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9讲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2018高考生物(新课标)一轮复习讲解课件第九单元第38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多种植物 ,也可 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___________
多种肉食性动物 能被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食。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的渠道。 ③功能: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营养级 。 ___________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8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 与它的___________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 (1)概念:由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 食物链变式模型总结 (1)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 如表是对 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B、 C、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 量的总量。 营养级 Pg A 15.9 B 870.7 C 1.9 D 141.0
E 0.39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 并非能量值。 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 加,两者在数值上
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 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如 图: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39讲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考点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发展前景 经典真题•高考预测 教师备用习题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基 本原理
基础自主梳理 素养全面提升
一、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
1.生态工程 (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 物质循环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 止 环境污染 ,达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 的同步发展。 (2)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 少消耗 、多效 益、 可持续 的工程体系。
系统整体性原理
内容 实例
社会、经济、自然三 强调整体大于各部分
方面协调统一
之和,即“1+1>2”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
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 藻类和珊瑚虫、大豆
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 和根瘤菌、地衣中藻类
考虑经济收入与粮食、 和真菌等
燃料等问题
[2021·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运用生态工程 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是指应用 生态学 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 系统的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进行修复重建,对 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 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 (3)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农业中有机 肥料的施用,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 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
[2021·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运用生态工程 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4)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 多样性,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协调与平衡 原理 和 物种多样性 原理。
【三维设计】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文档讲义:必修3-4.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感性认知][理性归纳](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生产者,④消费者,⑤呼吸作用,⑥分解作用,⑦燃烧。
4.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为物理信息(√) 4.(1)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起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①恢复力稳定性,②负反馈调节,③具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频考点·讲练悟通] - - - - - - - - - - - - - - - - - -命题点1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1.现在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 2B .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消费者C .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 2D .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解析:选D 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②过程是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CO 2的形式向大气中释放碳元素;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来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 2的量,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 2;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2017·荆州模拟)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解析:选D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有利于 生命活动 的正常 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 在生态 系统中 的作用 进行 调节生物 种间 关系, 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雪兔和猞猁的关系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 种群的繁衍 性个体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有利于生物
①提高农产品或畜
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
在农业生产 产品的产量
中的应用 ②对 有害动物 进 行控制
态系统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4)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
(× ) (× )
(5)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6)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 )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关键点击] 1.碳循环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返回无 机环境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 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 的调节能力。
2.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1)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 (2)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3)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解题技巧】 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
1.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 ,再根据A→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
2
。
(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 ① :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② 往复循环,重复利用
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解惑】
: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大气中CO2来源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热图思考] 如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比,信息传递的方向有何特点? (2)从图中看,信息传递的范围有哪些? 答案:(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一般是 双向的。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间进行, 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植物或动
对于同种或异种生
物的异常
行为信息 物能够通过其特殊
昆虫的舞蹈
表现及行
____传递的信息
为
答案:化学物质 行为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____________的产量。 (2)对__________进行控制。 答案: 2.(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生物种群的繁衍 (3) 种间关系 3.(1)农产品或畜产品 (2)有害生物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以有机物为载体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以化学元素形式流动 全球性、循环性 生物圈(全球性)
图示
[题组精练] 1.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 →池塘”的箭头 C.鱼是二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⑤燃烧
(2)CO2 (3)①化学燃料 ②植被
[判断正误] 1.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 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4.有光照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是同 时进行的。(×)
高中生物大一轮(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
夯基固本 汲取精华 厚积薄发
2.据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曲线①②分别代表的是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二者的关系一般呈负相关。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它不 仅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之间。
首页 上页 夯基固本 汲取精华 厚积薄发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层次
作用
举例
个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 开信息的作用
(1)蝙蝠的回声定位 (2)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 能萌发
种群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 (1)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
息的传递
(2)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
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
互的,其他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悟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讲练结合 突破疑难 通关提能
由以上分析,碳循环过程可归纳为:
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悟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讲练结合 突破疑难 通关提能
[方法技巧] 碳循环模式图迁移应用分析
(1)“三看法”快速判断碳循环的各环节
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悟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大一轮复习 生物
(3)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通过过程②,A 从 C 那里得到 的是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通过过程 ③,C 从 B 那里获得___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 能量”)。由此分析可知,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被利用的差异 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为载体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中的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 无机物、有机物
循环往返 生物圈(全球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能量的输入、 传递、转化和散失,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 联系 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③能量是物质 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返的动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图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发现探究】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相同?
