部科研团队组建方案(试行)一、科研团队建设目标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体育部长远发展,组建职称、学位、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
通过科研团队的建设,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科带头人及其后备力量,为建设体育学科点打好基础。
用5-6年的时间,到2015年争取培养学科带头人2-3人,学术骨干6-8人,承担并完成一定数量的国家、省级科研课题,发表高级别的学术论文和专着。
使我部的学术梯队成为一支年龄、职称、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体育学科团队。
二、体育部科研团队组建1、具有高级职称、博士、硕士可以作为带头人申请组建团队,原则上硕士研究生须选择参加一个科研团队。
2、由带头人按《体育部拟组建的科研团队及研究方向规划》的要求填写《体育部科研团队培育申请表》,交由体育部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提出修订意见。
3、体育部党政联席会进行审批通过后,科研培育团队按《体育部科研团队培育申请表》中的计划进行科研活动。
4、体育部在每年年终对团队进行考核,对完成科研任务的团队和给予资助,连续二年未完成科研任务的团队将进行调整。
5、每个团队组成人员不得少于8人6、团队带头人、参加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三、经费资助及使用办法1、每个团队设立专门帐户,根据科研规划给予适当资助。
2、资助经费主要用于科研材料购置、打印、调研活动、课题申报等。
3、经费由团队带头人掌握使用,按学校相关财务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4、对未完成工作计划和任务的将停止经费资助,待完成后给予补发。
附件:体育部拟组建的科研团队建设计划体育部拟组建的科研团队建设计划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申请参加科研培育团队江苏大学体育部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九日。
清华大学历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情况

清华大学历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情况
北京市从1989年开始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优秀教学成果的评奖活动,每四年评选一次。
1989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分为北京市市级奖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局级奖,从1993年开始,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设立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
2008年设立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1989年第一届评奖中,清华大学获北京市市级奖11项, 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局级奖11项。
在1993年第二届评奖中,清华大学获北京市市级一等奖15项,市级二等奖4项。
1997年第三届评选中,清华大学获北京市市级一等奖11项,市级二等奖13项。
2001年第四届评选中,清华大学获北京市市级一等奖31项,市级二等奖16项。
2005年第五届评选中,清华大学获北京市市级一等奖31项,市级二等奖21项。
2008年第六届评选中,清华大学获北京市市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8项,市级二等奖20项。
2012年第七届评选中,清华大学获北京市市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3项,市级二等奖21项。
共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48项。
清华大学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名单
(含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继续教育)。
我国手球运动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手球运动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尹树来
【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
【年(卷),期】2015(000)015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了2004-2014年间我国手球运动科学研究的现状,认为我国手球科研在技战术、运动训练与竞赛、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医学、体能与选材和规则裁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存在研究数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科研队伍结构失衡、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手球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多方面交流机制,切实提高科研质量,为我国手球竞技水平赶超世界强队打下基础。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尹树来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 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内退役手球运动员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G省等5地退役手球运动员的调查 [J], 刘宇明
2.1998年以来我国蹦床运动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J], 朱礼金;周曰智;王润超
3.我国青年男子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J], 王俊森;刘书勇;张智伟
4.我国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研究综述 [J], 金迪琦
5.我国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研究综述 [J], 金迪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部黄静副教授主要事迹介绍

体育部黄静副教授主要事迹介绍黄静,女,壮族,出生于1972年12月。
1995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同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部任教。
在从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12年的历程中,对所从事的事业孜孜以求育人不倦,除了在体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训练以及攀岩运动等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因工作出色、业绩突出,多次获得中国登山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学校及体育部的表彰。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思想:在任职期间本人政治思想觉悟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体育法及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工作中,团结同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职业道德,并承担各项教学、训练任务,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难从严从高要求自己。
二、教学方面:自从任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上。
主讲攀岩、交谊舞、户外拓展、羽毛球等项目的体育实践课程、体育理论课,体育专业课程和攀岩公选课,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450学时以上,学生达500多人,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在科研方面,撰写了论文《浅析表象训练在标枪训练中的应用》,《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何发现、培养青少年攀岩选手》,《高校攀岩与攀岩运动的发展》,参加了《大学体育》教材《登山运动》及《攀岩运动》部分的编写(2001年);《现代大学体育教程》教材的编写;主编了《攀岩运动》一书。
本人主持了《特色体育教学课——攀岩》课题(校级)立项工作;参加了《三代领导人的体育论述与学校健康体育教育的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立项、《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校级立项和《户外运动》、《大学体育——特色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立项项目。
