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大树脚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山脚树矿生产地质报告

山脚树矿生产地质报告

山脚树矿生产地质报告一、前言本报告是针对山脚树矿进行的生产地质评估,旨在评估该矿资源量及开采潜力,为后续矿产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本报告主要包括矿区地质概况、矿区资源储量评估、矿区采掘条件及可矿化岩石地质特征等方面的资料,并对矿区未来开采规划进行可行性评估。

二、矿区地质概况山脚树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矿区总面积为10.8平方公里。

该区地处华北地块的中南缘,属于华北板块东北缘和华北-扬子克拉通交界区域。

在区域构造背景方面,该区属于呈北东 - 南西向展布的巨型正断层控制的地质构造带。

根据矿区地质调查表明,该区主要岩性为板岩、泥岩、灰岩、砾石岩和页岩等。

其中以板岩和泥岩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总岩层的50%和30%。

该区的岩石结构复杂多样,在对应不同岩性的岩石结构上矿物组成和储量都有所差异。

三、矿区资源储量评估针对该矿区进行的钻探勘探和实测试验表明,该区内储量分布较为均匀,主要集中在矿床的核心区域。

核心区域将成为后续采掘的重点区域。

此外,根据地质学领域现代数学、物理等科技手段的应用,研究表明,矿床在深部存在着更为丰富的矿藏,能够满足未来更多的矿产需求。

因此,未来对矿床深部的勘探与开采将成为矿产开发的重点。

四、矿区采掘条件及可矿化岩石地质特征山脚树矿区的采掘条件和可矿化岩石地质特征是影响后续矿产开发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根据矿区实地考察和现场采样分析,得到以下信息:1.矿区可采矿区域大部分在地面以下,为深部开采。

采掘困难,需配备完善的采掘设备和安全保障措施。

2.矿脉矿化程度高,控制着岩体内矿石的产状。

因此矿脉成矿具有成矿富集的特征。

3.矿区岩体含矿性较弱,但矿石中含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如铁、铜、铅、锌、黑色金属、煤及石灰石等。

五、未来开采规划及可行性分析针对以上评估结果,结合市场需求和公司资源优势,本报告提出如下开采规划和可行性分析:1.开展深部采矿:对于矿床深部的勘探和开采,除了使用传统的采矿技术,可以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无人监控的控制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3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3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以下是一个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参考:实习单位:某水文地质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水文地质勘察项目。

通过与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勘察仪器和设备,如电阻率仪、地层钻机等,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了解了勘察的整个流程,并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和调度工作任务。

2. 我参与了某水库库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项目,任务是研究水库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预测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下水位数据,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库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预测工作。

这个项目提高了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某工业园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估项目。

该园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需要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合理利用规划。

我利用电阻率测量方法对园区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详细观测,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对园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这个项目培养了我对于地下水资源评估和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4.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技巧和方法,如地下水采样技术、野外测量方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勘察,我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能,对水文地质勘察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水文地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用实际行动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得到了公司和项目组成员的悉心指导和培训,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提高了专业水平,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期待能继续在水文地质领域深耕下去。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二)【水文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是我在某水利科研院所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学实习。

XXX煤矿水文地质调查

XXX煤矿水文地质调查

XXX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为了确保本矿安全生产及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同时为防治水、探放水提供必备的依据,本矿通过深入实地勘测及对周边能给我矿带来水患威胁的报废矿井的情况进行调查。

具体情况如下:一、水文地质特征本矿区主要由下石炭流地层组成的平缓丘陵溶蚀地貌,顶部往往基岩裸露,溶沟、溶蚀现象普遍,地形起伏不大。

地表标高自+365~+290m,相对高差75m,矿井为斜井开拓,井筒穿越梓门桥组和测水组地层,虽然梓门桥组含水层含水丰富,但距主采煤层较远,且煤层比较平缓,无煤系地层风化带,同时含煤地层测水组本身为良好隔水层,矿井驻外水不大,一般随大气降水强度变化而变化。

因而旱季排水量小,暴雨时排水量增加,主要充水因素是井筒穿过组地层,而从各层流入井下。

根据我矿多年水文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7m3/h,最大涌水量为14m3/h。

二、矿井充水因素(1)大气降水本矿区煤层埋藏较浅,在开采浅部煤层时,由于采动而产生裂缝,使大气降水易于沿裂缝涌入地下造成矿井涌水量增大,因此大气降水是矿坑充水的主要补给因素。