答案:不同。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终点 是热能散失;而物质循环中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返 循环,无起点和终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大一轮复习 生物
2.既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农田生态系统还 需要经常施肥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是在生物圈内进行的。农田是 一个相对范围较小的生态系统,物质不一定能实现循环。农田中 的农作物合成有机物(如蛋白质、磷脂等)时利用了土壤中的氮、磷 等元素,这些元素随着粮食、瓜、果等输出农田生态系统,因此 需要不断施入含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

(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时规范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时规范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时规范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系统可为航天员提供氧气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解析:选B.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A、D正确.分解罐可以分解排泄物,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C正确。
飞船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B错误。
2.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解析:选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2.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
1.物质循环
生物群落 与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___________ 无机环境 之间不断地循环的过程。 ___________ 全球性 循环流动 。 (2)特点:___________ 、反复利用、___________ 同时 进行,相互依存,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___________
CO2库 ,生物成分 E 表示________ 生产者 ,生物成分 图中 A 表示________
C 分解者 ,生物成分________ F 表示________ 表示初级消费者。
(2)题图所示的成分中,能量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方向是
单向的 ,最终以________ 热能 散失。 ________
(3)碳循环过程中,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三 条: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的箭头都流向 e,可进一步判断:b 是初级消费者,d 是次级
分解者 。 消费者,e 是___________
(2)图 3——根据 a 与 e 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 为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e 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
分解者 ,剩余 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 c,所以 c 是___________
提示: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2)上面改编题中,B→C 过程中碳主要以什么形式传递?
提示:含碳的有机物。
突破 1 碳循环常见变式模型
双向箭头 判断:a 是 (1)图 2——根据 a 与 c 之间的___________
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根据 a、b、d ___________ ,c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 E、C、F 分别对应下面图甲、乙、丙,则
(1)X 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 代表的生物为
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1)循环方向: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 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 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2)生物富集作用:在食物链中重金属和 DDT 等,通过食物 链逐渐积累,营养级越高,浓度越大。
【感知考题】 (2015· 高考海南卷,28 改编)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 题: (1)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 A 是一种气体, B、 C、D、E 和 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循环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圈 (全球性) ___________
(2)联系
①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食物链(网) 流 载体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___ ,使能量沿着___________
动力 动; 能量作为___________ ,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
的 b、d、f 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 e→f→d→b。
突破 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主要是无机物
有机物 为载体 以___________ 单向流动、逐级 __________________ 递减 ___________________
化能自养细菌 ____________________ ; Y 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 Y 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c (2)大气中的 CO2 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__ 处(在 a~d 中选 a、b、e、g 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乙中图示的___________
化能合成 作用实现的; 作用、 ___________ 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 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和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通过_________________
3.温室效应
CO2 (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___________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解析:从图中看出,A 为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 B→C; 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生产者的呼吸 作用、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⑦消费者的呼吸作用;碳循环 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也具有全球性;提高⑥过程使大气中的 CO2 含量增加,会破坏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 (深入追问)(1)CO2 可以通过哪些生理过程转化成含碳有机 物,进入生物群落?
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 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
CO2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___ 和碳酸盐。 CO2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___________
(主要)。
光合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___
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 (2)影响:导致__________
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对人(必修 3 P101 图 5—11 改编)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其中 A、B、C 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该图的 分析,正确的是( B )
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 A→B→C 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提高⑥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处(在 a~g 中选择)可以分解为 CO2。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 “三看法”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