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时代化环境问题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地球的生态系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气候变化到生物多样性丧失,从空气污染到水资源短缺,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也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日益频繁。

贸易的自由化和跨国公司的扩张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在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例如,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一些地区的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土壤受到重金属的侵蚀,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是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引发了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冰川融化、永久冻土解冻,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还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

沿海地区面临着被淹没的风险,许多岛屿国家甚至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

极端天气如暴雨、干旱、飓风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同时,气候变化也加剧了疾病的传播,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全球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许多物种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和过度的捕捞、狩猎,使得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也削弱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水源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各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进行了无节制的开发。

一些地区的矿产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能源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再生速度,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面临枯竭的危机,其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环境治理方案论文

全球环境治理方案论文

全球环境治理方案论文前言全球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而因为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加剧,也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实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各国需要在全球范围勇敢地采取行动。

在这篇文章中,将讨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所面临的挑战、现有的环境治理方案、以及未来应如何继续推动环境治理,以实现更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人类社会。

全球环境问题现状及挑战全球环境问题十分复杂,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通常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例如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等。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干旱、热浪等)的增加,引发土地侵蚀和荒漠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这些现象已经直接威胁到世界各地的经济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除了气候变化之外,生物多样性减少也是一个极严重的问题。

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增加,森林、湿地和其他重要的生态系统正在持续减少,造成了温室气体的增加和碳排放的增多。

此外,水资源短缺同样是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严重挑战。

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现有的环境治理方案当前,全球针对环境治理的方案有很多,例如全球环境保护计划(GEF)、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等。

这些方案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全球环境保护计划为全球环境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针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则致力于推动全球环境议程,并汇集全球范围内的意见和资源,强调环境可持续性对于人类福利的重要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针对的则是气候变化问题。

公约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人类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集中削减温室气体污染。

全球环境治理期末论文报告

全球环境治理期末论文报告

全球环境治理期末论文报告一、引言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从气候变化到生物多样性丧失,从空气污染到水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环境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这些变化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粮食安全、能源供应和自然灾害等。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令人震惊。

森林砍伐、非法捕猎、栖息地破坏等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也削弱了人类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三、全球环境治理的机制与策略(一)国际环境公约国际社会通过制定一系列环境公约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巴黎协定》等。

这些公约为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提供了共同的目标和行动框架。

(二)多边合作机制G2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多边机构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推动作用。

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制定行动计划和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各国在环境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三)国家政策与行动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需求,制定了相应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计划。

例如,一些国家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转型;一些国家加强了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四、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利益博弈(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工业化进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经济全球化社 会影响期末论文

经济全球化社 会影响期末论文

经济全球化社会影响期末论文《经济全球化社会影响期末论文》经济全球化,这个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的现象,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它如同一场巨大的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经济全球化首先带来的是经济上的显著变化。

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更加自由和便捷。

这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丰富产品,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例如,我们可以轻松地购买到来自美国的电子产品、欧洲的时尚服装以及日本的汽车。

对于企业而言,全球化拓展了市场的边界,降低了生产成本。

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质的原材料、最廉价的劳动力和最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这种经济的融合也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产业在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强大企业的竞争时,可能会受到冲击,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部分企业的倒闭,从而引发失业等社会问题。

在就业方面,经济全球化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就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投资和业务拓展为许多地区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

例如,中国的沿海地区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促使就业结构向高技能、创新型方向转变。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而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在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中迅速崛起。

这就要求劳动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对于那些无法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的劳动者来说,可能会面临失业或就业困难的处境。

经济全球化还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相互交流、融合。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影、音乐等渠道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产品,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例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韩流文化的兴起,也让许多年轻人对韩国的时尚、音乐和娱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全球环境问题论文(最新)

全球环境问题论文(最新)

全球环境问题论⽂(最新)全球环境问题摘要:全球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类安全与健康问题,是20世纪末提出的重要问题。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全球范围的⼤规模的环境变化,本⽂主要从⼤⽓组成的改变、⼟地利⽤变化、城市化、全球化等⽅⾯对⼈类健康产⽣的影响做了⼀些阐述。

同时提及了我国环境变化对⼈类健康的影响。

关键字:全球环境变化;⼈类健康;⽓候变化⼀、全球环境变化随着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科学家逐渐认识到上述环境变化的各个⽅⾯不仅加剧了空⽓、⽔污染等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且由于不良⽣活⽅式、⼤城市拥挤的居住环境、就业竞争的压⼒、贫富差距等,影响⼈的精神状态并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和疾病谱的明显改变等⼀系列安全与健康问题。

⽬前,⼈类健康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内容之⼀。

虽然⽬前为⽌尚未完全搞清楚全球环境变化的机制、各种变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对⼈类健康的影响,但已有的研究表明全球⽓候变化、臭氧层损耗、⼟地利⽤和⼟地覆盖的变化、⽣物多样性的丧失、淡⽔资源、⾷物⽣产系统改变以及城市化等问题从多⽅⾯给⼈类健康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图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及全球环境变化对⼈类健康的影响途径)⼆、全球⼤⽓组成改变及其健康影响⽓候变化对⼈类健康的影响是多⽅⾯的,⽽且预计消极影响会⼤⼤超过其积极影响,其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且以间接影响为主。