(2)组含水量该含水层位于煤层顶板之上,含中等的岩溶裂隙水,局部地段含水较富。

但含水深度有限,一般至下部或深部存在不含水段,厚度一般有20-30m,最厚有70-100m,在正常情况下,该层地下水也不能对矿井直接充水,只能井筒充水。

(3)老窑水老窑及采空区蓄水是本矿矿井充水的实发性补给源,我们的调查情况是,因本矿区煤层向西南倾斜,对于东北方向自10多年前报废,但此老窿水经我矿于2007-2008年多次排放,所存水量已不多,只有少量下部废巷积水,西南方向积水属我矿区下部,但积水如果超过+270m,当采矿误穿老窿水时易发生水害。

因此,开采时必须采用探放水的方法,以防老窿水事故的发生。

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综上所述,本区含煤地层测水组含水性弱,该组上部不含煤段只局部含微弱的风化裂隙水,中部含煤段是良好的隔水层。

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达,当地侵蚀基准面积标高为+280m左右,可采煤层大部分位于侵蚀其次面以下,区内地表水系和水体发育一般,地表水与地下含水层水力联系甚微,故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属充水岩层以岩溶裂隙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报告编号,XX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勘探目的。

本次勘探旨在对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以确定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探范围。

本次勘探范围包括矿山周边区域及潜在工程建设区域,具体范围为XXX平方公里。

三、勘探方法。

1. 野外地质调查,对矿山周边地质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性分布等。

2. 水文地质勘探,对矿山周边水文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构造等。

3. 工程地质勘探,对潜在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稳定性、地质灾害隐患等。

四、勘探成果。

1. 地质条件,矿山周边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岩性以XXX为主,地质构造较为稳定。

2. 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位较为稳定,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工程建设,但需注意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 工程地质情况,潜在工程建设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五、建议意见。

1. 对于矿山周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建议加强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在工程建设前,需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制定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六、总结。

本次勘探对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的勘察,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为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编制单位,XXX地质勘察院。

编制人,XXX.审核人,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富源县老厂镇大格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一、概况1、大格煤矿地处曲靖东部,属滇东高原东部,矿区内地形东高西低,最高海拔标高约2258.8m,西部最低,海拔标高1970m,相对高差288.8m,属中山区,本区冲沟较发育。

我矿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开采煤层为C3、C7、C8三层煤同为一个采区,井田范围1.0037Km3.2、矿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冬春干旱少雨,夏季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13.80C,最低气温-8.70C。

平均降雨量1098.6mm;其中5---9月为雨季,在冬季(11月到来年1月),时有冰雪和霜。

二、水文地质调查小组组长:唐卫雄(矿长)副组长:段荣贤、刘常保成员:唐波、张德明、黄兴、王国红、杨来国、何全兴、孙阔周、钱石兵、耿连发、钱石良、罗光雨等管理人员。

三、水文地质存在的隐患情况1、自然地理:1)大格煤矿位于富源县城南东方向,属富源县老厂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4°30′25″-104°31′40″﹔北纬:25°10′40″-25°11′33″。

由11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1.0037㎞2。

2)矿井西北部与小凹子煤矿相邻,南部与恒达煤矿相邻,西部为富江公路,北部为二勘探区边界。

2、矿区水文地质(1)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岩组:由砂岩,灰岩等组成,含浅部风化裂隙水,有泉水点露出地表,越往深部含水性越微弱。

井下煤层巷道中,底板常见淋水现象。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堆积物,残堆积物等组成,厚度一般为0—20m,透水性强,含水性中等,主要受大气裂隙水的控制。

(2)隔水层主要是含煤岩组及上伏地层的灰岩和粘土岩、砂岩。

(3)地表水矿区内地表水不发育,泉点水为季节性泉水,矿区范围内有二条冲沟谷,平时无水,雨季有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属二叠系矛口组灰岩,井下开采为对矿上水源造成影响,矿上供水来自于周边泉水。

(4)地下水主要为煤系地层含水及断层含水,裂隙水,因矿区老窑开采历史较长,经实地调查了解,近几年关闭的煤矿井口有多条巷道,多开采K3、K7、K8煤层,规模较大,井巷较深,范围大,关闭后未进行排水,地表水大量涌入老巷道内,造成大量积水,但无详细资料,无以确定积水量,在采掘活动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煤矿开采的矿山水文地质调查