作为青年骨干教师,被选派参加第二届“湖北省高校第二届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大比武,并获得了二等奖,被列入了第一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师教学水平评估档案库教师。
体育学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体育学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鼓励我部体育学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成果质量,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整体提升,推动体育学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第二条成果必须是主题与体育高度相关,奖励范围限正式取得的中外文学术成果。
第三条已获得学校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成果在卓越奖学金、国家级奖学金等评定中已使用过的成果,不再计入本奖励办法之列。
第四条本办法奖励对象包括在读研究生,研究生新生(含推免生、保研等学生)在拟录取后至入学报到前,获得学位后半年内的研究生。
要求研究生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武汉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取得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第二章科研成果奖励及标准第五条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含社会科学、教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奖励30000元,二等奖奖励20000元,三等奖奖励10000元。
第六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奖励10000元,二等奖奖励5000元,三等奖奖励3000元。
第七条获得发明专利,奖励2000元(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
第三章课题奖励及标准第八条申报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一般、青年、重点、重大项目),立项后给予10000元奖励。
第九条申报获得省部级课题(含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结题后给予3000元奖励。
第四章专著教材奖励及标准第十条出版独立撰写的学术专著一部,奖励3000元。
第十一条以第一主编公开出版教材一部,奖励1000元。
第五章学术论文奖励及标准第十二条学术论文按同年度我校教师系列体育学科教授职称评审条件的A区、B区、C区论文进行奖励:A区奖励5000元,B区奖励2000元,C区奖励1000元(涉及检索相关的需提供正式检束报告)。
其他未进入我校职称评审论文分区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每篇奖励800元。
第十三条上述论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人文引文索引)的收录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中国社会科学文献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每篇奖励2000元,被EI(工程索引)收录的论文每篇奖励1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部2004年科研成果
鉴定项目
成果完成人成果名称主持鉴定时间鉴定时间
肖水平海南大学生‘游泳特色教学’改革实验
研究
省教育厅2004
著作
成果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字数(万)记分时间
1+1+2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海南大学“游泳特色教学”改革
实验研究海南大学
课题组编
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
16 128
2004年
11月
《小学体育》第三册贾健(编
著)
哈尔滨出版社 4.7 37.6 2004.7
《小学体育》第四册贾健(编
著)
哈尔滨出版社 4.7 37.6 2004.7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肖国良(参
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0.33 2.64 2004.11
论文
序号成果名称作者刊物名称记分时间
1中美游泳设施及相关因素比较分析宋静敏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增
刊)
10 2004.9
2中美游泳培训比较分析宋静敏新世纪发展论丛(三)
(文集)
20 2004.7
3初学蛙泳的关键环节──学会呼吸宋静敏中国学校体育V ol.22
No.2
20 2004.5
4海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改善
对策研究
宋静敏
学生体质与体育教学改
革研究(文集)
20 2004.10
5海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宋静敏中国教育导刊40 2004.11
6海口市初中生体育生活态度调查与
分析
邱庆棠新教育20 2004.6
7海南省乡村中学体育生活现状与改
善对策
邱庆棠2新教育8 2004.11
8太极拳与大众的健康生活邱庆棠1新教育16 2004.11
9体育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培养途
径研究
邱庆棠1
学生体质与体育教学改
革研究(文集)
16 2004.10
10黎族乡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的动机调查与分析
邱庆棠4
学生体质与体育教学改
革研究(文集)
2 2004.10
11海南省琼中县山区中小学参加课外
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邱庆棠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V ol.19 No.3
20 2004.9
12生活环境对江苏省城市脑力劳动者肖霞2体育与科学Vol.25 No.2 16 2004.3
体质的影响
13海南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洪家云、
肖水平、
王之、陈
文岗
海南大学学报(增刊)10 2004.12
14我国老年人体质调查与分析洪家云体育科学Vol.24 No.4 50 2004.4
15对体育教学实习中过度教学的研究洪家云2]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Vol.38 No.11
16 2004.11
16从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现状看休闲运
动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洪家云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0 2004.8
17海南省黎族中小学生与全国汉族中
小学生体质对比分析
洪家云
学生体质与体育教学改
革研究(文集)
20 2004.10
18海南省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洪家云学生体质与体育教学改
革研究(文集)
20 2004.10
19对我国体育院校图书馆知识产业化
的探讨
郑庆创
湖北体育科技V ol.23
No.1
20 2004.1
20海南省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
育的现状与可行性研究
李杰1
学生体质与体育教学改
革研究(文集)
16 2004.10
21试谈高校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素质教育
姜秀英中国科学教育40 2004.12
2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排球运动
发展的思考
姜秀英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增
刊)
10 2004.12
23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
协调发展
肖国良2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V ol.38 No.166
16 2004.9
24海口市高中学生体育生活态度调查
与分析
王群新教育20 2004.6
25重复训练法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的
应用
袁航[1]新教育16 2004.6
26青少年篮球训练体制的探讨田东、王
公法
新教育20 2004.12
27游泳特色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影响
周若峰]、
田东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V ol.22 No.1
20 2004.3
海南大学2004年度科研成果奖励体育部单位:人民币元2005年4月
序号姓名著作论文合计签收备注
1 海南大学
课题组编
1280 1280
2 贾健752 752
3 肖国良26 160 186
4 宋静敏1100 1100
5 邱庆棠820 820
6 肖霞160 160
7 洪家云1260 1260
8 郑庆创200 200
9 李杰160 160
10 姜秀英500 500
11 王群200 200
12 袁航160 160
13 田东200 200
14 周若峰200 200
合计2058 5120 7178
制表:复核: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