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三篇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小数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小数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小数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的加、减、乘和除法的运算。

2.能够将计算结果以小数形式精确到指定位数,并进行四舍五入和取整操作。

3.能够应用小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小数的加、减、乘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计算结果精确到指定的小数位和进行四舍五入和取整操作。

3.如何应用小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小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将计算结果精确到指定的小数位和进行四舍五入和取整操作。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板书、图表等形式进行系统地教学。

2.演示法:通过计算器的操作演示并讲解小数的计算。

3.课堂互动法:通过教师提问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讨论进行教学。

五、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小数运算的问题来引发同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小数计算的关注度。

2.讲解环节教师通过讲解小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并通过操作计算器演示实际小数运算的过程。

3.练习环节教师提供多个小数计算的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练习并互相检查答案。

4.拓展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与同学们探讨小数应用的实际问题来加深他们对小数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5.总结环节教师通过问答或细致的总结,概括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强调同学们对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六、教学材料1.小数计算的练习题。

2.计算器。

3.课堂板书。

七、教学评估1.在练习环节,教师可利用同学们检查答案来评估他们的小数计算能力。

2.在拓展环节,教师可通过同学们的问题和解答来评估他们的小数应用能力。

3.在总结环节,教师可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来评估他们对小数计算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后记通过本课教学,同学们的小数计算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鼓励同学们多给予意见和思考,共同促进课堂的开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能力;2.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兴趣;2.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协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基础的四则运算;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合作。

难点1.部分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操作不熟悉,需要有耐心地引导;2.学生如何将计算器运算结果与手工计算做对比,分析其中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讨论计算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操作实践1.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数字键、运算符等;2.给学生发放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3.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计算器;2.设计一些小组练习题,让学生共同讨论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相互核对答案;3.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使用计算器的技巧和经验。

4. 总结1.引导学生将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讨论计算器的优缺点;2.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计算器有关的习题;2.回家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家庭日常开销,体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计算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计算器的熟练度。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2.通过计算器计算直接的简单运算题;3.训练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比赛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提倡思维拓展和创新,引导学生在计算器的基础上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团队协作;2.鼓励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主动求解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2.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难点1.学会如何在计算器上输入数学题目;2.正确理解计算器显示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学习核心(1)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展示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及功能;•请学生跟随老师操作计算器,试用各功能键。

(2)实际练习•让学生举手报数,随机选取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计算器上进行计算。

3.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通过口头回答问题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习核心(1)计算器的实际应用•讲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模拟不同情境,让学生合作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2)练习与巩固•练习题目设计,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答案;•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使用计算器求解问题。

3. 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拓宽学生对计算器的理解和应用领域。

第三课时1. 完成上节课的拓展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拓展问题,分享答案并讨论。

2. 游戏活动设立计算器比赛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强学习兴趣。

3.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总结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应用。

四、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题目;2.练习使用计算器计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教学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口算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抢答30+80=100-26=24÷8=456×23=60+80=250–130=100÷25=2780÷14=提问:你们为什么能很快算出这些题?2、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当口算没有把握时,能想到运用手中的计算工具——计算器来帮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地计算。

(板书课题)21教育网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1.学习输入数字(1)提问:28601这个数你是怎样输的?(2)比较输入数方法。

(3)同桌一人说数,另一人输。

2.学习操作板书:386+179=估算(3)在计算器上操作。

(4)比较估计值与准确值。

(5)认识“CE”键的作用。

3、共同操作(1)板书:825–138=(2)先估算,把估算结果告诉同桌。

(3)师生同时计算。

边输入边口述过程。

(4)汇报结果。

4、尝试独立完成。

26×39312÷85、我说你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

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出来。

6、发现规律。

(1)板书:9999×1=9999×2=9999×3=9999×4=(2)独立计算,写出结果。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2.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意义;3.学生培养对数字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器对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在计算器上输入数字和计算符号;2.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班级计算器;2.预备好的计算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0分钟)1.向学生介绍计算器,并简单说明计算器的功能;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用计算器计算》。

讲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20分钟)1.向学生展示计算器上的数字键、加减乘除键、等号键等;2.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例子来实践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3.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要按清屏键,防止出现错误运算结果。

实践活动(30分钟)1.分发计算题,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教师现场辅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简便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