煤矿开采的矿山水文地质调查

地下水
存在于地下岩层和土壤中 的水,分为孔隙水、裂隙 水和岩溶水等。
含水层与隔水层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储 存地下水的地层,隔水层 则是指不能透过地下水的 地层。
矿山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
保障安全生产
了解矿山水文地质条件, 可以预测和预防矿井突水 、瓦斯突出等事故,保障 安全生产。
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矿山水文地质调查, 可以合理规划矿井开采方 案,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
煤矿开采的矿山水文 地质调查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矿山水文地质概述 •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 矿山水文地质环境分析 • 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 •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的未来发展
01
矿山水文地质概述
水文地质基本概念
01
02
03
水文地质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 、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
05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 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01 02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对矿区进行大面积的拍摄,获 取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信息,为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提供更 全面的数据支撑。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利用地震波、电磁波等物理手段,探测地下岩层的分布、结构、性质等 信息,为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提供更准确的地下构造数据。
矿坑排水需求
矿区地表沉陷
研究地下水变化对矿区地表沉陷的影 响,以及沉陷可能对矿区环境、设施 和安全造成的影响。
分析在开采过程中矿坑排水需求,以 及排水设施的配置和运行管理。
矿山水文地质环境评价
矿山水文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地下水水质、水位变化、水动力条件等因素,评价矿山水文 地质环境的质量状况。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情况汇报材料一、矿井水文地质基本条件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下安村,行政区划属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管辖,地表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中低山区,整体地貌为西高东低的侵蚀黄土地貌,以黄土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

井田流域属黄河三川河水系。

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发育,仅在雨季时,沟谷中汇集雨水形成洪流,流入北川河,北川河在离石区西与东川河、南川河汇集,向西流入黄河。

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在此基础上局部发育次级小型的向背斜。

地层倾角一般2°~8°,西缘局部倾角可达20°~24°。

4号煤层采掘中井下揭露2条落差4.5m 的层间正断层和7个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

矿井在建设施工期间,未揭露大型隐伏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1)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等5个含水层。

其中奥陶系含水层在井田内全部被覆盖,水质为HCO3—Ca·Mg型,水位埋深180m,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在805-813m。

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对井田4号、10号主煤层的开采影响最大,据井田钻孔资料,太原组有3层石灰岩,从上到下分别是L5、K2、L1,石灰岩裂隙发育,水位标高929.44m,单位涌水量0.0047L/s·m,渗透系数0.0131m/d,水质为HCO3·SO4-Mg·Na型,矿化度0.69g/L。

属弱富水性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粗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8—0.022L/s·m,渗透系数0.0028—0.012m/d,水位标高955.62—980.4m,水质HCO3ˉ.SO22-—Ca2+.Mg2+.Na+型,矿化度0.696g/L。

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等资源不断被挖掘和开发,然而在采矿过程中,通常会有大量的水进入矿井,这种水称为矿井水。

对矿井水的水文地质分析,是采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通过分析矿井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可以帮助采矿企业合理的规划和安排采矿工作,同时还能提高矿山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二、研究内容2.1 研究地点本次矿井水文地质分析的研究地点位于某煤矿,矿井深度约为350米。

2.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矿井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矿井水水质、水量、渗透性等方面的分析,并对矿井水的成因进行探讨,为后续的采矿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2.3 数据来源本次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煤矿的水文监测数据和地质勘探数据。

3.1 矿井水水质分析首先,我们对矿井水的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矿井水的水质优良,能够直接被人类生活所使用,同时也符合矿山抽采的要求。

3.2 矿井水水量分析其次,我们对矿井水的水量进行了分析,发现矿井水的水量相对较大,能够满足一定的生产需要。

3.3 矿井水渗透性分析最后,我们对矿井水的渗透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矿井水的渗透性较强,能够在矿井内自由流动,但也需要注意矿井地质构造的限制。

四、研究成果通过对矿井水的水文地质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4.1 矿井水水质良好,能够直接使用;4.2 矿井水水量适中,能够满足一定的生产需要;4.3 矿井水渗透性较强,能够自由流动,但需要注意矿井地质构造的限制。

同时,我们还对矿井水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发现矿井水主要来自于地下水,矿井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较好,是地下水的主要储集场所。

本次矿井水文地质分析报告,通过对矿井水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矿井水的水质、水量和渗透性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探讨了矿井水的成因。

这些结论对于矿山的规范化生产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目的和任务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对煤矿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监管,督促各矿做好水害的防治工作,有效避免煤矿水害的发生,营上镇大树脚煤矿对该矿井水文地质进行初步调查,查明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为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此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1.收集矿区以往地质、勘探资料及矿井开采的有关资料;2.调查矿区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情况;3.调查矿界范围内及以外100m内的老窑、泉水点、废弃井巷的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并对积水情况进行调查、预测;4.调查矿界内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河流、水库、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断层富水性、导水性;5.分析矿井充水因素,论述充水特征;6.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7.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分析预测,并实地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提出矿井防治水方案;8.编制《富源县营上镇大树脚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第二节成立调查领导小组我矿为改扩建矿井,于2010年3月26日取得煤矿开工备案回执,同年4月2日下发开工通知,4月18日正式组织施工建设,设计能力为9万吨/年,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9.1年,开采煤层为K19、K19+1、K20、K21等四层煤。