⼤⽓成分变化对健康的另⼀重要影响就是臭氧层破坏使⼈类紫外线辐射暴露(UVF)增加⽽导致的健康问题。

臭氧层的耗减将增加地⾯的UV辐射,对⼈类、海洋鱼类、陆地和海洋⽣态系统与植物⽣长都有⼗分严重的危害【1】。

对⼈类和其他动物⽽⾔,其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抑制;增加严重晒斑、⽩内障和表⽪损害的发病率;减少维⽣素D的合成;导致⽪肤癌。

臭氧层臭氧每减少1%,⽪肤接触到紫外线辐射量就会增加2%,⽪肤癌的患病率就要增加4%【2】。

UV辐射对粮⾷作物和海洋浮游植物产⽣不利影响,会破坏⾷物链从⽽影响到⼈类健康.UVB 辐射在低空⼤⽓层的增加会催化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产⽣⾼浓度的⼤⽓污染物,从⽽对⼈类的呼吸系统产⽣不良影响。

环境问题论文

环境问题论文

环境问题论文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物种灭绝、污染和资源枯竭等。

首先,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活动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大量温室气体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这种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洪水、干旱和风暴。

气候变化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而且也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其次,物种灭绝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估计,目前有超过1万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这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等人类活动导致的。

物种灭绝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削弱生态系统的韧性和抵抗力。

第三,污染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环境问题。

工业排放、农业过程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加,水污染会造成水源短缺和水源污染。

最后,资源枯竭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水、食物和能源的短缺。

这不仅对人类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还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我们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管理和保护地球的资源。

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

这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物种多样性、降低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进程。

总之,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我们需要共同努力,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确保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全球环境问题 作文(精选2篇)

全球环境问题 作文(精选2篇)

全球环境问题作文(精选2篇)作文一:全球环境问题之我见现如今,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在这个信息发达、科技进步的时代,我们看到了许多地球温室效应、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威胁和挑战。

这些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来解决。

首先,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引起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过度使用化石能源、大规模砍伐森林等原因,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加剧了地球气候的变暖,引发了极端天气现象、海平面上升等灾难性后果。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提倡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推广清洁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其次,水资源短缺也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工业生产等过度消耗了水资源,造成了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应该推行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清洁的饮用水。

总而言之,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生活方式,保护环境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作文二:呼吁行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呼吁人类共同行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环境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更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在此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注并改善环境问题。

首先,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

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强化环保监管。

同时,媒体应当加大环保宣传的力度,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营造重视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其次,每个个体都应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减少废物排放、节约能源、支持绿色出行等小事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个人的努力,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一。

全球环境治理方案论文

全球环境治理方案论文

全球环境治理方案论文摘要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融合各方力量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趋势,然后介绍了国际环保组织及其作用,最后探讨了全球环境治理的可行性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1.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全球环境质量逐渐恶化,许多环境问题开始显现并逐年愈发严重。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和海平面上升,全球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环境重金属污染和化学物质污染,城市化和人口增加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凸显出对全球环境治理的紧迫需求,需要全球协作才能得到解决。

2. 国际环保组织的作用国际环保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环保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环保合作、环境宣传、环保教育、环境立法、国际环境协商等多种手段促进行业、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保护环境意识和环境行动。

国际环保组织代表着全球环境保护的权威和发言人,定期举办环保会议,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和项目。

目前,国际环保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媒体机构三大类。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等政府间机构是全球环保的重要力量;WWF、绿色和平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则是全球环保的先锋力量;而CNN、BBC等国际媒体机构则是全球环保的宣传阵地。

3. 全球环境治理的可行性方案3.1 加强全球环境立法和法规监管要加强全球环境立法和法规监管,确保环境保护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和实现。

3.2 推广绿色经济模式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

推广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环保产业为重点,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3.3 建立全球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平台要建立全球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全球化的环境监测、信息分析和共享。

通过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促进各国之间的环保和环境治理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全球化时代的环境
问题》期中作业
论文题目对水污染环境问题(云南洱海污染)
的思考
院-系:理学院冶金系
专业:冶金工程
年级 2010级
学生姓名:聂锐
学号 201002050535
任课教师:潘青山
日期: 2012/06/20
对水污染环境问题(云南洱海污染)的思考
摘要: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本文在对洱海流域水污染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洱海流域水污染现状的分析洱海流域主要的水污染指标是氮、磷、化学需氧量。

二、洱海流域水污染的预测及分析洱海流域水污染状况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洱海流域水污染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洱海、水污染、治理、
洱海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入湖径流补给,入湖河流有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凤羽河及苍山18溪等大小河溪共117条,整个流域面积2565km2;地跨大理市和洱源县2个市县,流域总人口约83万,其中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8%。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境内,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区面积25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28公里,有117条入湖河流,蓄水量28亿立方米。