温故知新(10分钟)1.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并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教学作业练习册P17 - P20。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效果不错。

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计算问题;2.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清楚运算符号,避免出现错误结果;3.教学画面、语言应更加清晰明了,使学生更好的听懂学习。

教学结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9 用计算器计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9 用计算器计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9 用计算器计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注意检查和验算。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开关机、清屏、查看计算结果等。

2. 简单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 计算器的特点:快速、准确、方便。

4. 计算器的注意事项:电量、按键、计算过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操作熟练度,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2. 新课导入:介绍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特点。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实物投影或黑板演示,讲解计算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计算经验,讨论如何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反馈和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使用计算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计算器的操作熟练度。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估计算器的使用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 测试成绩:进行一次计算测试,评估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投影或黑板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3. 鼓励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计算经验,提高计算能力。

4. 定期进行计算测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范本五篇——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2.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应用加减乘除知识。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概念理解;2.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2.小组合作;3.游戏教学五、教学过程1.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在计算器上进行混合运算。

2.新课讲解混合运算是指运算中会出现加减乘除混合的运算方法。

如:5+6×2÷3-1,这个式子就是一个混合运算。

在使用计算器时,我们需要自己按键,符号输入也很重要,大家需要在课后自己练习。

3.教师示范老师拿出计算器展示给全班学生看:首先要输入5,然后输入加号,再输入6,接着输入乘号,先输入2,然后输入除号,最后输入3,最后输入减号,再输入1,按下等于号。

同学们,看到结果了吗?计算器把我们输入的运算符号一个一个的计算出来,最后给出了答案。

计算器的使用是很方便的,只需要按下相应的按键就可以了。

4.游戏教学老师为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同学们互相组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小游戏,以增加同学们学习混合运算的兴趣。

游戏规则:每个小队的所有成员需要选择一位代表,然后在某个指定地区进行比赛。

比赛规则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先完成5个题目,然后按照题目的答案依次找出相应的底座。

底座是按顺序排列的,每个底座上都有一个字母,将这些字母汇集起来之后,组成一条完整的句子。

最先完成这个游戏的小队将会成为胜利者。

5.巩固老师随机选择一些同学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

同学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计算器计算出答案,并将结果给出。

六、教学体会混合运算虽然看起来很麻烦,但是使用计算器可以轻松解决,应用计算器这个现代工具,让我们的计算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使我们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之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5)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计算器及其按键功能。

2. 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3. 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认识计算器(1)让学生观察计算器,了解其外观和按键布局。

(2)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清除键等。

3.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的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计算器。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两个环节。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1. 教师示范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准确、熟练地使用计算器实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使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水平、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即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能使用计算器实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能使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实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实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开始!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实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能够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

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

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5、师:你理解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二、观察理解1、整体理解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2、理解键盘(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理解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①有0、1、2、3、4、5、6、7、8、9这些有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

自己指一指你的运算符号键。

③有ON这些字母的是开机键。

(板书:开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开机键吗?和老师不同的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他功能吗?(清零)④有OFF这些字母的是关机键。

(板书:关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关机键吗?有些计算器上没相关机键又是怎样关机的呢?(自动关机)⑤其它一些键的名称和功能又是什么呢?我们以后慢慢理解,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能够去查阅配套的说明书。

三、尝试应用1、按数(1)先开机,显示器上显示了几?表示能够开始计算了。

(2)请你在计算器上任意按一个自然数,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按的?按照数字顺序按键就能够显示要按的数。

(3)现在请你清除自然数后再按出一个自然数892,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他是怎样按的?先按开机键清除原来的自然数,再按一个自然数。

没做对的同学再试一遍。

(4)同学们都已经会按数了,你们会用计算器计算吗?38+27谁愿意上来试一试,他是怎样按的?他算得对吗?请你用口算、笔算验证一下,请你在自己的计算器上试一下。

(5)加法算的很好,咱们再来算一道乘法题,好吗?30×15,等于多少?谁愿意上来演示验证一下。

2、计算(同学们已经能够利用计算器准确地计算了,你能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出示苏宁电器购物中心的发票,从发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帮张叔叔算一算,带30000元钱够不够呢?请你估算一下(2)怎样才能知道张叔叔究竟花了多少钱呢?① 要先求出每种电器的总价,再求三种电器的总价。