开采标高为+2050m 至+1700m水平,矿井设置一个主水平、一个辅助水平,主水平标高+1860m,辅助水平标高+1920m,矿井采用分区式布置,平均走向长约560m,平均倾斜长约600m。

井田范围为2.1527km²。

即:水文地质调查小组组长:向绍荣(法人)副组长:向乔怀(矿长)、尤荣方(技术负责人)成员:蒋国普、向绍奎、王学礼、陈正朋、张爱国、蒋石稳、郭加旭、邓全礼第三节位置、范围和交通一、位置、范围大树脚煤矿位于云南省富源县城东南140°方向直距32.5km,行政区划隶属云南省富源县营上镇管辖,地理坐标:东径104°24′20″~104°25′00″北纬25°25′49″~25°27′22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12月6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300002009021120005555),采矿权人:富源县营上镇大树脚煤矿有,矿山名称:富源县营上镇大树脚煤矿有限公司大树脚煤矿,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模:9万吨/年,矿山面积:2.1527 km2,有效期限:1年(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开采深度由+2050m至+1700m标高,共有11个拐点,见表1-1。

采矿权矿区拐点坐标表二、交通富源县~兴义二级公路北西-南东向穿过矿区,北至富源县城55km公路里程接曲(靖)胜(景关)高速公路,南至黄泥河约60km可连接南昆铁路,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 交通位置第四节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地貌矿区为高原低中山地貌,山脉走向近南北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地势总体西部、北部和南部高、中部低,最高点位于大达村北西小山顶标高+2046.40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山沟,标高+1921m,相对高差125.40m。

二、地表水该区处于分水岭地带,地表水体不发育,区内没有常年性河流,仅有2条小溪。

白则小溪:长年有水,水源来自区外北西部山谷的泉水,自北西流向南东,纵贯全区,沿途有矿井水、老窑水、生活污水等的补给,流量逐渐增大,2007年9~10月观测其上、中、下游流量分别为211 m3/h、355 m3/h、929 m3/h ,经计算汇水面积约0.2614km2,其流量大小明显受大气降雨的影响和控制,对矿床开采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浅部,应注意防范。

宽塘小溪:自西流向南东,流经矿区外西南,由矿区西部外的山间泉水及沿途的矿井水、老窑水等组成,2007年9月(雨季)观测其下游流量达1287m3/h,流量的大小明显受大气降雨的影响和控制,对区内矿床的开采应无直接的影响。

二者在老矿区南部交汇再往南流汇入南盘江。

三、气象矿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温为-11~34.9℃,年平均气温11.8℃;年降雨量为884.7~1213.2mm,最长连续降雨天数为25d,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0%;每年2~5月中旬为旱季,其间有凌冻期18~22d。

主导风向为南及西南劲风,最大风速为24m/s。

四、地震据国家标准《标准50011-2001》抗震设计规范,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10g,属较稳定区域。

五、经济概况(一)农业生产情况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彝、回、白等少数民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少,富余劳动力充足。

农业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玉米为主,次为小麦、土豆、魔芋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

畜牧业有猪、牛、羊等。

主要矿产为煤、石灰岩。

(二)工业生产情况畜牧业、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乡镇企业有小煤窑。

营上镇现有煤矿多为小煤矿,均为股份制或私营企业,是营上镇的经济支柱。

(三)人口及劳动力富源县营上镇地辖16个村民委员会,全镇人口80多万人。

矿山开采所需部分劳动力可就地解决,并能给当地村民带来较好的经济利益。

(四)主要建筑材料来源矿井建设所需材料除钢材、木材需从区外调入外,其它所需的砖、水泥、料石、砂、石灰等建筑材料均可在区内就地取材解决。

第五节矿井生产概况一、邻近矿井及小窑分布情况矿区内小井较多,后逐一关闭。

但由于本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老窑遍布。

据了解,多为开采煤层露头附近浅部煤层,老窑详细情况目前难以查清。

位于矿界北边,现有相邻的宽塘煤矿,西北边有相邻的海扎煤矿,均属私营煤矿企业,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15万吨/年,矿界西边有顺源煤矿和大则勒矿3号井,顺源煤矿尚未开采,大则勒矿3号井生产规模3万吨/年,平硐及斜井开拓。