洱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就是滇西的“鱼米之乡”,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生物资源,是云南生物多样性分布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具有供水、发电、农灌、渔业、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被大理人民誉为“母亲湖”。

洱海流域内共有16个乡镇(含洱源县)、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
区、158个村委会、912个自然村,总人口约8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4万人),人口密度为337人/平方公里。

流域社会经济以农、牧、渔、旅游和电力为主,GDP占大理州国内生产总值的45%以上。

成立于1984年的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负责洱海1966.00米(85高程),25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2004年为切实加强对洱海的保护治理,大理州将州洱海管理局调整为市属市管,将隶属洱源县的江尾、双廊两镇划归大理市,实现了对洱海的统一管理。

洱海目前正处于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过渡的关键时期,已具备大面积暴发蓝藻的条件,只要有外部诱发条件,特别是如果遇到高温、少雨、低水位的年景,洱海极有可能面临蓝藻大面积暴发的威胁。

洱海内由于常年污染物累积,水生系统很脆弱,在遇到灾害性天气使得洱海水位不能优化调度的情况下,洱海水质随时可能恶化。

从洱海水生生物藻类数量上看,去年藻类细胞总数略高于多年平均;今年1至3月,与多年平均同期相比高于303万个/升,由于营养盐总磷浓度仍处于藻类易发的0.01至0.02毫克/升范围内,加之总氮污染缓解较慢,所以洱海暴发蓝藻的主要胁迫因子并未根本消除。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洱海水温总体呈增高趋势,预计今年丰水期洱海水温最高达23.5℃至23.9℃。

据了解,十多年来,大理市采取健全法制、统一管理、依靠群众、科技兴海和实施“六大工程”等措施,全面整治洱海污染源,特别是洱海退房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的“三退三还”工程较为彻底的实施,直接排放入洱海的农村污水、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根本整治,流域内生活的人民真实感受到水质的明显好转。

去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其中有4个月达到了Ⅱ类,今年1至4月也达到了Ⅱ类。

为什么污染治理典范的洱海今天又要面临蓝藻的威胁呢?据有关人士分析,人为因素仍是诱发洱海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

据悉,目前,洱海流域内仍有宾馆、饭店、山庄、洗车场的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且主要入湖河流除弥苴河外,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中的部分溪流水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大多还处在Ⅴ类或劣Ⅴ类。

统计数据显示,洱海流域共有宾馆、饭店、山庄127家,测算总排放污水量约为25.8万吨/年,其中绝大部分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仅有5家的污水排入城市排污干管,其余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

另据悉,洱海流域重点工业企业有28家,废水排放总量为134.27万吨/年。

其中大部分工矿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或废水进入城市截污管网。

但仍有少部分企业由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等原因,虽然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废水仍然超标。

洱源邓川医院及流域各乡镇卫生所废水仍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入湖河流;周城扎染大多分散加工,其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经附近河道流入洱海。

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工程目前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的投资,综合治理资金缺口大,地方筹措能力弱,新实施的工程多偏重于法治、管理、局部工程和科研示范。

根据省、州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和“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洱海保护治理需要投入资金近14.6576亿元,但到目前为止,据大理州财政局《关于全州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报告》,“2006至2007两年实际投入洱海流域的资金约为1.027547亿元,仅占计划投资的7.01%”。

目标责任书中的许多项目,如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大多还处在方案制定、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或小规模的试验示范阶段。

有关专家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稍有放松,污染就会出现反弹。

前几年,洱海环境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某些湖面恢复了水清鱼美、碧波荡漾的景象,促使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相应的治理措施、治理力度又没有得到加强。

但愿洱海治理接受滇池的教训,不要重蹈屡治屡败、功亏一篑的覆辙。

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省、大理州市县、民间资本、银行贷款等各种渠道投入洱海保护的资金达17亿元,逐步建立起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治理投入模式。

全面实施洱海湖滨带恢复建设、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整治、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治理、面山生态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等“六大保护工程”,搬迁关闭一批造成污染的工厂,在流域范围内全面推广控氮、减磷、增施有机肥的科学施肥方式,有效控制内源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流域污染和生产生活污染。

最近,大理州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开展,又决定在年初原来州级预算安排的基础上,再增加洱海保护治理专项资金1500万元,从
2009年开始,州级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每年安排洱海保护治理专项资金3000至5000万元。

目前,洱海水质、面源污染控制、湿地净化能力、洱海自净能力等方面都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相信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浦海一定会渐渐恢复原来的绿色。

只有在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和全民不断保护的前提下。

浦海才能恢复原貌。

还我们一个绿色、清洁、恬静的淡水湖泊。

参考文献:【中国财政】2010、11期【全力支持洱海保护治理】
云南省大理市洱海保护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