怎样用计算器求三种电器的总价呢?谁愿意到上面来演示一下。

(计算连加时,我们能够按顺序按键输入数字和符号实行计算)②用计算器算一算,把答案填在发票上。

校对。

营业员阿姨是怎样填写发票的呢,和你填的有什么不同?③如果想知道大家算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能够用笔算也能够用计算器实行验算。

自己选择一个算式后用计算器实行验算。

(3)延伸问题:你还能根据这张发票中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或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老师选择两个问题请大家用计算器算一算。

①电脑的总价比VCD的总价多多少元?②电脑的数量是照相机数量的几倍?你为什么不算?对,像这样比较简单的题目是没有必要用计算器计算的,计算器是用来计算数字比较大、比较复杂的题目的。

(4)“人机挑战”,“比比谁ZUI聪明”。

师:是人聪明呢还是计算器聪明呢?我们来实行一次挑战,你能够自由选择参加“挑战队”还是“计算器队”,每次比赛后都能够重新选择下一次参加的队伍。

10+20= 45÷9= 27-16= 80×50= 29×42= 457÷7= 3569+1427=8737-3210=师: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ZUI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人的智慧才是天下ZUI伟大的力量”!(投影培根的名言)。

3、找规律想使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下列问题吗?先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积,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42857×1= 142857×4= 142857×2= 142857×5= 142857×3= 142857×6=我们能够用计算器验算,也能够找到规律实行推算。

4、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11111111×11111111=“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是我们错了,还是计算器错了?你能想办法解决吗?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解决方案。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用计算器计算,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校对。

(2)这组题目中隐藏着哪些规律呢?(3)你能照样子继续写出几个算式吗?你能用计算器实行验算吗?(4)在实行像这样的比较复杂的又有规律的计算时,我们能够请计算器来帮忙,也能够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再推算出比较复杂的算式。

5、小挑战老师这里有一道比较复杂的算式你会算吗?22222222×55555555=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迎接了挑战,取得了胜利。

祝贺你们。

四、观察拓展1、想了解一下计算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吗?2、你知道吗?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的历,人们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追求的脚步。

远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

到了周代,人们发明了当时ZUI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

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

在数学问题时,人们还编了一套歌诀。

到了汉代,我国人民又发明了算盘,这是计算工具的一次重大的发明。

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它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ZUI光辉的成就之一”。

1977年,日本卡西欧公司生产出了第一部微型计算器,这种袖珍型计算器可握在手中,使用方便,适合于所有人的使用。

如今,计算机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64位计算机技术正被很多行业所使用,它每秒钟可计算1000万亿次,过去需要数代人计算的题目,现在片刻间就有了答案。

3、了解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计算器是怎样的吗?(这些美好的想法,都有待于同学们今天好好学习才能实现呢!)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实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究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水平;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仅仅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5。

实行数学文化的教育重点难点: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仅仅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二、使用计算器1、计算器介绍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

(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

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实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

(板书课题)2、尝试练习,规范操作(电脑)银盆岭小学在校学生775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千克,一天可节约用水775千克,一年(365天)共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1)指名口头列式(2)学生试算(3)汇报结果,纠错(电脑)一年节约 282875千克,如果缺水地区一家三口每天用水25千克,这些水够他们用多少天?学生试算(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 115131天是多少年?学生试算师:通过我们做的题目的数字这么大,但是你感觉难不难?你认为使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3、灵活使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219×35= 41600÷128= 24÷6= 125×8= 138976-138970=1379+34089=(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3)归纳总结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题适合用计算器计算?三、水平提升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我们就用9作为乘数吧。

你准备几个九相乘?小了,8个九吧999999999×999999999=试算报得数你认为计算结果准确吗?在计算器上你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E对了,他是英文单词错误的缩写,你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错误!师:那老师不看这个E也能够知道这个结果上错误的,你知道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吗?师:是的,因为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现在用我们的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为数少了,看来这个题目没有办法做了。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不着急,这个数字大了,那如果小一些我们能不能算?那我们就从简单的做起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什么?计算:9*9=8199*99=9801999×999=998001,9999×9999=99980001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你想说什么?发现规律,得出结论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做了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师、是呀!计算器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用自己聪明的头脑解决,为自己骄傲吧!但是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计算器就没有一点作用吗?师:是的,他能够协助我们探索规律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