上述相邻三对矿井与本矿无矿界纠纷。

详见邻近矿井位置图。

邻近矿井位置图第二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一)矿区地层大树脚煤矿位于恩洪复向斜的北延部分,平关-大坪向斜的南部、宽塘向斜南端。

区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二叠系和第四系。

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分布于矿界内东北角,由于断层影响出露不全。

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岩,偶含燧石团块,产蜓科动物化石,厚度大于350m。

2、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P2β)分布于矿界内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带,岩性以暗绿色玄武岩为主,中上部夹多层紫灰色凝灰岩,具气孔、杏仁构造,风化后呈暗棕红色,裂隙发育,由于断层影响,出露不全。

厚度大于300m,与下伏茅口组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大面积出露于矿界内,为一连续沉积的煤系地层,亦即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依据岩性、岩相、含煤程度等特征,将其划分为三段。

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第一段(P2x1)自峨眉山组顶界至18煤层底板。

该段厚度60.65~172.11m,平均110.69m,含煤14~20层。

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4层,即19、19+1、20和21煤层。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黑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铝土质泥岩等组成,普遍含黄铁矿晶体。

底部为厚3~5.00m铝土质泥岩,是与下伏峨眉组玄武岩分界标志,假整合接触关系。

(2)第二段(P2x2)自18煤层底界至7煤层顶界,该段厚度69.74~112.09m,平均89.84m,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8~12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7层,即7、9、10、12、16、17、18煤层等。

从岩性上来看,该段上、下部岩石颗粒较粗,以粉~细砂岩为主。

中部岩石颗粒较细,为粉砂质泥岩、泥岩。

岩层中的黄铁矿含量明显减少,而菱铁质含量有所增加,多以透镜体、团块状、结核状出现。

(3)第三段(P2x3)自7煤层顶板至煤系顶界,该段厚度68.73~117.09m,平均89.36m,含煤5~14层,多以薄煤层为主,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3层,即3、4、6煤层。

其岩性特征为3煤层以上6煤层以下,多为粉砂岩、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

岩层中常夹有菱铁质泥岩或菱铁质粉砂岩薄层,特征明显。

4、第四系(Q)主要出露于新扩矿界范围的中部,由残积、坡积及部分冲积的碎石块、砂土、粘土及耕植土组成,厚度0~10.14m,变化较大,不整合于P 2x 、P 2β等地层之上。

二、构造(一)褶皱本区总体为一轴向约10~20°的宽缓向斜构造,向斜向南抬起,向北缓倾伏,倾伏角1~3°。

矿界内向斜基本完整,两翼地层倾角较缓,一般4~6°。

向斜于矿界东边被F 8断层切割形成东部边界;于矿区北部被F 9、F 10、F 11和F 12等断层切割破坏后形成大小不同的断块,向斜两翼出露地层均为P 2x 1地层。

区内向斜由1-1、1-2、3-1、3-2、3-3等钻孔和大树脚煤矿井下巷道控制,形态控制清楚。

详见图1-2-1。

(二)断裂通过本次勘查,区内共发现断层7条,即F 1、F 8、F 9、F 10、F 11、F 12、f 1,其中除F 12和f 1落差小于20m 外,其余5条断层落差均大于20m 。

断层性质F 1、F 8、F 12为逆断层,F 9、F 10、F 11、f 1为正断层。

按断层走向,大致可分为三组,即近南北向的一组(F 1、F 8),近东西向的一组(F 9、F 11)和北西、北东向的一组(F 10、F 12)。

1、1F 断层位于矿区东部边界附近,性质为逆断层,断层走向343~15°、总体近南北向,倾向东,倾角60°~70°,落差大于300m 。

表现为地表m P 1与β2P 和32P x 地层断层接触,上盘m P 1灰岩逆复于下盘β2P 和12P x地层之上,地表有9个地质点控制,延展长度大于3500m,向北向南伸出界外,位置较可靠。

作为边界断层对矿区煤层无影响。

2、8F断层位于矿区东部,性质为逆断层,走向345°~17°,总体近南北向,倾向东,倾角78°,落差大于150m。

表现为地表β2P玄武岩与2P x 含煤地层不同层位接触,上盘β2P玄武岩逆复于下盘12P x地层之上,于矿区北部被11F断层错开。

地表有9个地质点控制,位置较可靠。

区内延展长度2860m。

作为东部边界,对区内煤层无什么影响。

3、9F断层位于矿区北部,性质为正断层,走向106°,总体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60°~70°,落差25~110m。

地表被第四系表土掩盖,深部于矿界外西边1902钻孔控制,缺失18煤层;界内断层下盘抬起,使21煤层露头出现,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矿界内断层延展长度73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